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島天泰體育場簡介
青島天泰體育場,原名為青島第一體育場,經過改造後,更名為天泰體育場。作為中超聯賽青島中能隊的主場,這座體育場佔地面積10382平方米,設計使用壽命為一個世紀,確保全年全天候使用,可承辦多種賽事,如足球、田徑、橄欖球、曲棍球等。體育場的外觀採用城牆式設計,保留了原體育場的獨特風貌。看台安裝了20525個玻璃鋼材料的靠背式座椅,比之前增加了5000多個。其中,主席台座位450個,根據不同的區域選用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看台共分為20排,分為11個區域,設有22個觀眾通道。
天泰體育場始建於1932年冬天,1933年7月建成。設計由青島工務局體育場建築委員會設計組完成,參考了山東大學體育教授宋君復提供的美國洛杉磯體育場圖紙。工程由青島華豐恆營造廠完成大門工程,青島天泰興營造廠完成自來水管道和下水道工程,上海馥記營造廠完成運動場主體工程。體育場內部安排了105米長、70米寬的足球場,以及各項田賽場地,配備標准400米蘭曲式跑道,與美國洛杉磯世界運動場相同。跑道外是草地和看台。看台外圈長590米,內圈長540米,配置了東西向對稱的觀眾坐席15級,每級高0.42米、深0.75米,可容納1.5萬人以上。體育場的設施設備和施工質量在30年代中國處於一流水平。
天泰體育場至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最初是為籌建華北運動會而由原國民黨政府投資建設。解放後,它成為青島市全民健身活動的場所,並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而享有盛譽。歷史上,它成功承辦和承接了多項重要賽事,如全國第一屆中學生運動會、全國第一屆少年體育大會、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國際曲棍球賽、亞洲青年足球賽等。1990年,天泰體育場因其使用率超過300天以上,被列為新華社十大體育新聞之一。
天泰體育場隸屬於市體育局,是一個正縣(處)級全民事業單位,設有辦公室、開發科、場地科、總務科和訓練科。辦公室負責全面工作、執行上級安排、協調內外關系、組織學習和財務管理。開發科負責經營創收,圍繞體育產業開發相關項目。場地科負責場地出租、接待服務和體育場地管理。總務科負責後勤保障和物品供應。訓練科負責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青少年網球訓練和體育局布置的其他訓練任務。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下,天泰體育場實施了改建工程。改建總投資7000萬元,目前主體建設已經完成,計劃於2003年7月對外開放。新天泰體育場可容納2萬餘人,配備現代化燈光、音響設備、彩色大屏幕、進口草種和一流塑膠跑道。設有新聞發布、貴賓觀眾席、有線、無線直播、計算機網路系統,除了運動會的組織,還可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文化娛樂演出,提供餐飲、住宿、休閑、娛樂、運動醫療、健身等設施。新體育場旨在滿足群眾的業余文體生活,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強化服務意識,創建體育行業品牌,為市民提供環境優美、服務一流的專業健身場館,為青島市的全民健身活動及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天泰體育場不僅作為運動賽事的舉辦地,還承擔著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任務,以及青島市青少年網球隊的訓練任務。目前,體育場擁有六片標准塑膠網球場地,常年進行青少年網球培訓和短期培訓班。在教練員和隊員的努力下,培養了15名網球運動員輸送至山東省隊、八一隊等專業隊。在2002年山東省第二十屆運動會上,天泰體育場代表隊奪得了10枚金牌,金牌總數位居全省首位,並在全國青少年網球比賽中取得了男、女前三名的好成績。
天泰體育場周邊有多條公交線路,方便市民前往。乘坐26路、31路、202路、219路、223路、228路、231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321路、370路、501路、604路、605路、都市觀光1線至中山公園站下,或乘坐6路、15路、206路、214路、302路、306路、317路、隧道2路、隧道6路至天泰體育場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