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IP分類
IP地址是指互聯網協議地址(英語: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網際協議地址),是IP Address的縮寫。IP地址是IP協議提供的一種統一的地址格式,它為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路和每一台主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以此來屏蔽物理地址的差異。目前還有些ip代理軟體,但大部分都收費。
IP地址共分為五類:A類、B類、C類、D類、E類為特殊地址。如下(*表示網路號位數):
A類:0******* ×××××××× ×××××××× ××××××××;
范圍:0.0.0.0~127.255.255.255;網路標識佔1個位元組主機地址佔3個位元組,第1位為「0」,允許有2^7-2=126個A類網路(注意,數字0和 127不作為A類地址,數字127保留給內部回送函數,而數字0則表示該地址是本地宿主機,不能傳送),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1670萬台主機。通常分配給擁有大量主機的網路,如一些大公司(如IBM公司等)和網際網路主幹網路。
B類:10****** ******** ×××××××× ××××××××;
范圍:128.0.0.0~191.255.255.255;網路標識佔2個位元組主機地址佔2個位元組,第1,2位為「10」,允許有2^14=16383個網路,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65533台主機。通常分配給結點比較多的網路,如區域網。
C類:110***** ******** ******** ××××××××;
范圍:192.0.0.0~223.255.255.255;網路標識佔3個位元組主機地址佔1個位元組,第1,2,3位為「110」,允許有2^21=2,097,151個網路,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254台主機。通常分配給結點比較少的網路,如校園網。一些大的校園網可以擁有多個C類地址。
D類:1110×××× ×××××××× ×××××××× ××××××××;
范圍:224.0.0.0~239.255.255.255;前4位為「1110」,用於多址投遞系統(組播)。目前使用的視頻會議等應用系統都採用了組播技術進行傳輸。一個專門保留的地址,並不指定特定網路。
E類:11110××× ×××××××× ×××××××× ××××××××;
范圍:240.0.0.0~247.255.255.255;前5位為「11110」,保留未用。
特殊的IP地址:
1.網路地址:IP中主機地址為0的地址表示網路地址,如128.211.0.0。
2.廣播地址:網路號後跟所有位全是1的後綴,就是直接廣播地址。
3.回送地址:即127.0.0.1,用於測試。
1. A類地址
A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0.0.0.0~126.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0.0.0;A類地址分配給規模特別大的網路使用。A類網路用第一組數字表示網路本身的地址,後面三組數字作為連接於網路上的主機的地址。分配給具有大量主機(直接個人用戶)而區域網絡個數較少的大型網路。例如IBM公司的網路。
2. B類地址
B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128.0.0.0~191.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255.0.0;B類地址分配給一般的中型網路。B類網路用第一、二組數字表示網路的地址,後面兩組數字代表網路上的主機地址。
3. C類地址
C類地址的表示範圍為:192.0.0.0~223.255.255.255,默認網路掩碼為:255.255.255.0;C類地址分配給小型網路,如一般的區域網和校園網,它可連接的主機數量是最少的,採用把所屬的用戶分為若乾的網段進行管理。C類網路用前三組數字表示網路的地址,最後一組數字作為網路上的主機地址。
B. 計算機網路ip地址劃分的方法
ip地址是指互聯網協議地址,是ip address的縮寫,ip地址是ip協議提供的一種統一的地址格式,它為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路和每一台主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以此來屏蔽物理地址的差異。
ip是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網際網路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路,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網際網路互連互通。
ip地址被用來給網際網路上的電腦一個編號,大家日常見到的情況是,每台聯網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通常被分割為四個八位二進制數,ip地址,常用點分十進製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間的十進制整數。
ip地址是一種在internet上的給主機編址的方式,也稱為網路協議地址,常見的ip地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
ip地址編址方案,ip地址編制方案,將ip地址空間劃分為A,B,C,D,E 5類,其中A,B,C是基本類,D,E類是作為多播和保留使用。
ip v4就是有四段數字,每一段最大不超過255,由於互聯網的蓬勃發展,ip位址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使得ip位址的發放愈趨嚴格。
ip地址的分類。
1.a類地址:
a類地址,第一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他三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它的第一個位元組的第一位,固定為零,a類地范圍,1.0.0.1-126.255.255.254。
2. B類地址:第一位元組和第二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它兩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他的第一個位元組的前兩位固定為10。
B類地址的范圍:128.0.0.1----191.255.255.254。
3. C類地址:第一位元組,第二位元組和第三個位元組為網路地址,第四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另外第一個位元組的前三位固定為110。
c類地址范圍:192.0.0.1-223.255.255.254。
D類地址和E類地址,不分主機地址和網路地址。
C.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有哪些
依據網路的規模和所跨的地域,可以將計算機網路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區域網,一般是指網路的規模相對較小,通信線路不長,覆蓋面的直徑一般為幾百米,至多幾千米。整個網路通常安裝在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單位的大院里。城域網是指一個城市范圍的計算機網路,而廣域網則是指更大范圍的網路,可以大到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
雖然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這些詞是著眼於所跨地域的,但是人們更多的是從網路組建技術上去區分它們。一般認為,用區域網技術組建的網路是區域網,而用廣域網技術組建的網路是廣域網。自然,城域網是用城域網技術組建的,但單獨提出城域網技術的比較少見。這些技術的差別主要是在於所用通信線路及其通信協議上。
在區域網出現之前的計算機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連接主要使用電信部門提供的電話線路。電話線路本來是用來傳輸講話聲音這種模擬信號的,為了能夠傳輸數字,必須在線路兩端各加一台專門的設備——數據機。由於線路和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數據機的傳輸速率比較低,很長時間維持在每秒600比特到9600比特的速率上,電話線上近幾年才達到每秒33?6K比特(1k=1000)和每秒56K比特。概括地講,廣域網的特點是傳輸距離長、傳輸速率低、技術復雜、計算機設備規模大、建網成本高等。
區域網的產生和普及,得益於個人計算機的出現和它的迅速發展。當時,PC機的能力很小,開始時尚沒用硬碟,即使有硬碟,容量也很小,如幾M、10M、20M個位元組;一般也不配列印機;只使用簡單的操作系統,如DOS。如果能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將幾台PC機連在一起,使大家能夠共享昂貴的磁碟和列印機,那再好不過了。區域網較好地滿足了這個需要。每台PC機配一塊網卡,使用一根電纜和一些收發器就能把幾個辦公室里的PC機聯成一個網路了,再裝上簡單的網路軟體就可以使用了。由於使用專門的纜線,傳輸距離又短,因而能獲得較高的速率,如乙太網早先的速率是每秒10M比特,後來達到每秒100M比特,現在已有每秒10億比特了。按照國際標准,區域網有乙太網、令牌環網、令牌匯流排網等幾種。由於乙太網技術簡單、安裝方便,而且技術革新快,現在乙太網已經成為主流,幾乎佔領了所有的市場。區域網的特點正好與廣域網相反:傳輸距離短、傳輸速率高、技術簡單、計算機設備規模比較小、建網成本低等。
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機、區域網和廣域網的性能都大大提高。特別是使用光纜後,傳輸速率可以達到每秒幾十億至幾萬億比特了。今後的計算機網路將是區域網和廣域網的互聯,兩者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網路通訊協議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又叫網路通訊協議,這個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簡單地說,就是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的。
IP協議的英文名直譯就是網際協議。從這個名稱我們就可以知道IP協議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進行貨物運輸時都是把貨物包裝成一個個的紙箱或者是集裝箱之後才進行運輸,在網路世界中各種信息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傳輸的。IP協議規定了數據傳輸時的基本單元和格式。如果比作貨物運輸,IP協議規定了貨物打包時的包裝箱尺寸和包裝的程序。除了這些以外,IP協議還定義了數據包的遞交辦法和路由選擇。同樣用貨物運輸作比喻,IP協議規定了貨物的運輸方法和運輸路線。
在IP協議中,它定義的傳輸是單向的,也就是說發出去的貨物對方有沒有收到我們是不知道的。這怎麼辦呢?由TCP協議來解決。TCP協議提供了可靠的面向對象的數據流傳輸服務的規則和約定。簡單地說,在TCP模式中,對方發一個數據包給你,你要發一個確認數據包給對方。通過這種確認來提供可靠性。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電腦規定一個地址。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七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七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服務,主要功能是數據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包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主機-網路層):接收IP數據報並進行傳輸,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取IP數據報轉交給下一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D. 計算機的IP地址是怎麼分A B C D等級的
A類地址,地址范圍0.0.0.0到127.255.255.255。
B類地址,地址范圍128.0.0.0-191.255.255.255。
C類地址,地址范圍192.0.0.0-223.255.255.255。
D類地址,范圍從224.0.0.0到239.255.255.255。
計算機要實現網路通信,就必須要有一個用於快速定位的網路地址。IP地址就是計算機在網路中的唯一身份ID,與現實世界中快遞的配送需要有具體的住宅地址是一個道理。
ip地址以圓點分隔號的四個十進制數字表示,每個數字從0到255,如某一台主機的ip地址為:128.20.4.1
(4)計算機網路地址的分類擴展閱讀:
IP協議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給網際網路上的每台計算機和其它設備都規定了一個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由於有這種唯一的地址,才保證了用戶在連網的計算機上操作時,能夠高效而且方便地從千千萬萬台計算機中選出自己所需的對象來。
IP地址就像是我們的家庭住址一樣,如果你要寫信給一個人,你就要知道他(她)的地址,這樣郵遞員才能把信送到。計算機發送信息就好比是郵遞員,它必須知道唯一的「家庭地址」才能不至於把信送錯人家。只不過我們的地址是用文字來表示的,計算機的地址用二進制數字表示。
IP地址被用來給Internet上的電腦一個編號。大家日常見到的情況是每台聯網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們可以把「個人電腦」比作「一台電話」,那麼「IP地址」就相當於「電話號碼」,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當於電信局的「程式控制式交換機」。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通常被分割為4個「8位二進制數」(也就是4個位元組)。IP地址通常用「點分十進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間的十進制整數。例:點分十進IP地址(100.4.5.6),實際上是32位二進制
E. IP地址分為哪五大類
1、A類地址
A類地址第1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它3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
A類地址范圍:1.0.0.1—126.155.255.254
A類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10.X.X.X是私有地址(所謂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聯網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區域網絡中的地址)。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環測試用的。
2、B類地址
B類地址第1位元組和第2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其它2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
B類地址范圍:128.0.0.1—191.255.255.254。
B類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169.254.X.X是保留地址。
3、C類地址
C類地址第1位元組、第2位元組和第3個位元組為網路地址,第4個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另外第1個位元組的前三位固定為110。
C類地址范圍:192.0.0.1—223.255.255.254。
C類地址中的私有地址:192.168.X.X是私有地址。
4、D類地址
D類地址不分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位元組的前四位固定為1110。
D類地址范圍:224.0.0.1—239.255.255.254
5、E類地址
E類地址也不分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它的第1個位元組的前五位固定為11110。
E類地址范圍:240.0.0.1—255.255.255.254
A類保留給政府機構,B類分配給中等規模的公司,C類分配給任何需要的人,D類用於組播,E類用於實驗。A類、B類、和C類這三類地址用於TCP/IP節點,其它兩類D類和E類被用於特殊用途。
(5)計算機網路地址的分類擴展閱讀
A、B、C三類IP地址的特徵:當將IP地址寫成二進制形式時,A類地址的第一位總是O,B類地址的前兩位總是10,C類地址的前三位總是110。
最初設計互聯網路時,為了便於定址以及層次化構造網路,每個IP地址包括兩個標識碼(ID),即網路ID和主機ID。
同一個物理網路上的所有主機都使用同一個網路ID,網路上的一個主機(包括網路上工作站,伺服器和路由器等)有一個主機ID與其對應。Internet委員會定義了5種IP地址類型以適合不同容量的網路,即A類~E類。
其中A、B、C3類由InternetNIC在全球范圍內統一分配,D、E類為特殊地址。
F.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可以按覆蓋的地理范圍,網路的拓撲結構和傳輸技術分類。
一、按照覆蓋的地理范圍分類:
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三類。
1、區域網(LAN)。區域網是一種在小區域內使用的,由多台計算機組成的網路,覆蓋范圍通常局限在10 千米范圍之內,屬於一個單位或部門組建的小范圍網。
2、城域網(MAN)。城域網是作用范圍在廣域網與區域網之間的網路,其網路覆蓋范圍通常可以延伸到整個城市,藉助通信光纖將多個區域網聯通公用城市網路形成大型網路,使得不僅區域網內的資源可以共享,區域網之間的資源也可以共享。
3、廣域網(WAN) 。廣城網是一種遠程網,涉及長距離的通信,覆蓋范圍可以是個國家或多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由於廣域網地理上的距離可以超過幾千千米,所以信息衰減非常嚴重,這種網路一般要租用專線,通過介面信息處理協議和線路連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尋徑問題。
二、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類:
可以分為匯流排型網路、星型網路、環型網路、樹型網路。
1、星型網路(常用)
優點:容易維護管理,配置靈活,故障檢測方便。
缺點:採用廣播式傳播,各節點都能收到。
2、匯流排型(共享帶寬)
優點:安裝比較方便,成本低,某一站點發生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網路。
缺點:傳輸介質發生故障,會使整個網路癱瘓。
3、環型(不常用)
優點:安裝方便。
缺點:容量有限,網路建好後很難增加新站點。
4、樹型(常用)
優點:易於擴展,故障隔離方便。
缺點:跟星型類似,根節點發生故障,容易引起全網不能工作。
三、按傳輸技術分類:
1、廣播式連接
廣播網路只有一個通信信道,網路上所有的機器都共享該信道,在機器之間傳遞包。任何一台機器發送的包都可以被其他的機器接收。在包中有一個地址域,指明了該包的目標接受者,一台機器收到了一個包以後,它檢查地址域。如果該包正是發送給它的,那麼就處理該包;如果不是就會忽略。
廣播系統往往也允許將一個包發送給所有的目標主機,那麼網路中每一台機器都將接收該包,並進行處理,這種操作模式成為廣播。有些廣播系統也支持傳輸給一組機器,即所有機器的子集,這種模式成為多播。
2、點到點連接
點到點網路則是由許多連接構成的,每一個連接對應一台機器。在這種網路中,為了將一個分組從源端傳送到目的地,該分組可能要經過一台或者多台中間機器。
通常有可能存在多條不同長度的路徑,所以找到一條好的路徑對於點對點網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個發送方和一個接收方的點到點的傳輸模式有時稱為單播。
一般原則,越小的、地理位置局部化的網路傾向於使用廣播傳輸模式,而大的網路通常使用點到點傳輸模式。
G. IP地址有幾種類型他們怎麼分類的
IP地址根據網路ID的不同分為5種類型,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和E類地址。
1、A類IP地址
一個A類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A類IP地址就由1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3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
A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8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24位,A類網路地址數量較少,有126個網路,每個網路可以容納主機數達1600多萬台。
A類IP地址 地址范圍1.0.0.1到127.255.255.254[1](二進製表示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A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0.0.0,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3次方-2=16777214台。
2、B類IP地址
一個B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兩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B類IP地址就由2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2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
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16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16位,B類網路地址適用於中等規模的網路,有16384個網路,每個網路所能容納的計算機數為6萬多台。
B類IP地址地址范圍128.0.0.1-191.255.255.254(二進製表示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後一個是廣播地址。
B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0.0,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的2次方-2=65534台。
3、C類IP地址
一個C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三段號碼為網路號碼,剩下的一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
如果用二進製表示IP地址的話,C類IP地址就由3位元組的網路地址和1位元組主機地址組成,網路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
C類IP地址中網路的標識長度為24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8位,C類網路地址數量較多,有209萬余個網路。適用於小規模的區域網絡,每個網路最多隻能包含254台計算機。
C類IP地址范圍192.0.0.1-223.255.255.254 (二進製表示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C類IP地址的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每個網路支持的最大主機數為256-2=254台。
4、D類IP地址
D類IP地址在歷史上被叫做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即組播地址。在乙太網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組應該在這個網路中應用接收到一個分組的站點。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10」,范圍從224.0.0.0到239.255.255.255。
5、特殊的網址
(1)每一個位元組都為0的地址(「0.0.0.0」)對應於當前主機;
(2)IP地址中的每一個位元組都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
(3)IP地址中凡是以「11110」開頭的E類IP地址都保留用於將來和實驗使用。
(4)IP地址中不能以十進制「127」作為開頭,該類地址中數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於迴路測試。
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機IP地址,用「http://127.0.0.1」就可以測試本機中配置的Web伺服器。
(5)網路ID的第一個6位組也不能全置為「0」,全「0」表示本地網路。
ip地址可以分為兩類:靜態IP地址和動態IP地址。
1、靜態IP地址
靜態IP地址通常不會更改,但可能會因網路管理而更改。它們作為永久的Internet地址,為通信提供了一種簡單可靠的方式。
從系統的靜態IP地址,我們可以獲得許多詳細信息,例如計算機所在的大陸,國家,地區和城市,為該特定計算機提供服務的Internet服務提供商(ISP)以及非技術信息,例如精確的國家緯度和經度,以及計算機的區域。
2、動態IP地址
動態IP地址是第二類。這些是臨時的IP地址。這些IP地址每次連接到Internet時都分配給計算機。它們實際上是從IP地址池中借用的,在不同的計算機上共享。由於靜態IP地址的可用數量有限,ISP通常會保留分配給他們的部分地址,以便在用戶之間以這種方式共享。
靜態IP地址被認為不如動態IP地址安全,因為它們更容易跟蹤。
當前運行的兩個版本的IP地址是IP版本4(IPv4)和IP版本6(IPv6)。
3、IP版本4(IPv4)
IPv4使用32位IP地址。因此,最大IP地址數為2 32或4,294,967,296。這是一個超過40億的IP地址。IPv4地址通常被格式化為四個8位欄位。每個8位欄位表示IPv4地址的一個位元組。
IPv4定址系統分為五類IP地址。所有五個類都由IP地址的第一個八位位元組標識。
IPv4地址的不同類別如下:
1)A類地址;
2)B類地址;
3)C類地址;
4)D類地址;
5)E類地址。
4、IP版本6(IPv6)
IPv6是Internet協議的最新版本。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IPv4的全球短缺。IPv6是由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開發的。IPv6旨在取代IPv4。
IPv6使用128位地址,它允許2128,即大約3.4×1038地址。實際數量略小,因為某些范圍保留用於特殊用途或未使用。IPv6地址由8組四個十六進制數字表示,組由冒號支持。下面給出一個例子:
例如:2001:0db8:0000:0042:0000:8a2e:0370:7334。
(7)計算機網路地址的分類擴展閱讀:
在選擇專用(私有)IP地址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為每個網段都分配一個C類IP地址段,建議使用192.168.2.0--192.168.254.0段IP地址。由於某些網路設備(如寬頻路由器或無線路由器)或應用程序(如ICS)擁有自動分配IP地址功能。
而且默認的IP地址池往往位於192.168.0.0和192.168.1.0段,因此,在採用該IP地址段時,往往容易導致IP地址沖突或其他故障。所以,除非必要,應當盡量避免使用上述兩個C類地址段。
2、可採用C類地址的子網掩碼,如果有必要,可以採用變長子網掩碼。通常情況下,不要採用過大的子網掩碼,每個網段的計算機數量都不要超過250台計算機。
同一網段的計算機數量越多,廣播包的數量越大,有效帶寬就損失得越多,網路傳輸效率也越低。
3、即使選用10.0.0.1--10.255.255.254或172.16.0.1--172.31.255.254段IP地址,也建議採用255.255.255.0作為子網掩碼,以獲取更多的IP網段。
並使每個子網中所容納的計算機數量都較少。當然,如果必要,可以採用變長子網掩碼,適當增加可容納的計算機數量。
4、為網路設備的管理WLAN分配一個獨立的IP地址段,以避免發生與網路設備管理IP的地址沖突,從而影響遠程管理的實現。基於同樣的原因,也要將所有的伺服器劃分至一個獨立的網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地址
H. 計算機網路ip地址劃分
一,IP地址分類
1.二進制與十進制的關系
2,IP地址的地址結構及分類
IP地址結構:網路號+主機號
網路號:中主機中指明中的所在物理網路的編號
主機號:中中中主機在物理網路中的編號
IP地址分類:A類(大型),B類(中型),C類(小型),D類(組播),E類(保留地址 - 研究時使用)
A類地址默認掩碼:255.0.0.0/8
B類地址默認掩碼:255.255.0.0/16
C類地址默認掩碼:255.255.255.0/24
(例如:172.16.122.204/24:後面24是表示C類地址【24 == 24個連續的1】)
3.IP地址分類方法
單播地址(A,B,C)分層,包括網路號和主機號兩部分
號中中中主機全0表示網路地址,比如192.168.1。0是一個Ç類地址,低8位全為0。
號中中中主機全1表示直接廣播地址,比如192.168.1。255,是一個Ç類廣播地址,低8位全為1。
(32位全為1表示首先廣播地址- 限於發送終端所在網路)
2 ^ 8 = 256; 2 ^ 16 = 65536
2 ^ 8(2的8次方):除去一個網路地址+除去一個組播位
4.IP地址為什麼分層----可根據終端的IP地址確定終端所在的網路;?可以減少路由項
二,網路地址的計算
網路號= IP地址邏輯和(AND)子網掩碼
主機號= IP地址異或(XOR)網路號
Q1:有一個IP地址為192.168.1.200,子網掩碼是255.255.255.224,要求計算其網路地址,主機地址和廣播地址。
(255.255.255.224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00000 也就是5位(紅色部分)做主機位,27位為網路位。
172.1.1.200 = 10101100.00000001.00000001.110 01000
所以主機地址為:01000 )
主機地址為:200
172.1.1.200所在子網的網路地址就應該是5位主機位全為0時,即:172.1.1.192;
子網此的廣播地址後5位全為1,即:172.1.1。223。
所以,172.1.1.200 -255.255.255.224,所在網路應該是在172.1.1.192-172.1.1.223之間,可用地址30個。
Q2:如欲將乙類IP地址168.195.0.0劃分成若乾子網,每個子網內有主機700台,問其子網掩碼應該設為多少?
利用主機數來計算
1)700 = 1010111100
2)該二進制為十位數,N = 10(1001)
3)將該乙類地址的子網覆線255.255.0.0的主機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後再從後向前將後10位置0,即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 。
這就是該欲劃分成主機為700台的乙類IP地址168.195.0.0的子網掩碼。
Q3:設IP地址為192.168.100.5,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要求算出網路地址,廣播地址,地址范圍,主機數。
1)將IP地址和子網掩碼換算為二進制,子網掩碼連續全1的是網路地址,後面的是主機地址。
2)IP地址和子網掩碼進行與運算,結果網路地址
3)將上面的網路地址中的網路地址部分不變,主機地址變為全1,結果就是廣播地址。
4)地址范圍就是含在本網段內的所有主機
網路地址1即為第一個主機地址;
廣播地址-1即為最後一個主機地址,由此可以看出
地址范圍:網路地址+1至廣播地址-1
本例的網路范圍是:192.168.100.1至192.168.100.254
也就是說下面的地址都是一個網段的.192.168.100.1,192.168.100.2 .192.168.100.254
部分原文轉載:HTTPS://blog.csdn.net/jiudihanbing/article/details/6022969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追夢無懼」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030258/article/details/84479087
I. 常用計算機網路的ip地址分類,范圍,子網掩碼
IP地址分為五類:
A類:1.0.0.0~126.255.255.255 掩碼是255.0.0.0
B類:128.0.0.0~191.255.255.255 掩碼是255.255.0.0
C類:192.0.0.0~223.255.255.255 掩碼是255.255.255.0
D類:224.0.0.0~239.255.255.255
E類:240.0.0.0~254.255.255.255
D類和E類是特殊的地址分段,一個是用於組播,另一個一般是用於實驗使用。所以沒有標準的掩碼,而且平時在網路上使用的地址也用不到,所以如果不是專門研究的話只需要了解ABC類就可以了
J. 計算機網路IP地址劃分
ip地址有分類,a、b、c、d、e類,我們只用a、b、c
類。
a類到c類地址范圍是:1.0.0.0
—
223.255.255.255
d選項屬於不常用地址,軍方或者其他地方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