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英文名叫什麼
computer 電腦
dian nao
computer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
他由多個零配件組成,如中央處理器、主板、內存、電源、顯卡......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製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路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由IBM於1981年推出。 device for processing, storing, and displaying information.文字
Programmable machine that can store, retrieve, and process data.
Today's computers have at least one CPU that performs most calculations and includes a main memory, a control unit, and an arithmetic logic unit. Increasingly, personal computers contain specialized graphic processors, with dedicated memory, for handling the computations needed to display complex graphics, such as for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and games. Auxiliary data storage is usually provided by an internal hard disk and may be supplemented by other media such as floppy disks or CD-ROMs. Peripheral equipment includes input devices (e.g., keyboard, mouse) and output devices (e.g., monitor, printer), as well as the circuitry and cabling that connect all the components. Generations of comput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technology. First-generation digital computers, developed mostly in the U.S. after World War II, used vacuum tubes and were enormous.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troced c. 1960, used transistors and were the first successful commercial computers. Third-generation computers (late 1960s and 1970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iniaturization of components and us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microprocessor chip, introced in 1974, defines fourth-generation computers.
⑵ 區域網、廣域網、互聯網以及內聯網的簡稱是什麼
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內聯網:Intranet
還有一種叫網際網路:internet(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
最新的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PS:互聯網就是廣域網
⑶ 網路操作系統的英文名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如果按照通信交換方式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線路交換網路(CircuitSwitching)、報文交換網路(MessageSwitching)和分組交換網路(PacketSwitching). 如果按照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OperatingSystem)對計算機網路進行分類,目前常用的有UNIX(Linux)、WindowsNT/2000/2003/xp/win 7/8/10和NetWare等.
⑷ 什麼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網際網路)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它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⑸ 網際網路是什麼意思
網際網路是世界上相互成網、相互連接的計算機總稱。,英文是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一個地方或一個計算機不能稱為網際網路。家中或辦公室的計算機軟體和一個數據機/光纖與網際網路相連接。目前的計算機通常已經安裝好了這些部件,可以通過瀏覽器軟體來閱讀這些信息。
網際網路本質上是一個大的資料庫,其中所有不同類型的信息可以被傳遞並發送。它可以沿非互動式網站和博客的形式被動傳遞; 它也可以沿的文件共享和文件載入的形式來積極地通過。
互聯網技術導致了豐富的是誰能夠訪問互聯網提供給任何人的信息。它使誰習慣於課本和圖書館的人學到什麼東西,他們可以從一台電腦的舒適想要的。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5)計算機網路英文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網際網路在中國發展歷史
當時在很多國人眼裡,計算機和互聯網都是與科學研究劃等號,很高深莫測。此後,大批科研人員扎入互聯網熱潮中,中國互聯網迎來新紀元。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第一條TCP/IP全功能鏈接,正式成為互聯網大家庭中一員。
1995年,在北京中關村白頤路南端的街角處,豎起了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這條頗具膽色的廣告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經典記憶。1997年6月,網易公司成立。
同年,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成立,當時,中國有5萬多台計算機已經接入國際互聯網。
1998年,騰訊公司成立,由馬化騰、張志東等五位創始人創立。12月,王志東創立新浪公司,中國互聯網進入「三大門戶時代」。同年,西安三元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建中國第一家民營互聯網孵化器創興數碼時空,這是西安首個突破撥號網路接入免費寬頻的樓宇。
1999年,馬雲帶領18位創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阿里巴巴集團。同年,西安三元創投公司從多媒體業務轉型到互聯網,創立國內第一家女性網站——女友網,獲得西北第一個風投。
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在中關村創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網路公司。BAT雛形初現。
這一階段,中國互聯網開始向移動互聯網轉變,隨著手機的更新換代、移動互聯網的不斷升級,各類社交軟體開始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網上支付、手機外賣、快短視頻、網上打車、知識付費、游戲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將我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緊密相連。
⑹ 我國目前已經接入Internet的四大網路是什麼啊,它們相對應的英文名字又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早在1987年就開始通過國際網路線路接入Internet。1994年隨著「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解散,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中國政府進入Internet的限制,我國互聯望建設前面展開,到1997年底,已建成中國公用計算機網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等,並與Internet建立了各種連接。
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我國現有四大網路的基本情況。
(1)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ChinaNET是原郵電部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原郵電部與美國Sprint Link公司在1994年簽署Internet互連協議,開始在北京、上海兩個電信局進行Internet網路互聯工程。目前,ChinaNET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有兩條專線,作為國際出口。
ChinaNET由骨幹網和接入網組成。骨幹網是ChinaNET的主要信息通路,連接各直轄市和省會網路接點,骨幹網已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包括8個地區網路中心和31個省市網路分中心。接入網是又各省內建設的網路節點形成的網路。
(2)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是1994年由國家計委、遠國家教委批准立項、遠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計算機互聯網路。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科研基礎設施,把全國大部分高校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公享。它是全國最大的公益性互聯網路。
CERNET已建成由全國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在內的三級層次結構網路。CERNET分四級管理,分別是全國網路中心;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省教育科研網;校園網。CERNET全國網路中心設在清華大學,負責全國主幹網的運行管理。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等10所高校,負責地區網的運行管理和規劃建設。
到2001年,CERNET主幹網的傳輸速率已達到2.5Gbps。CERNET已經有28條國際和地區性信道,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和香港特區聯網,總帶寬在100Mbps以上。CERNET地區網的傳輸速率達到155Mbps,已經通達中國大陸的160個城市,聯網的大學、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達895個(其中高等學校800所以上),聯網主機100萬台,網路用戶達到749萬人。
CERNET還是中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試驗網路,它以現有的網路設施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建立了全國規模的IPV6試驗床。1998年CERNET正式參加下一代IP協議(IPv6)試驗網6BONE,同年11月成為其骨幹網成員。CERNET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高速網INTERNET 2的互聯,目前國內僅有CERNET的用戶可以順利地直接訪問INTERNET2。
CERNET還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國家重要的網路應用項目。例如,全國網上招生錄取系統在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錄取工作中發揮了相當好的作用。
CERNET的建設,加強了我國信息基礎建設,縮小了與國外先進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差距,也為我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3)中國科學技術網:(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
中國科技信息網(簡稱China STINET)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全國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機構,採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信息服務網路,旨在促進全社會廣泛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中國科技信息網路的建成對於加快中國國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為國內外科技界和高技術產業界的廣大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科技信息網是利用公用數據通信網為基礎的信息增值服務網,在地理上覆蓋全國各省市,邏輯上聯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機構,是國家科技信息系統骨幹網,同時也是國際Internet的接入網。中國科技信息網從服務功能上是INTRANET和INTERNET的結合。其INTRANET功能為國家科委系統內部提供了辦公自動化的平台以及國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它部委科技司局之間的信息傳輸渠道;其INTERNET功能則為主要服務於專業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包括國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務機構。
中國科技信息網自1994年與INTERNET接通之後取得了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在全國20餘個省市建立網路節點。
(4)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路(金橋網)(CHINAGBN)
金橋網是建立在金橋工程的業務網,支持金關、金稅、金卡等「金」字頭工程的應用。它是覆蓋全國,實行國際聯網,為用戶提供專用信道、網路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基幹網,金橋網由吉通公司牽頭建設並接入Internet。
⑺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的簡稱是什麼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路稱為Chinanet。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即Chinanet,簡稱中國公用互聯網),是由中國郵電電信總局負責建設、運營和管理,面向公眾提供計算機國際聯網服務,並承擔普遍服務義務的互聯網路。ChinaNet使用TCP/IP 協議,通過高速數據專線實現國內各節點互聯,擁有國際專線,是世界INTERNET的一部分。用戶可以通過電話網、綜合業務數據網、數字數據網等其它公用網路,以撥號或專線的方式接入ChinaNet,並使用ChinaNet上開放的網路瀏覽、電子郵件、信息服務等多種業務服務。ChinaNet 是中國最大的 Internet 服務提供商。ChinaNet 是 Internet 在中國的一部分,它採用 TCP/IP 協議結構,通過高速數字專線與國際 Internet 相連。ChinaNet 是國內計算機互聯網名副其實的骨幹網。ChinaNet 骨幹網的拓撲結構分為核心層和大區層。核心層由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南京、武漢、成都和西安8個城市的核心節點組成,提供與國際Internet互聯,以及大區之間的信息交換通路。北京、上海、廣州三個核心層節點各設兩台國際出口路由器與國際互聯網相聯。ChinaNet 現已開通至美國、歐洲國家、亞洲國家的國際出口電路。ChinaNet 提供 Internet 上所有的服務。其中為用戶廣泛使用的有 E-Mail 和 WWW 瀏覽。ChinaNet 提供 Telnet,FTP,FINGER,USENET,TALK,CHAT等服務。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英文名:Chinanet 以下用ChinaNET)是由國務院信息領導小組確定的、郵電部門組建的國際計算機互聯網為Internet,可以縮寫為.cn。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英文名:Chinanet 以下用ChinaNET)是由國務院信息領導小組確定的、郵電部門組建的國際計算機互聯網(Internet)中國聯網系統。它以高速、寬暢的網路環境、充足的中繼線路、便利的接入方式、標準的中文環境及強大的技術支持,獨樹一幟。
ChinaNET 是中國最大的 Internet 服務提供商。它是在 1994 年由前郵電部(現為信息產業部)投資建設的公用互聯網,現由中國電信經營管理,於 1995 年 5 月正式向社會開放。它是中國第一個商業化的計算機互聯網,旨在為中國的廣大用戶提供 Internet 的各類服務,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
ChinaNET 是 Internet 在中國的一部分,它採用 TCP/IP 協議結構,通過高速數字專線與國際 Internet 相連。
ChinaNET 是國內計算機互聯網名副其實的骨幹網。 ChinaNET 現已開通至美國、歐洲國家、亞洲國家的國際出口電路,到 2003 年年初,總帶寬達到 5147Mbps 。
ChinaNET 提供 Internet 上所有的服務。其中為用戶廣泛使用的有 E-Mail 和 WWW 瀏覽。除此之外, ChinaNET 還提供 Telnet , FTP , FINGER , USENET , TALK , CHAT 等多種服務,用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使用。
ChinaNET 以現代化的中國電信為基礎,凡是電信網(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中國公用交換數據網、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網和電話網)通達的城市均可通過 ChinaNET 接入 Internet ,享用 Internet 服務。 ChinaNET 的服務包括: Internet 接入服務,代為用戶申請 IP 地址和域名,出租路由器和配套傳輸設備,提供域名備份服務,技術服務和應用培訓。
⑻ 網際網路的英文名稱______,又稱互聯網.它是利用______和______,將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
網際網路的英文名稱Internet; 網際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常見的是光纜和通信衛星)和電磁波,將全國各地的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 故答案為:Internet;通信線路;電磁波. |
⑼ 區域網、廣域網、互聯網以及內聯網的簡稱是什麼
區域網、廣域網的簡稱是LAN、WAN,互聯網以及內聯網沒有簡稱。
中文名稱:區域網
英文名稱:local
area
network;LAN
定義:一種覆蓋一座或幾座大樓、一個校園或者一個廠區等地理區域的小范圍的計算機網。
中文名稱:廣域網
英文名稱:wide
area
network;WAN
定義:一種用來實現不同地區的區域網或城域網的互連,可提供不同地區、城市和國家之間的計算機通信的遠程計算機網。
中文名稱:互聯網
英文名稱:internet
定義:由多個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而成,而不論採用何種協議與技術的網路。
中文名稱:內聯網
英文名稱:Intranet;intranet
定義1:使用網際網路技術,為企、事業單位的內部業務處理和信息交流而建立的專用IP網。通常與網際網路相隔離。
定義2:一種基於網際協議,為一個企業、公司或組織內部設計的專用網路。
互聯網、網際網路、萬維網三者的關系是:互聯網
包含
網際網路
包含
萬維網。[2]
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路就叫互聯網。所以,即使僅有兩台機器,不論用何種技術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聯網。國際標準的互聯網寫法是internet,字母i一定要小寫!
互聯網
網際網路是互聯網的一種。網際網路可不是僅有兩台機器組成的互聯網,它是由上千萬台設備組成的互聯網。網際網路使用TCP/IP協議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彼此通信。但使用TCP/IP協議的網路並不一定是網際網路,一個區域網也可以使用TCP/IP協議。判斷自己是否接入的是網際網路,首先是看自己電腦是否安裝了
TCP/IP協議,其次看是否擁有一個公網地址(所謂公網地址,就是所有私網地址以外的地址)。國際標準的網際網路寫法是Internet,字母I一定要大寫!
網際網路是基於TCP/IP協議實現的,TCP/IP協議由很多協議組成,不同類型的協議又被放在不同的層,其中,位於應用層的協議就有很多,比如FTP、SMTP、HTTP。只要應用層使用的是HTTP協議,就稱為萬維網(World
Wide
Web)。之所以在瀏覽器里輸入網路網址時,能看見網路網提供的網頁,就是因為您的個人瀏覽器和網路網的伺服器之間使用的是HTTP協議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