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0考研網路復試的話,家裡電子設備、網路信號差怎麼辦
復試是大事,容不得存在僥幸心理,如果家裡的電腦、平板設備陳舊、卡頓,一定要購入新設備或者向親朋好友借取,提前試用,找找感覺,確保復試時電腦不會卡頓、黑屏、斷電、損壞等情況發生,平時家裡網路信號差也要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一定要多准備,多注意,復試只有一次,不可能因為考生自身問題重來一次。
❷ 考研如果網路復試,專業課筆試怎麼辦
現在復試還沒有公布具體的方式,是否要通過網路復試還要看具體情況,按部就班准備復試吧
❸ 網線復試什麼內容
使用同軸細纜進行網路連接比較簡單,只要將每台計算機或網路設備串聯起來就可以了,但是維護起來比較麻煩,如果某處出了故障,整個網路就有可能癱瘓。從網路中添加或者去掉一台計算機,就必須停止網路的工作,等到添加或去掉計算機後,才能繼續使用。同時,這種方式必須採用匯流排型拓撲結構,這種結構現在很少使用[2]。
雙絞線是由四對外覆絕緣材料的互相絞疊的銅質導線組成,並包裹在一個絕緣外皮內。它可以減少雜波造成的干擾,並抑制電纜內信號的衰減。如果使用雙絞線,我們可以方便地在網路中添加或去掉一台計算機而不必中斷網路的工作,網路的維護也比較簡單,如果某處網線出現故障,只會影響到該條雙絞線連接的計算機或設備,並不會造成網路的癱瘓。但是使用雙絞線就必須在網路中添加集線器或交換機,增加了網路的成本[2]。
網線的標准
在製作網線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包括以下兩種製作標准:[3]
EIA/TIA 568A標准
從左起線的排序: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3]。
EIA/TIA 568B標准
從左起線的排序: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3]。
❹ 計算機網路專業面試
1、2003個有幾個版本,每個版本最新系統補丁包是什麼啊?
2、 DNS的實現方法?
3、 WEB伺服器的負載均衡?
4、 請問目前市面上常用幾種網路操作系統的優缺點?
5、 請問你用過那些伺服器?請講述raid0、1、5的特點和優點?
6、 請列出下列協議的段口號:HTTP,HTTPS,DNS,FTP,TELNET,PPTP,SMTP,POP3?
7、 請問區域網內想要通過UNC路徑或者NETBIOS名稱訪問對方計算機,需要在對方計算機上開放什麼協議或者埠?
8、 OSI七層模型?TCP/IP模型?
9、 能否將WIN2000P升級成WIN2000S?
10、 怎樣保證1個文檔的安全性?
11、 說說你知道的防火牆及其應用?
12、 WINDOWS域的具體實現方式?客戶機要加入到域該如何操作?
13、 請問你對AD熟悉嗎?怎樣組織AD資源?
14、 請簡述操作主機(FSMO)的作用?
15、 請問PKI是什麼啊?在WIN下怎樣實現PKI?請簡述證書申請的一個過程?
16、 請問你用過那些遠程式控制制軟體啊?
17、 怎樣實現WINDOWS 群集?
18、 你知道哪幾種郵件系統?請簡述安裝EXCHANG 2003的詳細步驟?
19、 請問ISA 有幾大功能?請簡述用ISA發布網站的過程?
20、 請問怎樣才能讓SQL伺服器更安全?
21、 請問在生產環境中你應該如何規劃SQL資料庫文件存放?
22、 當一台DC發生宕機,你應該如何處理?
23、 請問你如何把你的WINDOWS伺服器做得更安全?
24、 如何備份和還原SQL 資料庫?
25、 如何備份和還原EXCHANG資料庫?
26、 你用過那些殺毒軟體(網路版和單機版)?
27、 如果有一個小型企業網路需要你去規劃,請講述你的規劃 思路?
28、 你知道那些入侵檢測系統?你能獨立部署的有那些?
29、 請問如何加強WEB伺服器的安全?
30、 當有一台電腦出現故障,請問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1、 你做過系統補丁升級嗎?內網如果有一百台機器的話你怎樣做系統補丁升級?
32、 網頁出現亂嗎是什麼原因?
33、 Exchang2003安裝成功默認能用foxmail收發郵件嗎?如果能,為什麼?如果不能,請說明原因?
34、 請問怎樣才能統一更改整個公司的郵件地址(exchange環境)?
35、 請問你在生產環境中如何規劃EXCHANGE伺服器資料庫的存放?
36、 請你寫出10條以上保證你企業網路安全的措施。
37、 一台WINDOWS XP的客戶機,登陸域的時需要十分鍾,請問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阿?
38、 當用戶反映去訪問一台文件伺服器非常慢,請問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39、 當用戶反映上網速度非常慢,請問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術博客
一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並談談你對網路的理解
把分布在不同地點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在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運行下,以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為目標的系統。(理解略)
二 請描述osi七層模型,並簡要概括各層功能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縮寫,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它們由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Physical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 tation Layer)和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層到第三層屬於OSI參考模型的低三層,負責創建網路通信連接的鏈路;第四層到第七層為OSI參考模型的高四層,具體負責端到端的數據通信。每層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層都直接為其上層提供服務,並且所有層次都互相支持,而網路通信則可以自上而下(在發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雙向進行。當然並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經過OSI的全部七層,有的甚至只需要雙方對應的某一層即可。物理介面之間的轉接,以及中繼器與中繼器之間的連接就只需在物理層中進行即可;而路由器與路由器之間的連接則只需經過網路層以下的三層即可。總的來說,雙方的通信是在對等層次上進行的,不能在不對稱層次上進行通信。
OSI參考模型的各個層次的劃分遵循下列原則:
1、同一層中的各網路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結構,具有同樣的功能。
2、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可以是邏輯介面)進行通信。
3、七層結構中的每一層使用下一層提供的服務,並且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4、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第一層:物理層(PhysicalLayer)
規定通信設備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過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具體地講,機械特性規定了網路連接時所需接插件的規格尺寸、引腳數量和排列情況等;電氣特性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bit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平的大小、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距離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對各個信號先分配確切的信號含義,即定義了DTE和DCE之間各個線路的功能;規程特性定義了利用信號線進行bit流傳輸的一組操作規程,是指在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交換信息是,DTE和DCE雙放在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Frame)在信道上無差錯的傳輸,並進行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
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
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層:處理信息的傳輸層
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第4層為上層提供端到端(最終用戶到最終用戶)的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所為透明的傳輸是指在通信過程中傳輸層對上層屏蔽了通信傳輸系統的具體細節。
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層:會話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六層: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三 請描述tcp/ip模型,並簡要介紹各層功能
由於種種原因,OSI模型並沒有成為真正應用在工業技術中的網路體系結構。在網路發展的最初期,網路覆蓋的地域范圍非常有限,而且主要用途也只是為了美國國防部和軍方科研機構服務。隨著民用化發展,網路通過電話線路連接到大學等單位,進一步需要通過衛星和微波網路進行網路擴展,軍用網路中原有技術標准已經不能滿足網路日益民用化和網路互連的需求,因此設計一套以無縫方式實現各種網路之間互連的技術標准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一網路體系結構就是後來的TCP/IP參考模型。
TCP/IP模型共分四層,分別為應用層、傳輸層、互聯網層和主機到網路層。各層實現特定的功能,提供特定的服務和訪問介面,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 1) 主機到網路層
主機到網路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一層。它相當於OSI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因為這一層的功能是將數據從主機發送到網路上。與應用郵政系統類比,主機到網路層中的比特流傳輸相當於信件的運送。
(2) 互聯網層
互聯網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二層。最初是希望當網路中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時,網路服務不被中斷,已經建立的網路連接依然可以有效地傳輸數據;換言之,只要源主機和目標主機處於正常狀態,就要求網路可以完成傳輸任務。互聯網層正是在這些苛刻的設計目標下選擇了分組交換(Packer Switching)技術作為解決方案。
分組交換技術不僅使分組發送到任意的網路後可以獨立地漫遊到目標主機,而且可確保目標主機接收到順序被打亂的分組後,將其傳送到最高層重新排定分組順序。互聯網層定義了標準的分組格式和介面參數,只要符合這樣的標准,分組就可以在不同網路間實現漫遊。
(3) 傳輸層
傳輸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三層。其功能與OSI模型中的傳輸層相類似,TCP/IP模型中的傳輸層不僅可以提供不同服務等級、不同可靠性保證的傳輸服務,而且還可以協調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傳輸速度差異。
(4) 應用層
應用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四層。與OSI模型不同的是,在TCP/IP模型中沒有會話層和表示層。由於在應用中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服務都需要會話層和表示層的功能,因此這些功能逐漸被融合到TCP/IP模型中應用層的那些特定的網路服務中。應用層是網路操作者的應用介面,正像發件人將信件放進郵筒一樣,網路操作者只需在應用程序中按下發送數據按鈕,其餘的任務都由應用層以下的層完成。
四 請簡要敘述交換機和集線器的區別
最簡單的區別就是HUB是廣播式的,用戶共享帶寬;交換機是互動式的,每個用戶獨享帶寬。
在當今這個全球網路化的網路時代,網路已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須。作為區域網組建的重要設備:交換機和集線器,都起著區域網的數據傳送「樞紐」的作用。那麼,交換機和集線器到底有什麼區別?
所謂交換機其實是從集線器技術發展而來的。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差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 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傳輸的作用,但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非常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 包括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定址、交換、處理的功能。並且在傳遞過程中,只有發送源與接受源獨立工作,其間不與其它埠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 據丟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下來我將從交換機與集線器的概念,種類,特點,OSI體系結構,工作方式等基本問題上對二者的區別進行分析說明。
1.交換機和集線器的概念
1.1. 交換機 交換機的英文名稱之為「Switch」,它是集線器的升級換代產品,從外觀上來看的話,它與集線器基本上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帶有多個埠的長方形 盒狀體。交換機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 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1.2.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計算機網路中連接多個計算機或其他設備的連接設備,是對網路進行集中管理的 最小單元。英文HUB就是中心的意思,像樹的主幹一樣,它是各分支的匯集點。許多種類型的網路都依靠集線器來連接各種設備並把數據分發到各個網段。HUB 基本上是一個共享設備,其實質是一個中繼器,主要提供信號放大和中轉的功能,它把一個埠接收的全部信號向所有埠分發出去。
2.交換機和集線器的種類
交換機和集線器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有著不同的分類。
2.1.HUB集線器的種類
集線器有多種類型,各個種類具有特定的功能、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
2.1.1.依據匯流排帶寬的不同,HUB分為10M、100M和10M/100M自適應三種;若按配置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獨立型、模塊化和堆疊式三種。
2.1.2.根據埠數目的不同主要有8口、16口和24口幾種。
2.1.3.根據工作方式可分為智能型和非智能型兩種。目前所使用的HUB基本是前三種分類的組合,如我們常在廣告中看到的10M/100M自適應智能型、可堆疊式HUB等。
2.1.4.依據工作方式區分有較普遍的意義,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被動集線器、主動集線器、智能集線器和交換集線器四種。
2.2.交換機的分類
2. 2.1.按照現在復雜的網路構成方式,網路交換機被劃分為接入層交換機、匯聚層交換機和核心層交換機。其中,核心層交換機全部採用機箱式模塊化設計,目前 已經基本都設計了與之相配備的1000BASE-T模塊,核心層交換機的選購在本文中不做討論。接入層支持1000BASE-T的乙太網交換機基本上是固 定埠式交換機,以10/100Mbps埠為主,並且以固定埠或擴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連埠。匯聚層1000BASE-T交換機同 時存在機箱式和固定埠式2種設計,可以提供多個1000BASE-T 埠,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他形式的埠。接入層和匯聚層交換 機共同構成完整的中小型區域網解決方案。
2.2.2. 按照OSI的7層網路模型,交換機又可以分為第二層交換機、第三層交換機、第四層交換機 等等,一直到第七層交換機。基於MAC地址工作的第二層交換機最為普遍,用於網路接入層和匯聚層。基於IP地址和協議進行交換的第三層交換機普遍應用於網 絡的核心層,也少量應用於匯聚層。部分第3層交換機也同時具有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根據數據幀的協議埠信息進行目標埠判斷。第四層以上的交換機稱之為 內容型交換機,主要用於互聯網數據中心,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2.2.3.按照交換機的可管理性,又可以分為可管理型交換機和非可管理型交換 機,它們的區別在於對SNMP、RMON等網管協議的支持。可管理型交換機便於網路監控,但成本也相對較高。大中型網路在匯聚層應該選擇可管理型交換機, 在接入層視應用需要而定,核心層交換機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換機。
3.交換機和集線器的特點
3.1.Hub的特點
在星型結構中,它是連接的中間結點,它起放大信號的作用。所有設備共享Hub的帶寬,也就是說,如果hub的帶寬是10M,連結了10了設備,每個設備就是1M,Hub所有埠共享一個MAC地址。
3.2.switch 的特點
用於星型結構時,它作為中心結點起放大信號的作用,埠不共享帶寬,如果是一個10M的switch,那麼每個埠的帶寬就是10M,每個埠擁有自己的MAC地址。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量控制。目前一些高檔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路由和防火牆的功能。
交換機除了能夠連接同種類型的網路之外,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路(如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之間起到互連作用。如今許多交換機都能夠提供支持快速乙太網或FDDI等的高速連接埠,用於連接網路中的其它交換機或者為帶寬佔用量大的關鍵伺服器提供附加帶寬。
它是一個網路設備,擁有路由器的一部分功能,它可以決定接收到的數據向什麼地方發送,它的速度比路由器要快。
4.交換機和集線器的主要區別
通過從上面各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主要區別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在OSI體系結構,數據傳輸方式,帶寬佔用方式和傳輸模式上。
4.1. OSI體系結構上的區別 集線器屬於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也就意味著集線器只是對數據的傳輸起到同步、 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對數據傳輸中的短幀、碎片等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而交換機不但可以對數據的傳輸做到同步、放大和整 形,而且可以過濾短幀、碎片等。
4.2.數據傳輸方式上的區別
目前,80%的區域網(LAN)是乙太網,在區域網中大量地使用了集線器(HUB)或交換機(Switch)這種連接設備。利用集線器連接的區域網叫共享式區域網,利用交換機連接的區域網叫交換式區域網。
4.2.1. 工作方式不同 我們先來談談網路中的共享和交換這兩個概念。在此,我們打個比方,同樣是10個車道的馬路,如果沒有給道路標清行車路線,那麼車輛就只能在 無序的狀態下搶道或佔道通行,容易發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駛的車輛對撞,使通行能力降低。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標清行車線,保證每一輛車 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共享式網路就相當於前面所講的無序狀態,當數據和用戶數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時,就會造成碰撞沖突,使網路性能衰退。而交換式網路則避免 了共享式網路的不足,交換技術的作用便是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與其它埠發生碰撞,提高了網路的實 際吞吐量。
共享式乙太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所有用戶共享帶寬,每個用戶的實際可用帶寬隨網路用戶數的增加而遞減。這是因為當信息繁忙時,多個用戶都 可能同進「爭用」一個信道,而一個通道在某一時刻只充許一個用戶佔用,所以大量的經常處於監測等待狀態,致使信號在傳送時產生抖動、停滯或失真,嚴重影響 了網路的性能。
交換式乙太網中,交換機供給每個用戶專用的信息通道,除非兩個源埠企圖將信息同時發往同一目的埠,否則各個源埠與各自的目的埠之間可同時進行通信而不發生沖突。
4.2.2. 工作機理不同 集線器的工作機理是廣播(broadcast),無論是從哪一個埠接收到什麼類型的信包,都以廣播的形式將信包發送給其餘的所有埠,由 連接在這些埠上的網卡(NIC)判斷處理這些信息,符合的留下處理,否則丟棄掉,這樣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較大時網路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從它 的工作狀態看,HUB的執行效率比較低(將信包發送到了所有埠),安全性差(所有的網卡都能接收到,只是非目的地網卡丟棄了信包)。而且一次只能處理一 個信包,在多個埠同時出現信包的時候就出現碰撞,信包按照串列進行處理,不適合用於較大的網路主幹中。
交換機的工作就完全不同,它通過分析 Ethernet包的包頭信息(其中包含了原MAC地址、目標MAC地址、信息長度等),取得目標MAC地址後,查找交換機中存儲的地址對照表(MAC地 址對應的埠),確認具有此MAC地址的網卡連接在哪個埠上,然後僅將信包送到對應埠,有效的有效的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這就是Switch 同HUB最大的不同點。而Switch內部轉發信包的背板帶寬也遠大於埠帶寬,因此信包處於並行狀態,效率較高,可以滿足大型網路環境大量數據並行處理的要求。
4.3.帶寬佔用方式上的區別
集 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二個埠傳送數據,其他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 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這樣在速率上對於每個埠來說有了根本的保障。當二個埠工作時並不影響其他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 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4.4.傳輸模式上的區別
集線器只能採用半雙工方式進行傳輸的,因為集線器是共享傳輸介質的, 這樣在上行通道上集線器一次只能傳輸一個任務,要麼是接收數據,要麼是發送數據。而交換機則不一樣,它是採用全雙工方式來傳輸數據的,因此在同一時刻可以 同時進行數據的接收和發送,這不但令數據的傳輸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個系統的吞吐量方面交換機比集線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為它可以接收和發送同時進 行,實際上還遠不止一倍,因為埠帶寬一般來說交換機比集線器也要寬許多倍。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讓兩組人同時給對方互相傳輸一個文件,從一個 人傳到另一個的時間為1分鍾。如果是用集線器的話,需要的時間是4分鍾。數據先從一個人傳到對方那裡,然後對方再傳回來。接著才能是另一組做相同的工作, 這樣算下來就是4分鍾。但是用交換機的話速度就快多了,在相同情況下只需要1分鍾就足夠了。由於每個埠都是獨立的,所以這兩組人可以同時傳輸數據,再因 為交換機可以工作在全雙工下,所以每兩個人也可以同時傳輸,換句話說這4個人是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的工作。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集線器和交換機的處理能力看做 串列處理與並行處理。
5.總結
綜上所述,集線器的功能只是一個多埠的轉發器,無論從哪個埠傳出來的訊號都會整形再生放大後向所有的端 口廣播出去,並且所有的埠都會擠用同一個共享信帶的帶寬,造成數據量大時所有埠的帶寬大幅減少;而交換機相當於多埠橋,它為用戶提供的是獨占的點對 點的連接,數據包只發向目的埠而不會向所有埠發送,這樣減少了信號在網路發生碰撞,而且交換機上的所有埠均有獨享的信道帶寬。
交換機是繼集線器基礎上開發的一新的網路連接設備,擁有著更好更強大的功能和優點,而且還有著很高的性價比,更適應當今網路的需求。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交換機與集線器相比的明顯優勢。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後交換機將會徹底替代集線器。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術博客
❺ 問一下關於考研網路復試禮儀和流程的問題
禮儀問題注意以下幾點:
一、禮貌當先
細節往往透露出你的不足之處,因此禮貌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尤為重要。進門的時候一定要敲門,然後很有禮貌的表示對老師的尊重,鞠躬比較好,或者對著各位老師說聲「老師好!」問好的時候一定要用眼神掃一下各位老師,不能就望著一位老師說。因為每一位老師都不希望被忽視,這一點要注意。如果平時不注意這方面的同學們在面試的時候應該刻意的注意一下。另外,在進面試室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機關閉,千萬不要出現在面試現場手機響個不停的尷尬局面。如果真的在面試過程中出現沒有意料到的尷尬局面,在面試結束後一定要向老師表達歉意。
二、儀表莊重
儀表莊重,嚴肅會給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穿著方面,男生應該盡量穿西服或者比較正式的服裝,女生千萬不要穿緊身衣或者短裙,打扮得體,展現最真實的一面。這里關鍵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穿著,不能太過於隨便,要讓老師有被尊重的感覺,更有利於整體的氣氛把握。
三、行為動作
在復試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在緊張的時候,有哪些動作,然後把它戒除掉。因為每個人,在緊張時候都會有自己的行為動作,小動作,比如緊張的時候,會搓手或者揪耳朵之類的這種動作,然後很多人是很不雅的,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這種下意識動作是什麼?然後再面試之前要訓練自己,讓自己努力克服掉。
四、談吐清晰
在英語面試的時候,如果是自己口述而不是老師問問題的話,應該盡量把自己的英語介紹材料濃縮,語速千萬不要太快。如果你語速太快而且句式復雜的話,會給老師一種表現太過的感覺,這里的意思不是說老師不願意聽到學生很好的表達能力。關鍵是在老師面前說話要說的清楚明白,讓老師有很好的印象。還有要表現的盡量謙遜一些,再怎樣謙遜,老師是不太會介意的。
五、態度誠懇
專業面試的時候一定要誠實,不會的時候就誠實的說自己不是很了解,把自己所了解的盡量說出來。不要企圖認為可以蒙騙過去,因為以前就有這樣的同學。老師問她看過一些什麼相關的專業書籍。她其實並沒有看,只是偶爾記得幾個書名就說了。以此表現一下自己的專業素養,殊不知當老師接著讓她說說看這些書籍後的感受或收獲時,自己就只能傻眼了。
結果自然給老師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一定要態度誠懇,實事求是。
❻ 網路遠程考研復試注意事項有哪些
(1)准備工作做充分,盡量選擇安靜的復試環境,提前調試好網路,打開攝像頭、麥克風等相關設備設施;
(2)注意個人儀容儀表,言行得體,復試區域要整潔明亮,如需動作方面的展示,一定要保證場地空曠安全;
(3)復試過程中要敢於確認老師提出的問題,確認好後再做回答。
對於需要筆試作答的內容,在作答完畢後應按照招生單位要求進行答卷提交;
(4)考前,按照招生單位要求簽訂「誠信復試承諾書」,考中,遵守考生復試規則和紀律要求,不做與考試無關的事,誠信參加考試;
(5)及時關注報考單位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及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的相關信息,按要求參加復試。
❼ 如果進行網路復試,考生要提前做哪些練習
如果進行網路復試,前期要做哪些准備呢?一起來看看~
電子設備檢查到位
你的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是否電量充足,相機和麥克風是否正常。除此以外,面試過程中應注意關閉通訊設備,避免噪音,選擇較為干凈整潔的房間為背景。
練習如何看攝像頭
提前訓練自己直視攝像頭的能力,因為攝像頭才是傳遞你眼神的「交通工具」。在任何正式場合,與你交流的同伴想要看到是眼神交流、微笑、傾聽、對他們所說的話感興趣、有回應,面試官老師也是如此!
所以,你的鏡頭應該與眼睛水平看鏡頭,而不是看屏幕。
注意穿衣風格
給老師們留下第一印象的機會,所以要穿著得體。不過鑒於只能漏出你的上半身,所以你的上衣要選擇純色系列,不要裸露過多皮膚。下半身就隨意啦!
語速要適度放慢、清晰
語速一定要提前訓練,咬字要清晰。因為人的聲音通過電腦傳播時,會有部分雜音,所以一定要放緩語速、咬字清晰。除此以外,小心不要打斷對方,因為網路面試,互聯網可能延遲,因此要千萬注意這一點。
慎重使用筆記
網路面試有利於筆記的使用,但需要確保不被察覺!!因為看筆記或聽起來排練痕跡過重會產生干擾,讓對話顯得不夠自然,使你看起來准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