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層的概念和功能
物理層(或稱實體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建立、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物理層功能
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
傳輸數據
B. 物理層功能和作用
物理層作用:
1、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主要功能:
1、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2、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
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3、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2)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擴展閱讀: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所採用。
加之,物理層協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層協議,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由於物理連接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議相當復雜。[2]
信號的傳輸離不開傳輸介質,而傳輸介質兩端必然有介面用於發送和接收信號。因此,既然物理層主要關心如何傳輸信號,物理層的主要任務就是規定各種傳輸介質和介面與傳輸信號相關的一些特性。
信號的傳輸離不開傳輸介質,而傳輸介質兩端必然有介面用於發送和接收信號。因此,既然物理層主要關心如何傳輸信號,物理層的主要任務就是規定各種傳輸介質和介面與傳輸信號相關的一些特性。
機械特性
也叫物理特性,指明通信實體間硬體連接介面的機械特點,如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很像平時常見的各種規格的電源插頭,其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
已被ISO 標准化了的DCE介面的幾何尺寸及插孔芯數和排列方式。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數據終端設備,用於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設備,例如用戶的計算機)的連接器常用插針形式,其幾何尺寸與。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數據電路終接設備,用來連接DTE與數據通信網路的設備,例如Modem數據機)連接器相配合,插針芯數和排列方式與DCE連接器成鏡像對稱。
電氣特性
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導線的電氣連接及有關電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收器和發送器電路特性的說明、信號的識別、最大傳輸速率的說明、與互連電纜相關的規則、發送器的輸出阻抗、接收器的輸入阻抗等電氣參數等。
功能特性
指明物理介面各條信號線的用途(用法),包括:介面線功能的規定方法,介面信號線的功能分類--數據信號線、控制信號線、定時信號線和接地線4類。
規程特性
指明利用介面傳輸比特流的全過程及各項用於傳輸的事件發生的合法順序,包括事件的執行順序和數據傳輸方式,即在物理連接建立、維持和交換信息時,DTE/DCE雙方在各自電路上的動作序列。
以上4個特性實現了物理層在傳輸數據時,對於信號、介面和傳輸介質的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理層
C. 什麼是物理層
物理層(或稱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區域網與廣域網皆屬第1、2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OSI採納了各種現成的協議,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層協議。
D. 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叫什麼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
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元串。例如乙太網、無線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
(4)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E. 物理層 是什麼
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
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物理層的功能是實現原始數據在通信通道上傳輸,它是數據通信的基礎功能。物理層四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和規程特性,內容包括eiars-232c、eiars-449介面標准和ccitt
x.21建議;通信硬體中常用的通信適配器(網卡)和數據機(modem)的功能特性;非同步通信適配器和modem的通信編程方法。
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的比特流,而不是指連接計算機的具體的物理設備或具體的傳輸媒體。現有的計算機網路中的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的種類繁多,而通信手段也有許多不同方式。物理層的作用正是要盡可能地屏蔽掉這些差異,使物理層上面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這樣可使數據鏈路層只需要考慮如何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而不必考慮網路具體的傳輸媒體是什麼。這里,用於物理層的協議也常稱為物理層規程。
F.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是指什麼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G. 計算機網路-OSI各層簡介
本文參考以下優質文章,感謝各位大神對我學習的幫助:
牛客網-奔跑吧牛客-計算機網路之面試常考
非常推薦以上鏈接!
OSI協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協議: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運輸層、 應用層。
每一層的協議如下:
物理層:RJ45、CLOCK、IEEE802.3 (中繼器,集線器,網關)
數據鏈路:PPP、FR、HDLC、VLAN、MAC (網橋,交換機)
網路層: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傳輸層:TCP、UDP、SPX
會話層: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層:JPEG、MPEG、ASII
應用層: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層的作用如下:
物理層: 通過媒介傳輸比特,確定機械及電氣規范(比特Bit)
數據鏈路層 :將比特組裝成幀和點到點的傳遞(幀Frame)
網路層 :負責數據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
傳輸層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報文傳遞和錯誤恢復(段Segment)
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議數據單元SPDU)
表示層 :對數據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議數據單元PPDU)
應用層 :允許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協議數據單元APDU)
H.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是什麼有誰知道謝謝
物理層(或稱實體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建立、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物理層功能
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
傳輸數據
I.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層是怎麼回事
在OSI/RM協議模型的物理層,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位(比特流)
OSI模型的第一層是物理層(Physical
Layer),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幀(data
frame),它負責管理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9)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各層主要功能、傳輸數據單位
1、物理層PhysicalLayer:原始比特流的傳輸,基本單位:(比特bit)
2、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建立相鄰節點數據鏈路傳輸,基本單位:(幀frame)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基於IP地址的路由選路傳輸數據,基本單位:
(數據包packet)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常規數據傳遞,面向連接或者無連接,基本單位:(數據段segment)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建立會話關系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統一數據傳輸格式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為用戶應用程序提供服務介面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OSI模型
J. 「OSI」是什麼意思全稱是什麼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是OSI分層結構體系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層,它建立在傳輸媒介基礎上,起建立、維護和取消物理連接作用,實現設備之間的物理介面。物理層只接收和發送一串比特(bit)流,不考慮信息的意義和信息結構。
2.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將比特信息封裝成數據幀Frame,起到在物理層上建立、撤銷、標識邏輯鏈接和鏈路復用以及差錯校驗等功能。通過使用接收系統的硬體地址或物理地址來定址。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也稱通信子網層,是高層協議之間的界面層,用於控制通信子網的操作,是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的介面。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建立在網路層和會話層之間,實質上它是網路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銜接的一個介面層。用一個定址機制來標識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序(埠號)。傳輸層不僅是一個單獨的結構層,它還是整個分層體系協議的核心,沒有傳輸層整個分層協議就沒有意義。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向上對應用層提供服務,向下接收來自會話層的服務。表示層是為在應用過程之間傳送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的服務,它關心的只是發出信息的語法與語義。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網路應用層是通信用戶之間的窗口,為用戶提供網路管理、文件傳輸、事務處理等服務。其中包含了若干個獨立的、用戶通用的服務協議模塊。網路應用層是OSI的最高層,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
(10)物理層是計算機網路osi擴展閱讀:
1.人們可以很容易的討論和學習協議的規范細節。
2.層間的標准介面方便了工程模塊化。
3.創建了一個更好的互連環境。
4.降低了復雜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產品開發的速度更快。
5.每層利用緊鄰的下層服務,更容易記住各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