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2.0信息技術校本研修專業課程在哪個平台登錄
此網站;https://jstsgc.gde.gov.cn/info2/gateway/route/goIndex.action。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工作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教師更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學校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組建「骨幹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圍繞學科課程標准,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應用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體等。
2. 電腦上怎麼登陸2021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研修網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http://www.yanxiu.com/
在網站地址欄中輸入該網站的地址,就可以登錄了。
4. 網路研修平台建設原則是什麼
網路研修平台建設原則是加大投入,建設平台;注重管理,科學規劃。
1、加大投入,建設平台。
研修平台的建設,無疑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生機,是一種強力劑,推動了新課改的不斷開展。要抓住時機、利用時機,去將網路研修平台動起來,使之為教師所用。
2、注重管理,科學規劃。
為使網路研修走向科學規劃的軌道,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對教師參與網路研修的督促和管理。定期檢查教師網上研修的活動情況。把教師開展網路研修的情況依據「教師網路研修管理考核評價辦法」進行量化打分,並且把量化結果納入教師工作考核檔案中。
網路研修技術學習培訓:
1、加強學習,轉變教研觀念
各學科教研員必須加強學習,轉變傳統的教研理念,樹立新的資源觀、教研觀和共建合作觀,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做到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能在網上收集、整合、發布各種教育信息和教學資源,不斷提高網路教研的能力和實效。
2、加強培訓,提高技術水平
要加強對教研員和廣大教師的網路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本網路知識、電腦處理文字、學會在網上收集各種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學會建立博客、學會應用電子郵箱傳遞電子文檔等。
5. 教師研修網登錄平台入口地址
2018年教師研修網登錄平台入口地址: http://www.yanxiu.com/
4年前,26歲的於寶嬌以「特崗教師」身份來到了山西省平順縣虹梯關小學,成為一名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於寶嬌說自己「半是老師半是媽」。如今,她是四年級的班主任,帶五年級的英語課。她說,在孩子們身上,她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和幸福。圖為於寶嬌在備課。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本報記者 杜悅
每周都有一天,張效峰會徹夜不眠——他自願在網上值班,回答基層教師提出的各類問題。對於這項自己規定的任務,這位初中語文教研員樂此不疲。在網上,他深入了解了教師的困惑,也得到了靈感和啟發,更遇到了知音與同道,在他看來,網上研修家園,如同家中菜園一樣,需要細心守護。在河南省濟源市,目前有許多像張效峰一樣的基層網管,正活躍在網路培訓的一線。
無法與實際教學有效銜接、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是目前很多遠程研修的通病。河南省濟源市教育部門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種切實有效的遠程培訓路徑,旨在讓遠程培訓接上地氣,從而提高教師的參與率,並切實為一線教師解決實際問題。
管理重心下移,建設網上家園
目前,濟源市有一批富有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承擔網路教研的協調工作。小學語文協作組組長琚東娥利用研修平台、qq群、電話等方式將本組老師迅速組織到一起,及時發起有效的活動。她負責的小學語文學科協作組有130位教師,分布在4所市區學校。這幾所學校是市區的「窗口」學校,教師的工作負擔都比較重,互相見面機會少,交流時間短,因此開展教研活動就需要事先在網上較多地溝通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琚東娥密切關注組內的動態和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將各項通知發布到學科協作組中,提醒組內教師跟上學習進度,參與各項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初中英語協作組是濟源市人數最多的教研團隊,學員141人,組建了7個教研組。現在每個教研組的頁面都貼上了富有個性的照片,如濟原實驗中學的「全家福」,濟水一中獨具特色的英語公告等,溫馨而又貼近教師生活,非常具有「誘惑」力。濟源市北海中學的李繼紅老師是濟源市初中英語協作組組長,她平時注意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與生活困難,力求盡最大努力幫助教師。英語教師的水平與年齡參差不齊,李繼紅一直努力提供技術支持,身體力行地做好學科教研的引領工作。現在英語教師可以在相關的qq群中交流學習心得與困惑,各校教研組長則充分發揮了紐帶作用,平時注意收集和反饋教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傳輸資料和傳達公告。
這種行之有效的遠程培訓管理模式,是濟源市教育部門與研修網合作5年來逐步摸索出來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輔導兩條線,各級各部門職責與分工明確。這種管理模式強化了各中小學的職責,校長成為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讓他們擁有充分的管理職能和話語權,要求各校選派一名遠程培訓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協助上級進行管理。
線上線下結合,理論實踐並重
為了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濟源市各學校還定期進行各種各樣的線下教學研討活動。研討主題多為廣大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踐中如何落實提高等問題,具體又分解為有效備課、有效研課、有效上課、有效觀課、有效磨課等小問題,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研討。
在這個過程中,沁園中學提出了「培訓實績,行為為真」的口號。他們認為,只有理論與實際的碰撞,才能學以致用,使得培訓收到成效。為此,結合網上培訓,他們相應開展了一系列線下活動,比如,在改進師德師風方面,開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徵文」、批評與自我批評茶話會、師生談心等活動;在改進教學方面,開展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觀課議課等活動。該校注重用培訓促進學習,扎實踐行,真正實現教師教學行為的變革。
軹城實驗中學有關網路研修的交流活動更是密集。在每周一次的全校例會上,學校安排1至2名教師進行經驗交流。每周三定期舉辦教研活動,其間教師可以分享自己一周以來網上研修的成功經驗和故事,同時也會將自己一周來的困惑及時與同事交流。他們主要採用與教學同步的推進式主題研修方式,例如現在正值期末,研討就會涉及:復習課的模式有哪些?如何提高復習的實效性?如何講評試卷?如何在復習課中進行小組捆綁式評價?這些主題研修圍繞教學,重點突出,實在實用,參與者都有話可說,又可以相互學習借鑒。老師們將這種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視為自己教學的「加油站」。
針對實際困難,重在問題解決
網上研修之初,很多實際困難浮出水面。以英語學科為例,其一是時間限制。英語教師的課時和作業批改量較大,既要上課,又要抽出時間學習,感覺力不從心。其二是部分教師積極性不高。該市英語教師隊伍年齡差別大,計算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遇到一些操作困難就會出現退縮情緒。其三是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教師只是把原來參加其他培訓的資源上傳,應付了事。
協作組組長發現問題後,作了大量溝通和技術指導工作。在實際運行中,各教研組長力爭引領學員求實效。他們作為學科導師,為了能引領和組織教師有效學習,一般都會先讓學員一步進入網路學習。英語協作組組長李繼紅在每個學習階段之初,就開始記錄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她身邊經常帶著一個小本子,上課時,會將網上研修之後的課堂改革實踐記下來,這樣與其他老師溝通和交流之時,就可以非常具體而且言之有物。
例如,在學習了顧志躍教授的導讀課後,她突然感悟到,立足學生實際,架起學生與教材、教法之間的橋梁非常重要。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忽略了這個問題,他們只是機械教課,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於是,她發起了「英語教師如何架起學生與教材、教法之間的橋梁」的問題討論,引導教師認真反思。討論之初,主要請教師結合具體教材的使用給出課例,但因目前各學校正處在新舊教材變更階段,為讓所有教師都參與進來,討論就不再拘於教材限制,而是要求教師只要結合自己的教學與學情實例暢所欲言即可。因為這與每個人的教學實際都息息相關,教師踴躍參與討論,很多人提出了好的建議。
注重過程評價,強化激勵機制
目前濟源市所轄學校教師的參訓率和研修率已經達到雙百,合格率也達到80%以上。這種優異的成績與激勵機制密不可分。各學校主要採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引領教師學習。首先組織各單位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要求管理人員認真研讀《培訓實施方案》和《學員考核方案》,並為本單位全體學員解讀培訓方案,使每一個學員清楚本次學習總任務總目標、每周的任務目標,各項學習任務的最低要求、優秀學員的標准等。這樣,使學員對學習任務、學習程序瞭然於胸。
過程中及時評價反饋是促進培訓良好運行的一劑良葯。他們充分利用工作簡報、班級簡報、校訊通、項目辦qq群、班級qq群、學校通報、簡訊等各種方式向教師通報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及任務,及時提醒他們積極參與各研修項目的動態活動,同時不斷激勵先進,鼓勵後進。濟源市項目辦簡報十天一期,通報各學校的情況,同時在學員中開展評選「學時之星」、「日誌之星」、「教學故事之星」、「作業之星」、「論壇之星」等活動,針對輔導教師開設「優秀班級簡報」、「優秀教研活動」、「輔導教師工作排行榜」,針對各單位開設「優秀工作簡報」、「學情排行榜」等。這些活動讓參與研修的學員、輔導教師和管理人員在學習中找到了自信,體驗到被人肯定的成功快樂。
另外,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校訊通這個直接、快捷傳遞信息的工具,有時一次培訓就能發信息50多條。各試點校教研情況、教改課堂的現場圖片以及各個學校每個階段的教研進展都會得到及時的通報。每個學校、教研組以及教師的工作亮點一旦展示出來,立即予以跟蹤表揚。這種良好的激勵機製成功地引導教師積極投身到遠程培訓中來,促進了教師研修的良性循環。 ;
6. 山東遠程教育研修平台,怎麼登錄不上上面還有藍色方塊其餘一片空白
有可能是瀏覽器兼容性問題,可以嘗試換瀏覽器登錄,或者清除瀏覽器緩存,再嘗試登陸。
7. 如何使用網路研修平台加強交流學習提升自己
一、 網路研修的優勢
由於互聯網具有信息傳輸快捷便利的優勢,很受中青年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歡迎。在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領域,嘗試使用網路平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可以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信息搜集整理、發布交流更為便捷,所以運用網路這一手段組織教師學習研修應該是目前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新的方法途徑。
1.網路研修使教師的學習更為便利
伴隨網路傳輸工具的走進生活,傳統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潛移默化和不知不覺地改變了。視頻會議、遠程資源的利用,使學習可以更為便利了。教師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課堂外、校園外等更為廣闊的信息,可以通古今,曉天地,實現學習的最大范圍化和最大限度化。
2.網路研修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教師可以通過網路下載或者上傳課件、教案、案例等,進行教學、教研資源的共享和交流,也可以對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討論,形成動態交流。教師把自己的資源在網路里貼出來,可以讓別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也可以分享別人的研究成果,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實現資源共享,使資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網路研修可以調動教師自主學習的熱情
通過網路研修,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我展示、自主提升,變教師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使學習擺脫枯燥單調的筆本課堂模式,成為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教師內在需求。教師在網路研修過程里可以體會發現探究的樂趣、感受和親歷自我成長的腳步、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是傳統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4.網路研修經濟高效
一台電腦、一根網線,就把許許多多的教師連接在一起,不用外出,不用住宿,不用更多的花銷,學習在一個網路平台里,節約培訓資源,並且實現了培訓資源的多次重復使用。
二、 網路研修的具體操作
1.以校本研修為中心,教師個體和教師群體在網路平台上面的研修應該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展開,以教育教學為核心,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確定研修的目標,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研修,從而確保研修的實效。
2.以教師自主研修為主,引領教師根據個人需求開展自主學習、自我研修。教師通過開通個人博客、個人空間、個人主頁等網路個人空間,搜集整理收藏資源、發布個人信息、撰寫教學筆記心得、開展專題研究、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尋找合作研究夥伴、尋求同伴幫助,這些豐富多彩的學習研修形式可以使教師在個人學習研修過程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和水平,帶來個人素質的變化。教師一方面是學習者,同時也是研究者與資源提供者。教師個人有學習的選擇權、資源建設的規劃權及資源的發布權。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夥伴、創建個性化欄目,在資源的發布上有完全公開、夥伴共享與私有三種選擇權。
3.同伴互助,倡導和引領教師開展團隊式或小組式的協作學習研究。在集體氛圍中感受碰撞,相互啟迪,共同提升。教師之間以協作組為核心,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學科學段、研究專題等組建不同類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自主選擇合作學習的夥伴,以學科、學校、年級、主題、課題、興趣分組,在組內共同學習、共同研修、共同提升。
4.注意專業引領,發揮專家、教研員、學科大頭人和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引領帶動教師開展高層次、高品位的研修。
5.搭建跨學校、跨學科甚至跨區域的交流服務平台,開闊教師視野,實現更大范圍的交流互動,促進教師之間、校際之間、甚至區域之間的交流。
6.教研員應該是網路研修的協調者,具體策劃和組織本學科的網上研修活動。擔當起學科或者主題協作組的組長職責,開發籌劃和組織教師圍繞教育教學問題設計研究計劃,確定研究中心,創設互動交流共享的氛圍,促進組員的有效交往。教研員的組織協調對於網路研修至關重要。
7.建立網路研修組織,確保網路研修的開展。教師的網路研修實行市、縣(區)和學校三級管理。市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網路研修進行統一領導。教師進修院校具體負責網路研修活動的組織策劃。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信息中心和教師進修院校的電化教育部門負責網路運行及維護。
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網路研修要給予重視,把網路研修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學研究的一種可行的新形式和新途徑,出台政策、制定規劃計劃、加強管理、拿出機制,從而確保網路研修有為有位,使網路研修從散落的教師個體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是教師的一種要求和一種職責。
教師進修院校要把網路研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把網路研修作為落實國家教師教育網路聯盟計劃,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舉措,把網路研修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學研究的一個途徑,作為常規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輔助補充,研究網路研修的操作,具體策劃組織教師的網路研修。
各級中小學校要積極籌措資金,改善教師的辦公學習條件,為教師購置辦公用計算機,保證教師的網路研修條件。
8.注意網路研修的技術支持與管理,發揮電教部門、信息中心的技術優勢,維護網路安全,為教師的網路研修提供順暢安全的網路環境。
9.教師網路研修的具體形式可以是搜集整理信息,作為資源儲存;撰寫教學筆記、教學心得、教學體會、教學反思等教學隨筆性的文字;發布個人教學信息,課件教案等教學資源;研究教育教學問題,開設教學診室,診斷教學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研究教學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學習研究,積累研究成果;開展在線互動研討,共同研究,共同分享。
10.加強管理,確保教師網路研修的健康發展,開展有效的評估活動,引領激勵教師的網路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