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動互聯網發展歷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如何
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歷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作者: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 陸峰博士
本世紀以來,我國移動互聯網伴隨著移動網路通信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快速發展,尤其是2009年國家開始大規模部署3G網路,2014年又開始大規模部署4G網路,兩次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大規模創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術發展:WAP應用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模式。
該時期由於受限於移動2G網速和手機智能化程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處在一個簡單WAP應用期。WAP應用把Internet網上HTML的信息轉換成用WML描述的信息,顯示在行動電話的顯示屏上。由於WAP只要求行動電話和WAP代理伺服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協議做任何的改動,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GSM、CDMA、TDMA等多種網路中。在移動互聯網萌芽期,利用手機自帶的支持WAP協議的瀏覽器訪問企業WAP門戶網站是當時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形式。
市場競爭:移動夢網催生了一大批SP服務商。
2000年12月中國移動正式推出了移動互聯網業務品牌「移動夢網Monternet」,移動夢網就像一個大超市,囊括了簡訊、彩信、手機上網(WAP),百寶箱(手機游戲)等各種多元化信息服務。在移動夢網技術支撐下,當時涌現了雷霆萬鈞、空中網等一大批基於夢網的SP服務提供商,用戶通過簡訊、彩信、手機上網等模式享受移動互聯網服務。但由於移動夢網服務提供商存在業務不規范、亂收費等現象,2006年4月,國家開展了移動夢網專項治理行動,明確要求扣費必須用戶確認、用戶登錄WAP需要資費提示等相關規范,大批SP服務商因為違規運營退出了市場。
二、成長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術發展:3G移動網路建設掀開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新篇章
隨著3G移動網路的部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移動網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機上網帶寬瓶頸,簡單應用軟體安裝功能的移動智能終端讓移動上網功能得到大大增強,中國移動互聯網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經過3G網路一年多的試點商用,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術制式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業務經營許可,中國3G網路大規模建設正式鋪開,中國移動互聯網全面進入了3G時代。
市場競爭: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探索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
在此期間,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摸索如何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網路、騰訊、奇虎360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企圖推出手機瀏覽器來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新浪、優酷、土豆等其他一些互聯網公司則是通過與手機製造商合作,在智能手機出廠的時候,就把企業服務應用如微博、視頻播放器等應用預安裝在手機中。
商業模式:成熟商業模式亟待規模化應用
在此期間,盡管蘋果公司智能手機成功的商業模式刺激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界,但由於智能手機發展處在初期,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還主要出在高端人群階層,特別是搭載安卓系統的移動智能終端還未大面積應用,原有諾基亞塞班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支撐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有限,以至於很多創新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盡管已經上線,但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成熟商業模式較少。
三、高速成長期(2012年-2013年)
技術發展:智能手機規模化應用促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
具有觸摸屏功能的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解決了傳統鍵盤機上網眾多不便,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普遍安裝和手機應用程序商店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手機上網功能,移動互聯網應用呈現了爆發式增長。進入2012年之後,由於移動上網需求大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統的大規模商業話應用,傳統功能手機進入了一個全面升級換代期,以三星、HTC為代表的傳統手機廠商,紛紛效仿蘋果模式,普遍推出了觸摸屏智能手機和手機應用商店,由於觸摸屏智能手機上網瀏覽方便,移動應用豐富,受到了市場極大歡迎。由於手機廠商之間競爭激烈,智能手機價格快速下降,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大規模量產,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低收入人群的大規模普及應用。在此期間,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傳統手機巨頭由於未能充分把握移動互聯網發展機遇,未能成功打造移動智能手機產業生態圈,傳統手機製造巨頭迅速隕落。
市場競爭:微信快速崛起,成功鎖定移動互聯網入口
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激發了手機OTT應用,以微信為代表的手機移動應用開始呈現大規模爆發式增長。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即時通信微信服務,截止2013年10月底,騰訊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每日活躍用戶1億。除了騰訊之外,小米推出了米聊,阿里推出了來往,網易推出了易信等即時通信業務,紛紛搶占移動互聯網即時通信業務,力圖把控移動互聯網入口騰訊公司憑借在桌面互聯網時代的社交應用固有的優勢,採用手機號碼綁定社交應用等技術,實現了在移動端社交應用的快速拓展,讓電信運營商等競爭對手措手不及。新浪微博在此期間受惠受智能機普及應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截止2013年底,2013年底用戶規模已經超過5億,但是後期由於微信的強勢快速崛起,以及微博本身商業模式的原因,微博發展出現了遲緩現象。以至於2014年新浪微博登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時候,外界普遍認為新浪微博錯過了上市的最佳窗口期。
除了利用即時通信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之外,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推進業務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除了騰訊推出微信之外,阿里、網路等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加快移動互聯網轉型。阿里加大了手機淘寶和手機支付寶業務推廣力度, 2013年雙11購物節,手機淘寶的整體支付寶成交額同比增長560%,單日成交筆數佔比整體的21%,同比增長420%,截止2013年底,手機支付寶用戶數量超過1億。由於微信支付的快速發展,支付寶和微信展開了移動支付爭奪大戰。網路也加快將搜索等業務向移動端遷移,推出了手機搜索、手機地圖等各類手機應用。除此之外,新浪、網易等傳統門戶網站也加快了在移動端布局,紛紛加大手機端新聞APP應用推廣力度。
商業模式:打通渠道和鎖定場景成為該時期商業模式競爭的本質。
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更是創新了智能手機的營銷模式,打出了不靠手機硬體、靠手機服務掙錢的「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新商業模式,依託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作為載體,加大公司互聯網服務應用的推廣力度。例如小米手機上,幾乎所有預安裝的服務都是小米公司自己的服務,小米手機上既有小米應用程序商店,也有小米即時通信應用米聊和小米視頻服務等等。小米這種「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商業模式創新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小米公司迅速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中新秀。得益於小米公司的巨大成功,雷軍的互聯網思維廣為社會各界傳頌。另外,滴滴打車、今日頭條等一大批基於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在此期間大量涌現,極大地激發了投資界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投資興趣。
四、全面發展期(2014年-至今)
技術發展:4G網路建設將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推上快車道。
隨著4G網路的部署,移動上網網速得到極大提高,上網網速瓶頸限製得到基本破除,移動應用場景得到極大豐富。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發放了TD-LTE 4G牌照,中國4G網路正式大規模鋪開。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又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FDD-LTE)」經營許可。4G網路建設讓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走上了快速發展軌道,截止2016年5月底,中國4G用戶已經達到5.8億,4G用戶數占行動電話總用戶數比例達到44.6%。同時,根據CNNIC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6月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了6.56億。
市場競爭:移動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開展業務的重要驅動,應用場景層出不窮。
由於網速、上網便捷性、手機應用等移動互聯網發展外在環境基本得到全部解決,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全面發展。桌面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是企業開展業務的標配,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應用是企業開展業務的標配,4G網路催生了許多公司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業務。特別是由於4G網速大大提高,促進了實時性要求較高、流量較大需求較大類型的移動應用快速發展,許多手機應用開始大力推廣移動視頻應用,涌現出了秒拍、快手、花椒、映客等一大批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視頻和直播應用。
商業模式:通過補貼壯大用戶規模是互聯網公司圈地的主要模式
在此期間,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圍繞移動支付、打車應用、移動電子商務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為了推廣移動支付,構建強連接的社交關系,騰訊和阿里分別於2015年春節和2016年春節花巨資利用央視春節晚會進行大規模推廣。騰訊和阿里還圍繞移動電子商務展開了激烈競爭,騰訊為了彌補自己電子商務發展短板,2014年3月戰略入股京東,並將微信作為京東移動電子商務入口。阿里更是加大了手機淘寶、手機天貓、手機支付寶的推廣力度,2015年雙11節期間,其中移動端交易量占據了68%。京東、蘇寧等為了推廣錢包服務,採取了支付補貼的方式來吸引客戶安裝。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更是為了爭奪用戶開展了曠日持久的打車補貼大戰,最後由於打車補貼損害了雙方共同投資者的利益,在資本的干預下,兩個昔日廝殺的競爭對手最後相愛合並。滴滴和快的合並之後,滴滴出行和Uber之間又開始了補貼大戰。
五、關於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一是移動互聯網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整體規模將實現躍升。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國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新驅動力。當前,國內經濟疲軟,規模不經濟導致經濟增速減緩。移動互聯網行業卻逆流而上,以創新驅動變革,以生產要素綜合利用和經濟主體高效協同實現內生式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迎來高峰發展期,總體規模超過1萬億元,移動購物、移動游戲、移動廣告、移動支付等細分領域都獲得較快增長。其中,移動購物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受市場期待和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移動購物、移動搜索、移動支付、移動醫療、車網互聯、產業互聯網等領域的藍海價值正在顯現。未來,移動互聯網經濟整體規模將持續走高,移動互聯網平台服務、信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涌現的業態創新將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走向應用和服務深化發展階段。
二是移動互聯網向傳統產業加速滲透,產業互聯網將開啟互聯網企業新征程。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技術的創新演進正在拓寬企業的組織邊界,推動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向企業級消費延伸。傳統製造企業正在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深化移動互聯網在企業各環節的應用,著力推動企業互聯網化轉型升級。面向傳統產業服務的互聯網新興業態將不斷涌現。新興信息網路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各個環節,重構傳統企業的移動端業務模式,催生出各種基於產業發展的服務新業態,加快對醫療、教育、旅遊、交通、傳媒、金融等領域的業務改造。移動互聯網發展不斷引領傳統生產方式變革,產業互聯網開啟新征程。移動互聯網利用智能化手段、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實現信息交互、網路協同,有效改善和整合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控制、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加快生產流程創新與突破,推動企業生產向個性化、網路化和柔性化製造模式轉變,推動了產業互聯網的智能化、協同化、互動化變革,實現了大規模工業生產過程、產品和用戶的數據感知、交互和分析,以及企業在資源配置、研發、製造、物流等環節的實時化、協同化、虛擬化。
三是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交相輝映,新業態將拓展互聯網產業增長新空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批新型的有別於傳統行業的新生企業開始成長並壯大,也給整個市場帶來全新的概念與發展模式,打破了固有的市場格局。互聯網思維受到熱捧,各行各業開始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各種「創新」、「突破」之舉,以求實現真正的突破。在傳統工業經濟向互聯網經濟轉型過程中,舊有的社會經濟規律、行業市場格局、企業經營模式等不斷被改寫,不可思議地疊加出新的格局。在製造業領域,工業智能化、網路化成為熱點;在服務業領域,個性化成為新的方向;在農業領域,出現「新農人」現象。
四是移動互聯網正在催生出新的業態、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產業。當前企業越來越重視引入移動互聯網用戶思維,挖掘市場長尾需求,後向指導生產,探索企業增值新空間。移動支付、可穿戴設備、移動視頻、滴滴專車、人人快遞等新的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引發傳統行業生態的深刻變革。從零售、餐飲、家政、金融、醫療健康、到電信、教育、農業,移動互聯網在各行業跑馬圈地,改變原有行業的運行方式和盈利模式,移動互聯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指尖上」的服務,促成了用戶與企業的頻繁交互,實現了用戶需求與產品的高度契合,繼而加大了用戶對應用服務的深度依賴,構建形成「需求-應用-服務-更多服務-拉動更大需求」的良性循環。隨著企業「以用戶定產品」意識的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黏性的增強和參與熱情的高漲,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持續火熱,加速推動各行各業進入全民創造時代。
六、關於發展移動互聯網的若干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移動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國寬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普及率、網速、價格等方面與發展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成為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亟待加強。要加快實施寬頻中國戰略,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行政村寬頻普及服務,尤其注意加快農村互聯網寬頻普及率。積極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與布局,提高移動4G普及率,加快5G研發和試商用。要擴大公共區域無線區域網覆蓋范圍,免費公用wifi和收費商用wifi相結合,提高寬頻接入服務質量。
二是加強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推進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重點支持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手錶等操作系統研發和核心處理晶元、電源管理晶元等晶元研發,支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支持跨終端跨屏幕操作系統平台、開發與測試工具、搜索引擎、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等基礎軟體技術開發。
三是打造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圈。加快制定並出台相關政策,圍繞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突破和服務能力提升,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合作和產業分工引導,鼓勵終端製造商、軟體提供商、電信運營商與移動互聯網服務商之間在各個環節加強合作,充分利用本土企業創新優勢,推動我國移動智能終端產業整合發展,構建「終端+軟體+服務」整體產業格局,形成良性互動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生態圈。支持建設第三方內容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平台開放融合,在終端接入方式、接入內容、接入對象等方面實現開放與共享。積極引導建立產業聯盟或企業戰略聯盟,廣泛開展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換、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平台競爭力,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提升我國在利潤分配中的競爭地位,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是建立信息安全評測體系。為引導移動智能終端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要依據現有的安全問題根源,從智能終端安全、移動應用安全兩個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評測體系。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評測智能終端的硬體安全、系統安全、預置應用安全、介面安全;另一方面從移動應用軟體安全、移動應用軟體商店安全、移動應用第三方業務系統安全等三方面評測移動終端安全,從而從終端側、應用服務側聯合解決信息騷擾、隱私竊取、惡意吸費、木馬侵入等安全問題,並指導和敦促相關企業整改,保證移動終端信息安全。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2. 移動互聯網發展史
2000年-2003年,智能手機開始逐步增長,移動互聯網開始萌芽;
2006年,據中國領先商業信息平台易觀智庫數據統計,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已從2003年的29億增長至69億,用戶規模也增長了近4倍,達到4483萬。數據表明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各大運營商和終端設備開發商看到這一發展趨勢,開始增大力度加大政策監管力度,加快行業市場盤整。同年,大量互聯網服務商開始轉型進入移動互聯網市場;
2007年,蘋果終端iphone開始推出;受蘋果影響,google宣布推出基於Linux的Android系統,並於同年9月推出google手機;同年4月,諾基亞宣布轉型為移動互聯網服務商。眾多廠商的加入迅速擴大了市場和用戶規模,提升了智能終端的產業價值。
2008年,蘋果公司宣布開放基於iPhone的軟體應用商店App Store,向iPhone的用戶提供第三方的應用軟體服務,這個將網路與手機相融合的經營模式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劃時代的創新商業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據易觀智庫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了388億,用戶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514萬。
繼2007年產業盤整後,繼2007年產業盤整後,移動互聯網內容及應用開始規模化豐富,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廠商、移動互聯網廠商以及其他傳統內容提供商之間的頻繁合作。無線音樂、手機游戲、手機瀏覽器和移動搜索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用戶滲透率及活躍度得到巨大提升。
2010年,據易觀智庫分析師預測,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633億,用戶數將突破3億人。
2011年,移動互聯網的各種應用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開始養成。2012年,據艾瑞網數據分析統計,中國將有超過5億人使用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接近2300億,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50.4億,第四季度最為突出,達到210.9億。
2013年開始,移動互聯網將呈現穩步發展,預計到2016年移動購物市場規模將超移動增值業務。
3. 說明為什麼從1G發展到5G,移動通信佔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頻率增大後,會帶來哪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4. 移動通信發展歷程
移動通信發展史
移動通信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64年麥克斯韋從理論上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896年馬可尼在英國進行的14.4公里通訊試驗成功,從此世界進入了無線電通信的新時代。現代意義上的移動通信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而現代通信技術發展從上世紀20年代起到如今,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其中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為第四階段,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的蓬勃發展期,1G也是始於這一時期。
1G的發展
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76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珀於首先將無線電應用於行動電話。
同年,國際無線電大會批准了800/900MHz頻段用於行動電話的頻率分配方案。在此之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都開始建設基於頻分復用技術(FDMA)和模擬調制技術的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即1G。
然而由於採用的是模擬技術,1G系統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擾也存在較大的問題。再加上1G系統的先天不足,使得它無法真正大規模普及和應用,價格更是非常昂貴,成為當時的一種奢侈品和財富的象徵。
2G的發展
即將邁入21世紀,通信技術也進入到了2G時代,和1G不同2G採用的是數字傳輸技術。這極大的提高了通信傳輸的保密性。2G技術基本可被切為兩種,一種是基於TDMA所發展出來的以GSM為代表,另一種則是CDMA規格,復用﹙Multiplexing﹚形式的一種。隨著2G技術的發展,手機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變得流行,雖然價格仍然較貴,但並不再是奢侈品。
過渡的2.5G
2G到3G的發展並不像1G到2G那樣平滑順暢,由於3G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要從2G直接邁向3G不可能一下就銜接得上,因此出現了介於2G和3G之間的銜接技術——2.5G。我們所熟知的HSCSD、WAP、EDGE、藍牙(Bluetooth)、EPOC等技術都是2.5G技術。
2.5G功能通常與GPRS技術有關,GPRS技術是在GSM的基礎上的一種過渡技術。GPRS的推出標志著人們在GSM的發展史上邁出了意義最重大的一步,GPRS在移動用戶和數據網路之間提供一種連接,給移動用戶提供高速無線IP和X.25分組數據接入服務。較2G服務,2.5G無線技術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多的功能。
2、移動通信發展歷程(二)
3G的發展
隨著移動網路的發展,人們對於數據傳輸速度的要求日趨高漲,而2G網路10幾KB每秒的傳輸速度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於是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3G應運而生。目前3G存在3種標准:CDMA2000、WCDMA、TD-SCDMA。
中國國內支持國際電聯確定三個無線介面標准,分別是中國電信的CDMA2000,中國聯通的WCDMA,中國移動的TD-SCDMA。可以說3G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智能手機的發展,由於3G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幾百KB每秒。
通過3G,人們可以在手機上直接瀏覽電腦網頁,收發郵件,進行視頻通話,收看直播等,還一度引出了3G手機可否取代PC的設想。
4G的發展
作為3G的延伸,4G近幾年被人們所熟知,2008年3月,在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指定一組用於4G標準的要求,命名為IMT-Advanced規范,設置4G服務的峰值速度要求在高速移動的通信(如在火車和汽車上使用)達到100Mbit/s,固定或低速移動的通信(如行人和定點上網的用戶)達到1Gbit/s。
該技術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嚴格意義上來講,LTE只是3.9G,盡管被宣傳為4G無線標准,但它其實並未被3GPP認可為國際電信聯盟所描述的下一代無線通訊標准IMT-Advanced,因此在嚴格意義上其還未達到4G的標准。相對於前幾代,4G系統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話業務,而是全互聯網協議(IP)的通信。4G將為用戶提供更快的速度並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
5G的發展
2013年2月,歐盟宣布,將撥款5000萬歐元,加快5G移動技術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標准。2014年5月8日,日本電信營運商NTTDoCoMo正式宣布將與Ericsson、Nokia、Samsung等六間廠商共同合作,開始測試5G網路。預計在2015年展開戶外測試,並期望於2020年開始運作。
2015年3月1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已成功研製5G網路,並進行100米內的傳送數據測試,並稱於2018年投入公眾測試,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因此2020年也被業界認為是5G正式推出的時候,但是幾天前,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公司宣布,將從2016年開始試用5G網路,2017年在美國部分城市全面商用。雖然之後遭到了對手AT&T的反駁,但是這些無疑不在預示著人們對於5G的憧憬。
5. 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移動網路,5G網路有什麼優勢
我國的5G網路發展非常迅速,5G網路擁有更快的網速,更多的應用場景,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我國在信息網路建設方面投入巨大,我國的5G移動網路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我國投入這么多建設5G網路,不僅是因為5G會帶來更快的網速,方便人們的生活,更多的是5G網路能夠實現萬物互聯,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應用,改變未來的生活。
5G網路的建設雖然已經規模很大,但是想要實現5G網路全覆蓋,還需要很長時間,我國不少地方依然在用4G網,人們接受5G網路,更換5G設備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未來會加速發展5G網路建設,增加5G使用場景,讓更多人使用5G網路。
5G網路有著前幾代網路不可比擬的優勢,勢必會引發新的生活改變。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6.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我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應用與別國不同,採用的是WAP協議。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多數採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據CNNIC的調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國WAP活躍用戶數約為3900萬人,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6.5萬個,WAP網頁數量約為2.6億個。根據用戶規模、網站數量以及用戶特徵等方面綜合判斷,目前WAP在我國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相當於傳統互聯網2000~2001年間的發展水平。
與別國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使用狀況相比,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最感興趣的還是手機圖鈴業務、音樂和游戲業務。而2003年前後,別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最感興趣的業務是圖片、音樂和游戲,別國的音樂和游戲類業務也在移動互聯網開始起步後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戶歡迎。目前別國用戶的興趣點已經從圖片和音樂下載類業務逐漸向具備Web 2.0特徵、體現移動和固定互聯網融合的業務轉移。預計在今後的1~2年內,隨著我國移動網路帶寬的增加,用戶對業務的需求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從信息量少的內容獲取類業務向視頻類業務、體現移動網和互聯網融合的業務轉變。為了適應未來客戶需求可能發生的變化,我們認為移動UGC、內容共享/下載、移動游戲等移動互聯網業務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發展趨勢分析
1實現技術多樣化
移動互聯網是電信、互聯網、媒體、娛樂等產業融合的匯聚點,各種寬頻無線通信、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都在移動互聯網業務上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從長遠來看,移動互聯網的實現技術多樣化是一個重要趨勢。
(1)網路接入技術多元化
目前能夠支撐移動互聯網的無線接入技術大致分成三類:無線區域網接入技術Wi-Fi,無線城域網接入技術WiMAX和傳統3G加強版的技術,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術適用於不同的場所,使用戶在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下接入相應的網路,這勢必要求終端具有多種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終端。
(2)移動終端解決方案多樣化
終端的支持是業務推廣的生命線,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逐漸升溫,移動終端解決方案也不斷增多。移動互聯網設備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機,也是目前使用移動互聯網最常用的設備。2007年11月初美國亞馬遜公司發布了電子書閱讀終端——Kindle,使得用戶可以通過無線網路從亞馬遜網站下載電子書、訂閱報紙及博客。
7. 中國移動4G網路是個什麼情況,功能有哪些
移動的4G為TD-LTETD-LTE即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宣傳是是指TD-SCDMA的長期演進 。 實際上沒有關系。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術,FDDLTE的技術是FDD版本的LTE技術。TDD和FDD的差別就是TD採用的是不對稱頻率是用時間進行雙工的,而FDD是採用一對頻率來進行雙工。 TD-SCDMA是CDMA技術,TD-LTE是OFDM技術,不能對接TDD LTE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1.靈活支持1.4,3,5,10,15,20MHz帶寬;
2.下行使用OFDMA,最高速率達到100Mbits/s,滿足高速數據傳輸的要求;
3.上行使用OFDM衍生技術SC-FDMA(單載波頻分復用),在保證系統性能的同時能有效降低峰均比(PAPR),減小終端發射功率,延長使用時間,上行最大速率達到50Mbits/s;
4.充分利用信道對稱性等TDD的特性,在簡化系統設計的同時提高系統性能;
5.系統的高層總體上與FDD系統保持一致;
6.將智能天線與MIMO技術相結合,提高系統在不同應用場景的性能;
7.應用智能天線技術降低小區間干擾,提高小區邊緣用戶的服務質量;
8.進行時間/空間/頻率三維的快速無線資源調度,保證系統吞吐量和服務質量。
我們期待這一先進技術能夠快速轉化為未來實際商用的產品。
TD-LTE與美、歐切換技術的優缺點
優點
1.頻譜利用率高 TD一個載頻 1.6M W一個載頻 10M
2.對功控要求低 TD 0~200MZ W 1500MZ
3.採用了智能天線和聯合測試 引入了所謂的空中分級,但效果如何,還待驗證
4.避免了呼吸效應 TD不同業務對覆蓋區域的大小影響較小,易於網路規劃
缺點:
1.同步要求高 TD需要GPS同步,同步的准確程度影響整個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2.干擾問題 上下行、本小區、鄰小區都可能存在干擾
3.移動速度慢 TD 120KM/H W 500KM/H
8. 移動網路類型HSDPA是什麼意思
轉自天涯問答: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 Access是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 HSDPA 是一種基於分組的數據服務,它增強了移動數據傳輸的下行部分。(另外還有剛剛萌芽的 EUDCH,即增強上行鏈路數據通道,用於上行鏈路)。 HSDPA 用在 WCDMA 下行鏈路(5MHz 帶寬)內部,提供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達到 10Mbps,實際平均速率在 4Mbps 和 8Mbps 之間。進一步的升級有望把這些速率提高到 20Mbps。HSDPA 的目標是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和一致的 QoS(服務質量)。它還提供向同一接收器同時傳送語音和數據的能力。 技術上,HSDPA 主要可通過軟體來實現。不過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因為必須對 3G 基站和手機做各種改造。這些改造包括使用自適應調制和編碼 (AMC)、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H-ARQ)、快速蜂窩搜索、MIMO(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等。與 WCDMA 中通常使用的 QPSK 相比,HSDPA 還必須改用 16-QAM 調制。 在2006年3GSM大會上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3G技術的發展再度取得實質性的突破,被業界譽為「超3G技術」的HSDPA不僅在終端上日趨成熟,網路商用也即將。HSDPA網路和終端技術的全面成熟,預示著手機網路和應用的一次全新的變革正在來臨。 一、HSDPA技術優越性能的展現 與目前全球已經商用的3G網路WCDMA相比,HSDPA的最大特色就是網路利用率大幅提高,而手機無線下載的速度也大幅提升。現有WCDMA網路的下載速率一般為384KBit/s,而採用HSDPA則最高能夠達到14.4Mbit/s的水平,速度提升高達數十倍。在2006年西班牙3GSM大會上,各廠家展示使用3.6Mbit/s速率的HSDPA無線網路已經可以十分流暢地觀看畫質相當於DVD水平的視頻節目,和現有ADSL網路的水平基本相當。 HSDPA的高速下載速率給客戶帶來直觀的體驗。以文件下載為例:對於低解析度圖片(20KB)的下載,HSDPA所需的時間將比WCDMA R99節省33%;而對於高解析度圖片(125KB)的下載,HSDPA的時間將比WCDMA R99節省66%;對於PPT文件(2MB)的下載,HSDPA則要節省81%之多。 HSDPA的高速率特性直接牽引著3G移動多媒體業務的發展,如MMS、VOD、WAP瀏覽、大容量E-mail、游戲等,這些業務的引入將徹底改變移動網路的現狀。在HSDPA寬頻承載的基礎上,更多的移動多媒體業務類型及分屬於不同領域(如Internet)的業務將融合到一起來。 二、HSDPA的應用場景分析和引入策略 WCDMA向HSDPA演進是移動網路發展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在規劃建設WCDMA網路初期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前HSDPA的應用場景,為未來HSDPA的引入留下發展空間。 一般來說,在郊區和農村,HSDPA需求基本上可以認為沒有或者很少,頻譜效率並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很難保證整個小區內的HSDPA覆蓋。因此,在這種場景基本可以不考慮引入HSDPA,而採取R99/R4覆蓋,或只是按需在局部熱點地區引入HSDPA。 在普通城區和密集城區,會有一定量的HSDPA需求,並且有來自其他技術和其他運營商的競爭,頻譜效率也是一個關注的問題。引入HSDPA,採用HSDPA和R99/R4共用一個載頻的混合載頻組網方式,可以提高下行數據業務容量,將實時視頻業務、高速接入等業務承載到HSDPA上,提升用戶數據業務的體驗。 室內和熱點覆蓋是引入HSDPA重點考慮的場景。因為室內如果存在室內分布系統或者熱點場所採用微蜂窩覆蓋,其無線傳播環境相比一般的宏蜂窩場景好,可以充分發揮HSDPA承載數據業務的高效率;並且室內和熱點場所數據業務量比較大,引入HSDPA作為數據業務的話務吸收,將使CAPEX更有效率。 隨著3G發展逐步進入中後期,可以結合業務發展的需求,綜合考慮WCDMA的CS業務、PS業務,以及HSDPA對數據業務的承載能力,全面引入HSDPA覆蓋。 三、HSDPA的運營前景 HSDPA的「超3G」接入速率讓客戶能隨時隨地享受到更高的多媒體服務,對於運營商和客戶來說都是有益的 給移動運營商帶來的好處給用戶帶來的好處
9. 從2G到5G發展各個階段的特點
我們經常聽別人說1G、2G、3G、4G、5G,可是你真的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嗎?這里的G可不是計算機里的Gb,而是Generation「代」的意思,也就是第幾代,所以1G就是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
移動無線網路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通信技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向前進,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1G、2G、3G、4G、5G各階段的特點以及不同。
移動通信系統發展演進的過程
1G:The1s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即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就像早期港片裡面豬腳拿的那個「大磚頭」,使用的通信技術就是1G技術,那是模擬通信技術,只能打電話,不能上網。1G是已經淘汰的以模擬技術為基礎的蜂窩無線電話系統,在那個時代,由於技術限制,設計上因為使用模擬調制、FDMA(頻分多址),其抗干擾性能差,頻率復用度和系統容量都不高。
1G主要系統為AMPS,另外還有NMT及TACS,該制式在加拿大、南美、澳洲以及亞太地區廣泛採用,而國內在80年代初期移動通信產業還屬於一片空白,直到1987年的廣東第六屆全運會上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正式啟動。在第1代行動通信系統在國內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手中拿的還是大塊頭的摩托羅拉8000X,俗稱大哥大(一般人可用不起喲!)。那個年代雖然沒有現在的移動、聯通和電信,卻有著A網和B網之分,而在這兩個網背後就是主宰模擬時代的愛立信和摩托羅拉。
摩托羅拉大哥大
2G:由於1G有著很多缺陷,經常出現串號、盜號等現象。1999年A網和B網被正式關閉,2G時代也來到了我們身邊。1G到2G就是模擬調制到數字調制的過程,相比較第一代通信,2G在技術上更成熟,系統容量以及通話質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不僅能打電話還能發簡訊、上網。那個時代,諾基亞徹底崛起,成為了手機界的霸主持續近十年。2G系統幾個主流的網路制式:GSM、TDMA、CDMA。
3G:隨著通信產業的發展,人們對於移動網路的需求不斷加大,第3代移動通信網路必須在新的頻譜上制定出新的標准,享用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在3G之下,有了高頻寬和穩定的傳輸,影像電話和大量數據的傳送更為普遍,行動通訊有更多樣化的應用,因此3G被視為是開啟行動通訊新紀元的重要關鍵。而支持3G網路的平板電腦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蘋果,聯想和華碩等都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平板產品。3G系統的幾個主要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4G:第四代通信技術是集3G與WLAN於一體並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實質上現在我們所說的4G應該是LTE-Advanced,LTE只是作為3.9G移動互聯網技術。主要網路制式有:TD-LTE(時分雙工)和FDD(頻分雙工),二者相似度達90%,差異較小,但由於無線技術的差異、使用頻段的不同以及各個廠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標准化與產業發展都領先於TD-LTE,成為當前世界上採用的國家及地區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豐富的一種4G標准。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國際電聯將5G應用場景劃分為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兩大類。5G呈現出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點,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多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4G後向演進技術)集成後的解決方案總稱。無線通信技術通常每10年更新一代,2000年3G開始成熟並商用,2010年4G開始成熟並商用,現在研究5G,2020年成熟應該是符合規律預期的,5G的誕生,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從1G到4G,從只能打電話到現在的不僅能打電話還能上網、瀏覽網頁、玩游戲,通信技術不僅更加成熟了,手機功能也更加豐富了,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相信5G時代,不僅帶來的是上網,在其他技術領域也將有更大幫助,未來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