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數據分組交換技術
擴展閱讀
hp平板電腦插件 2025-07-01 16:51:51

計算機網路數據分組交換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9-09 14:50:30

『壹』 分組交換的特點是什麼

1、信息傳送的最小單位是分組,分組由組頭和用戶信息組成,分組頭含有選路和控制信息。

2、面向連接(邏輯連接)和無連接兩種工作方式,虛電路採用面向連接的工作方式,數據報是無連接工作方式。

3、統計時分復用(動態分配帶寬),統計時分復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時間劃分為不等長的時間片,長短不同的時間片就是傳送不同長度分組所需的時間,對每路通信沒有固定分配時間片,而是按需使用。這就意味著使用這條復用線傳送分組時間的長短,由此可見統計時分復用是動態分配帶寬的。

4、信息傳送為有差錯控制,分組交換是專門為數據通信網設計的交換方式,數據業務的特點是可靠性要求高,對實時性要求沒有電話通信高,因而在分組交換中為保證數據信息的可靠性,設有CRC校驗、重發等差錯控制機制,以滿足數據業務特性的需求。

5、信息傳送不具有透明性,分組交換對所傳送的數據信息要進行處理,如拆分、重組信息等。

6、基於呼叫延遲制的流量控制,在分組交換中,當數據流量較大時,分組排隊等待處理,而不像電路交換那樣立即呼損掉,因此其流量控制基於呼叫延遲。

(1)計算機網路數據分組交換技術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網路和通訊中,分組交換是一種相對於電路交換的通信範例,分組(又稱消息、或消息碎片)在節點間單獨路由,不需要在傳輸前先建立通信路徑。

分組交換技術是在1960年代末出現的,當時美國高級研究計劃局為實現遠程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資助建設一個試驗性的網路,該網路被稱為ARPANET。ARPANET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就是開發一種新的網路協議,在ARPANET網路上對話必須使用這種網路協議。該協議採用一種新的網路信息傳輸技術,這就是分組交換技術。

『貳』 計算機網路的數據交換技術有四種,分別是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
電路交換(CS:circuit
switching)是通信網中最早出現的一種交換方式,也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交換方式,主要應用於電話通信網中,完成電話交換,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電話通信的過程是:首先摘機,聽到撥號音後撥號,交換機找尋被叫,向被叫振鈴同時向主叫送回鈴音,此時表明在電話網的主被叫之間已經建立起雙向的話音傳送通路;當被叫摘機應答,即可進入通話階段;在通話過程中,任何一方掛機,交換機毀拆除已建立的通話通路,並向另一方送忙音提示掛機,從而結束通話。
報文交換(Message
switching)是一種信息傳遞的方式。報文交換不要求在兩個通信結點之間建立專用通路。結點把要發送的信息組織成一個數據包——報文,該報文中含有目標結點的地址,完整的報文在網路中一站一站地向前傳送。
分組交換(PS:packet
switching)的實質就是將要傳輸的數據按一定長度分成很多組,為了准確的傳送到對方,每個組都打上標識,許多不同的數據分組在物理線路上以動態共享和復用方式進行傳輸,為了能夠充分利用資源,當數據分組傳送到交換機時,會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中,然後根據當前線路的忙閑程度,交換機會動態分配合適的物理線路,繼續數據分組的傳輸,直到傳送到目的地。到達目地之後的數據分組再重新組合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數據。
信元交換又叫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是通過建立虛電路來進行數據傳輸的。

『叄』 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方式有哪幾種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

(1)線路交換。在數據傳送之前需建立一條物理通路, 在線路被釋放之前,該通路將一直被一對用戶完全佔有。

(2)報文交換。報文從發送方傳送到接收方採用存儲轉發 的方式。在傳送報文時,只佔用一段通路;在交換節點中需要 緩沖存儲,報文需要排隊。因此,這種方式不滿足實時通信的 要求。

(3)分組交換。此方式與報文交換類似,但報文被分成組傳 送,並規定了分組的最長度,到達目的地後需重新將分組組裝成報文。這是網路中最廣泛採用的一種交換技術。

『肆』 分組交換技術在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的作用及特點是什麼

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技術,實質上是在計算機網路的通信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線路或信道帶寬的一種策略。
它的工作機理是:首先將待發的數據報文劃分成若干個大小有限的短數據塊,在每個數據塊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諸如數據收發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數據塊的序號等,形成一個個分組,然後各分組在交換網內採用「存儲轉發」機制將數據從源端發送到目的端。由於節點交換機暫時存儲的是一個個短的分組,而不是整個的長報文,且每一分組都暫存在交換機的內存中並可進行相應的處理,這就使得分組的轉發速度非常快。
分組交換網是由若干節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每一結點就是一個小型計算機。 基於分組交換的數據通信是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人之間的通信,其通信過程需要定義嚴格的協議;
分組交換網的主要優點:
1、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2、靈活。每個結點均有智能,可根據情況決定路由和對數據做必要的處理。3、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在每個結點存儲轉發,網路使用高速鏈路。4、可靠。完善的網路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網。
電路交換相比,分組交換的不足之處是:① 每一分組在經過每一交換節點時都會產生一定的傳輸延時,考慮到節點處理分組的能力和分組排隊等候處理的時間,以及每一分組經過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組的傳輸延時長短不一。因此,它不適用於一些實時、連續的應用場合,如電話話音、視頻圖像等數據的傳輸;② 由於每一分組都額外附加一個頭信息,從而降低了攜帶用戶數據的通信容量; ③ 分組交換網中的每一節點需要更多地參與對信息轉換的處理,如在發送端需要將長報文劃分為若干段分組,在接收端必須按序將每個分組組裝起來,恢復出原報文數據等,從而降低了數據傳輸的效率。 習題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電路交換,它的主要特點是:① 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內用戶獨佔分配的傳輸線路或信道帶寬,即採用的是靜態分配策略;② 通信雙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點出現了故障,就會中斷通話,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方可繼續,這對十分緊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顯然,這種交換技術適應模擬信號的數據傳輸。然而在計算機網路中還可以傳輸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信與模擬信號通信的本質區別在於數字信號的離散性和可存儲性。這些特性使得它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不僅可以間斷分時發送,而且可以進行再加工、再處理。
③ 計算機數據的產生往往是「突發式」的,比如當用戶用鍵盤輸入數據和編輯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未得出結果時,通信線路資源實際上是空閑的,從而造成通信線路資源的極大浪費。據統計,在計算機間的數據通信中,用來傳送數據的時間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於各異的計算機和終端的傳輸數據的速率各不相同,採用電路交換就很難相互通信。

分組交換具有高效、靈活、可靠等優點。但傳輸時延較電路交換要大,不適用於實時數據業務的傳輸。

『伍』 分組交換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是什麼

工作原理:將用戶傳送的數據劃分成一定的長度,每個部分叫做一個分組,通過傳輸分組的方式傳輸信息的一種技術。它是通過計算機和終端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在傳輸線路質量不高、網路技術手段還較單一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一種交換技術。

每個分組的前面有一個分組頭,用以指明該分組發往何地址,然後由交換機根據每個分組的地址標志,將他們轉發至目的地,這一過程稱為分組交換。

主要特點:

1、線路利用率高:分組交換以虛電路的形式進行信道的多路復用,實現資源共享,可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提供多條邏輯信道,極大地提高線路的利用率。使傳輸費用明顯下降。

2、不同種類的終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組網以X.25協議向用戶提供標准介面,數據以分組為單位在網路內存儲轉發,使不同速率終端,不同協議的設備經網路提供的協議變換功能後實現互相通信。

3、信息傳輸可靠性高:在網路中每個分組進行傳輸時,在節點交換機之間採用差錯校驗與重發的功能,因而在網中傳送的誤碼率大大降低。而且在網內發生故障時,網路中的路由機制會使分組自動地選擇一條新的路由避開故障點,不會造成通信中斷。

4、分組多路通信:由於每個分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組型終端可以同時與多個用戶終端進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發送到不同用戶。

5、計費與傳輸距離無關:網路計費按時長、信息量計費,與傳輸距離無關,特別適合那些非實時性,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戶。

相關內容解釋

分組交換也稱為包交換,它將用戶通信的數據劃分成多個更小的等長數據段,在每個數據段的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為數據段的首部,每個帶有首部的數據段就構成了一個分組。首部指明了該分組發送的地址,當交換機收到分組之後,將根據首部中的地址信息將分組轉發到目的地,這個過程就是分組交換。能夠進行分組交換的通信網被稱為分組交換網。

分組交換的本質就是存儲轉發,它將所接受的分組暫時存儲下來,在目的方向路由上排隊,當它可以發送信息時,再將信息發送到相應的路由上,完成轉發。其存儲轉發的過程就是分組交換的過程。

分組交換的思想來源於報文交換,報文交換也稱為存儲轉發交換,它們交換過程的本質都是存儲轉發,所不同的是分組交換的最小信息單位是分組,而報文交換則是一個個報文。由於以較小的分組為單位進行傳輸和交換,所以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快。報文交換主要應用於公用電報網中。

『陸』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

(1)電路交換:在數據傳輸之前必須先設置一條完全的通路。在線路拆除(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佔用。電路交換效率不高。
(2)報文交換:報文從源點傳送到目的地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報文需要排隊。因此報文交換不適合於互動式通信,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方式和報文交換方式類似,但報文被分成分組傳送,並規定了最大長度。分組交換技術是在數據網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交換技術,適用於交換中等或大量數據的情況。

『柒』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的方式各有哪幾種各有什…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線路交換
通過線路交換進行通信,就是要通過中間交換節點在兩個站點之間建立一條專業的通信線路。利用線路交換進行通信需三個階段:線路建立、數據傳輸和線路拆除。線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分組交換
分組由報文分解所得,大小固定。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捌』 簡述計算機網路中分組信息交換的基本工作思想

1)分組交換技術(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也稱包交換技術。
2)分組交換其實是將用戶傳送的數據劃分成許多小的部分,每一部分是有一定的長度且稱之為一個分組
3)通過傳輸分組的方式傳輸信息,通過計算機和終端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每個分組的前面有一個分組頭,分組頭中包含了一些信息,如目的地址,原地址等,該分組頭用以指明該分組發往何地址,然後由交換機根據每個分組的地址標志,將他們轉發至目的地,這一過程就是分組交換。

『玖』 網路交換技術有哪些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數據交換的基本概念:

通常將數據在通信子網中各節點間的數據傳輸過程稱為數據交換。

網路中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線路交換和存儲轉發交換,其中存儲轉發交換技術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

簡介:

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電路交換是相對於分組交換的一個概念。電路交換要求必須首先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連接通道。在連接建立成功之後,雙方的通信活動才能開始。通信雙方需要傳遞的信息都是通過已經建立好的連接來進行傳遞的,並且這個連接也將一直被維持到雙方的通信結束。

在某次通信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該連接將始終佔用著連接建立開始時通信系統分配給它的資源(通道、帶寬、時隙、碼字等等),這也體現了電路交換區別於分組交換的本質特徵。

電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交換

(message switched network)

是數據交換的三種方式之一,報文整個地發送,一次一跳。報文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前身,是由列奧納德·克萊因饒克於1961年提出的。

報文交換的主要特點是:存儲接受到的報文,判斷其目標地址以選擇路由,最後,在下一跳路由空閑時,將數據轉發給下一跳路由。報文交換系統現今都由分組交換或電路交換網路所承載。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分組交換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組交換是一種數位通信網路。它將資料組合成適當大小的區塊,稱為封包,再通過網路來傳輸。這個傳送封包的網路是共享的,每個單位都可以獨立把封包再傳送出去,而且配置自己需要的資源。

封包交換的基本原則是最佳化的使用連線負載能力,最小化回應時間,以及增進通訊的健全性。

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交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