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踐標准
擴展閱讀
雙卡手機網路差怎麼辦 2025-07-01 16:59:27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踐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7-26 00:19:30

① 現代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基礎有哪些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2 計算機網路概述
1.2.1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
1.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1.4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拓撲結構
1.4.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2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5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小結
習題1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數據與信號
2.1.2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2.1.3 基帶信號與寬頻信號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類
2.1.5 數據通信的技術指標
2.1.6 通信方式
2.2 傳輸介質的主要特性和應用
2.2.1 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
2.2.2 雙絞線
2.2.3 同軸電纜
2.2.4 光纖
2.2.5 雙絞線、同軸電纜與光纖的性能比較
2.3 無線與衛星通信技術
2.3.1 電磁波譜
2.3.2 無線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衛星通信
2.4 數據交換技術
2.4.1 電路交換
2.4.2 存儲轉發交換
2.5 數據傳輸技術
2.5.1 基帶傳輸技術
2.5.2 頻帶傳輸技術
2.5.3 多路復用技術
2.6 數據編碼技術
2.6.1 數據編碼的類型
2.6.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
2.6.3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6.4 脈沖編碼調制
2.7 差錯控制技術
2.7.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
2.7.2 誤碼率的定義
2.7.3 差錯的控制
小結
習題2
第3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3.1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概述
3.1.1 網路體系結構的概念
3.1.2 網路協議的概念
3.1.3 網路協議的分層
3.1.4 其他相關概念
3.2 OSI參考模型
3.2.1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3.2.3 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
3.3 TCP/IP參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
3.4.1 兩種模型的比較
3.4.2 OSI參考模型的缺點
3.4.3 TCP/IP參考模型的缺點
3.4.4 網路參考模型的建議
小結
習題3
第4章 區域網
4.1 區域網概述
4.2 區域網的特點及其基本組成
4.3 區域網的主要技術
4.3.1 區域網的傳輸介質
4.3.2 區域網的拓撲結構
4.3.3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4.4 區域網體系結構與IEEE 802標准
4.4.1 區域網參考模型
4.4.2 IEEE 802區域網標准
4.5 區域網組網技術
4.5.1 傳統乙太網
4.5.2 IBM令牌環網
4.5.3 交換式乙太網
4.6 快速網路技術
4.6.1 快速乙太網組網技術
4.6.2 吉比特乙太網組網技術
4.6.3 ATM技術
4.7 VLAN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組網方法
4.8 WLAN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實現
4.8.3 WLAN組網實例——家庭無線區域網的組建
小結
習題4
第5章 廣域網接入技術
5.1 廣域網概述
5.2 常見的廣域網接入技術
5.2.1 數字數據網(DDN)
5.2.2 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5.2.3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
5.2.4 分組交換數據網(PSDN)
5.2.5 幀中繼(Frame Relay)
5.2.6 數字用戶線路xDSL
小結
習題5
第6章 網路互聯技術
6.1 網路互聯的基本概念
6.1.1 網路互聯概述
6.1.2 網路互聯的要求
6.2 網路互聯的類型和層次
6.2.1 網路互聯的類型
6.2.2 網路互聯的層次
6.3 典型網路互連設備
6.3.1 中繼器
6.3.2 網橋
6.3.3 網關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協議
6.4.1 路由信息協議(RIP)
6.4.2 內部路由協議(OSPF)
6.4.3 外部路由協議(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介面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小結
習題6
第7章 Inter基礎知識
7.1 Inter的產生和發展
7.1.1 ARPANET的誕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圍Inter的形成與發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點
7.3 Inter的主要功能與服務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務
7.4 Inter的結構
7.4.1 Inter的物理結構
7.4.2 Inter協議結構與TCP/IP
7.4.3 客戶機/伺服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結構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組成與分類
7.5.3 特殊類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轉換
7.6 子網和子網掩碼
7.6.1 子網
7.6.2 子網掩碼
7.6.3 A類、B類、C類IP地址的標准子網掩碼
7.6.4 子網掩碼的確定
7.7 域名系統
7.7.1 域名系統的層次命名機構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伺服器和域名的解析過程
7.8 IPv4的應用極其局限性
7.8.1 什麼是IPv4
7.8.2 IPv4的應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簡介
7.9.1 IPv6的發展歷史
7.9.2 IPv4的缺點及IPv6的技術新特性
7.9.3 IPv4與IPv6的共存局面
7.9.4 從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應用前景
小結
習題7
第8章 Inter接入技術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1.2 ISP
8.2 電話撥號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區域網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術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點
8.4.3 ADSL的安裝
8.4.4 PPP與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術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點
8.6 光纖接入技術
8.6.1 光纖接入技術概述
8.6.2 光纖接入的主要特點
8.7 無線接入技術
8.7.1 無線接入概述
8.7.2 WAP簡介
8.7.3 當今流行的無線接入技術
8.8 連通測試
小結
習題8
第9章 Inter的應用
9.1 Inter應用於家庭
9.1.1 家庭用戶連入Inter
9.1.2 使用瀏覽器瀏覽Inter
9.1.3 家庭娛樂
9.2 Inter應用於電子商務
9.2.1 電子商務及其起源
9.2.2 電子商務的特點
9.2.3 電子商務的內容
9.3 Inter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9.4 Inter應用的發展趨勢與研究熱點
小結
習題9
第10章 移動IP與下一代Inter
10.1 移動IP技術
10.1.1 移動IP技術的概念
10.1.2 與移動IP技術相關的幾個重要術語
10.1.3 移動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動IP技術發展的3個階段
10.2 第三代Inter與中國
10.2.1 什麼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點
10.2.3 中國的下一代互聯網
小結
習題10
第11章 網路操作系統
11.1 網路操作系統概述
11.1.1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11.1.2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11.1.3 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統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發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點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簡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點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簡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點
11.5 NetWare操作系統
11.5.1 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與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
11.6 UNIX操作系統
11.6.1 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
11.6.2 UNIX操作系統的特點
11.7 Linux操作系統
11.7.1 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
11.7.2 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
小結
習題11
第12章 網路安全
12.1 網路安全的現狀與重要性
12.2 防火牆技術
12.2.1 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牆的主要類型
12.2.3 防火牆的主要產品
12.3 網路加密技術
12.3.1 網路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網路加密演算法
12.4 數字證書和數字簽名
12.4.1 電子商務安全的現狀
12.4.2 數字證書
12.4.3 數字簽名
12.5 入侵檢測技術
12.5.1 入侵檢測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檢測的分類
12.6 網路防病毒技術
12.6.1 計算機病毒
12.6.2 網路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網路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網路防病毒軟體的應用
12.6.4 網路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前景
12.7.1 網路加密技術的發展前景
12.7.2 入侵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12.7.3 IDS的應用前景
小結
習題12
第13章 網路管理
13.1 網路管理概述
13.1.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網路管理體系結構
13.2 網路管理的功能
13.3 MIB
13.3.1 MIB的結構形式
13.3.2 MIB的訪問方式
13.4 SNMP
13.4.1 SNMP的發展
13.4.2 SNMP的設計目標
13.4.3 SNMP的工作機制
13.5 網路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網路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小結
習題13
第14章 網路實驗
14.1 實驗1 理解網路的基本要素
14.2 實驗2 雙絞線的製作與應用
14.3 實驗3 使用「超級終端」進行串列通信
14.4 實驗4 網路連接性能的測試
14.5 實驗5 組建一個小型對等網
14.6 實驗6 服務
14.7 實驗7 使用電子郵件
14.8 實驗8 DHCP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
14.9 實驗9 DNS伺服器的安裝與配置

②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常識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初的計算機價格很貴,體積很龐大,只能放置在專門的機房,在需要用到計算機時到機房去及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很多時候是空閑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當時利用電話線路和數據機連接到計算機上,另一端連到不同的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上,是大家利用終端來共享一台主機,提高主機的利用率。這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又稱為面向終端的網路。

隨著網路中的主機越來越多,每台主機連接的終端不同,存儲的數據資料也不同,那麼可不可以將多個主機互聯,是終端可以訪問任意的主機中的資源呢?這就是第二代網路,多個主機之間互聯。又稱為面向通信子網的網路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生產商越來越多,每個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生產標准,這樣就導致了不同的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SI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聯網的標准,即OSI參考模型。網路發展到了第三代。又稱為標准化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隨著TCP/IP協議的興起,Internet網路的時代。
Internet的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ARPNET,這是一個用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隨著網路的發展,在1992年被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聯網---Internet

③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常識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初的計算機價格很貴,體積很龐大,只能放置在專門的機房,在需要用到計算機時到機房去及計算。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很多時候是空閑的,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當時利用電話線路和數據機連接到計算機上,另一端連到不同的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上,是大家利用終端來共享一台主機,提高主機的利用率。這是第一代計算機網路,又稱為面向終端的網路。

隨著網路中的主機越來越多,每台主機連接的終端不同,存儲的數據資料也不同,那麼可不可以將多個主機互聯,是終端可以訪問任意的主機中的資源呢?這就是第二代網路,多個主機之間互聯。又稱為面向通信子網的網路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生產商越來越多,每個設備廠商都有自己的生產標准,這樣就導致了不同的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SI組織制定了計算機聯網的標准,即OSI參考模型。網路發展到了第三代。又稱為標准化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隨著TCP/IP協議的興起,Internet網路的時代。
Internet的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ARPNET,這是一個用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隨著網路的發展,在1992年被拆分為軍用和民用兩部分,民用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互聯網---Internet

④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的內容簡介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學習下列知識:
對計算機網路從整體上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的概念。
以OSI協議族為主的網路協議結構,對當前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種類和常用的網路協議有較清晰的概念。
區域網的概念以及區域網的設計和組建。
掌握計算機網路設計、了解網路系統集成的知識。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的安裝、管理和維護的最基本方法。

⑤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基礎實踐考試卷

1.這六台計算機組成的區域網絡適合採用哪一種網路類型 :
用單臂路由連接交換機的樹形網路,是樹形網路類型。
2.構建這樣的網路需要准備哪一些設備和材料,請填入下表:(12分)
序號 品名 規格 數量
1 去電信公司辦寬頻 或者學校提供寬頻
2 路由器一個 TPLINK 80塊
3 水星8口交換機一個 50塊
4 網線7跟 1根連接路由器和交換機,6根連接6台電腦,長度自己測量好,買兩邊帶水晶頭的
3.完成這個區域網絡需要哪一些步驟:(12分)
序號 步驟
1.買上面的設備
2.配置路由器PPPOE 帳號密碼 說明書寫的很詳細
3.1根網線連接路由器LAN和交換機
4.ADSL連接路由器 WAN
5.6根線一頭連交換機 一頭連電腦
4.這個6位同學上網的時間每天約兩個多小時,周末和雙休日會有更多的時間上網。宿舍所在地區可以申請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ISDN、ADSL、有線電視、小區LAN、DDN,請你在這些方式中選擇推薦合適的方式:
ISDN 中國5年前就死在沙灘上了
ADSL 適合玩網路游戲,帶寬穩定,獨享帶寬
有線電視寬頻 適合下載一般是10M 共享寬頻 帶寬極不穩定快的時候快 慢的時候網頁都打不開
小區寬頻 和游戲電視寬頻一樣
DDN 你按不起 一個月 2Mddn 8500
還有 SDH 一個月 6000
PDH 一個月 6000
推薦ADSL
有了合適的Internet接入方式,宿舍中的所有計算機可以採用 方式來共享Internet資源,每台計算機IP地址和網關分別是什麼,掩碼和網關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說明書會寫的很詳細
PC1Ip地址 192.168.1.2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PC2Ip地址 192.168.1.3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PC3Ip地址 192.168.1.4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PC4Ip地址 192.168.1.5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這些是手動配置的 你不用自己配置 你電腦默認選擇 自動獲取地址 DHCP會分給你地址的

⑥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單 D B B C A B A ? A D D C C BC C
多 BCD BC ABC AB BCD AC ? AB ABD AB
我也是略知,不是很清楚,希望找到正確答案後也回復一份吧,謝謝

⑦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

1.在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中,(通信子網)專門負責通信工作,從而實現數據處理與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Davies提出了( 分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國的(分組交換網ARPA)網投入運行,從而使計算機網路通信方式由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發展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

3.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系列標准,旨在將(interconnection)計算機方便互聯,構成網路,該委員會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縮寫為ISO/OSI。

4.計算機網路系統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網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網。

5.計算機網路按距離劃分分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計算機網路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分為:(虛線路傳輸分組交換)、(報文交換)、(幀中繼交換)

1.計算機網路與終端分時系統都有哪些特點?

答:網路是計算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例如微機連接成的網路。
終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錄到伺服器。例如UNIX或linux上達到系統輸入數據的墓地。終端的操作系統非常小,一般銀行使用後種模式。

2.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有哪些?

答: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如下:結構簡單,可擴充性好。當需要增加節點時,只需要在匯流排上增加一個分支介面便可與分支節點相連,當匯流排負載不允許時還可以擴充匯流排;使用的電纜少,且安裝容易;使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可靠性高;維護難,分支節點故障查找難。

3.星型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安裝和維護的費用較高,共享資源的能力較差,通信線路利用率不高,對中心結點要求相當高,一旦中心結點出現故障,則整個網路將癱瘓。

4.環形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 環形結構中的各節點通過有源介面連接在一條閉合的環形通信線路中,是點-點式結構。環形網中每個節點對佔用環路傳送數據都有相同權力,它發送的信息流按環路設計的流向流動 。為了提高可靠性,可採用雙環或多環等冗餘措施來解決。目前的環形結構中採用了一種多路訪問部件MAU,當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可以自動旁路,隔離故障點,這也使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 環形結構的優點是實時性好,信息吞吐量大,網的周長可達200km,節點可達幾百個。缺點因環路是封閉的。所以擴充不便。這種結構在IBM於1985年推出令牌環網後,已為人們所接受 ,目前推出的FDDI網就是使用這種雙環結構。

⑧ 計算機網路技術需要什麼基礎

1、基礎學習,結合書本和基礎學習視頻
2、多動手是關鍵,看書和視頻的同時,多實踐
3、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很多是一個經驗的積累,動手多了,就知道一些問題故障出自哪裡,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

⑨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實訓心得

這個暑假,學校安排了我們三、四班學生到四川省國信安信息安全培訓基地進行實訓,雖然時間不是很長,僅僅為期五天

,但是我受益匪淺,這次實訓,讓我對網路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此次實訓,頗有體會。
本次實習主要任務是學會區域網的設計與應用,網路互連技術,以及網路應用中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

結合,進一步加深我們的理論知識。要想在短暫的實訓時間內,盡可能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跟老師有很好的

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剛到培訓基地,老師並不了解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能力,不清楚我們會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師進

行溝通是很必要的。通過溝通了解,老師對我們有了大體了解,便有針對性的教我們一些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

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在實訓的課程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如何進行網路拓撲結構的設計,如何進行網

絡的部線,路由器及交換機的配置,防火牆和網路檢測器IDS的安裝和配置等等。在進行實訓的過程中,我真正學到了計算

機教科書上所沒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此外,老師還特地帶我們去

參國家軟體孵化器科技園。參觀中我懂得了真實生活中,網路的部線原理和方式以及從硬體上是如何實現網路的互聯和保

證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實訓的過程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分組完成一個網路系統的構建策劃,包括項目的需求分析,網路拓

撲圖的製作以及網路搭建方案的撰寫。在這些過程中,我不僅知道了整個項目的竟標和項目開發的流程,而且讓我深深的

體會到一個團隊中的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要善於團隊合作,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這才是大智慧。靠單一的力量是很難

完成一個大項目的,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還要考慮技術上的規范性和統一性,這樣才可能在進行組合的時候能得到更

完美的組合。
這次實訓讓我學到的東西太多,使我受益非淺,它讓我知道了工作上的辛苦,讓我知道工作並不像在學校里學習一樣輕松

。不過,雖然辛苦了點,但能讓我學到不同的東西,我心裡還是高興的。人非生而知之,要學得知識,一靠學習,二靠實

踐。沒有實踐,學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上就是我在成都的進行實訓的心得和感受。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步入社

會的我們,面臨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的壓力,我想我們更應該把握住最後的一段時間,充實、完善自我,爭取做一名出

色的大學生!

⑩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

201.1.1.0/25 ----201.1.1.1----201.1.1.126-----201.1.127
201.1.1.128/27----201.1.1.129----201.1.1.158-----201.1.1.159
201.1.1.160/27----201.1.1.161----201.1.1.190-----201.1.1.191
201.1.1.192/27----201.1.1.193----201.1.1.222-----201.1.1.223
201.1.1.224/27----201.1.1.225----201.1.1.254-----201.1.1.255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採納,您的肯定是我為更多人解答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