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試題
1.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SMTP協議屬於TCP/IP協議簇,它幫助每台計算機在發送或中轉信件時找到下一個目的地。通過SMTP協議所指定的伺服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伺服器上了,整個過程只要幾分鍾。SMTP伺服器則是遵循SMTP協議的發送郵件伺服器,用來發送或中轉發出的電子郵件。
它使用由TCP提供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把郵件消息從發信人的郵件伺服器傳送到收信人的郵件伺服器。跟大多數應用層協議一樣,SMTP也存在兩個 端:在發信人的郵件伺服器上執行的客戶端和在收信人的郵件伺服器上執行的伺服器端。SMTP的客戶端和伺服器端同時運行在每個郵件伺服器上。當一個郵件服 務器在向其他郵件伺服器發送郵件消息時,它是作為SMTP客戶在運行。
SMTP協議與人們用於面對面交互的禮儀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運行在發送端郵件伺服器主機上的SMTP客戶,發起建立一個到運行在接收端郵件服務 器主機上的SMTP伺服器埠號25之間的TCP連接。如果接收郵件伺服器當前不在工作,SMTP客戶就等待一段時間後再嘗試建立該連接。SMTP客戶和伺服器先執行一些應用層握手操作。就像人們在轉手東西之前往往先自我介紹那樣,SMTP客戶和伺服器也在傳送信息之前先自我介紹一下。 在這個SMTP握手階段,SMTP客戶向伺服器分別指出發信人和收信人的電子郵件地址。彼此自我介紹完畢之後,客戶發出郵件消息。
2.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由IETF的RFC 793定義。在簡化的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層傳輸層所指定的功能,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是同一層內[1] 另一個重要的傳輸協議。在網際網路協議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層是位於IP層之上,應用層之下的中間層。不同主機的應用層之間經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樣的連接,但是IP層不提供這樣的流機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換。[1]
應用層向TCP層發送用於網間傳輸的、用8位位元組表示的數據流,然後TCP把數據流分區成適當長度的報文段(通常受該計算機連接的網路的數據鏈路層的最大傳輸單元([1] MTU)的限制)。之後TCP把結果包傳給IP層,由它來通過網路將包傳送給接收端實體[1] 的TCP層。TCP為了保證不發生丟包,就給每個包一個序號,同時序號也保證了傳送到接收端實體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後接收端實體對已成功收到的包發回一個相應的確認(ACK);如果發送端實體在合理的往返時延(RTT)內未收到確認,那麼對應的數據包就被假設為已丟失將會被進行重傳。TCP用一個校驗和函數來檢驗數據是否有錯誤;在發送和接收時都要計算校驗和。
3.文件傳輸服務。 Internet 的入網用戶可以利用「文件傳輸服務( FTP )」命令系統進行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傳輸,使用 FTP 幾乎可以傳送任何類型的多媒體文件,如圖像、聲音、數據壓縮文件等。FTP服務是由TCP/IP的文件傳輸協議支持的,是一種實時的聯機服務。
4.遠程訪問服務提供的是一種全面的遠程系統管理解決方案,可用於配備了 遠程訪問卡 (DRAC) III、DRAC III/XT、Dell 嵌入式遠程訪問 (ERA) 控制器或 ERA 選件 (ERA/O) 卡並裝有 SNMP 和 CIM 的系統。這些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統稱為遠程訪問控制器 (RAC)。遠程訪問服務使您可以遠程訪問未運行的系統,使其盡快啟動並運行。遠程訪問服務還可在系統停機時提供警報通知,並允許您遠程重新啟動系統。此外,遠程訪問服務還將記錄系統崩潰的可能原因並保存最近一次的崩潰屏幕。
5.信號傳輸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傳輸的數據量多少。為了能夠統一度量,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作為傳輸速率的單位。
一種是碼元速率,單位時間內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為波特(baud),所以也稱波特率。一個數字脈沖為一個碼元。若碼元的寬度為T秒,則B=1/T。
另一種是數據傳輸速率,每秒鍾內傳輸的信息量,單位為比特/秒(b/s或bps),所以也稱比特率。若碼元可取的離散值的個數為M,則T=Ts*㏒M,R=Rs/㏒M,其中Ts為發一個二進制符號所需要的時間。
❷ 計算機網路的題目
首先,求LAN1,LAN2,LAN3
因每個區域網,
1 需要13台主機,則:主機號地址段為4位(舍棄全0,全1)
2 需3個此類區域網,則需子網號為2位(子網號,可有全0地址)
所以:
LAN1:網路號共28位:100.100.1.0/28
LAN2:100.100.1.16/28
LAN3:100.100.1.32/28
子網掩碼:255.255.255.240
(互聯地址段,可輕松寫出)
-----------------------------------------------------------------------
同理,將N1,N2,N3看做3個區域網,每個區域網分配2個IP地址,可根據上面規則,同理寫出。
❸ 尋找計算機網路的題目啊
一、填空
1、適用於非屏蔽雙絞線的乙太網卡應提供 標准介面。
2、區域網IEEE 802標准將數據鏈路層劃分為介質訪問控制子層與 子層。
3、HFC傳輸網路使用的傳輸介質為光纖和 。
4、無線區域網使用擴頻的兩種方法是直接序列擴頻與 擴頻。
5、23.104.245.124/20的網路地址為 。
6、典型的乙太網交換機允許一部分埠支持10BASE-T,另一部分埠支持100BASE-T。在交換機採用了 技術時,交換機埠可以同時支持10Mbps/100Mbps並且可以自適應。
7、ATM是以 為數據傳輸單元的一種分組交換和復用技術。
8、一個用二進製表示的IP地址為11001011 01011110 00000010 00000001,那麼它的點分十進製表示為 。
9、網際網路中的每台主機至少有一個IP地址,而且這個IP地址在全網中必須是 的。
10、在TCP/IP協議集中,傳輸層的 協議是一種面向無連接的協議,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數據包傳輸,沒有差錯檢測功能。
11、網路協議是通信雙方必須遵守的事先約定好的規則,一個網路協議由___ 、_ _和__ _三部分組成。
12、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中,共分七個層次,其中最下面的三個層次從下到上分別是__ 、 、 _。
13、計算機網路依據網路傳輸技術來分類,主要有 和 兩類。
14、兩台主機進行通信實際上就是兩台主機 的通信。
15、在物理層上傳送數據的單位是__ ___,在數據鏈路層上傳送數據的單位是__ __, 在網路層上傳送數據的單位是 。
16、 確定分組從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選擇」,屬於ISO/OSI RM中__ ____ 層的功能。
17、IPv6 將地址從 IPv4 的 bit 增大到了 bit
18、乙太網有效的 MAC 幀長度為 位元組之間。
19、ATM信元長度為 位元組,其首部(可簡稱為信頭)為 位元組。
20、RARP協議負責將 地址轉換為 地址。
21、FTP 的伺服器進程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個主進程,負責 ;另外有若干個從屬進程,負責 。
三、判斷
1、網路域名也可以用中文名稱來命名。( )
2、邊界網關協議 BGP 只能是力求尋找一條能夠到達目的網路且比較好的路由,而並非要尋找一條最佳路由。( )
3、在TCP協議的埠號中,21號埠是FTP協議所使用的埠。( )
4、OSPF只與本自治系統的鄰居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 )
5、香農公式表明,信道的帶寬或信道是的信噪比越大,則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
6、傳輸層ACK(N)是對接收到的編號為N的數據段的確認。( )
7、區域網採用了平面地址結構而在廣域網中一般都採用層次地址結構。( )
8、RIP協議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使用分布式鏈路狀態協議而OSPF協議使用距離向量協議。( )
9、結點交換機在單個網路中轉發分組,而路由器在多個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中轉發分組。( )
10、無線區域網使用 CSMA/CD 協議。( )
11、PING 是應用層直接使用網路層 ICMP 的例子,它沒有通過運輸層的 TCP 或UDP。( )
❹ 請計算機網路高手解答試題
區域網的基本特徵:
局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通常簡稱為「區域網」,縮寫為L A N。區域網是結構復雜程
度最低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僅是在同一地點上經網路連在一起的一組計算機。區域網通常挨
得很近,它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網路。通常將具有如下特徵的網稱為區域網。
1)網路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比較小。通常不超過幾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築或一個房間內。
2)信息的傳輸速率比較高,其范圍自1 M b p s到1 0 M b p s ,近來已達到1 0 0 M b p s。而廣
域網運行時的傳輸率一般為2400bps、9600bps或者38.4kbps、56.64kbps。專用線路也只能達到
1.544Mbps。
3)網路的經營權和管理權屬於某個單位。
區域網的出現,使計算機網路的威力獲得更充分地發揮,在很短的時間內計算機網路就深入到
各個領域。因此,區域網技術是目前非常活躍的技術領域,各種區域網層出不窮,並得到廣泛應用,
極大地推進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盡管區域網是最簡單的網路,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必定是小型的或簡單的。區域網可以變
得相當大或復雜,在行業雜志上讀到配有成百上千用戶的區域網是很常見的事。
——區域網的技術特點
區域網在設計中,主要考慮的因素是能夠在較小的地理范圍內更好地運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
信息安全性,易於操作和維護等。對此要求決定了區域網的技術特點。
區域網的特性主要由三個要素決定,即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和介質詢問方式。下面一一進行描述。
—— 區域網的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元素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網路結點(又可分為端結點和轉發結點)和通
信鏈路,網路中結點的互連模式叫網路的拓撲結構。網路拓撲定義了網中資源的連接方式,在
區域網中常用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結構、環形結構、星形結構。
1.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採用單根傳輸線作為傳輸介質,所有的站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
接到傳輸介質或稱匯流排上。任何一個站點發送的信號都可以沿著介質傳播,而且能被其他所有
站點接收。匯流排拓撲的優點是:電纜長度短,易於布線和維護;結構簡單,傳輸介質又是無源元件,
從硬體的角度看,十分可靠。匯流排型結構的缺點是:因為這種結構的網不是集中控制的,所以故
障檢測需要在網上的各個站點上進行;在擴展匯流排的干線長度時,需重新配置中繼器、剪裁電
纜、調整終端器等;匯流排上的站點需要介質訪問控制功能,這就增加了站點的硬體和軟體費用。以
太網等常採用匯流排型結構,圖1-1是一匯流排型拓撲結構例子。
在匯流排型拓撲結構中,區域網的各個節點都連接到一個單一連續的物理線路上。由於各個節
點之間通過電纜直接相連,因此,匯流排拓撲結構中所需要的電纜長度是最小的。但是,由於所有節點
都在同一線路上進行通信,任何一處故障都會導致所有的節點無法完成數據的發行和接收。
常見使用匯流排拓撲的區域網有Ethernet、ARCnet和Token Bus。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可以在網中廣播信息。網路中的每個站幾乎可以同時
「收到」每一條信息。這與下面要講到的環型網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低廉,用戶站點入網靈活。另外一個優點是某個站點失效
不會影響到其他站點。但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由於共用一條傳輸信道,任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站
點發送數據,而且介質訪問控制也比較復雜。匯流排型結構網是一種針對小型辦公環境的成熟而又
經濟的解決方案。
2. 環形拓撲結構
環形拓撲結構是由連接成封閉迴路的網路結點組成的,每一個結點與它左右相鄰的結點連
接。環形網路常使用令牌環來決定哪個結點可以訪問通信系統。在環形網路中信息流只能是單
方向的,每個收到信息包的站點都向它的下游站點轉發該信息包。信息包在環網中「旅行」一
圈,最後由發送站進行回收。當信息包經過目標站時,目標站根據信息包中的目標地址判斷出
自己是接收站,並把該信息拷貝到自己的接收緩沖區中。為了決定環上的哪個站可以發送信息,
平時在環上流通著一個叫令牌的特殊信息包,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可以發送信息,當一個站發
送完信息後就把令牌向下傳送,以便下游的站點可以得到發送信息的機會。環形拓撲結構的優
點是它能高速運行,而且避免沖突的結構相當簡單。
環形拓撲結構中,連接網路中各節點的電纜構成一個封閉的環,信息在環中必須沿每個節點單
向傳輸,因此,環中任何一段的故障都會使各站之間的通信受阻。所以在某些環形拓撲結構中如
FDDI,在各站點之間連接了一個備用環,當主環發生故障時,由備用環繼續工作。
圖1-2是一個環形拓撲結構的例子。
——對等的環形拓撲結構
環形拓撲結構並不常見於小型辦公環境中,這與匯流排型拓撲結構不同。因為匯流排型結構中所
使用的網卡較便宜而且管理簡單,而環形結構中的網卡等通信部件比較昂貴且管理復雜得多。環
形結構在以下兩種場合比較常見:一是工廠環境中,因為環網的抗干擾能力比較強;二是有許多
大型機的場合,採用環型結構易於將區域網用於大型機網路中。
3. 星形拓撲結構
星形拓撲結構是由通過點到點鏈路接到中央結點的各站點組成的。星形網路中有一個唯一
的轉發結點(中央結點),每一台計算機都通過單獨的通信線路連接到中央結點。星形拓撲結構
的優點是:利用中央結點可方便地提供服務和重新配置網路;單個連接點的故障隻影響一個設
備,不會影響全網,容易檢測和隔離故障,便於維護;任何一個連接只涉及到中央結點和一個站
點,因此,控制介質訪問的方法很簡單,從而訪問協議也十分簡單。星形拓撲的缺點是:每個
站點直接與中央結點相連,需要大量電纜,因此費用較高;如果中央結點產生故障,則全網不能
工作,所以對中央結點的可靠性和冗餘度要求很高。Windows 95對等網常採用星形拓撲結構。
圖1-3是一個星形拓撲結構的例子。
在星形拓撲結構中,網路中的各節點都連接到一個中心設備上,由該中心設備向目的節點傳送信息。
星形拓撲結構方便了對大型網路的維護和調試,對電纜的安裝檢驗也相對容易。由於所有工
作站都與中心節點相連,所以,在星形拓撲結構中移動某個工作站十分簡單。
目前流行的星形結構網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利用單位內部的專用小交換機( PA B X )組成局域
網,在本單位內為綜合語音和數據的工作站交換信息提供信道,還可以提供語音信箱和電話會
議等業務,是區域網的一個重要分支;另一類是近幾年興起的利用集線器( h u b )連接工作站的網,
被認為是今後辦公區域網的發展方向。
——區域網的傳輸介質
網路中各站點之間的數據傳輸必須依靠某種傳輸介質來實現。傳輸介質種類很多,適用於
區域網的介質主要有三類: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纖。
1. 雙絞線
雙絞線(twisted pair cable)由絞合在一起的一對導線組成,這樣做減少了各導線之間的相互電
磁干擾,並具有抗外界電磁干擾的能力。
雙絞線電纜可以分為兩類:屏蔽型雙絞線( S T P )和非屏蔽型雙絞線( U T P )。屏蔽型雙絞線外
面環繞著一圈保護層,有效減小了影響信號傳輸的電磁干擾,但相應增加了成本。而非屏蔽型
雙絞線沒有保護層,易受電磁干擾,但成本較低。
非屏蔽雙絞線廣泛用於星形拓撲的乙太網。採用新的電纜規范,如10B a s e T和100B a s e T,
可使非屏蔽型雙絞線達到10Mbps以至100Mbps的傳輸數率。
雙絞線的優勢在於它使用了電信工業中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因此,對系統的建立和維護
都要容易得多。在不需要較強抗干擾能力的環境中,選擇雙絞線特別是非屏蔽型雙絞線,既利
於安裝,又節省了成本,所以非屏蔽型雙絞線往往是辦公環境下網路介質的首選。
雙絞線的最大缺點是抗干擾能力不強,特別是非屏蔽型雙絞線尤甚。
2. 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且這兩個導體是同軸線的,所以稱為同軸電纜。在同軸
電纜中,內導體是一根導線,外導體是一個圓柱面,兩者之間有填充物。外導體能夠屏蔽外界
電磁場對內導體信號的干擾。
同軸電纜既可以用於基帶傳輸,又可以用於寬頻傳輸。基帶傳輸時只傳送一路信號,而寬
帶傳輸時則可以同時傳送多路信號。用於區域網的同軸電纜都是基帶同軸電纜。
常用的同軸電纜有以下幾類:
RG-8和R G - 11,直徑1/2 in(1in=25.4mm),阻抗5 0 W,常用於乙太網中,即平時所謂的粗纜。
將網卡連接到粗纜中時,需要收發器。
R G - 5 8,直徑1/2 in,阻抗5 0 W,用於乙太網中,稱之為粗纜。細纜網不需要收發器,只需
要一個T型插頭。但物理范圍和所連站點數都比粗纜要少。
RG-62阻抗為93W,用於ARCnet。其型號是為電視天線所用的同軸電纜。
3. 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簡稱為光纖。對於計算機網路而言,光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光纖由纖芯、包
層及護套組成。纖芯由玻璃或塑料組成,包層則是玻璃的,使光信號可以反射回去,沿著光纖
傳輸;護套則由塑料組成,用於防止外界的傷害和干擾。
光波由發光二極體或激光注入二極體產生,接收端使用光電二極體將光信號轉為電信號(即
數據信號)。
光導纖維傳輸損耗小、頻帶寬、信號畸變小,傳輸距離幾乎不受限制,且具有極強的抗電
磁干擾能力,因此,被認為是今後網路傳輸介質的發展方向。
光纖的缺點是價格比較貴,並不是光纖本身貴,目前光纖的價格已接近同軸電纜的價格,
而是所使用的網卡等通信部件比較昂貴。第二個缺點是管理比較復雜。
採用光纖的典型區域網是FDDI。
——區域網的標准
區域網出現之後,發展迅速,類型繁多。1 9 8 0年2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 I E E E)
成立8 0 2課題組,研究並制定了區域網標准IEEE 802。後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 S O)經過討論,
建儀將802標準定為區域網國際標准。
IEEE 802為區域網制定了一系列標准,主要有如下12種。
1)IEEE 802.1概述,區域網體系結構以及網路互連。
2)IEEE 802.2定義了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的功能與服務。
3)IEEE 802.3描述CSMA/CD匯流排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相應物理層規范。
4)IEEE 802.4描述令牌匯流排(token bus)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相應物理層規范。
5)IEEE 802.5描述令牌環(token ring)式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相應物理層規范。
6)IEEE 802.6描述市域網(MAN)的質訪問控制協議及相應物理層規范。
7)IEEE 802.7描述寬待技術進展。
8)IEEE 802.8描述光纖技術進展。
9)IEEE 802.9描述語音和數據綜合區域網技術。
10)IEEE 802.10描述區域網安全與解密問題。
11)IEEE 802.11描述無線區域網技術。
12)IEEE 802.12描述用於高速區域網的介質訪問方法及相應的物理層規范。
❺ 一些計算機網路的題目~
a b b d c c c c b d
分類:a類
綠白——1,綠——2,橙白——3,藍——4,藍白——5, 橙——6,棕白——7,棕——8568A線序
不常用,
現各單位、家庭用的都是568B線序
b類線序:橙白——1,橙——2,綠白——3,藍——4,藍白——5, 綠——6,棕白——7,棕——8
雙絞線的順序與RJ45頭的引腳序號要—一對應,並且用水晶鉗壓緊
需要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雙絞線,故障排除:從上往下(路由器,交換機,線路,pc),反之亦然
❻ 計算機網路題目~~~~
16題 10*log(S/N)=30
S/N=1000
C=W*log2(1+S/N)=3100*log2(1+1000)=30898
❼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1、運算器和控制器屬於計算機的(C ) A、外部設備B、內存C、CPUD、系統軟體2、數據傳輸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術指標,單位為( A )A、b/sB、Bytes/SC、KB/SD、MB/S3、計算機的核心部分是( C )A、操作系統B、硬碟XC、CPUD、內存4、Intranet採用的協議為( A)A、TCP/IPB、PX/SPXC、SET/SSLD、X.255、顯示器和列印機屬於計算機系統中的( C )A、輔助存儲器B、輸入設備C、輸出設備D、軟體系統6、( D)是隨機存取存儲器。A、CPUB、內存C、ROMD、RAM7、按照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分類,SQL2000屬於(D )A、通用軟體B、操作系統C、語言處理系統D、資料庫管理系統8、( B)的實際名稱叫非易失隨機訪問存儲器(NVRAM),特點是斷電後數據不消失,因此可以作為外部存儲器使用。A、快閃記憶體B、內存C、ROMD、硬碟9、大多數區域網採用以中央結點為中心與各結點連接的方式,按拓撲結構分,這屬於( B )結構。A、環型B、星型C、匯流排型D、多邊型10、一條實際的傳輸介質,如雙絞線可包含( D )信道。A、1個B、2個C、3個D、多個1 (多選) (B )和(C )統稱為外部設備。P1
A.存儲器 B.外存儲器 C.輸入輸出設備 D.外圍設備
2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有( ABC)和其它外圍設備等。P1
A.存儲器 B.輸入輸出設備 C.CPU D.掃描儀
3 (單選) (C)是指組成計算機的任何機械的、磁性的、電子的裝置或部件。 P1
A.計算機軟體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硬體 D.計算機硬體系統
5 (多選) 不論大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還是微型計算機,都是由( A)和(B )兩大部分組成。 P1
A.計算機硬體系統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系統 D.計算機輔助工具
6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根據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A )和( D) P3
A.RAM B.DVD C.CD-ROM D.ROM
7 (單選)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是主頻,主頻越(B ),表明CPU的運算速度越快,當然性能也越好。 P2
A.低 B.高 C.中等 D.一般
8 (單選) (B )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對數據的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邏輯判斷等操作。 P2
A.控制器 B.運算器 C.計算器 D.存儲器
9 (多選) 中央處理器稱為CPU,它主要由( C)和( A)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P1
A.控制器 B.計算器 C.運算器 D.數據機
10 (多選) 文字處理軟體按功能分,大致有以下幾大類( BAC)。 P8
A.具有較完備功能的文字處理軟體 B.簡單的文本編輯程序
C.專業印刷排版系統 D.表格處理軟體
11 (多選) 根據開發方式和適用范圍,應用軟體又可分為(B )和(C)。 P8
A.文字處理軟體 B.通用應用軟體 C.定製應用軟體 D.管理系統軟體
12 (單選) 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 C)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對計算機的硬體、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P7
A.語言處理系統 B.資料庫管理系統 C.操作系統 D.常用服務程序
13 (單選) ( B)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常用服務程序等。 P7
A.應用軟體 B.系統軟體 C.定製軟體 D.輔助開發軟體
14 (單選) 在Internet上所有主機都有一個」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這一映射的系統叫做域名系統。那麼,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過程叫( D)。 P16
A.反向解析 B.逆向解析 C.順向解析 D.正向解析
15 (單選) 每個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 ( B)兩部分組成。 P15
A.伺服器地址 B.主機地址 C.客戶機地址 D.域名地址
16 (單選) 區域網作用范圍小,分布在一個房間、一個建築物或一個企事業單位。地理范圍在10m~1km。傳輸速率在( C)以上。P10
A.1.5Mbps B.2Mbps C.1Mbps D.10Mbps
17 (多選) 決定區域網 特性的主要技術要素有:(ABC )。 P12
A.網路拓撲 B.傳輸介質 C.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D.區域網傳輸協議
18 (多選) 計算機網路按分布距離可分為(ACD )。P10
A.區域網 B.互聯網 C.廣域網 D.城域網
19 (多選) 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有:(ABD )。P20
A.線路交換 B.報文交換 C.端到端交換 D.分組交換
20 (單選) 數據通信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為中心,用通信線路與數據終端設備連接起來,執行( A)的系統。P16
A.數據通信 B.線路通信 C.單工通信 D.雙工通信
21 (單選) (C )是將組成字元的各個比特按順序逐位地在信道上傳輸。 P18
A.並行傳輸 B.基帶傳輸 C.串列傳輸 D.頻帶傳輸
22 (多選) 通信的目的是信息傳輸。那麼,通信的三要素是( ABC)。 P16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 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