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osi是第幾代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看電影國產平板電腦推薦 2025-09-18 10:54:32

osi是第幾代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3-01-11 16:35:52

A.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1. 網路雛形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2. 網路初級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主機互聯,多個獨立的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構成計算機網路,無網路操作系統,只是通信網。60年代後期,ARPANET網出現,稱為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3.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乙太網產生,ISO制定了網路互連標准OSI,世界上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這階段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4.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網路向綜合化高速化發展,同時出現了多媒體智能化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千兆位傳輸速率為主的多媒體智能化網路。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 

(1)計算機系統 

(2)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通信設備指網路連接設備、網路互聯設備,包括:網卡、集線器、中繼器、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以及數據機等其他的通信設備。

(3)網路協議  

如TCP/IP協議、NetBEUI協議、IPX/SPX協議。

(4)網路軟體  

網路軟體可分為網路系統軟體和網路應用軟體兩大類型。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

B.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徵是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徵是體系結構標准化。

第三代計算機主要採用小規模集成電路作為基本元器件;計算機的體積更小,壽命更長,功耗、價格進一步下降,在存儲器容量、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主要採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超高速集成電路作為基本元器件。

(2)osi是第幾代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第三代計算機在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系統、分布式操作系統等,網路軟體大量涌現,計算機網路進入普及時代。應用軟體的開發已逐步成為一個龐大的現代產業。

其特徵是用晶體管代替了電子管;大量採用磁芯做內存儲器,採用磁碟、磁帶等作外存儲器;體積縮小、功耗降低、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十萬次基本運算,內存容量擴大到幾十萬字。

C. 簡要說明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常用的計算機網路有哪有三種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縱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其大致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誕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訊系統已具備網路的雛形。
第二階段:形成階段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訊子網。通訊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第三階段:互聯互通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守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
第四階段: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網路,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分類有很多分法: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
……

D. osi/rm產生之後開始的計算機網路稱為

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si/rm產生之後開始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第三代互聯網並沒有具體的標准,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發展是一場由新技術引發的。

E.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概括

一共經歷了4代:
1、面向終端的第一帶計算機網路。
2、以資源子網為中心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3、以OSI參考模型為中心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4、以寬頻和多媒體為中心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F.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左手國際標准化組織在哪一年頒布的

1980年國際標准組織ISO公布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成為世界上網路體系的公共標准。這意味著第三代計算機網路的出現

G.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7)osi是第幾代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

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

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H. 計算機網路技術相關問題

主要課程說不清楚,有點多,計算機發展歷史,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編程c++,java,工作行業主要就是it行業撒,能維護網路安全的,能編程的,做手機軟體的都可以,當然你也可以留校

I. 計算機網路共為幾代,各有什麼特點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機終端網路,計算機通信網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計算機終端網路:計算機的CPU計算時間昂貴,在通信軟體的管理下,終端用戶共同使用一台計算機。用戶在終端輸所要求的計算和數據,然後發往遠地的計算機,計算機完成計算後把結果送回終端用戶,由單個計算機多個終端組成,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通信網路:計算機通信網路是由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終端網路聯系在一起,實現相互通信並交換數據的功能,以數據交換為主。此網路分內層和外層。
由CCP(通信控制處理機)和通信線路組成的子網叫做通信子網,是整個網路的內層。由計算機和終端組成的子網叫資源子網,負責數據處理,是整個網路的外層。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各網路產品公司的產品能夠互相通信,解決不同系統的互聯問題,是一種不基於特定機型,操作系統或公司的網路體系結構。ISO在分析和消化已有的網路的基礎上,考慮到聯網的方便和靈活性等要求,提出了OSI/RM(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人們將符合這種國際標準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