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東臨安徽阜陽,西接河南漯河市和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市和商丘市接壤。全市面積11959平方公里,人口約1065萬。周口轄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太康縣、鹿邑縣、鄲城縣、淮陽縣、沈丘縣、項城市及川匯區10個縣市區。
周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在此播種五穀,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提及此地。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此建立張楚政權。兩漢時期,陳為皇子領地,繁榮昌盛,富甲一方。魏晉以來,淮陽歷次設郡置府。周口歷史上英傑輩出,如老子(李耳)、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現代民族英雄吉鴻昌等。
1949年,設淮陽專區,1965年設周口專區。2000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周口地區設立地級周口市。周口交通便捷,公路、鐵路、水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有國道、省道13條,其中311國道橫穿東西,106國道縱貫南北。有縣鄉公路184條,通車里程4000公里。漯河至阜陽鐵路與京廣、京九線相接,溝通全國各地。漯周界高速公路東可直達寧滬杭,西與京珠高速相連,直達鄭州國際機場。阿深高速、周商高速、許亳高速正在建設中。沙潁河自古以來是通航河道,入淮河、匯長江。沙潁河航運直達南京、上海。
周口基礎設施完備。全市電話交換機和入網設備容量達10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80萬戶,可直撥2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移動通信用戶發展到70萬戶,中國聯通用戶發展到近12萬戶,年增長速度100%以上。信息化建設卓有成效,開通了周口統計信息網,建立了網上周口宣傳平台。周口能源豐富,已探明有大范圍的煤和煤氣資源,現進入開發前的規劃論證階段。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途經周口並在淮陽開口,年供氣將達7億立方米。周口電力供應充足,2004年購發電量達25.37億千瓦時,供電可靠率達99.8%,保證工業生產和生活用電。市內供水可靠,市第三水廠竣工,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周口農業一度輝煌,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肉、煙生產基地。2004年全市糧食年產量達541.2萬噸、棉花產量17.6萬噸、油料總產量29.9萬噸,肉類產量73.23萬噸,均居河南省前列。周口還是國家重要的黃牛、槐山羊、生豬養殖及肉類出口基地。所產槐山羊皮為出口免檢產品,遠銷美、英、意、日及東歐各國,歷史上與河北張家口並稱中國南北兩大皮都。周口還是聞名全國的平原綠化先進市,森林覆蓋率達18.26%,素有「平原林海」之稱。
周口工業現已形成以電力、機械、紡織、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皮革皮毛加工為支柱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2004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76億元。河南蓮花集團生產的「蓮花」牌味精先後獲得24塊國內國際金獎,其生產能力躋身世界同行業四強,單廠產量居世界第一;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低度宋河糧液酒獲國家金獎,進入國家名酒行列;河南鞋城皮革集團生產的牛皮革及製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金絲猴奶糖、賽潮皮鞋、邦傑食品等一批名優產品享譽海內外。華林集團、益海糧油集團、隆達發電公司等一批新興工業企業將對周口工業規模的快速擴張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周口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有太昊伏羲陵、平糧台遺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宮、女媧城遺址、關帝廟、袁世凱行宮、龍湖風景區等旅遊景點33處。其中,太昊伏羲陵、平糧台遺址、關帝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淮陽還有陳姓始祖胡公鐵墓,淮陽是世界陳氏的發源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外陳姓華僑來淮陽尋根問祖;太康是謝氏起源地,成立有謝氏文化研究會。全市形成了周口—淮陽—鹿邑「三點一線」為重點的旅遊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