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是
1、數據通信
計算機互聯之後,就可以互相傳遞數據,進行通信。
2、資源共享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資源,計算機在廣大地域范圍聯網後,資源子網中各主機的資源原理上都可以共享,可突破地域的限制。可共享的資源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
硬體資源有:超大型存儲器,特殊的外部設備以及大型、巨型機的CPU處理能力等,共享硬體資源是共享其他資源的物質基礎。
軟體資源有:各種語言的處理程序、服務程序和各種應用程序等。
數據資源有:各種數據文件、各種資料庫等,共享數據資源是計算機網路最重要的目的,這是由於數據產生的「源」在地理上是分散的,用戶無法改變這種現狀。
3、提高可靠性
計算機網路都是採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如果有部件或少量計算機發生故障,由於相同的資源可分布在不同的計算機上,這樣,網路可以通過不同的路由來訪問這些資源,不影響用戶對同類資源的訪問。
4、促進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分布式資料庫的發展
在獲得數據和需要進行數據處理的地方設置計算機,把數據處理的功能分散到各個計算機上,可利用網路環境來實現分布處理和建立性能優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通信、資源共享、集中管理、實現分布式處理和負荷均衡。具體如下:
1、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數據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議,利用數據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數據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它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
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2、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硬體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網路列印機;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減少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勞動,避免大型資料庫的重復建設。
3、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4、實現分布式處理: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計算成為可能。對於大型的課題,可以分為許許多多小題目,由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完成,然後再集中起來,解決問題。
5、負荷均衡:
負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勻的分配給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系統。網路控制中心負責分配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荷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負荷到較輕的計算機系統去處理。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可以大大擴展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提高可靠性,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也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性能價格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網路
3.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
1. 數據通信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基本的功能,可實現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
2. 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包括網路中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的共享,這是計算機網路最主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功能。
3. 集中管理
4. 分布式處理
5. 均衡負荷
6. 綜合信息服務
(3)計算機網路通信功能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在各行各業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具體有以下幾種應用:
1.辦公自動化系統(OAS)
辦公自動化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系統科學和行為科學)完成各種辦公業務。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核心是通信和信息。通過將辦公室的計算機和其他辦公設備連接成網路,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以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好地輔助決策。
2. 管理信息系統(MIS)
MIS是基於資料庫的應用系統。在計算機網路的基礎上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前提和特徵。例如,使用MIS系統,企業可以實現各部門動態信息的管理、查詢和部門間信息的傳遞,可以大幅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電子數據交換(EDI)
電子數據交換,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海關等行業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各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業務全過程。電子商務系統(EB或EC)是EDI的進一步發展。
4. 現代遠程教育(Distance Ecation)
遠程教育是一種利用在線服務系統,開展學歷或非學歷教育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遠程教育的基礎設施是網路,其主要作用是向學員提供課程軟體及主機系統的使用,支持學員完成在線課程,並負責行政管理、協同合作等。
5. 電子銀行
電子銀行也是一種在線服務,是一種由銀行提供的基於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的新型金融服務系統,其主要功能有:金融交易卡服務、自動存取款服務、銷售點自動轉帳服務、電子匯款與清算等。
6. 企業信息化
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和計算機集成與製造系統(CIMS)是兩種典型的企業網路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功能
4.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1、數據通信
最基本的功能,用來快速傳送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各種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將分散在各個地區的單位或部門用計算機網路聯系起來,進行統一的調配、控制和管理。
2、資源共享
例如,某些地區或單位的資料庫(如飛機機票、飯店客房等)可供全網使用。
3、分布處理
當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路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對大型綜合性問題,可將問題各部分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分頭處理,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擴大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即增強實用性。
(4)計算機網路通信功能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1、可靠性
在一個網路系統中,當一台計算機出現故障時,可立即由系統中的另一台計算機來代替其完成所承擔的任務。同樣,當網路的一條鏈路出了故障時可選擇其它的通信鏈路進行連接。
2、高效性
計算機網路系統擺脫了中心計算機控制結構數據傳輸的局限性,並且信息傳遞迅速,系統實時性強。網路系統中各相連的計算機能夠相互傳送數據信息,使相距很遠的用戶之間能夠即時、快速、高效、直接地交換數據。
3、獨立性
網路系統中各相連的計算機是相對獨立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既互相聯系,又相互獨立。
4、擴充性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人們能夠很方便、靈活地接入新的計算機,從而達到擴充網路系統功能的目的。在網路系統病毒也會大量的擴散當病毒擴散後將在網路中蔓延。目標的把1其他計算機業感染上病毒從而套取資料或者個人隱私。
5. 計算機網路主要具有哪些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
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5)計算機網路通信功能擴展閱讀: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①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s)/信道帶寬(bit/s)
由此可見,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單位是比特)成正比,與信道帶寬成反比。
②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要略低一些。
③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④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