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特徵
定義: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特徵:資源共享
產生:Internet的基礎建立於70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網路群之上。它開始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稱為Arpanet的網路,原始的Arpanet早已被擴展和替換了,現在由其後代 Internet所取代。技術進程:第一個應用Internet類似技術的試驗網路用了四台計算機,建立於1969年。該時間是拉鏈發明後的56年;汽車停放計時器出現後的37 年;也是第一台IBM個人計算機誕生後的13年
發展簡史: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採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地理上分散、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軟、硬體設備互連,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三要素如下:
1 n 兩台或兩台以上獨立的計算機互連接起來才能構成網路,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2 n 計算機之間要用通信設備和傳輸介質連接起來。
3 n 計算機之間要交換信息,彼此就需要一個統一的規則,這個規則成為「網路協議」(Protocol TCP/IP)。網路中的計算機必須有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主要功能
1 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計算機網路為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信息提供快速在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進行傳遞的渠道。
利用這一特點,可實現將分散在各個地區單位或部門的信息用計算機網路聯系起來,進行統一的調配、控制和管理。
2 資源共享。「資源」指的是網路中所有的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路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在信息時代資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網路用戶可以共享分布在不同計算機上的信息,增大了信息量的攝入,同時又節省了資金。
3 分布處理與均衡負載。當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路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其他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
對大型綜合性問題,可將問題各部分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分頭處理,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擴大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即增強實用性。對解決復雜問題來講,多台計算機聯合使用並構成高性能的計算機體系,這種協同工作、並行處理要比單獨購置高性能的大型計算機便宜得多。
(2)計算機的定義和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擴展閱讀:
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的計算機代為完成,這樣可以避免在單機情況下,一台計算機發生故障引起整個系統癱瘓的現象,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而當網路中的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網路又可以將新的任務交給較空閑的計算機完成,均衡負載,從而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 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的主流網路類型。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下面簡要介紹這幾種計算機網路。
3. 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是
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1)開放式的網路體系結構,使不同軟硬體環境、不同網路協議的網可以互連,真正達到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和分布處理的目標。
(2)向高性能發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採用多媒體技術,提供文本、聲音圖像等綜合性服務。
(3)計算機網路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網路的性能和綜合的多功能服務,並更加合理地進行網路各種業務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開放的形式向用戶提供服務。隨著社會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的結合,可以使眾多的個人計算機不僅能夠同時處理文字、數據、圖像、聲音等信息,而且還可以使這些信息四通八達,及時地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信息進行交換。
4. 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特點是什麼。
計算機的五大特點是:
(1)自動化程度高,處理能力強。
計算機把處理信息的過程表示為由許多指令按一定次序組成的程序。計算機具備預先存儲程序並按存儲的程序自動執行而不需要人工干預的能力,因而自動化程度高。
(2)運算速度快,處理能力強。
由於計算機採用高速電子器件,因此計算機能以極高的速度工作。現在普通的微機每秒可執行幾十萬條指令,而巨型機則可達每秒幾十億次甚至幾百億次。隨著科技發展,此速度仍在提高。
(3)具有很高的計算精確度。
在科學的研究和工程設計中,對計算的結果精確度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計算工具只能達到幾位數字,而計算機對數據處理結果精確度可達到十幾位、幾十位有效數字,根據需要甚至可達到任意的精度。由於計算機採用二進製表示數據,因此其精確度主要取決於計算機的字長,字越長,有效位數越多,精確度也越高。
(4)具有存儲容量大的記憶功能。
計算機的存儲器具有存儲、記憶大量信息的功能,這使計算機有了「記憶」的能力。目前計算機的存儲量已高達千兆乃至更高數量級的容量,並仍在提高,其具有「記憶」功能是與傳統計算機的一個重要區別。
(5)具有邏輯判斷功能。
計算機不進具有基本的算術能力,還具有邏輯判斷能力,這使計算機能進行諸如資料分類、情報檢索等具有邏輯加工性質的工作。這種能力是計算機處理邏輯推理的前提。
此外,微機還有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少、功能強、使用靈活、維護方便、可靠性高、易掌握、價格便宜等等。
5. 什麼是計算機,計算機的特點是什麼
計算機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主要特點
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算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在現代社會里,用計算機只需幾分鍾就可完成。
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性價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
6. 計算機的定義是什麼它有哪兩個顯著特點
計算機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運算速度快
目前最快的巨型機運行速度已達每秒100多億次,這是傳統計算工具所無法比擬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還在迅速提高。
2、計算精度高
計算機的精度取決於機器的字長位數,字長越長,精度越高。由於計算機採用二進製表示數據,易於擴充機器字長。不同型號計算機的字長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為了獲取更高的精度,還可以進行雙倍字長或多倍宇長的運算,甚至達到數百位二進制。
3、存儲容量大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把原始致據、中間結果以及運算指令等存儲起來以便使用。存儲器不僅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還能夠快速而准確地存入或讀取這些信息。
4、判斷能力強
計算機除了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的計算能力外,還具有對文字、符號、數字等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的能力。人工智慧機的出現將進一步提高其推理、判斷、思維、學習、記憶與積累的能力,從而可以代替人腦進行更多的工作。
5、可靠性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技術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電子器件的可靠性也越來越高。在計算機的設計過程中,通過採用新的結構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計算機的應用:
1、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也稱為數值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領城,高速度、高精度的運算是人工運算所望塵莫及的。現代科學技術中有大量復雜的數值計算,例如在地震預測、氣象預報、工程設計、火箭和衛星發射等尖端科技梁宇,都離不開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從而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
2、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也稱為非數值計算,是對大量數擁進行處理,得到有用的數據信息。數據處理被廣泛地應用在辦公自動化、事務管理、情報分析、企業管理等方面。數據處理己經發展成為一門新的計算機應用學科。
7.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分類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無線網。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將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
(7)計算機的定義和計算機網路的特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有: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英文字bit來源於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
2、帶寬
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