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的2007年版
作者:武新華陳恩波段玲華等
ISBN:10位[7560619134]13位[9787560619132]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價:¥28.00元 本書全面系統地講解了組成計算機網路的各種硬體設備,詳細介紹了其原理、功能、分類、連接、設置技術等,使讀者通過對網路設備的了解掌握區域網的架設和維護技能,並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網路設備,組建出適合自己需求的區域網絡。
全書共12章,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區域網基礎知識、區域網組建技術基礎、伺服器與組網規則、常見網路解決方案、安裝與配置區域網伺服器、劃分子網和分配IP地址、安裝和配置Web/FTP伺服器、安裝和配置其他網路伺服器、從區域網共享Internet連接、區域網的升級與維護、資源共享方案與常見故障等。
書中收錄了大量的網路設計實例和圖片,並在每一章結束提供了適量的練習題,讓讀者在學習網路各項技術的同時注意鞏固與提高。 第1章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1
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2
1.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2
1.1.2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前景3
1.2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功能4
1.2.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4
1.2.2計算機網路的功能4
1.2.3計算機網路的類型5
1.3網路體系結構6
1.3.1網路體系結構7
1.3.2不同的網路協議層7
1.3.3TCP/IP協議8
自我突破習題10
第2章區域網基礎知識11
2.1區域網概述12
2.1.1區域網的基本概念12
2.1.2區域網的三要素13
2.1.3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法14
2.1.4IEEE802協議16
2.2區域網的組成16
2.2.1區域網的互聯設備16
2.2.2區域網伺服器與工作站20
2.2.3傳輸介質20
2.2.4網路互聯的定義和類型24
2.3區域網基本工作原理25
2.3.1區域網的技術特點及基本結構25
2.3.2高速區域網和交換區域網29
2.3.3虛擬區域網31
自我突破習題34
第3章區域網組建技術基礎35
3.1典型區域網概述36
3.1.1乙太網的基本概念36
3.1.2交換式乙太網概述37
3.1.3基於乙太網的VLAN38
3.1.4交換乙太網40
3.1.5無線區域網概述40
3.2區域網的操作系統40
3.2.1網路操作系統的概念41
3.2.2網路操作系統的分類41
3.2.3網路操作系統的選擇42
3.3網線製作材料和工具44
3.3.1雙絞線與水晶頭44
3.3.2網路布線的材料和工具46
3.3.3同軸電纜網線製作材料與工具47
3.3.4網線製作詳解50
3.3.5如何安裝網卡55
3.3.6選購不同的網路附件57
3.4WindowsServer2003伺服器安裝實戰58
3.4.1WindowsServer2003網路功能簡介58
3.4.2WindowsServer2003區域網的架設59
3.4.3在區域網中安裝WindowsServer2003系統62
3.5無線區域網的組建65
3.5.1無線區域網的傳輸方式65
3.5.2無線區域網的工作原理67
3.5.3無線區域網的組建68
自我突破習題70
第4章伺服器與組網規則71
4.1伺服器知識概述72
4.1.1伺服器的基本概念72
4.1.2伺服器的主要性能和外觀特點73
4.1.3伺服器的主要結構類型76
4.1.4伺服器的分類78
4.2需求分析與組網原則81
4.2.1網路拓撲選擇81
4.2.2網路布線規則82
4.3選擇與連接網路設備85
4.3.1選擇合適的路由參數85
4.3.2交換機的選擇86
4.3.3集線器的選擇88
自我突破習題90
第5章常見網路解決方案91
5.1區域網建設概述92
5.1.1網路建設的基本概念92
5.1.2建網的基本原則93
5.1.3建網的技術與方法94
5.1.4區域網共享中的技巧96
5.2結構化布線97
5.2.1結構化布線概述98
5.2.2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構成99
5.2.3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測試100
5.2.4結構化布線方案的確定101
5.3常見網路解決方案實例102
5.3.1解決方案的步驟與原則102
5.3.2實例1--商務中心網路系統解決方案105
5.3.3實例2--中小型辦公網路系統解決方案109
5.3.4實例3--校園網解決方案111
5.3.5實例4--IP電話網路解決方案113
5.4網路安全解決方案115
5.4.1網路安全概述115
5.4.2網路的不安全因素116
5.4.3網路安全技術117
5.4.5網路安全系統解決方案119
自我突破習題122
第6章安裝與配置區域網伺服器123
6.1安裝Windows2000伺服器124
6.1.1Windows2000伺服器的系統組成124
6.1.2安裝Windows2000伺服器127
6.1.3建立Windows2000伺服器的網路環境132
6.1.4建立Windows2000伺服器工作站137
6.2安裝WindowsXP伺服器138
6.2.1安裝WindowsXP伺服器的硬體要求138
6.2.2安裝WindowsXPProfessional伺服器的操作流程139
6.3安裝WindowsVistaServer伺服器145
6.3.1安裝WindowsVistaServer操作系統145
6.3.2架設WindowsVistaServer區域網148
自我突破習題152
第7章劃分子網和分配IP地址153
7.1子網的劃分154
7.1.1劃分子網的作用與意義154
7.1.2為何要使用子網掩碼154
7.1.3網路地址與廣播地址的計算156
7.1.4子網劃分實戰157
7.2分配IP地址158
7.2.1配置機器上的靜態IP地址158
7.2.2動態IP地址的配置159
7.2.3配置DHCP伺服器159
7.3對已分配的IP地址進行管理163
7.3.1安裝IP地址查看器163
7.3.2區域網查看工具164
7.3.3IP管理專家168
7.4「網路崗三代」使用實戰169
7.4.1監控服務與連接服務170
7.4.2監控對象的設置170
7.4.3對多個網段實現監控175
7.4.4設置操作員的操作許可權175
7.4.5監控上網流量數據176
7.4.6通過運行日誌實現檔案監控177
自我突破習題180
第8章安裝和配置Web/FTP伺服器181
8.1配置Web和FTP伺服器182
8.1.1Web伺服器的工作原理182
8.1.2安裝IIS6.0操作流程183
8.1.3配置Web伺服器185
8.1.4配置FTP伺服器193
8.2創建虛擬Web站點與目錄199
8.2.1創建虛擬Web站點199
8.2.2創建虛擬目錄201
8.2.3管理虛擬目錄203
8.3用Serv-U創建FTP伺服器204
8.3.1Serv-U的安裝與配置204
8.3.2設置自己的Serv-U208
8.4用IIS6.0架設ASP . net網站209
自我突破習題214
第9章安裝和配置其他網路伺服器215
9.1安裝和設置DNS伺服器216
9.1.1DNS伺服器概述216
9.1.2DNS的作用218
9.1.3安裝與配置DNS伺服器220
9.2WinRoute代理伺服器的配置228
9.2.1WinRoute概述229
9.2.2WinRoute的配置流程231
9.3用QuickEasyFTPServer配置FTP伺服器233
9.3.1安裝QuickEasyFTPServer的FTP文件伺服器233
9.3.2創建自己的用戶帳戶235
9.3.3配置FTP文件伺服器237
9.3.4用戶帳戶的管理設置238
9.3.5對伺服器進行安全性設置239
9.3.6通過IE測試下載伺服器240
9.3.7在DOS環境下實現伺服器登錄241
9.4創建與設置IRC伺服器242
9.4.1安裝IRC伺服器端軟體242
9.4.2安裝IRC客戶端軟體244
9.4.3設置IRC伺服器247
9.4.4調試配置好的IRC伺服器250
自我突破習題254
第10章從區域網共享Internet連接255
10.1Internet上網概述256
10.1.1Internet的上網方式256
10.1.2家庭用戶的上網方式256
10.1.3組建家庭區域網的軟體選擇257
10.1.4在WindowsXP下設置ADSL259
10.2共享上網基礎261
10.2.1如何實現共享上網262
10.2.2代理伺服器技術262
10.2.3NAT技術概述264
10.2.4共享上網的網路實現264
10.3在WindowsXP中共享ADSL上網267
10.3.1共享WindowsXP區域網267
10.3.2通過網關在WindowsXP下實現共享上網268
10.3.3用網橋實現共享上網270
10.4在區域網中實現寬頻共享272
10.4.1從區域網接入寬頻Internet272
10.4.2使用共享上網代理軟體實現共享上網273
10.4.3使用NAT功能實現共享上網276
10.4.3使用ICS實現共享上網277
自我突破習題278
第11章區域網的升級與維護279
11.1硬體設備的增加或升級280
11.1.1增加或升級物理設備280
11.1.2配置伺服器硬體281
11.1.3網路設備的升級283
11.1.4撤銷硬體改變283
11.1.5升級主幹網284
11.2區域網的自動升級服務284
11.2.1安裝自動更新伺服器284
11.2.2配置自動更新伺服器287
11.2.3安裝自動升級客戶端290
11.2.4升級網路的應用程序293
11.2.5撤銷軟體升級293
11.3部署SUS實現系統更新293
11.3.1在伺服器端安裝SUS293
11.3.2同步SUS伺服器296
11.3.3設置SUS計劃同步297
11.3.4配置SUS的客戶端298
11.3.5SUS系統更新實戰300
11.4幾個常見的網路維護命令302
11.4.1Ping命令302
11.4.2Ipconfig命令304
11.4.3Tracert命令305
11.4.4Netstat命令305
11.4.5Arp命令306
11.4.6FTP命令307
11.4.7Netsh命令308
自我突破習題309
第12章資源共享方案與常見故障311
12.1資源共享方案312
12.1.1資源共享基礎312
12.1.2訪問安全性與許可權控制313
12.2常見資源共享故障解析316
12.2.1對等網路的資源共享316
12.2.2伺服器/客戶端網路的資源共享325
自我突破習題327
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
系列名: 新編21世紀高等院校計算機系列規劃教材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書號: 9787030168610
作者: 王穎 劉水強 趙銳 張國慶
所屬類別: 教材 ->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出版日期:2006年3月版別版次:200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本書勘誤:有(0)條勘誤字數:373.464千字印張:16 1/2 印數:1-3000冊頁數:251附帶物: 無附帶物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各位老師的教學經驗編寫而成。 本書內容與計算機網路發展的最新技術緊密結合。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區域網,廣域網,無線網路,網路互聯和互聯網,Internet應用,網路安全等知識。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或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網路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技術人員學習網路知識的參考書。
本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與應用
1.5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思考題
第2章 數據通信
2.1 數據通信基礎
2.2 數據編碼和調制技術
2.3 多路復用
2.4 交換技術
2.5 流量控制
2.6 差錯控制
思考題
第3章 區域網
3.1 區域網概述
3.2 區域網體系結構
3.3 乙太網
思考題
第4章 廣域網
· · · · · ·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4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與應用
1.5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思考題
第2章 數據通信
2.1 數據通信基礎
2.2 數據編碼和調制技術
2.3 多路復用
2.4 交換技術
2.5 流量控制
2.6 差錯控制
思考題
第3章 區域網
3.1 區域網概述
3.2 區域網體系結構
3.3 乙太網
思考題
第4章 廣域網
4.1 概述
4.2 商業網路服務
4.3 住宅用戶服務
思考題
第5章 無線網路
5.1 無線網路概述
5.2 藍牙技術
5.3 移動通信技術
5.4 紅外通信技術
5.5 WiMAX技術
5.6 WLAN技術
思考題
第6章 網路互聯和互聯網
6.1 網路互聯設備
6.2 區域網互聯
6.3 互聯網體系結構
6.4 互聯網協議地址
6.5 協議地址聯編
6.6 IP數據報和數據報轉發
思考題
第7章 Internet應用
7.1 Internet概述
7.2 Internet應用
7.3 Internet用戶接入方式
7.4 網站設計與開發
思考題
第8章 網路安全
8.1 網路安全概述
8.2 網路安全防禦技術
8.3 網路安全面臨的熱點問題
8.4 網路安全協議
思考題
參考文獻
⑵ 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的2011年版
書名:《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作者:陳傑華、張慶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238188
定價:29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1-4-15 本書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礎教材,全書共分為7章,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Internet基本應用、信息檢索與利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與製作和信息安全基礎。為方便講課與上機實踐,每章最後均附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上機題,書後並給出單項選擇題的答案。
本書的第一大特色是按課程教學方式來組織內容,因此適合老師授課,也適合學生閱讀;第二大特色是面向應用需求,教學內容先進,力爭幫助讀者了解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趨勢,以及最新的科學前沿內容。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講解簡明易懂、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可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應用的教材,也可作為初學者、IT行業愛好者的輔助學習教材。 目 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1
1.1 計算機網路概述1
1.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1
1.1.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功能3
1.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4
1.1.4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5
1.1.5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8
1.2 數據通信基礎9
1.2.1 數據通信模型10
1.2.2 數據傳輸速率與誤碼率12
1.2.3 多路復用技術12
1.3 區域網13
1.3.1 區域網的主要特點、拓撲結構和工作模式13
1.3.2 乙太網15
1.3.3 常用網路命令16
1.4 Internet20
1.4.1 Internet在國外的發展過程20
1.4.2 Internet在國內的發展過程21
1.4.3 Internet網路地址22
1.4.4 Internet的接入方式24
1.4.5 Internet的特點26
1.4.6 Internet信息服務的創建、配置與管理28
1.5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31
1.5.1 網路管理31
1.5.2 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32
1.5.3 防火牆技術概述33
習題134
第2章 Internet基本應用37
2.1 Internet的信息服務37
2.1.1 基本服務資源37
2.1.2 信息組服務39
2.1.3 萬維網40
2.2 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的使用44
2.2.1 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的啟動44
2.2.2 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的窗口組成44
2.2.3 菜單選項45
2.2.4 快捷鍵46
2.2.5 返回到已瀏覽的Web頁47
2.2.6 保存Web頁中的信息47
2.2.7 查看以不同語言編寫的Web頁49
2.2.8 將網站加入到收藏夾中49
2.3 電子郵件50
2.3.1 電子郵件簡介50
2.3.2 Outlook Express的使用51
2.3.3 免費電子信箱的使用53
2.4 搜索引擎56
2.4.1 搜索引擎的分類56
2.4.2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58
2.4.3 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58
2.5 文件傳輸66
2.5.1 文件下載66
2.5.2 文件上傳68
2.6 BBS電子公告板系統的注冊、訪問與信息發布70
2.6.1 電子公告板70
2.6.2 電子公告板的使用71
2.7 即時通信73
2.7.1 即時通信的概念73
2.7.2 騰訊QQ73
2.7.3 飛信74
2.7.4 微軟MSN75
2.7.5 其他即時通信軟體75
2.8 可視電話、視頻點播和遠程會議系統76
2.8.1 可視電話76
2.8.2 視頻點播76
2.8.3 遠程會議系統77
習題277
第3章 信息檢索與利用79
3.1 信息檢索系統79
3.1.1 信息檢索原理79
3.1.2 文獻分類法85
3.1.3 信息檢索的對象和手段87
3.1.4 信息檢索的方法、途徑和步驟88
3.1.5 文獻檢索工具系統94
3.1.6 數字圖書館96
3.2 信息檢索工具的使用97
3.2.1 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的基本知識97
3.2.2 計算機信息檢索技術99
3.2.3 光碟庫的檢索100
3.2.4 網路信息檢索工具及其使用115
3.3 常用的信息檢索資源116
3.3.1 常用網路信息資源117
3.3.2 專利信息檢索117
3.3.3 中國知識基礎設施--知識創新網120
3.3.4 特種文獻檢索125
3.3.5 網路搜索引擎125
3.4 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130
3.4.1 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資源130
3.4.2 如何撰寫科技論文131
3.4.3 如何撰寫學位論文132
習題3133
第4章 電子政務135
4.1 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135
4.1.1 電子政務的概念135
4.1.2 電子政務的特點138
4.1.3 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的區別138
4.2 辦公自動化系統141
4.2.1 辦公自動化的功能、目標與層次 141
4.2.2 信息收集142
4.2.3 信息交換142
4.3 政府上網與電子政府143
4.3.1 政府上網143
4.3.2 電子政府143
4.3.3 電子政府職能144
4.3.4 政府門戶網站144
4.4 國內外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146
4.4.1 國外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146
4.4.2 國內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148
習題4150
第5章 電子商務152
5.1 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152
5.1.1 電子商務的定義152
5.1.2 電子商務的特點153
5.1.3 國內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前景153
5.2 電子商務的主要功能及工作模式156
5.2.1 電子商務的主要功能156
5.2.2 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157
5.2.3 電子商務的基本工作流程159
5.3 電子商務的運行平台162
5.3.1 門戶網站平台162
5.3.2 倉儲管理及配送系統163
5.3.3 金融工具167
5.4 電子商務的支撐環境167
5.4.1 電子商務安全技術平台167
5.4.2 電子支付體系168
5.5 電子商務的標准、法規、法律172
5.5.1 電子數據交換標准172
5.5.2 安全交易標准173
5.5.3 電子商務法律174
5.6 電子商務使用實例176
5.6.1 網路銀行176
5.6.2 網上購物180
5.6.3 網路拍賣185
習題5186
第6章 網頁設計與製作189
6.1 網頁製作基礎知識189
6.1.1 網站、網頁、主頁、網路伺服器的概念以及相互關系189
6.1.2 網頁製作方法193
6.1.3 網站製作步驟196
6.1.4 製作網頁的素材類型200
6.2 網頁素材的採集與處理202
6.2.1 在網頁設計中使用的多媒體素材202
6.2.2 多媒體素材的處理203
6.3 使用HTML標記製作網頁205
6.3.1 HTML的基本知識205
6.3.2 頁面結構206
6.3.3 結構標記208
6.3.4 文本格式編排215
6.3.5 本地機圖像217
6.3.6 有序表、無序表和定義表218
6.3.7 定位鏈接標記223
6.4 使用FrontPage軟體製作網頁225
6.4.1 FrontPage的功能225
6.4.2 FrontPage 2003的組成226
6.4.3 FrontPage的啟動與窗口結構227
6.4.4 FrontPage編輯器231
6.4.5 製作網頁233
6.4.6 文本編輯234
6.4.7 圖片編輯236
6.4.8 插入聲音238
6.4.9 插入橫線238
6.4.10 插入背景圖案239
6.4.11 插入視頻239
6.4.12 插入超鏈接240
6.4.13 插入表格241
6.4.14 插入JavaScript腳本文件242
6.5 網站建設與維護242
6.5.1 使用可視化工具建立網站242
6.5.2 申請域名和網頁空間252
6.5.3 網站測試254
6.5.4 網站發布256
6.5.5 網站維護256
習題6257
第7章 信息安全基礎259
7.1 信息與信息安全的概念259
7.1.1 信息概念259
7.1.2 信息安全262
7.1.3 信息安全威脅265
7.2 信息安全技術269
7.2.1 信息保密技術269
7.2.2 信息安全認證273
7.2.3 訪問控制276
7.2.4 網路安全277
7.3 信息安全管理285
7.3.1 風險分析285
7.3.2 安全策略286
7.3.3 系統防護286
7.3.4 實時檢測286
7.3.5 災難恢復287
7.4 信息安全的道德與法規287
7.4.1 信息安全道德287
7.4.2 我國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288
習題7290
附錄A 習題參考答案293
參考文獻295
⑶ 計算機專業論文範文
隨著時代的進步,Internet、Intranet、WWW以及 其它 一些網路相關技術已深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對人類的發展、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計算機專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專業論文 範文 一:信息管理中應用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
摘要: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是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確率。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是未來信息發展的總體趨勢,其與信息管理的結合將更加緊密。為了加強對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的了解和學習,特對其相關知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信息管理;應用
0引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用戶或者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工作繁雜且容易出錯,這種現狀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新型的信息管理 方法 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方法和環境。新型的資料庫管理技術要求我們在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要注重引用網路資料庫的資源和信息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1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的特點
計算機資料庫是一個包含文件、記錄等的數據集合體。資料庫的作用就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它通過客戶端和服務端對數據進行處理。首先,它實現了數據存儲結構的結構化和獨立化。其次,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裡面的數據是可以共享的。再者,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里的獨立性包括邏輯意義上的獨立性和物理意義上的獨立性。計算機資料庫的獨立性極大的增加了數據的安全性,並且不會因為改變了相應的數據而導致相應數據及程序發生質變,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程序遭到破壞。最後,資料庫由DBMS進行控制和管理。只有通過DBMS,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才可以實現數據的控制與資源共享,並且能夠使多個用戶在同一時間、多個地點共同使用資料庫的資源。資料庫技術主要具有的特點是:數據的組織性、數據的共享性、數據的獨立性、可控冗餘度和數據的靈活性等。組織性講的是資料庫中的數據並不是散亂無序的,而是相互關聯的統一體;數據共享性是其主要特點,也是建立資料庫的重要目的;資料庫的獨立性體現在其自身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其中,邏輯獨立性指的是資料庫總體邏輯結構發生改變時,其內部的應用程序不會發生改變,更改數據時也不需要對相應程序進行修改。如冗餘度的可控性指的是設計管理人員能夠根據設計者的意願採取必要的數據處理方式對數據進行有效控制;靈活性指的是資料庫不僅僅是管理數據的“倉庫”,還同時擁有眾多的管理功能。
2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當前,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並且與單純的計算機技術結合的更加密切。首先,它的應用范圍變得越來越廣。主要體現在:一是計算機技術與資料庫的結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具有非常廣闊的現存和潛在市場;二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應用范圍在不斷地擴大,目前已經涉及到了我國的工業、農業、商業等各行各業,使得信息管理的效率得到不斷提高;三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很多行業提供了信息管理的技術保障,大大地促進了相關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安全性較高,並且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廣泛,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應用效果。第二,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好與不好,在實際的應用中提現的一清二楚,研究表明,它的應用與發展對其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程與其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三,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正在不斷加強。正是由於安全性的增強,才使得其在信息管理應用中的優勢得到凸顯,有力的保障了其在信息管理中的應有功效。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在未信息管理解決了傳統信息管理模式的問題之後,還未信息管理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保障,適應了現代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
3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信息管理應用中的改進 措施
(1)加強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安全監管。
安全是信息管理最重要的環節,能夠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是其自身發展和信息管理現代化的總體需求。當前,網路資料庫技術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網路風險因素,存在著對信息管理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接下來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要著重關注網路資料庫技術的安全性,發現問題,及時有效的對其進行解決,避免損失。
(2)加強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的系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必須將新型的科研成果引用到具體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立足於實踐,及時作出反饋,徹底增強其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3)降低用戶管理成本。
降低用戶管理成本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為信息管理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用戶可以在資料庫中享受到更為全面和個性化的服務。
4小結
現如今, 網路技術 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作為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要與信息管理技術充分的結合、共通,才能實現我國信息管理的和諧、有序發展,極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確率。
參考文獻:
[1]雋軍利,李天燕,王小龍.淺析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2).
[2]范青,馬樹才.淺談網路資料庫 系統安全 [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
[3]李旭軍.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27(10):62-64.
[4]肖輝強.探析計算機資料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信息與安全
[5]陳予雯.信用體系下的個人信息採集與共享新探[J].內江科技,2009.
[6]李慧傑.採用計算機管理考試成績的初探[J].科技信息,2010.
[7]史春妹.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
[8]黃娜娜.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今日科苑,2010
計算機專業論文範文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策略
摘要:信息時代的發展為計算機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此時計算機基礎 教育 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然而,我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筆者分析了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並根據自己的工作 經驗 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信息時代;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改革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要響應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應顧及到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學生知識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我國的小學及初中教育中,均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由於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學校缺乏計算機及其相關設備,所以學生實際操作的次數很少,導致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其次,雖然城市地區的學校有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但由於很多學生將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休閑娛樂等方面,所以其計算機知識水平也比較差;另外,由於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死板,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中習慣於講授理論知識,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受以上幾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後其知識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各不一致。
(二)教師的 教學方法 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採用PPT課件加實例演示進行教學,教師在上面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將習慣於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而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並且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減弱,最終形成厭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心理。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教師應改革教學模式
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包括理論教學,同時也包括上機操作教學。顯然,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上機操作,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將能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校應選擇合適的教材,加強校本研究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的教材均為中專統編教材,這些教材使用多年卻沒有較大的變化,而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又非常快,所以中專統編教材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學校應選擇其他合適的教材。對此,學校可以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組建研究小組,為各專業學生編寫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應體現出學生易懂易學、實用性強的特點,而在校本教材投入使用一定時間之後,教研組應根據教材的使用效果對教材內容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提高校本教材的質量。
(三)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我國的教育一向強調“因材施教”,而對於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熱情不高的中職學生來說,要想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師就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做出調整,從教材中選取適合的知識模塊對學生進行教學。其中比較適合教學的知識模塊有Internet知識模塊、文字圖表處理Word、電子表格處理 Excel 、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教學內容除了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之外,還應考慮不同專業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側重點,力求將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應用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計算機基礎知識服務於專業學科的學習目的。
(四)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社會不斷在創新,信息技術也在日新月異,所以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當然,學校也應做出努力,通過組織教師參加職業培訓的方式,使教師接觸並掌握新知識、新軟體、新技術;同時學校還應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以考查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教師業務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教學質量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結語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或相關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廣大中職學生計算機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中職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應繼續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從而使計算機基礎教學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榮艷.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21).
[2]王進穎.淺談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1).
[3]翟慧.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12).
[4]馮小娟.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4(14).
⑷ 計算機網路工程學有哪些文獻可以參考
《計算機網路工程基礎》
本書是"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的姊妹篇。在《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中作者提出並回答了一個問題:遠在異國他鄉的伺服器上的網頁是怎樣下載到你的計算機上的呢?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並回答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讓你構建一個計算機網路,你應該做哪些工作呢?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建設計算機網路應該開展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南,包括網路工程規劃、網路基礎結構設計、硬體系統選型、軟體系統選型、區域網組網、廣域網組網、網路工程驗收測試和優化等。本書內容系統全面、實用新穎、指導性強。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和信息類本(專)科專業、高職高專的計算機網路基礎課教材,也適用於社會培訓使用
本書是"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的姊妹篇。在《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中作者提出並回答了一個問題:遠在異國他鄉的伺服器上的網頁是怎樣下載到你的計算機上的呢?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並回答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讓你構建一個計算機網路,你應該做哪些工作呢?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建設計算機網路應該開展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南,包括網路工程規劃、網路基礎結構設計、硬體系統選型、軟體系統選型、區域網組網、廣域網組網、網路工程驗收測試和優化等。本書內容系統全面、實用新穎、指導性強。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和信息類本(專)科專業、高職高專的計算機網路基礎課教材,也適用於社會培訓使用
⑸ 關於計算機網路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呵呵,你的要求有點多的,我只知道一點,不夠15本,不好意思
1、計算機網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TCP/IP協議族第三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3、CCNA學院第一學期
郵電出版社
4、區域網組網大全
郵電出版社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沒看過的我就不說了。
如果你是自己看的話,我覺得這些足夠你看一段時間了,只要你不是走馬觀花。如果你是采購教材的話,希望你繼續尋找,我所知道的就幫不了你了。
祝你好運。
⑹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 5000字
計算機論文
計算機網路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進發展,電子商務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於電子商務中的交易行為大多數都是在網上完成的, 因此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是影響躉易雙方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從電子商務系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商務交易安全性出發,介紹利用網路安全枝術解決安全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安全技術
一. 引言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分迅速 電子商務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貿易機會,簡化貿易流通過程,提高生產力,改善物流和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環境與系統 雖然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很強,但其貿易額所佔整個貿易額的比例仍然很低。影響其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安全問題.網上的交易是一種非面對面交易,因此「交易安全「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安全就沒有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安全從整體上可分為兩大部分.計算機網路安全和商務交易安全。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計算機網路設備安全、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等。其特徵是針對計算機網路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實施網路安全增強方案.以保證計算機網路自身的安全性為目標。商務安全則緊緊圍繞傳統商務在Interne'(上應用時產生的各種安全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礎上.如何保障電子商務過程的順利進行。即實現電子商務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鑒別性.不可偽造性和不可依賴性。
二、電子商務網路的安全隱患
1竊取信息:由於未採用加密措施.數據信息在網路上以明文形式傳送.入侵者在數據包經過的網關或路由器上可以截獲傳送的信息。通過多次竊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規律和格式,進而得到傳輸信息的內容.造成網上傳輸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當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規律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將網路上傳送的信息數據在中途修改 然後再發向目的地。這種方法並不新鮮.在路由器或者網關上都可以做此類工作。
3假冒由於掌握了數據的格式,並可以篡改通過的信息,攻擊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戶發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動獲取信息,而遠端用戶通常很難分辨。
4惡意破壞:由於攻擊者可以接入網路.則可能對網路中的信息進行修改.掌握網上的機要信息.甚至可以潛入網路內部.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三、電子商務交易中應用的網路安全技術
為了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可以採用多種網路安全技術和協議.這些技術和協議各自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可以給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障。
1.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是目前主要的網路安全設備。防火牆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過濾、狀態檢測、代理服務 由於它假設了網路的邊界和服務,對內部的非法訪問難以有效地控制。因此.最適合於相對獨立的與外部網路互連途徑有限、網路服務種類相對集中的單一網路(如常見的企業專用網) 防火牆的隔離技術決定了它在電子商務安全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防火牆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基於代理服務方式的和基於狀態檢測方式的。例如Check Poim Fi rewalI-1 4 0是基於Unix、WinNT平台上的軟體防火牆.屬狀態檢測型 Cisco PIX是硬體防火牆.也屬狀態檢測型。由於它採用了專用的操作系統.因此減少了黑客利用操作系統G)H攻擊的可能性:Raptor完全是基於代理技術的軟體防火牆 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復雜性.防火牆也有其固有的缺點(1)防火牆不能防範不經由防火牆的攻擊。例如.如果允許從受保護網內部不受限制地向外撥號.一些用戶可以形成與Interne'(的直接連接.從而繞過防火牆:造成一個潛在的後門攻擊渠道,所以應該保證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通道的唯一性。(2)防火牆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軟體或文件的傳輸.這只能在每台主機上裝反病毒的實時監控軟體。(3)防火牆不能防止數據驅動式攻擊。當有些表面看來無害的數據被郵寄或復制到Interne'(主機上並被執行而發起攻擊時.就會發生數據驅動攻擊.所以對於來歷不明的數據要先進行殺毒或者程序編碼辨證,以防止帶有後門程序。
2.數據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是一種被動的防衛技術.它難以對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安全的因素進行有效的防衛。因此.要保障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就應當用當代密碼技術來助陣。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中採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貿易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目前.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對稱密鑰加密/專用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現在許多機構運用PKI(punickey nfrastructur)的縮寫.即 公開密鑰體系」)技術實施構建完整的加密/簽名體系.更有效地解決上述難題.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從真正意義上確保了網上交易與信息傳遞的安全。在PKI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一把公開密鑰或加密密鑰和一把專用密鑰或解密密鑰)。這對密鑰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則作為專用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公開密鑰用於對機密�6�11生息的加密.專用密鑰則用於對加信息的解密。專用密鑰只能由生成密鑰對的貿易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發布.但它只對應用於生成該密鑰的貿易方。貿易方利用該方案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 貿易方甲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開密鑰向其他貿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開密鑰的貿易方乙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貿易方甲 貿易方甲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貿易方甲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開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3.身份認證技術。身份認證又稱為鑒別或確認,它通過驗證被認證對象的一個或多個參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來證實被認證對象是否符合或是否有效的一種過程,用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防止攻擊者假冒 篡改等。一般來說。用人的生理特徵參數f如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進行認證的安全性很高。但目前這種技術存在實現困難、成本很高的缺點。目前,計算機通信中採用的參數有口令、標識符 密鑰、隨機數等。而且一般使用基於證書的公鑰密碼體制(PK I)身份認證技術。要實現基於公鑰密碼演算法的身份認證需求。就必須建立一種信任及信任驗證機制。即每個網路上的實體必須有一個可以被驗證的數字標識 這就是 數字證書(Certifi2cate)」。數字證書是各實體在網上信息交流及商務交易活動中的身份證明。具有唯一性。證書基於公鑰密碼體制.它將用戶的公開密鑰同用戶本身的屬性(例如姓名,單位等)聯系在一起。這就意味著應有一個網上各方都信任的機構 專門負責對各個實體的身份進行審核,並簽發和管理數字證書,這個機構就是證書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ies.簡稱CA}。CA用自己的私鑰對所有的用戶屬性、證書屬性和用戶的公鑰進行數字簽名,產生用戶的數字證書。在基於證書的安全通信中.證書是證明用戶合法身份和提供用戶合法公鑰的憑證.是建立保密通信的基礎。因此,作為網路可信機構的證書管理設施 CA主要職能就是管理和維護它所簽發的證書 提供各種證書服務,包括:證書的簽發、更新 回收、歸檔等。
4.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也稱電子簽名 在信息安全包括身份認證,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以及匿名性等方面有重要應用。數字簽名是非對稱加密和數字摘要技術的聯合應用。其主要方式為:報文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1 28b it的散列值(或報文摘要),並用自己的專用密鑰對這個散列值進行加密 形成發送方的數字簽名:然後 這個數字簽名將作為報文的附件和報文一起發送給報文的接收方 報文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1 28bit位的散列值(或報文摘要).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 如果兩個散列值相同 那麼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通過數字簽名能夠實現對原始報文的鑒別和不可抵賴性。
四、結束語
電子商務安全對計算機網路安全與商務安全提出了雙重要求.其復雜程度比大多數計算機網路都高。在電子商務的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安全技術問題 制定安全技術規則和實施安全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推動安全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安全的電子商務體系的形成。當然,任何一個安全技術都不會提供永遠和絕對的安全,因為網路在變化.應用在變化,入侵和破壞的手段也在變化,只有技術的不斷進步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肖滿梅 羅蘭娥:電子商務及其安全技術問題.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27
[2]豐洪才 管華 陳珂: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及其安全性分析.武漢工業學院學報 2004,2
[3]閻慧 王偉:寧宇鵬等編著.防火牆原理與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杜 2004
⑺ 計算機畢業論文文獻--關於網路基礎
1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2010/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 智能發育與退化的神經網路基礎 Mind and Computation 2007/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 高職《網路基礎》課程實施過程考核的研究 Vocational Ecation Research 201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 淺談網路基礎教學與實踐 Business China 2009/1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 高職高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改革初探 Intelligence 2010/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 《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教學初探 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2008/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7 《計算機網路基礎》教學實踐與心得 新疆職業技術教育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8 基於工作過程的《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改革研究 Journal of Qing Hotel Management College 2009/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9 電子商務中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方案 商場現代化 2009/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0 高職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這是題目 要哪個 pm我
⑻ 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強烈推薦計算機網路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著 潘愛民 譯 徐明偉 審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⑼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1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1.2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
1.1.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3.1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
1.3.2 計算機網路軟體
1.3.3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
1.4 網路的傳輸介質
1.4.1 雙絞線
1.4.2 同軸電纜
1.4.3 光纜
1.5 廣域網基礎
1.6 IP地址與子網掩碼
1.6.1 IP地址
1.6.2 子網掩碼
1.7 區域網的組建
第2章 網路體系結構和TCP/IP協議
2.1 網路協議模型
2.1.1 協議分層
2.1.2 OSI參考模型
2.1.3 TCP/IP協議模型
2.1.4 TCP/IP與OSI的對應關系
2.2 乙太網技術
2.2.1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
2.2.2 乙太網地址和幀格式
2.2.3 嗅探器的相關知識
2.2.4 Sniffer的使用
2.3 TCP/IP 協議
2.3.1 TCP/IP協議基礎
2.3.2 ARP協議
2.3.3 IP協議
2.3.4 ICMP協議
2.3.5 UDP協議
2.3.6 TCP協議
2.4 常用網路測試工具的使用
2.4.1 設置和查看網路介面工具:Ipconfig
2.4.2 測試網路連通狀態工具:Ping
2.4.3 顯示網路狀態工具:Netstat
2.4.4 顯示經過的網關工具:Tracert
第3章 Windows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3.1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3.1.1 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簡介
3.1.2 管理計算機名、用戶賬戶、用戶組
3.1.3 本地安全設置
3.1.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夾
3.2 DNS服務
3.2.1 DNS概述
3.2.2 DNS客戶端
3.2.3 架設DNS伺服器
3.2.4 DNS協議和實例分析
3.3 Web服務
3.3.1 Web概述
3.3.2 Web客戶端
3.3.3 架設Web伺服器
3.3.4 HT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4 FTP服務
3.4.1 FTP概述
3.4.2 FTP客戶端
3.4.3 架設FTP伺服器
3.4.4 FTP協議和實例分析
3.5 MAIL服務
3.5.1 MAIL概述
3.5.2 MAIL客戶端
3.5.3 架設MAIL伺服器
3.5.4 SMTP協議、POP3協議和實例分析
第4章 Linux操作系統和常用伺服器配置
4.1 Linux操作系統基礎
4.1.1 Linux簡介
4.1.2 使用Linux命令行
4.1.3 常用命令
4.1.4 文件和目錄基礎
4.1.5 vi編輯器
4.1.6 管理用戶和組
4.1.7 文件和目錄的屬性
4.1.8 文件打包和壓縮
4.1.9 使用grep進行文本搜索
4.1.10 使用RPM軟體包
4.1.11 網路配置
4.2 配置DNS伺服器
4.2.1 安裝DNS伺服器
4.2.2 安裝緩存域名伺服器(caching-nameserver)
4.2.3 配置主DNS伺服器
4.2.4 重新啟動DNS伺服器
4.2.5 配置DNS客戶端
4.2.6 使用nslookup命令測試DNS服務
4.3 配置FTP伺服器
4.3.1 安裝vsftpd伺服器
4.3.2 測試vsftpd伺服器的默認配置
4.3.3 配置vsftpd伺服器,允許匿名用戶上傳文件
4.3.4 配置vsftpd伺服器的虛擬用戶
4.4 配置Web伺服器
4.4.1 安裝Apache伺服器
4.4.2 測試Apache伺服器
4.4.3 配置Apache伺服器
4.5 配置E-mail伺服器
4.5.1 配置DNS伺服器
4.5.2 安裝Postfix伺服器
4.5.3 切換郵件伺服器
4.5.4 修改配置文件/etc/postfix/main cf,配置Postfix伺服器
4.5.5 配置dovecot伺服器,實現POP和IMAP郵件服務
4.5.6 配置電子郵件客戶端
第5章 網頁製作
5.1 Dreamweaver CS4的安裝
5.2 Dreamweaver CS4界面及常用面板
5.3 站點管理
5.3.1 創建本地站點
5.3.2 管理站點
5.4 網頁基本操作
5.4.1 新建一個空白頁面
5.4.2 插入文本
5.4.3 插入圖片
5.4.4 插入超級鏈接
5.4.5 插入音頻、視頻以及動畫
5.4.6 使用表格
5.5 網頁中的高級應用
5.5.1 利用框架構建網頁
5.5.2 加入行為
5.5.3 創建翻轉圖
5.5.4 使用模板
5.5.5 使用庫
第6章 路由器及選路協議基礎
6.1 路由器的基礎知識
6.1.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6.1.2 路由器的功能
6.1.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1.4 初次訪問路由器
6.2 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CLI)
6.2.1 路由器用戶界面概述
6.2.2 命令行界面命令列表
6.2.3 路由器的幫助功能和編輯命令
6.3 路由器的文件維護
6.3.1 路由器的基本存儲組件
6.3.2 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6.3.3 路由器IOS的升級與備份
6.4 路由表的建立和靜態路由配置
6.4.1 路由表的建立
6.4.2 靜態路由的實例
6.5 距離矢量選路協議
6.5.1 路由更新的概念
6.5.2距離矢量協議中路由選擇表的交換
6.5.3 路由環路問題
6.5.4 RIP協議基礎
6.5.5 RIP協議的配置
6.6 鏈路狀態選路協議
6.6.1 鏈路狀態協議基礎
6.6.2 OSPF選路協議
6.6.3 單區域中配置OSPF
6.7 網路地址轉換
6.7.1 網路地址轉換NAT的基本概念
6.7.2 NAT的原理
6.7.3 NAT配置實例
第7章 交換機配置基礎
7.1 交換機的基本概念
7.1.1 交換機的三種交換方式
7.1.2 VLAN的基本概念
7.2 生成樹協議
7.2.1 生成樹協議的幀格式及選舉過程
7.2.2 快速生成樹協議簡介
7.3 VLAN中繼
7.3.1 VLAN中繼數據幀的格式
7.3.2 VLAN數據幀跨交換機的傳輸
7.4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7.4.1 在交換機上配置VLAN和配置中繼鏈路
7.4.2 三層交換機上VLAN間路由的配置
第8章 計算機網路安全
8.1 網路安全概述
8.1.1 網路安全概念
8.1.2 網路安全機制
8.2 加密與認證
8.2.1 網路加密技術
8.2.2 網路認證技術
8.2.3 利用PGP加密技術文件
8.3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
8.3.1 防火牆基礎
8.3.2 入侵檢測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