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層次結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定義為是網路協議的層次劃分與各層協議的集合,同一層中的協議根據該層所要實現的功能來確定。各對等層之間的協議功能由相應的底層提供服務完成。
層次化的網路體系的優點在於每層實現相對獨立的功能,層與層之間通過介面來提供服務,每一層都對上層屏蔽如何實現協議的具體細節,使網路體系結構作到與具體物理實現無關。層次結構允許連接到網路的主機和終端型號、性能可以不一,但只要遵守相同的協議即可以實現互操作。高層用戶可以從具有相同功能的協議層開始進行互連,使網路成為開放式系統。這里開放」指按照相同協議任意兩系統之間可以進行通信。因此層次結構便於系統的實現和便於系統的維護。
對於不同系統實體間互連互操作這樣一個復雜的工程設計問題,如果不採用分層次分解處理,則會產生由於任何錯誤或性能修改而影響整體設計的弊端。
相鄰協議層之間的介麵包括兩相鄰協議層之間所有調用和服務的集合,服務是第i層向相鄰高層提供服務,調用是相鄰高層通過原語或過程調用相鄰低層的服務。
對等層之間進行通信時,數據傳送方式並不是由第i層發方直接發送到第i層收方。而是每一層都把數據和控制信息組成的報文分組傳輸到它的相鄰低層,直到物理傳輸介質。接收時,則是每一層從它的相鄰低層接收相應的分組數據,在去掉與本層有關的控制信息後,將有效數據傳送給其相鄰上層。
B. 網路體系結構是什麼的集合
1、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architecture):是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層次,以及各層中的協議和層次之間介面的集合。
2、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和分布系統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間交換信息時所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
3、語法(syntax):包括數據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語義(semantics):包括用於協議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5、定時(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並且性質各不相同。所以,在ARPANET設計時,就提出了「分層」的思想,即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分為若干較小的易於處理的局部問題。
網路體系結構網路體系結構定義計算機設備和其他設備如何連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個允許用戶共享信息和資源的通信系統。存在專用網路體系結構,如IBM的系統網路系統結構(SNA)和DEC的數字網路體系結構(DNA),也存在開放體系結構,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定義的開放式系統互聯(OSI)模型。網路體系結構在層中定義(參見「分層體系結構」)。如果這個標準是開放的,它就向廠商們提供了設計與其他廠商產品具有協作能力的軟體和硬體的途徑。然而,OSI模型還保持在模型階段,它並不是一個已經被完全接受的國際標准。考慮到大量的現存事實上的標准,許多廠商只能簡單地決定提供支持許多在工業界使用的不同協議,而不是僅僅接受一個標准。
C.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分層
為了減少網路設計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網路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所謂分層設計方法,就是按照信息的流動過程將網路的整體功能分解為一個個的功能層,不同機器上的同等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通過介面進行信息傳遞。為了便於理解介面和協議的概念,我們首先以郵政通信系統為例進行說明。人們平常寫信時,都有個約定,這就是信件的格式和內容。首先,我們寫信時必須採用雙方都懂的語言文字和文體,開頭是對方稱謂,最後是落款等。這樣,對方收到信後,才可以看懂信中的內容,知道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等。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約定,如書信的編號、間諜的密寫等。信寫好之後,必須將信封裝並交由郵局寄發,這樣寄信人和郵局之間也要有約定,這就是規定信封寫法並貼郵票。在中國寄信必須先寫收信人地址、姓名,然後才寫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郵局收到信後,首先進行信件的分揀和分類,然後交付有關運輸部門進行運輸,如航空信交民航,平信交鐵路或公路運輸部門等。這時,郵局和運輸部門也有約定,如到站地點、時間、包裹形式等等。信件運送到目的地後進行相反的過程,最終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約定的格式才能讀懂信件。如圖所示,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子系統、即用戶子系統,郵政子系統和運輸子系統。各種約定都是為了達到將信件從一個源點送到某一個目的點這個目標而設計的,這就是說,它們是因信息的流動而產生的。可以將這些約定分為同等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之間的約定、郵政局之間的約定和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以及不同機構間的約定,如用戶與郵政局之間的約定、郵政局與運輸部門之間的約定。雖然兩個用戶、兩個郵政局、兩個運輸部門分處甲、乙兩地,但它們都分別對應同等機構,同屬一個子系統;而同處一地的不同機構則不在一個子系統內,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很顯然,這兩種約定是不同的,前者為部門內部的約定,而後者是不同部門之間的約定。 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中,兩台計算機中兩個進程之間進行通信的過程與郵政通信的過程十分相似。用戶進程對應於用戶,計算機中進行通信的進程(也可以是專門的通信處理機〕對應於郵局,通信設施對應於運輸部門。為了減少計算機網路設計的復雜性,人們往往按功能將計算機網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功能層。網路中同等層之間的通信規則就是該層使用的協議,如有關第N層的通信規則的集合,就是第N層的協議。而同一計算機的不同功能層之間的通信規則稱為介面( i n t e r f a c e),在第N層和第(N+ 1)層之間的介面稱為N /(N+ 1)層介面。總的來說,協議是不同機器同等層之間的通信約定,而介面是同一機器相鄰層之間的通信約定。不同的網路,分層數量、各層的名稱和功能以及協議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網路中,每一層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協議層次化不同於程序設計中模塊化的概念。在程序設計中,各模塊可以相互獨立,任意拼裝或者並行,而層次則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數據流的流動而產生的。組成不同計算機同等層的實體稱為對等進程( peer process)。對等進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須完全一致,且採用相同的協議。分層設計方法將整個網路通信功能劃分為垂直的層次集合後,在通信過程中下層將向上層隱蔽下層的實現細節。但層次的劃分應首先確定層次的集合及每層應完成的任務。劃分時應按邏輯組合功能,並具有足夠的層次,以使每層小到易於處理。同時層次也不能太多,以免產生難以負擔的處理開銷。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網路中分層模型以及各層功能的精確定義。對網路體系結構的描述必須包括足夠的信息,使實現者可以為每一功能層進行硬體設計或編寫程序,並使之符合相關協議。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網路協議實現的細節不屬於網路體系結構的內容,因為它們隱含在機器內部,對外部說來是不可見的。現在我們來考查一個具體的例子:在圖1 - 11所示的5層網路中如何向其最上層提供通信。在第5層運行的某應用進程產生了消息M,並把它交給第4層進行發送。第4層在消息M前加上一個信息頭(h e a d e r),信息頭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如序號)以便目標機器上的第4層在低層不能保持消息順序時,把亂序的消息按原序裝配好。在有些層中,信息頭還包括長度、時間和其他控制欄位。在很多網路中,第4層對接收的消息長度沒有限制,但在第3層通常存在一個限度。因此,第3層必須將接收的入境消息分成較小的單元如報文分組( p a c k e t),並在每個報文分組前加上一個報頭。在本實例中,消息M被分成兩部分:M 1和M 2。第3層確定使用哪一條輸出線路,並將報文傳給第2層。第2層不僅給每段消息加上頭部信息,而且還要加上尾部信息,構成新的數據單元,通常稱為幀( f r a m e),然後將其傳給第1層進行物理傳輸。在接收方,報文每向上遞交一層,該層的報頭就被剝掉,決不可能出現帶有N層以下報頭的報文交給接收方第N層實體的情況。要理解圖1 - 11示意圖,關鍵要理解虛擬通信與物理通信之間的關系,以及協議與介面之間的區別。比如,第4層的對等進程,在概念上認為它們的通信是水平方向地應用第四層協議。每一方都好像有一個叫做「發送到另一方去」的過程和一個叫做「從另一方接收」的過程,盡管實際上這些過程是跨過3 / 4層介面與下層通信而不是直接同另一方通信。抽象出對等進程這一概念,對網路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種抽象技術,網路設計者就可以把設計完整的網路這種難以處理的大問題,劃分成設計幾個較小的且易於處理的問題,即分別設計各層。
D. 在計算機網路中,分層和協議的集合稱為計算機網路的___________
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Architecture)。...
E. 計算機專業的人請進 ,小弟考事業單位終生大事請幫幫忙
1.區域網 2. 自治
3. 1 2 144Kb/s 4.乙太網
5. 區域網 廣域網 城域網 6.語法 語義 時序
7. 體系結構 8. 無連接
9.面向連接 10. RJ-45
11.IP數據報 IP數據報 相互獨立
朋友幫你找了整個章節
計算機網路基礎
一,判斷題(該題若正確,則在括弧內畫,若錯誤,則在括弧內畫.)
1. 網際網路的拓撲結構是全互聯的星形拓撲. ( )
2. 計算機網路是能夠通信的計算機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
3. 連接成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 ( )
4. 計算機網路通信中傳輸的信號是數字信號. ( )
5. OSI開放系統模型是強制性標准. ( )
6. 數據鏈路層的信息單位是IP分組報文. ( )
7. NetBEUI是通信效率很高的廣播型協議,在廣域網數據傳輸中使用較多.( )
8. 基於開源軟體的Linux是多用戶,多任務的網路操作系統.( )
9. 在TCP/IP協議中,UDP是提供可靠傳輸的面向連接的協議.( )
10.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的事實標准協議,層次結構與OSI協議完全兼容.( )
二,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答案填入括弧內.)
1. 屏蔽雙絞線電纜的電子屏蔽的好處是( ).
A.減少信號衰減 B.減少電磁輻射干擾
C.減少物理損壞 D.減少電纜的阻抗
2. 協議是( )間的規則和標准.
A.上下層 B.不同系統
C.實體 D.不同系統同層對實體
3. 在常用的傳輸介質中,帶寬最高,信號傳輸衰減最小,抗干擾能力最強的傳輸介質是( ).
A.雙絞線 B.同軸電纜
C.光纖 D.微波
4. 在下面給出的協議中,TCP/IP的應用層協議是( ).
A.TCP和FTP B.DNS和SMTP
C.RARP和DNS D.IP和UDP
5. 集線器和路由器分別運行於OSI模型的( ).
A. 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B. 網路層和傳輸層
C. 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
D. 物理層和網路層
6. 調制解調技術主要用於( )通信方式中.
A.模擬信道傳輸數字數據 B.模擬信道傳輸模擬數據
C.數字信道傳輸數字數據 D.數字信道傳輸模擬數據
7. 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 ).
A.數據通信系統 B.信息通信系統
C.信號傳輸系統 D.電信號傳輸系統
8. 網路層不能解決的問題是( ).
A. 流量控制 B. 路徑選擇
C. 為傳輸層提供服務 D. 報文的差錯控制
9. 下列操作系統中,不是網路操作系統的是( ).
A.Netware B. Windows 2000 Server
C. DOS D. Linux
10. 以計算機為主體的數據通信系統,信源發出的信號都是( ).
A.模擬信號 B.音頻信號
C.廣播信號 D.數字信號
11. 一台計算機操作系統為windows98 ,已經聯入了網際網路,則以下說法中唯一正確的是( ).
A. 該計算機一定安裝了數據機.
B. 該計算機一定安裝了網路介面卡.
C. 該計算機一定安裝了一部電話.
D. 該計算機一定安裝了TCP/IP協議.
12. 目前實際存在與應用的廣域網基本是採用( ).
A. 匯流排拓撲 B. 環行拓撲
C. 網狀拓撲 D. 星型拓撲
13.綜合業務數據網的特點是( ).
數字通信網
B. 提供一個標準的用戶介面
C. 實現語音,數字與圖像的一體化傳輸
D. 模擬通信
14. 計算機網路最突出的特點是( ).
A. 計算精度高 B. 內存容量大
C. 運算速度快 D. 資源共享
15. 通信子網為網路源節點與目的節點之間提供了多條傳輸路徑的可能性,路由選擇是( ).
A. 建立並選擇一條物理鏈路
B. 建立並選擇一條邏輯鏈路
C. 網路節點收到一個分組後,確定轉發分組的路徑
D. 選擇通信媒體
填空題(請將答案填在橫線上.)
1. 星形拓撲結構適用於 .
2. 計算機網路是一些 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3. 我們常說的"一線通"就是窄帶ISDN,它有 個D通道, 個B通道,總帶寬是 .
4. 最常見的區域網是 .
5. 計算機網路按作用范圍(距離)可分為 , , .
6. 在計算機網路中,協議就是為實現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各種規則,協議的三要素為 , 和 .
7. 計算機網路中,分層和協議的集合稱為計算機網路的 .
8. IP 協議是網際層協議,它是 的協議,可能會使數據丟失.
9. 在數據交換之前,必須建立連接,當數據交換結束後,終止這個連接,這種服務稱為 的網路服務.
10. 在使用雙絞線組建乙太網時,需要購買 介面的乙太網卡.
11. IP協議的基本任務是通過網際網路傳輸 ,各個 之間是 傳輸的.
12. 網路介面卡是工作在計算及系統和網路之間的 和 鏈路.
13. ISP就是 ,對用戶來說,它是掌握網際網路 的電信公司.
14. ADSL稱為 ,它使用頻分復用技術,在現有的電話線路上實現高速傳輸.
15.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訂的國際標准OSI稱為 .
四,問答題
1. OSI分為哪幾層 各層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2.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3. 簡述TCP/IP模型的特點.
4. 簡述TCP/IP模型的結構和各層的功能.
5.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協議有那幾種
第8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習題答案
判斷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選擇題
1. C 2. D 3. C 4. B 5. D
6. A 7. A 8. D 9. C 10. D
11. D 12. C 13. C 14. D 15. B
三,填空題
1.區域網 2. 自治
3. 1 2 144Kb/s 4.乙太網
5. 區域網 廣域網 城域網 6.語法 語義 時序
7. 體系結構 8. 無連接
9.面向連接 10. RJ-45
11.IP數據報 IP數據報 相互獨立 12. 物理 邏輯
13.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介面 14. 非對稱用戶數字線路
15.開放系統互聯基本參考模型
四, 簡答題
1.OSI分為哪幾層 各層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答:OSI參考模型劃分為7個層次,從下至上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及應用層.
物理層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負責處理數據傳輸.
數據鏈路層在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輸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採用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得有差錯的物理線路成為無差錯的數據鏈路.
網路層通過路由選擇,為數據包選擇從源端到目的端的最優路徑,並實現擁塞控制.
傳輸層為為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以及處理數據傳輸錯誤等問題.
會話層為應用建立和維持會話,並能使會話獲得同步,實現對話管理,數據流同步和重新同步.
表示層為上層用戶提供數據或信息的語法,格式轉換,實現數據的壓縮,恢復,加密和解密.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是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2.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答:計算機網路是指:一些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可以從二個方面來理解.第一,自治是指計算機網路中任何一台計算機離開網路都能夠獨立運行,網路中任意兩台計算機之間沒有主從關系;第二,網路中的計算機是通過某種傳輸介質連接起來的,網路中兩台或者兩台以上的計算機能夠交換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3.述TCP/IP模型的特點.
答:首先,TCP/IP協議標准具有開放性,其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及操作系統,使得異種網路可以通信;第二,TCP/IP模型里,統一分配網路地址,使得整個網路中的設備都具有唯一IP地址,便於實現通信;第三,實現了高層協議的標准化,能為用戶提供多種可靠服務.
4.簡述TCP/IP模型的結構和各層的功能.
答:TCP/IP參考模型共有四層:應用層,傳輸層,互聯網層和網路介面層.網路介面層指出主機必須使某種協議與網路連接,以便能在網路上傳輸分組.網際層 定義了標準的分組格式和協議,即IP協議.該層的功能是使主機可以把分組發往任何網路並使分組獨立地傳向目標.傳輸層是使源端和目標主機上的對等實體可以進行會話.在這一層定義了兩個端到端的協議.一個是傳輸控制協議TCP,它是一個面向連結的協議,允許從一台機器發出的位元組流無差錯地發往另一台機器.另一個協議是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它是一個不可靠的,無連結的協議,用於不需要TCP排序和流量控制能力而是自己完成這些功能的應用程序.應用層是TCP/IP網路系統與用戶網路應用程序的介面,它包含所有的高層的協議.
5. 么是計算機網路協議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協議有那幾種
答:計算機網路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同層次間通信的規則的集合.網路協議由三要素組成,即語法,語義和時序.語法規則定義了交換信息的格式;語義規則定義了發送者發送和中控制信息以及接收者完成的操作;時序規則定義了事件的實現順序.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協議有TCP/IP,NetBEUI
F. 關於《計算機網路管理》相關考題
我是學網路安全的,對於一些比較熟悉,希望能幫你
1.B, 2.A, 3.C, 4.A 5.A 6.B 7.B 8.不會.9.D 10.C
填空題回去後給你寫,現在在教室
G. 網路協議分別是哪七層協議
你問的應該是OSI網路協議,一共七層。
最下面一層是物理層,關心的是介面,信號,和介質,只是說明標准,如EIA-232介面,乙太網,fddi令牌環網
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一類是區域網中數據連路層協議:MAC子層協議,有LLC子層協議.另一類是廣域網的協議如:HDLC,PPP,SLIP.
第三層是網路層:主要是IP協議.
第四層是傳輸層:主要是面向連接的TCP傳輸控制協議.另一個是不面向連接的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第五層是會話層:主要是解決一個會話的開始進行和結束.(真的想不起有什麼協議)
第六層是表示層:主要是編碼如ASⅡ
第七層是應用層,就是應用程序裡面的拉,文件傳輸協議FTP、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域名系統服務DNS、網路新聞傳輸協議NNTP和HTTP協議等。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用於從WWW服務...
H. 計算機網路分為幾個階段,代表產物是什麼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體系結構標准化網路;
4、Internet時代。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
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
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
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8)計算機網路中分層和協議的集合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想讓兩台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它們採用相同的信息交換規則。我們把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為了減少網路協議設計的復雜性,網路設計者並不是設計一個單一、巨大的協議來為所有形式的通信規定完整的細節,而是採用把通信問題劃分為許多個小問題,然後為每個小問題設計一個單獨的協議的方法。
這樣做使得每個協議的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都比較容易。分層模型(是一種用於開發網路協議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分層模型描述了把通信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稱為層次)的方法,每個小問題對應於一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這里所說的同步不是狹義的(即同頻或同頻同相)而是廣義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發生什麼事件(如發送一個應答信息),因而同步含有時序的意思。這些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稱為網路協議,網路協議也可簡稱為協議。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① 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②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③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協議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使用便於人來閱讀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種是使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代碼。
對於非常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其結構應該是層次式的。分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① 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務。由於每一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因而可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更小一些的問題。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程度就下降了。
② 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例如由於技術的變化),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此外,對某一層提供的服務還可進行修改。當某層提供的服務不再需要時,甚至可以將這層取消。
③ 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 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的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⑤ 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
分層時應注意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若層數太少,就會使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但層數太多又會在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的系統工程任務時遇到較多的困難。
我們把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換種說法,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就是這個計算機網路及其構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功能究竟是用何種硬體或軟體完成的,則是一個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實現的問題。
體系結構的英文名詞architecture的原意是建築學或建築的設計和風格。但是它和一個具體的建築物的概念很不相同。我們也不能把一個具體的計算機網路說成是一個抽象的網路體系結構。總之,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則是具體的,是真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I. 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叫做計算機網路什麼
我們將以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