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的作業,可以幫幫我嗎
1)這一道題出得比較無聊!簡單來說可以這樣回答。
區域網中機器比較少所以採用廣播通信方式是可行的,廣域網鏈接的機器很多,如果採用廣播的話,就會因為沖突太多導致無法通信。
3)可能是這樣:(1)1Mb/s,(2)10Mb/s,(3)10Mb/s
❷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作業,求大神幫忙解答下
信息點接入速率100M很簡單就可以實現,不同部門在不同的網路號中可以直接通過交換機進行劃分。需要自己的web、FTP、E-mail視頻點播伺服器這個需要和廠商溝通,根據訪問量和未來功能升級計劃來定製伺服器。內網和外網的隔離我們可以首先通過防火牆進行防護,其次可以將公司所有使用者加入域中,使其成員使用域賬戶,再通過深信服將域賬戶劃分不同網路許可權,在深信服和外網之間接入防火牆,由深信服直接接入到核心交換機,再往下級接入。這樣管理就比較方便了。具體設備和預算,需要自己和聯系廠商或者在網上找一找這方面的報價。我提出的只能算是一套方案,方便公司規模擴大和管理。但是相對而言費用也稍微較高點。
❸ 繼續教育《計算機網路基礎》作業,求高手解答!
1、網路協議2、面向連接服務無連接服務3、源路徑選擇網橋的基本原理是採用源路徑選擇演算法。該演算法假定每個發送站知道所發送的幀是送往本地區域網還是送往別的區域網。當送往不同的區域網時,則將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幀格式的頭內包括該幀傳遞的確切路徑。該演算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確定這個路徑。其基本思想是採用探知法,如果源站不知道目的站接在哪一個區域網上,則先發一個廣播幀,詢問該目的站所在區域網,廣播的幀被么個網橋所接收並轉發到每個區域網。當目的站收到廣播幀後,發一個回答幀給源站,源站記錄它的標識,並獲得確切的路徑信息。和透明網橋相比,透明網橋的優點是安裝容易猶如一個黑盒子,對網上主機完全透明;缺點是不能選擇最佳路徑,無法利用榮譽的網橋來分擔負載。源路徑選擇網橋能尋找最佳路徑,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冗餘的網橋來分擔負載;其缺點是存在幀爆發現象,特別當互連網路規模很大,包含很多網橋和區域網時,廣播幀的數目在網內劇增,會產生擁擠現象。從路徑選擇優化角度看,源路徑選擇網橋更優,但在規模不大的網路中,透明網橋的缺點並不嚴重,而其它優點卻很明顯。IEEE802.3和802.4小組選用透明網橋方案,802.5選用源路徑選擇網橋方案。4、傳統的區域網一般是共享匯流排帶寬,若是共享10M的區域網,有5個用戶,則每個用戶平均分得的帶寬最多為2M。這樣,對於帶寬要求比較高的多媒體應用,如視頻會議、視頻點播等,這種網路將難以勝任。交換式區域網則改變了這種狀況,它利用中央交換器,使得每個接入的鏈路都能得到帶寬保證,典型的交換器總頻帶可達千兆位,比現有的共享介質區域網的速度提高2個數量級,可充分保證達數據量多媒體應用的帶寬要求。5、:(1)電路交換;(2)報文交換;(3)分組交換6、IEEE802是在1980年2月成立了LAN標准化委員會(簡稱為IEEE802委員會)後,由專門從事LAN的協議制訂,形成的一系列標准,這些稱為IEEE802系列標准。IEEE802.3是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查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4是令牌匯流排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5是令牌環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IEEE802.6是關於城市區域網的標准,IEEE802.7是時隙環訪問方法和物理層協議。7、LAN的多個設備共享公共傳輸介質。在設備之間傳輸數據之前,首先要解決由哪個設備佔用介質的問題,所以數據鏈路層必須由介質訪問控制功能。為了使數據幀的傳送獨立於所採用的物理介質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IEEE802標准特意把LLC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單獨子層,使LLC子層與介質無關。MAC子層則以來於物理介質和拓撲結構。8、(1)如果介質是空閑的,則可以發送。(2)如果介質是忙的,則繼續監聽,直至檢測到介質空閑,立即發送。(3)如果由沖突,則等待一隨機量的時間,重復第一步。(4)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只要介質空閑,站就立即發送;缺點是假如由兩個或來年各個以上的站同時有數據要發送,沖突就不可避免。因為多個站同時檢測到了空閑。9、全雙工乙太網可以雙向傳輸數據,不需要沖突檢查功能,允許同時發送和接收,由全雙工乙太網開關實施網路通信管理,比傳統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10、1)發送站發送時首先偵聽載波(載波檢測)。(2)如果網路(匯流排)空閑,發送站開始發送它的幀。(3)如果網路(匯流排)被佔用,發送站繼續偵聽載波並推遲發送直至網路空閑。(4)發送站在發送過程中偵聽碰撞(碰撞檢測)。(5)如果檢測到碰撞,發送站立即停止發送,這意味著所有捲入碰撞的站都停止發送。(6)每個捲入碰撞的站都進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演算法等一段隨機時間後進行重發,亦即重復上述1-6步驟,直至發送成功。11、集線器是一種特殊的中繼器,又稱HUB。它通常作為網路中心並以星型拓撲結構方式,使用非屏蔽雙絞線將網上各個結點連接起來。自90年代開始,10BASE-T標准已經商量使用,使得匯流排型網路逐步向集線器方式靠近。採用集線器的優點是:如果網上某條線路或結點出現故障,它不會印象網路上其它結點的正常工作。集線器作為一種中繼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將網路中的各個介質連在一起。但今天的集線器發展很快,可以分成三類:無源集線器、有源集線器和智能集線器。無源集線器只負責將多段介質連在一起,不對信號做任何處理,這樣它對每一介質段,只允許擴展到最大有效距離的一半。有源和無源集線器相似,但它能對信號起再生與放大作用,有擴展介質長度的功能。智能集線器除具有有源集線器的全部功能外,還將網路的很多功能(如網管功線路交換功能、選擇網路路徑功能等)集成到集線器中。12、透明網橋具有學習、過濾和幀轉發等功能,每個透明網橋皆設有自己的路徑選擇表。當網橋剛接入時,所有路徑選擇表都為空,此時尚不直到如何選擇路徑。若要轉發幀,就按照擴散法轉發,即除了接收該幀的輸入通道以外,還將幀送到所有通道,這在網橋剛啟動時,可能會造成廣播風暴(BroadcastStorm)。透明網橋按照向後學習演算法來建立路徑選擇表,網橋觀察和記錄每次到達幀的源地址和表示,以及從哪一個區域網入橋,並將記錄登入路徑選擇表。當表建立好以後,網橋則按照路徑選擇表轉發幀。例如某一幀到達時,需要查找路徑選擇表中的目地地址。如果查到,則按制訂的通道將該幀轉發;如其目地地址就在網橋所在的同段區域網中,則將該幀過濾掉;如未查到目地地址,就按照擴散法處理。路徑選擇表有時效性,以使用網路可能的變動。透明網橋的路徑選擇演算法可歸納如下:(1)若目的區域網和源區域網一樣,則網橋將該幀刪除。(2)若源區域網和目的區域網是不同的網,則將該幀轉發到目的區域網。(3)若目的區域網不知道,則採用擴散法處理。三、1、
❹ 求計算機網路技術作業解答
呵呵 本人也是業余愛好 對網路略知一二 。所謂的物理地址有邏輯物理地址和硬體物理地址 ,網卡、MAC物理地址 。(這些都是唯一的地址,不可更改)
區域網基本上都採用"載波監聽/沖突檢測的傳輸方法。4小題下面的人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無須再廢話
❺ 計算機網路解答題。求詳細步驟!
1、140.100.0.0/16,這是一個B類地址。此題目有很多劃分方法。
2、最簡單的一種,可以這樣分析:
部門A1:300台主機,考慮到網關地址和廣播地址、網路地址,需要303個地址,因此可以分配兩個256網段,網段的主機位為9位,因此網路位32-9=23位;
部門A2:200台主機,需要203個地址,因此分配一個256網段,網段的主機位為8位,因此網路位32-9=24位;
部門A3:100台主機,需要103個地址,因此可以規劃一個256網段,網段的主機位為8位,因此網路位32-9=24位;
部門A4:50台主機,需要53個地址,因此可以規劃一個256網段,網段的主機位為8位,因此網路位32-9=24位;
部門A5和A6:各20台主機,各需要23個地址,因此可以各規劃一個256網段,網段的主機位為8位,因此網路位32-9=24位;
3、總之,根據上述規劃需要7個256網段,考慮的子網的數量應該是2的整數次方,因此可以規劃8子網。8=2的3次方,因此子網網長度是3個bit位,每個部門的網路地址如下:
A1:網路地址 140.100.0.0/23 掩碼255.255.254.0 廣播地址:140.100.1.255/23
A2:網路地址 140.100.2.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2.255/24
A3:網路地址 140.100.3.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3.255/24
A4:網路地址 140.100.4.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4.255/24
A5:網路地址 140.100.5.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5.255/24
A6:網路地址 140.100.6.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6.255/24
A7:網路地址 140.100.7.0/24 掩碼255.255.255.0 廣播地址:140.100.7.255/24
❻ 計算機網路作業
同學呀,像這樣的學習問題,得要你自己去找解決的答案呀,別人幫你回答,這樣是沒用的呀,只會害了你呀,這樣書上都是有的,如果實在不會做,自己可以在書本上找得到。
❼ 網路教育計算機網路作業,這道題不會,急求答案,完全一竅不通
答:
一、本院建設概況
本院系一家三甲醫院,2004年開始建設新院,從原城區中心位置遷建到新規劃城區的中心位置,新院佔地228畝,建築面積19.2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500張,至2007年10月底已整體啟用。新院設計網路信息點1萬余個,涉及整個醫院三幢大樓,網路布線設計採用計算機網路信息點與電話通訊一體化六類線設計,醫院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聯接INTERNET)物理分離設計。三幢大樓共設計70個弱電間用於安裝接入層交換機,主機房與每個弱電間至少使用3根四蕊室內光纖聯接,每個弱電間離任一網路信息點的線路路由距離不超過100米。大樓之間不超過500米的採用多模室外光纖,超過500米的採用單模室外光纖聯接。
二、不同功能區域信息點覆蓋
醫院功能分區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決定了醫院網路信息的覆蓋不同於其他辦公大樓。根據醫院的當今應用需求並考慮未來計算機應用的增長適當冗餘,同時在弱電工程設計過程中綜合使用部門與醫院基建部門的意見不斷變更覆蓋需求,最終形成不同功能區域信息點覆蓋的設計需求。在弱電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部門結合實際環境,又對信息點覆蓋進一步提出修改要求。信息點覆蓋范圍,既考慮未來臨床信息系統的應用,也考慮醫療設備、智能設備的網路接入。綜合整個過程,至新院正式啟用.
主要功能區域網路信息點覆蓋情況見表1。
表1 主要功能區域網路信息點覆蓋情況表
功能分區
信息點數量
用途
住院醫生辦公室
內網16個
醫生工作站、電子病歷等
住院護士部
內網6個
護士工作站、電子病歷等
病區走廊天花板
每20米內網1個
用於病房無線覆蓋
住院主任辦公室
內外網各1個
HIS應用及聯接外網
護士長辦公室
內網1個
護士工作站、電子病歷等
主診醫生辦公室
內網1個
醫生工作站、電子病歷等
示教室
內網6個
學生學習與工作
普通病房
外網1個
聯接INTERNET,備用
貴賓病房
外網1個
聯接INTERNET,開通
重症監護室
每床位內網3個,其中2個位於吊臂,1個位於牆面
監護設備聯接
住院大廳
內網1個
觸摸屏
門診診間
內網2個
門診醫生工作站,1備1用
門診診間門框上方
內網1個
排隊信息顯示
診區預檢
內網4個
分診及就診排隊管理
門診掛號及收費
每1.2米櫃面內網2個
收費1個,聯銀行POS機1個
門診大廳
內網8個
自助掛號及檢驗單列印,觸摸屏
手術室
內網6個,其中2個位於吊臂
麻醉監護設備及計算機、醫學影像
復甦室
每床位內網1個,位於設備帶
麻醉監護設備
放射報告室
內網24個
PACS、計算機閱片報告
放射機房控制室
內網4個
放射設備及計算機聯接
放射機房門框上方
內網1個
排隊信息顯示
檢驗科操作室
每五平方內網1個,採用地插
LIS計算機聯接
檢驗收樣室
內網4個
收樣及核收樣本
門診報告發放
內網4個
報告發放
B超室
每機房內網2個
B超報告,一備一用
B超服務台
內網4個
排隊及網路列印機
病理報告室
每工位內網1個
病理閱片報告
停車場
出入口處內網各2個
停車管理及圖像傳輸
門診葯房
每1.2米櫃面內網2個
葯房軟體,一備一用
大會議室
主席台內外網各4個
聯接內外網演示
大小會議室天花板
內外網各1個
用於內外網無線聯接
重點科室門禁
內網1個
用於門禁控制
三、本院網路構架情況
總體網路構架採用二個核心交換機冗餘設計,會聚交換機到核心交換機雙鏈路上行,核心交換機故障不影響業務運轉。接入層按業務性質分關鍵業務區、非關鍵業務區、伺服器區、放射科區,詳見圖1。
(一)關鍵業務區:主要是門診及醫技科室,其業務性質決定計算機網路一旦中斷就會立即影響正常業務運轉,業務高峰停頓五分鍾就會導致大量病人滯留,造成不良影響。故該區域接入層交換機採用雙鏈路上行至會聚層交換機,會聚層交換機採用冗餘設計,任一鏈路、核心交換機、會聚層交換機、上行模塊故障均不會引起業務中斷。
(二)非關鍵業務區:主要是醫院住院病區及職能科室,其業務性質決定計算機網路中斷後在一個小時內修復對業務影響比較小。故該區域接入層交換機採用單鏈路上行至會聚層交換機,如鏈路中斷或上行模塊故障會導致業務中斷。因留有備用鏈路及備用上行模塊,故修復時間可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
(三)伺服器區:其埠用於聯接主機房伺服器,如交換機故障或鏈路故障將影響醫院所有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對醫院業務的影響最大。故該區域接入層交換機先堆疊後採用雙鏈路與核心交換機萬兆聯接,任一主交換機故障或鏈路中斷不影響業務,若任一接入層交換機故障也可在短時間內將聯接伺服器的網路從故障交換機切換到非故障交換機。
(四)放射科區域:因放射科PACS系統信息傳輸流量較大,故接入層交換機採用二條萬兆線路不通過會聚層交換機直接與核心交換機相聯接,千兆傳輸帶寬到桌面,保障圖像傳輸的速度。任一核心交換機故障或鏈路中斷不會影響放射科正常業務。
圖1 本院網路拓撲圖
四、體會
(一)新建醫院在設計階段,醫院信息系統管理部門即需提前介入,為弱電設計公司提供適合醫院未來需要的信息點覆蓋方案。醫院功能分區的專業性、復雜性決定了只有醫院本身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才有可能提供覆蓋需求,也只有在弱電設計公司詳細了解醫院功能與需求的基礎上考慮醫院未來冗餘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醫院使用要求的信息網路,防止漏裝信息點影響房間功能使用。本院在建設過程中某些信息點設計時未考慮到,在施工過程中及時予以補救,但也給施工帶來了困難,特別是天花板封頂的情況下,增加信息點致施工異常困難。因此,在設計初期弱電設計公司與醫院信息管理部門詳細溝通並由醫院信息管理部門提供分區域分功能的詳細覆蓋方案是新建醫院信息網路建設初期的重點工作。
現很多醫療設備擁有網路介面可以通過TCP/IP協議傳輸信息,故醫院信息系統覆蓋時除了需要考慮計算機應用,還應考慮諸如監護儀、呼吸機、麻醉機、放射設備等醫療設備通過醫院網路達到監護與診斷信息的共享。智能大樓部署了很多智能型設備,如門禁、樓控、停車場、視頻監視系統以及機房的UPS、精密空調等,均需要通過信息網路進行通訊,故信息點覆蓋時也應綜合考慮上述設備的網路接入。本院在建設過程中未考慮急診ICU、心內科ICU、神經科ICU的監護儀網路接入,在設備采購到位監護儀廠家提出相關問題後著力補救才解決。
弱電設計公司在明確信息點覆蓋方案後,醫院建設部門應及時提供房間傢具分布圖,以方便弱電設計公司根據傢具分布圖確定信息點插座的位置,最大程度避免日後辦公桌在左邊而信息點在右邊,需要從過道走線或重新為網線走線安裝線槽的情況出現。
(二)隨著門診及住院醫生工作站、電子病歷、醫學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全院性應用,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計算機系統故障會導致醫院業務停頓,病人就不能正常就診。因此,建立高可靠性與高穩定性的醫院計算機網路就非常重要。本院在網路設計過程中對門診、醫技等關鍵業務區域進行了交換設備與鏈路冗餘設計,將由於網路故障導致業務停頓的機會降到最少。但對於非關鍵業務區域,接入層採用單鏈路,採用出現故障盡快用備件更換的方法,最大程度減少設備投資。本院這種核心與會聚層冗餘設計,接入層分業務關鍵與非關鍵的網路建設方案,保障了投資的有效性又將網路故障導致大面積信息系統癱瘓的可能性減到最低。
網路設備進行了冗餘設計,但是否能真正達到設計要求起到冗餘作用,在故障發生時不影響業務正常運轉呢?這就需要根據設計方案制訂詳細的演練方案,模擬核心交換機、會聚層交換機故障或冗餘鏈路中斷的情況下,是否真正起到冗餘作用。我院在設備正常運行二個月後制訂詳細演練方案進行正常業務環境下的實戰演練,在按方案陸續強行關閉冗餘設計的核心交換機、會聚層交換機電源以及拔掉冗餘鏈路情況下測試是否會對業務產生影響。通過演練證明了設計的可行性,其演練方案與測試文檔為真正故障情況下從容應對提供了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