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QPSK和16QAM調制的理論誤碼率的公式及推導,謝謝。
誤碼率=錯誤碼元數/傳輸總碼元數。計算公式為:誤比特率=錯誤比特數/傳輸總比特數。
通信原理上只有高斯信道的誤碼率,瑞利信道誤碼率情況書本上應該很少有講M-PSK誤碼率公式,反正目前沒見過。
4PSK常稱為正交相移鍵控(QPSK)
為了提高頻帶利用率,最有效的辦法是使一個碼元傳輸多個比特的信息。
所以頻帶利用率QPSK好。
誤碼率BPSK是有個公式的(1/2)erfc(sqrt(r)),QPSK中根號下是r/2。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鍵控,一個符號代表2bit。
16qam:16正交幅相調制,一個符號代表4bit,解調器對收到的16QAM信號進行正交相干解調,一路與cos ω c t相乘,一路與sin ω c t 相乘,經過低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LPF濾除乘法器產生的高頻分量,獲得有用信號,低通濾波器LPF輸出經抽樣判決可恢復出電平信號。
(1)計算機網路誤碼率公式擴展閱讀;
誤碼的產生是由於在信號傳輸中,衰變改變了信號的電壓,致使信號在傳輸中遭到破壞,產生誤碼。噪音、交流電或閃電造成的脈沖、傳輸設備故障及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誤碼(比如傳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種不同規格的設備,均有嚴格的誤碼率定義,如通常視/音頻雙向光端機的誤碼率應該在:(BER)≤10E-9。
誤碼率是最常用的數據通信傳輸質量指標。它表示數字系統傳輸質量的式是「在多少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舉例來說,如果在一萬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即誤碼率為萬分之一,即10E-4 。
⑵ BOC誤碼率公式
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
誤碼率(BER:biterrorratio)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如果有誤碼就有誤碼率。傳輸率是指每秒鍾傳送二進制數碼的位數,是串列通信的重要指標,用於表徵數據傳送的速率,而誤碼率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
⑶ 誤碼率是指二進制位在傳輸中被傳錯的數量
誤碼率是指二進制位在傳輸中被傳錯的數量,這句話是錯誤的。
誤碼率是指二進制比特在數據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 它在數值上近似等 於:Pe = Ne/N其中,N 為傳輸的二進制比特總數,Ne 為被傳錯的比特數。
誤碼的產生是由於在信號傳輸中,衰變改變了信號的電壓,致使信號在傳輸中遭到破壞,產生誤碼。噪音、交流電或閃電造成的脈沖、傳輸設備故障及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誤碼(比如傳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種不同規格的設備,均有嚴格的誤碼率定義,如通常視/音頻雙向光端機的誤碼率應該在:(BER)≤10E-9[3]。
誤碼率是最常用的數據通信傳輸質量指標。它表示數字系統傳輸質量的式是「在多少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舉例來說,如果在一萬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即誤碼率為萬分之一,即10E-4[3]。誤碼率=錯誤碼元數/傳輸總碼元數。計算公式為:誤比特率=錯誤比特數/傳輸總比特數。
⑷ 二進制最佳接收誤碼率計算公式
二進制最佳接收誤碼率計算公式:Pe=Ne/N。定義:二進制數據位在傳輸時出錯的概率。公式:誤碼率=出錯的位數÷傳輸的二進制位。
⑸ 誤碼率怎麼計算了
誤碼率(SER:symbol error rate)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如果有誤碼就有誤碼率。另外,也有將誤碼率定義為用來衡量誤碼出現的頻率。IEEE802.3標准為1000Base-T網路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限度誤碼率為10-10。這個誤碼率標準是針對脈沖振幅調制(PAM-5)編碼而設定的,也就是千兆乙太網的編碼方式。
誤碼率和誤比特率
1、誤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io):
在一定時間內收到的數字信號中發生差錯的比特數與同一時間所收到的數字信號的總比特數之比,就叫做「比特誤碼率」,也可以叫做「誤比特率」。
比特誤碼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
2、誤碼率(SER:symbol error rate):
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
(5)計算機網路誤碼率公式擴展閱讀:
誤碼率(SER:symbol error rate)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如果有誤碼就有誤碼率。 另外,也有將誤碼率定義為用來衡量誤碼出現的頻率。IEEE802.3標准為1000Base-T網路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限度誤碼率為10-10。這個誤碼率標準是針對脈沖振幅調制(PAM-5)編碼而設定的,也就是千兆乙太網的編碼方式。
誤碼的產生是由於在信號傳輸中,衰變改變了信號的電壓,致使信號在傳輸中遭到破壞,產生誤碼。噪音、交流電或閃電造成的脈沖、傳輸設備故障及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誤碼(比如傳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種不同規格的設備,均有嚴格的誤碼率定義,如通常視/音頻雙向光端機的誤碼率應該在:(BER)≤10E-9。
由於種種原因,數字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差錯。例如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擾,或在通信系統內部由於各個組成部分的質量不夠理想而使傳送的信號發生畸變等。當受到的干擾或信號畸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差錯。
什麼是差錯?在數據通信中,如果發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信號卻是「0」,這就是「誤碼」,也就是發生了一個差錯。在一定時間內收到的數字信號中發生差錯的比特數與同一時間所收到的數字信號的總比特數之比,就叫做「誤碼率」,也可以叫做「誤比特率」。誤碼率(BER:bit error rate)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
⑹ 誤碼率怎麼算
誤碼率(BER:biterror)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誤碼率=傳輸中的誤碼/所傳輸的總碼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