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國際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例
擴展閱讀
蘋果手機應用軟體備份 2025-09-18 01:25:18
拆電腦開機黑屏 2025-09-18 01:21:07
蘋果電腦社會壁紙 2025-09-18 01:13:55

國際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例

發布時間: 2023-01-16 23:02:38

1. 關於國內外的計算機犯罪的案例,以及它們的相關情況分析

1.2003年金融計算機網路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報 (2003年12月8日)
[人民日報]
一名普通的系統維護人員,輕松破解數道密碼,進入郵政儲蓄網路,盜走83.5萬元。這起利用網路進行金融盜竊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肅省定西地區公安機關破獲———

2003年11月14日,甘肅省破獲首例利用郵政儲蓄專用網路,進行遠程金融盜竊的案件。這起發生在定西一個鄉鎮的黑客案件,值得我們多方面關注。

他將犯罪的目光瞄準了郵政儲蓄,利用網路竊取了83萬余元,最終難逃法網……

10月5日13時12分,定西地區臨洮縣太石鎮郵政儲蓄所的營業電腦一陣黑屏,隨即死機。營業員不知何故,急忙將剛剛下班尚未走遠的所長叫了回來。所長以為電腦出現了故障,向上級報告之後,沒太放在心上。17日,電腦經過修復重新安裝之後,工作人員發現列印出的報表儲蓄余額與實際不符。經過對賬發現,5日13時發生了11筆交易、總計金額達83.5萬元的異地賬戶系虛存(有交易記錄但無實際現金)。當儲蓄所幾天之後進一步與開戶行聯系時,發現存款已經分別於6日、11日被人從蘭州、西安兩地取走37.81萬元,他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10月28日向臨洮縣公安局報了案。

縣公安局經過初步調查,基本認定這是一起數額巨大的金融盜竊案,隨即向定西公安處匯報。公安處十分重視,立即制定了詳細的偵查計劃,組成專案組,全力偵查此案,並上報省公安廳。

面對特殊的偵破任務,專案組兵分兩路,一方面在省、市郵政局業務領導和計算機專家的協助下,從技術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徑;另一方面,使用傳統的刑偵方法,大范圍調查取證。

專案組首先對有異常情況的8個活期賬戶進行了調查,發現都屬假身份證儲戶。此時,技術分析的結果也出來了,經過大量網路數據資料的分析,發現作案人首先是以會寧郵政局的身份登錄到了永登郵政局,然後再以永登郵政局的名義登入了臨洮太石郵政儲蓄所。專案組對會寧郵政局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局系統維護人員張少強最近活動異常。暗查發現,其辦公桌上有一條電纜線連接在了不遠處的郵政儲蓄專用網路上。專案組基本確認,張少強正是這起金融盜竊案的主謀。11月14日22時,張少強在其住所被專案組抓獲。

經過審問,張少強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實。10月5日,張少強在會寧利用筆記本電腦侵入郵政儲蓄網路後,非法遠程登錄訪問臨洮太石郵政儲蓄所的計算機,破譯對方密碼之後進入操作系統,以營業員身份向自己8月末預先在蘭州利用假身份證開設的8個活期賬戶存入了11筆共計83.5萬元的現金,並在退出系統前,刪除了營業計算機的列印操作系統,造成機器故障。第二天,他在蘭州10個儲蓄網點提取現金5.5萬元,並將30.5萬元再次轉存到他所開設的虛假賬戶上。10月11日,張少強乘車到西安,利用6張儲蓄卡又提取現金1.8萬元。

至此,這件遠程金融盜竊案告破,83.5萬元完璧歸趙。

什麼一名普通的系統維護人員,竟然能夠闖入郵政儲蓄專用網路,從容地實施犯罪……

案子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索沒有結束。

從5日案發,到向公安機關報案,這中間有整整23天的時間,足以讓一名有準備的罪犯逃之夭夭。在這段時間內,郵政儲蓄專用網路依然處在門戶大開狀態,如果張少強再起賊心,很有可能損失會更大。

張少強今年29歲,畢業於郵電學院,案發前僅是會寧縣郵政局的系統維護人員,談不上精通電腦和計算機網路技術。而郵政儲蓄網路的防範措施不可謂不嚴:郵政儲蓄使用的是專用的網路,和互聯網物理隔絕;網路使用了安全防火牆系統;從前台分機到主機,其中有數道密碼保護。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張少強如此輕易得手。

分析整個案例,不難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局面。案發前,張少強私搭電纜,從來沒有人過問,更沒有人阻止,讓他輕易地將郵政儲蓄專用網路置於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臨洮縣太石鎮的郵政儲蓄網點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碼,不僅沒有定期更改,也沒有在工作人員之間互相保密,於是張少強很輕松地就突破了數道密碼關,直接進入了操作系統,盜走了83.5萬元。而且,當工作人員發現已經出了問題時,還認為是內部網路系統出了故障,根本沒有想到會有網路犯罪的情況發生。

這件案子讓我們警覺,使用網路的工作人員,甚至包括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員在內,缺乏基本的網路安全防範意識,才讓黑客有機可乘。

甘肅省今年已立案查處了51起網路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須強化網路安全意識……

當前,網路的應用在社會生活中已顯得舉足輕重。與此同時,從1986年我國發現首例利用計算機犯罪案件以來,涉及計算機網路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據甘肅省公安廳網監處的馬電行處長介紹,甘肅省近年來網路犯罪的數量幾乎是成倍增長,今年已經立案查處了51起相關案件,而且據他估計,還有相當數量的案件當事人並沒有報案。

在這些網路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造成的。在張少強案結案之後,甘肅省公安廳網監處的葉弘副處長曾經感嘆道:「我們處總共只有60多個網路警察,負責全省的網路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費在抓一些簡單的案子上面。」公眾缺乏網路安全防範意識,重應用輕管理,尤其不重視網路安全問題。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業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規章制度不執行,負責的管理人員保密意識不強,普通的工作人員又缺乏專門的安全防範知識,當犯罪發生時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這些都造成了網路領域內犯罪現象的急劇增長。

網路安全專家把網路犯罪歸納為五性:隱蔽性、智能性、連續性、無國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張少強案也告訴我們,網路聯結的廣闊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點,即使這種管理不善是在一個偏僻鄉村的網點,它也可能成為黑客進入網路核心的一條捷徑。

如果網路是無處不在的,那麼,它的安全管理也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計算機犯罪案例於1958年發生於美國的矽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發現。1中國第一例涉及計算機的犯罪(利用計算機貪污)發生於1986年,而被破獲的第一例純粹的計算機犯罪(該案為製造計算機病毒案)則是發生在1996年11月2。從首例計算機犯罪被發現至今,涉及計算機的犯罪無論從犯罪類型還是發案率來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類型成倍增加,逐漸開始由以計算機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犯罪對象的犯罪發展,並呈愈演愈烈之勢,而後者無論是在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還是犯罪後果的嚴重性等方面都遠遠大於前者。正如國外有的犯罪學家所言,「未來信息化社會犯罪的形式將主要是計算機犯罪,」同時,計算機犯罪「也將是未來國際恐怖活動的一種主要手段

其他相關文章:http://hi..com/souwen/blog/item/f93d343ff56b1dec54e723c6.html

http://kajaa.bbs.us/docs/Computer/System/%E5%B0%8F%E5%87%A4%E5%B1%85-%E5%AE%89%E5%85%A8%E6%96%87%E7%8C%AE/1799.html

http://xx.1tb.cn/n/2005-4/18130017477.shtml

http://www.yhxx.com/slblog/ViewLog.asp?BlogID=45&LogID=943

....................................................................
朋友就跟你找了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給分吧.

2. 14年全球有哪些網路被攻擊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國互聯網DNS大劫難
2014年1月21日下午3點10分左右,國內通用頂級域的根伺服器忽然出現異常,導致眾多知名網站出現DNS解析故障,用戶無法正常訪問。雖然國內訪問根伺服器很快恢復,但由於DNS緩存問題,部分地區用戶「斷網」現象仍持續了數個小時,至少有2/3的國內網站受到影響。微博調查顯示,「1•21全國DNS大劫難」影響空前。事故發生期間,超過85%的用戶遭遇了DNS故障,引發網速變慢和打不開網站的情況。
事件二、比特幣交易站受攻擊破產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由於交易系統出現漏洞,75萬個比特幣以及Mt.Gox自身賬號中約10萬個比特幣被竊,損失估計達到4.67億美元,被迫宣布破產。這一事件凸顯了互聯網金融在網路安全威脅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攜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員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報了一個題目為「攜程安全支付日誌可遍歷下載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證、銀行卡號、卡CVV碼、6位卡Bin)」的漏洞。上報材料指出攜程安全支付日誌可遍歷下載,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並稱已將細節通知廠商並且等待廠商處理中。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漏洞立即引發了關於「電商網站存儲用戶信用卡等敏感信息,並存在泄漏風險」等問題的熱議。
事件四、XP系統停止服務
微軟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後對XP系統停止更新維護的服務。但XP仍然是當今世界被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仍有63.7%的用戶,也就是大約3億左右的用戶還在使用XP系統。因此「後XP時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備受關注,但國內安全廠商推出的防護軟體究竟效果如何,面對市場上如此多的安全防護軟體,選哪個又是一個疑問,所以xp挑戰賽應運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戰賽中,騰訊、金山落敗360堅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該漏洞是近年來影響范圍最廣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網銀、門戶網站等。該漏洞可被用於竊取伺服器敏感信息,實時抓取用戶的賬號密碼。從該漏洞被公開到漏洞被修復的這段時間內,已經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發動了大量攻擊,有些網站用戶信息或許已經被黑客非法獲取。未來一段時間內,黑客可能會利用獲取到的這些用戶信息,在互聯網上再次進行其他形式的惡意攻擊,針對用戶的「次生危害」(如網路詐騙等)會大量集中顯現。即使是在今後十年中,預計仍會在成千上萬台伺服器上發現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伺服器。
事件六、中國快遞1400萬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國內某黑客對國內兩個大型物流公司的內部系統發起網路攻擊,非法獲取快遞用戶個人信息1400多萬條,並出售給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該黑客販賣這些信息僅獲利1000元。根據媒體報道,該黑客僅是一名22歲的大學生,正在某大學計算機專業讀大學二年級。
事件七、eBay數據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億活躍用戶全部重新設置密碼,此前這家零售網站透露黑客能從該網站獲取密碼、電話號碼、地址及其他個人數據。該公司表示,黑客網路攻擊得手的eBay資料庫不包含客戶任何財務信息——比如信用卡號碼之類的信息。eBay表示該公司會就重設密碼一事聯系用戶以解決這次危機。這次泄密事件發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發現這一泄密事件,並未說明有多少用戶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國黑帽大會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擊者利用該漏洞將惡意代碼存放在USB設備控制器的固件存儲區,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過USB介面進行讀取的存儲區域。這樣,殺毒軟體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該代碼的,從而使USB設備在接入PC等設備時,可以欺騙PC的操作系統,從而達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個嚴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於Bash是Linux用戶廣泛使用的一款用於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從而導致該漏洞影響范圍甚廣。安全專家表示,由於並非所有運行Bash的電腦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響的系統數量或許不及「心臟流血」。不過,Shellshock本身的破壞力卻更大,因為黑客可以藉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機器,不僅能破壞數據,甚至會關閉網路,或對網站發起攻擊。
事件十、500萬谷歌賬戶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約有500萬谷歌的賬戶和密碼的資料庫被泄露給一家俄羅斯互聯網網路安全論壇。這些用戶大多使用了Gmail郵件服務和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其他產品。據俄羅斯一個受歡迎的IT新聞網站CNews報道,論壇用戶tvskit聲稱60%的密碼是有效的,一些用戶也確認在資料庫里發現他們的數據。
事件十一、颶風熊貓本地提權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發現颶風熊貓這個本地提權工具,颶風熊貓是主要針對基礎設施公司的先進攻擊者。國外專業人士還表示,該攻擊代碼寫的非常好,成功率為100%。我們知道颶風熊貓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傳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試圖提升許可權,然後通過各種密碼破解工具獲得目標訪問的合法憑證。該本地提權工具影響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賽門鐵克揭秘間諜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賽門鐵克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該公司發現了一款名為「regin」的先進隱形惡意軟體。這是一款先進的間諜軟體,被稱為史上最為復雜的後門木馬惡意軟體。該軟體被用於監視政府機關、基礎設施運營商、企業、研究機構甚至針對個人的間諜活動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業公司被黑客攻擊
2014年12月,索尼影業公司被黑客攻擊。黑客對索尼影業公司發動的這次攻擊影響令人感到震驚:攝制計劃、明星隱私、未發表的劇本等敏感數據都被黑客竊取,並逐步公布在網路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業員工的個人信息。預計索尼影業損失高達1億美元,僅次於2011年被黑客攻擊的損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戶數據泄露含身份證及密碼信息
2014年12月25日,烏雲漏洞報告平台報告稱,大量12306用戶數據在互聯網瘋傳,內容包括用戶帳號、明文密碼、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等。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過收集互聯網某游戲網站以及其他多個網站泄露的用戶名和密碼信息,然後通過撞庫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機制的缺欠來獲取了這13萬多條用戶數據。同時360互聯網安全中心就此呼籲,12306用戶盡快修改密碼,避免已經訂到的火車票被惡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帳號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冊郵箱和密碼,也應盡快修改密碼,以免遭遇盜號風險。

3. 計算機病毒犯罪案例

計算機病毒危害大,有可能會導致犯罪,那麼用計算機病毒犯罪的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計算機病毒犯罪案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計算機病毒犯罪案例一

25歲的呂薜文,是廣州市人,高中畢業。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查明,呂薜文於1997年4月加入國內“黑客”組織。去年1月至2月,他盜用他人網路賬號以及使用非法賬號上網活動,並攻擊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廣州主機(即“視聆通”廣州主機)。成功入侵後,呂薜文取得了該主機系統的最高許可權,並非法開設了兩個具有最高許可權的賬號。此後,他又多次非法入侵該主機,對其部分文件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等一系列非法操作,包括非法開設四個賬號作為自己上網之用和送給他人使用、安裝並調試網路安全監測軟體(未遂)。同時,他為掩蓋自己的行為,還將上網的部分記錄刪除、修改。更為嚴重的是,呂薜文於去年2月25日和26日,三次修改了該主機系統最高許可權的密碼,致使密碼三次失效,造成主機系統管理失控共計15個小時的嚴重後果。此外,呂薜文還在去年2月12日對藍天BBS主機進行攻擊,獲得該主機最高許可權後又為自己非法開設一個最高許可權用戶賬號。

2月1日,專案組通過調查走訪,查明武漢男孩與另2人共同租住在武漢市洪山區專案偵查員在武漢佯裝購買殺毒軟體,釣出了一名出售者

專案民警分析:這名出售者就是武漢男孩後經偵查,武漢男孩叫李俊,男,25歲,武漢市新洲區陽邏鎮人,對電腦比較精通

2月2日,民警張良耀劉傑等人對李俊租居屋,實施24小時監控當日下午,專案民警研究實施抓捕行動,制定了抓捕方案和審訊方案

2月3日,專案組通過種種跡象分析,武漢男孩有可能要外逃抓捕行動須提前進行

3日晚8時40分,守候在出租屋內的仙桃網監大隊民警,將回到出租屋取東西的李俊抓獲,並對出租屋進行了勘驗

經突審,李俊交代,熊貓燒香病毒系他所寫,病毒源代碼在他與雷磊居住的某賓館房間的硬碟內,並承認有一份源代碼給了雷磊(男,25歲,武漢新洲區陽邏鎮長山村人,系李俊的同學)

專案民警立即出擊,將准備外逃的雷磊抓獲,並提取了筆記本電腦硬碟等物品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對提取的源碼進行鑒定,認定為該源碼為熊貓燒香病毒源碼

為好玩搞錢銷售傳播病毒

去年9月,李俊在武漢某電腦學校學習軟體開發時,就開始製作熊貓燒香病毒10月,李俊畢業後,在武漢洪山區租了一單間房屋,潛心製作熊貓燒香病毒,在寫作過程中,不斷與雷磊交流寫作進度

11月,李俊將熊貓燒香病毒寫完,通過QQ群發布出售熊貓燒香病毒的消息,先後在網上以每個病毒5001000元的價格出售約20套

今年1月24日,雷磊找到李俊,告知其網上炒作熊貓燒香很厲害,要其避一避

當日,李俊與雷磊在武漢某賓館開一房間,一起研究熊貓燒香,由雷磊繼續在網上替李俊出售2000隻已中毒的肉機

2月4日,仙桃市公安局網監大隊對現場再次進行核查後,將李俊雷磊押回仙桃公安部組織協調山東浙江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網監部門,對涉案人員伺服器實施布控扣押

5日晚,仙桃公安局副局葉鐵官,在山東威海將王磊抓獲經初審,王磊交代,他是傳播熊貓燒香病毒最多的一人,日平均進賬7000元以上,所得與李俊平分

王磊還交代了另兩個傳播者,其中一個叫X火在省廳網監總隊的支持下,仙桃警方獲悉自稱X火的就是仙桃人當晚,警方在X火家中將其抓獲(此人真名王哲)另一路追逃專班,在浙江溫州將嫌疑人葉培新抓獲

此時,正在南昌收繳伺服器的該網監大隊隊長萬正明,接到指揮部的通知後,驅車趕往浙江麗水,3路追捕專班在浙江麗水會合6日晚,將嫌疑人張順抓獲

經審訊,李俊為熊貓燒香病毒製作者,其他5人為銷售傳播者,其目的就是好玩搞錢

李俊交代,熊貓燒香病毒是將幾種病毒合並在一起,演變成一種新病毒肉雞來控制電腦,在電腦里製造木馬程序,盜竊他人電腦里的QQ號游戲裝備等,得手後變賣獲利李俊一天最高收入達萬元

6名嫌疑人落網時,警方現場共收繳10餘萬元,其中王磊用贓款還購買了一輛吉普車

4. 上網危害的事例 快啊

一、首例計算機軟體黑客誤報案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今年4月17日對首例計算機軟體黑客誤報案件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1999年4月,因北京江民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生產的反病毒軟體產品KV300對北京翰林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辦公自動化助寫軟體產品「寫作之星」誤報有黑客程序,導致翰林匯公司訴江民公司侵犯商譽糾紛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並於1999年12月17日作出一審判決:江民公司侵權成立,應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點評:這本是兩年前發生的案件,經過兩審到今年才宣告終審。通過這個案件,我們知道了殺毒軟體也會誤報,這種誤報在現有技術下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的。在誤報發生之前,被告對這種缺陷所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在誤報發生後,被告接到原告的及時通知,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正缺陷並公開消除影響。本案中,江民公司盡管補正了這一缺陷,但沒有積極的去消除影響,侵犯了原告商譽權。

今年新病毒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使得殺毒軟體市場愈加紅火,這個案件給各廠商敲了一個警鍾:對反病毒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該如何去處理。

二、新浪搜索引擎案

《詩刊》雜志副總編葉延濱2001年1月3日致函新浪網,稱通過該網站的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路上的感覺葉延濱」,可以在國際互聯網上的他人網站上檢索到他的作品。葉延濱以新浪網站未經其同意而上載了其作品《路上的感覺》為由要求新浪網站停止此行為。後葉延濱又將新浪網站告到法院。葉延濱認為新浪網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務進行鏈接,其行為侵犯了他的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萬元。

被告從搜索引擎的工具性、公共性出發辯論對其沒有直接上載只是提供的鏈接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後法院認為檢索服務並不等同於作品的使用,在6月21日判決駁回原告葉延濱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在今年眾多網路著作權糾紛中,為什麼會選擇這一個,我認為此案的判決實際上為搜索引擎的檢索服務確定了法律性質。搜索引擎是互聯網服務的一個基本功能,如果新浪在此案中的敗訴,那互聯網的發展將真是前途渺茫了。

三、東方網案件

上海東方網(eastday.com和eastday.com.cn)在偶然中發現網上還有一個「東方網」,其域名(eastdays.com和eastdays.com.cn)與上海東方網相近,網站名稱也是「東方網」,標志也驚人的相似。並且頁面形式和內容涉嫌全面抄襲上海東方網。經調查該網站是山東濟南開發區夢幻多媒體網路技術開發中心所開設。於是上海東方網認為被告侵犯其多項權益,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1年4月24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抄襲原告網站的頁面樣式、鏈接圖標以及實施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故責令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和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但是,法院沒有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和注銷其惡意搶注的「eastdays.com」、「eastdays.com.cn」的域名。此案成為國內眾多域名糾紛案中,第一例被告勝訴、沒有被判決停止使用和注銷其域名的案件。
一審判決之後,當事人雙方都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後來經過協商,雙方在 7月7日簽署了和解協議,原告以不申請執行一審判決為條件換取了被告的致歉聲明和主動撤銷兩個域名。

點評: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被告提出的一些申辯理由,諸如員工練習網頁製作等等,確實讓人啼笑皆非。法院認定了被告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原告勝訴,但不正當競爭的重要工具,即與上海東方網相類似的域名卻沒有判處停止使用和注銷其域名。這確實有點讓人深思,這樣的官司不就白打了。還好雙方在二審中達成了和解,東方網以放棄了一審判決為代價才換來了撤銷兩個域名。

四、神龍卡非法傳銷案

8月24日,「神龍數碼廣告卡」非法傳銷一案告破。此案犯罪嫌疑人林傑雄注冊了「廣東省廣州市東方神龍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神龍公司利用互聯網在各地進行非法傳銷,對外宣稱,購買「神龍數碼廣告卡」後,憑卡登錄神龍網站點擊廣告,每點擊一次可獲得0.3元回報(每天限33次,每張卡限期3個月),每10天支付一次,三個月可獲回報891元,扣除購卡費380元外,可獲利511元。由於這一巨大利潤的誘惑,今年4月起,「神龍數碼廣告卡」的銷售量出現巨幅增長。到6月17日,神龍公司收回的資金已經不能支付網民的點擊廣告費,林傑雄開始策劃攜款潛逃。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及時將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此案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的20餘萬人,共銷售「神龍數碼廣告卡」87萬余張,涉案總金額2.34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00餘人,繳獲「神龍數碼廣告卡」6萬張,凍結、扣押贓款近2000萬元。

點評:由於網路的特性,網路犯罪更加便利,影響更大,再加上利用網民發財的心理,傳銷詐騙案件時時發生。「神龍卡」案件只是非法傳銷案件中的一件,在今年破獲的利用互聯網非法傳銷的案件比比皆是,如4月上海曾經破獲了網路傳銷第一案。傳銷改頭換面在互聯網上出現,不少想藉助互聯網發財的網民可要當心了,不要上當受騙。

五、深圳BBS侵權案

今年,深圳市的首宗BBS侵權案,原告振業公司要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其1000萬。因為所購買的振業景洲大廈,存在質量差、消防隱患嚴重、物業管理亂收費等問題,在今年3.15期間,鄒居住的振業景洲大廈的業主委員會開通了一個維權網頁「景洲315」,他成為該網頁的版主。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論壇,原告發現其中有多個辱罵「振業」的帖子,經調查發現IP是被告上網所使用的區域網的IP地址,因此認為被告不僅在該網頁惡意登載與事實不符的文章,而且公然以污辱性語言為題,貶損原告的人格,破壞原告的名譽。但在訴訟中被告以「論壇」中的觀點意見不代表「版主」的意見,應該由作者來承擔責任,與論壇無關,而作者不知何人。此案還在審理之中。

點評:對於BBS的言論侵權問題目前在我國經常發生。這一問題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法律規定,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對於BBS的管理已經做了初步規定,去年實施的《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規定的更加明確具體。

六、海底光纜案

9月27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向廣州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上海新海天航運有限公司賠償因其所屬船隻鉤斷中美海底電纜造成的經濟損失4000萬元。原告起訴稱:9月20日,聯系亞洲和北美的中美海底電纜中斷,使亞洲部分地區同北美之間的互聯網連接受到影響。中美電纜斷裂的大致位置在距汕頭電纜登陸站20公里的地方。事故起因是被告上海新海天航運有限公司所屬的「安達海」輪船因選擇錨位不當及未運用良好船藝避風和防止走錨,致使走錨時鉤斷電纜,造成通過該電纜的通信中斷。電纜被鉤斷後,原告不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修復,而且該電纜的使用年限及通信質量也受到極大影響。針對原告的起訴,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安達海」鉤斷電纜。此案仍在審理之中。

點評:海底光攬年內是第二次發生阻斷,中國電信在2月份面對用戶提出的賠償質疑之後,第二次阻斷斷然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本案的關鍵是中國電信能不能拿出充足的證據是被告所為。

七、電信磁卡案

7月份,85位消費者以磁卡話機減少、打電話不方便為理由起訴有關電信部門,最後原告達到了三百多名。盡管圍繞這個案件的受理曾有過反復,案件最終於10月24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案。此案仍在審理之中。

由於技術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磁卡電話整機及零部件在日本逐漸減產直至停產,國內話機正常維護也因此難以保障。磁卡將在今年12月31日退出歷史舞台。面對中國電信提出的更換為IC卡的解決方式,眾多消費者仍表示不滿,要將訴訟進行到底。

點評:磁卡機減少,使得消費者打電話不方面。中國電信既然推出了這項業務,必須要做好售後服務,不能「過河拆橋」。現今,磁卡機要正式停止使用,中國電信該如何善後,確實要費番腦筋。

八、新浪郵箱縮水案件

收費郵箱在2001年成為趨勢,不少網站在推出收費郵箱的同時,對原免費郵箱也「動手動腳」。其中新浪就把原免費郵箱的容量從50M縮減成5M,引起另外廣大新浪用戶的不滿,網上討伐聲一遍。

9月19日天津律師來雲鵬以新浪網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變更郵箱容量,違反他與新浪網締結的免費電子郵箱服務合同為由一紙訴狀將新浪網告上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案件的焦點在於新浪在提供注冊的電子合同中註明保留有隨時中斷服務的權利的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11月15日,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經過兩個半小時的審理,合議庭作出了一審判決,認定原告認為被告調整免費電子郵箱容量是未經其允許擅自變更合同內容的違約行為,既無事實根據,也無法律支撐,因此宣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並判定原告自行承擔訴訟費用。

點評:此案是關於電子郵箱注冊條款即網上的格式合同是否有效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爭議的第一案,因此備受關注。盡管來雲鵬不服一審判決,已經提起上訴,但這個案件畢竟能給我們消費者在互聯網上接受免費或者收費的服務時要慎重的去點擊「我同意」了。

九、楊建初訴愛立信案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愛立信手機質量糾紛案,12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審判決,判令愛立信退還原告購機款,並賠償交通費、誤工費、食宿費等3700元。但原告需承擔4008元案件受理費中的3755元。

楊建初去年5月1日在廣州購買了一部愛立信T18SC手機,不久即發現這部手機存在「自動關機、顯示失靈、死機、按鍵失靈、不能開機、不能充電」等問題,10個月內一共修了6次。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他的訴訟,他向愛立信提出了12萬元的巨額索賠。在他索賠12萬元清單中,包括因手機自動關機造成妻子、單位誤會,他赴烏魯木齊向妻子解釋原因的交通費以及因手機誤事被單位解聘6個半月的失業損失等。在一審判決中,法院認定了手機質量問題,但認定愛立信不屬於欺詐。

點評:楊建初曾大張旗鼓的在媒體上號召消費者一起來起訴愛立信,後朝陽區法院只是受理了他一個人的起訴。贏了官司,但賠了55元。這起案件再一次的告訴我們消費者在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要慎重,不要過於盲從。

十、阿里巴巴中文域名糾紛案

12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我國我國首例中文域名注冊糾紛案件審結。案件緣由是北京正普科技公司到CNNIC注冊「阿里巴巴」域名時,被告之這個域名已經預留給他人。不久,阿里巴巴網路技術公司就在CNNIC注冊了這個中文域名。正普公司認為CNNIC的這種做法違反了《合同法》「先申請,先注冊」的原則,因而訴至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CNNIC未按照「先申請先注冊」的原則給正普公司注冊「阿里巴巴」中文域名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應允許CNNIC對某些符號、行政區劃、政府機關、教育機構等的名稱採取必要的預留措施。阿里巴巴網站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若他人再注冊「阿里巴巴」域名,會導致誤認,也會給阿里巴巴網站的權益造成損害。

點評:阿里巴巴留住了中文域名,避免了以後說不清的糾紛,這對我們為解決日益緊張的域名資源而增加域名後綴時如何保護知名企業以及有關特殊組織的域名提供了法律經驗,也為CNNIC在域名管理過程中的一些許可權予以了法律確認。
【下部:立法篇】

2001年,對IT業來說是不景氣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中國IT業的健康發展倍感需要法律的保障。這一年,中國繼去年出台了七部網路內容法規之後,IT立法再次大踏步。法律調整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網吧、域名、著作權等等。立法的形式也多樣,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等等。整體來說,法律正在逐漸管制IT。以下就對一些重要的立法作一點評。

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

互聯網的興起,網吧也逐漸遍布街頭巷尾。網吧是一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了上網的方便,培養了眾多網民,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暴力游戲、沉溺聊天、淫穢色情形成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引起各界關注。年初的政協會上幾位政協委員聯名強烈建議取消網吧,一時網吧的死活成了社會的焦點。4月12日,信息產業部等四部門聯合制訂頒發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各地同時按照國務院的有關通知精神對網吧展開了一場風風火火的大檢查。

點評:這部行政法規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棒子把網吧「打死」,並且裡面不少的內容都著眼於網路業的發展,並且還有一些新突破的規定。電腦游戲的解禁為網吧的發展和整個中國游戲行業特別是網路游戲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按照這個管理辦法的規定,各地網吧的管理更加有序。但是令我們擔心的一樣存在,對青少年上網的限制並沒有落到實處,各地青少年上網聊天上當受騙的事例仍常常見諸報端。眾多網吧把限制青少年上網的警示牌當成了身份合法的「招牌」了。

2、北京市《北京市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路廣告作為互聯網站贏利的最主要途徑,也在沖擊著傳統廣告。相比之下,網路廣告有著眾多特性,使得調整傳統廣告的《廣告法》束手無策。我國尚沒有專門調整網路廣告的法律,使得網路廣告滋生了一些新問題: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三者之間的定位和界限十分模糊,從而在網路廣告的發布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制約,網路廣告相比傳統廣告更容易出現虛假;還有眾多的電子郵件廣告問題。針對網路廣告出現的種種問題,北京、浙江等地開始制定自己的地方法規,進行調整。北京市率先頒布了《北京市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並已於5月1日起實施。

點評:北京市這部關於網路廣告管理的暫行辦法盡管僅僅是一部地方性法規,但在今年仍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畢竟標志著我國網路廣告市場的監管開始逐漸規范。這個管理暫行辦法以廣告法為依據,對網路廣告的形式、網路廣告的主體以及市場的監管有了初步的規定。盡管裡面內容還有眾多不完善之處,通過在北京市的貫徹實施,為我國網路廣告法的制定為提供一筆豐富的立法經驗。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由於域名所具有的商業價值和人們的習慣,讓域名搶注十分猖獗,特別是互聯網發展相對落後的中國。對於域名糾紛,主要藉助域名管理機構的管理規定,司法也早已經介入了域名糾紛。但是缺少法律依據,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如何適用成為問題。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實施了《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公眾關注的域名糾紛案件的案由、受理條件和管轄,域名注冊、使用等行為構成侵權的條件,對行為人惡意以及對案件中商標馳名事實的認定等,都作出了規定。

點評:這標志著我國日益增多的網路域名糾紛的審理從此有了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盡管這是一個司法解釋,這也標志著我國在計算機網路這一新的領域里已設置了對商標特別是馳名商標、商號以及合法公平競爭、域名等民事權益的司法保障制度,建立了我國解決域名糾紛的司法機制,完善了域名保護體系。依照這個司法解釋,商標的域名保護范圍蓋棺定論,對域名的保護既包括了企業的馳名商標,也包括了企業普通的注冊商標。當然這部司法解釋並不是解決域名糾紛的「萬能鑰匙」,對於涉外的域名糾紛,要按照中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涉外程序來辦理,也就並不一定適用這部司法解釋。

而後爆發的網路實名和通用網址之爭,再一次把商標的權利擴展問題擺到桌面,在這新的一種網路地址解析的方式下保護企業的商標權也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規范。

5. 泄密案例有哪些

防泄密的案例可以看一些做防泄密的廠商的主頁。我給你貼幾個數據吧:

據美國獨立研究機構波萊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顯示,對那些不願意對數據安全防護進行投資的公司來說,一旦系統被入侵,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波萊蒙研究所對來自17個國家的43家大型公司進行了關於數據入侵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200條到113000條客戶記錄丟失。此前業界曾發生過一些重大客戶數據泄密事件,其中受影響的客戶數據動輒上百萬,不過該調查數據主要是基於多數企業通常會遭遇的數據入侵。

據波萊蒙研究所表示,企業去年在數據入侵時的平均損失是,每條記錄大約202美元。而2005年該公司同類性質調查的結果是每條記錄損失138美元,相比之下上升了138美元,另外2006年的調查結果是182美元,2007則是197美元,呈逐年遞增趨勢。

這個每條記錄損失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直接成本,例如檢測、緩解、通知和響應成本;另外還包括間接成本,諸如客戶滿意度的降低和因此而失去的企業機會。據波萊蒙研究所表示,數據入侵給企業帶來的平均損失是660萬美元,有的公司的損失甚至高達3200萬美元。

波萊蒙研究所董事長兼創始人拉里·波萊蒙表示,企業因數據入侵而遭受的最大損失是丟失業務。據其表示,在去年的每條記錄平均損失202美元中,有139美元(佔69%)是指丟失業務。波萊蒙表示,盡管企業一直在通過更好的防護措施來避免數據泄密,但客戶對此類事件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一旦發生數據泄密情況,客戶很可能轉向其它廠商。

可以在網路或者GOOGLE上尋找這些案例:

1.6萬病人隱私外泄都是醫院人為錯誤
倒賣安踏設計圖紙受審
匯豐遺失伺服器 泄漏16萬客戶資料
IBM前高管就竊取商業機密認罪
上市葯企內部上演「無間道」 線人內鬼一應俱全
eBay出售的照相機包含MI6文件 英國軍情六處嚴重泄

夠多了吧 :)

6. 轟動的網路的黑客案有哪些

1988年,美國芝加哥銀行的網路系統就曾受到一名「黑客」的襲擊,這名「黑客」通過電腦網路,塗改了銀行賬目,把7000萬美元的巨款轉往國外,從而給該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無獨有偶,1995年8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花旗銀行遭受了同樣的厄運,一名「黑客」使用同樣的手法從該銀行偷走了40萬美元。前不久,英國也發生了一起轟動整個大不列顛島的重大泄密事件。一位電信公司的電腦操作員,通過公司內部的資料庫,竊走了英國情報機構、核地下掩體、軍事指揮部及控制中心的電話號碼。據說,連梅傑首相的私人電話號碼也未能倖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21歲的阿根廷男青年,利用家裡的電腦,通過國際互聯網路線路,進入到美軍及其部署在其他國家機構的電腦系統中漫遊了長達9個月的時間。這名青年說:「我可以進入美國軍方電腦網……,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去漫遊,也可以刪除任何屬性的信息。」直到1996年3月,這位「黑客」才被有關部門查獲。在眾多引起轟動的網路「黑客」案中,還有一起令美國人至今心有餘悸的事件。那是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合並之前,前聯邦德國的幾名學生利用電腦網路,破解了美軍密碼,並將竊取的美國軍事機密賣給了前蘇聯的克格勃,此事曾令美國軍方震驚不已。上面這些事件說明,隨著全球互聯網路的迅猛發展,一個國家的指揮系統、金融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貿易系統和醫療系統等都將會變得更易受敵對國和可能的「黑客」——比如說,精於計算機操作的十幾歲的年輕人的襲擊,特別是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防系統更是如此。據統計,僅1995年一年,美國空軍的計算機網路就曾受到至少500次以上的襲擊,平均每天達14次以上;而作為擁有12萬個計算機系統的美國軍事中心五角大樓,則在目前以至未來所面臨的威脅將會更大。

1998年2月26日,有人突入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網路,瀏覽了裡面的一些非絕密信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出使巴格達斡旋成功使美國的「沙漠驚雷」沒能炸響,而一場對付「黑客」的戰爭已經在美國打響。

同年,2月25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哈姆雷向新聞界公布,在過去的兩星期里,五角大樓的軍事情報網路連續遭到計算機「黑客」系統入侵。這次「黑客」入侵正值敏感時期,這條消息立即成為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哈姆雷說,「黑客」光顧了11個非保密軍事網路,其中包括4個海軍計算機網路和7個空軍計算機網路,網上有後勤、行政和財務方面的信息。「黑客」們瀏覽了這些信息後,在網路里安插了一個名為「陷井蓋兒」的程序。安插了這個程序,他們以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自由進出這些網路。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系統遭到「黑客」的襲擊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但這次不同於往常。「黑客」們似乎在打擂台,通過入侵這些系統比試高低。哈姆雷說,這是五角大樓迄今發現最有組織和有系統的網路入侵事件,它「向我們敲響了警鍾」。美國國防部和聯邦調查局發誓,不挖出「黑客」誓不罷休。

美國加州有一叫聖羅莎的小鎮,鎮上有一個名叫Netdex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公司。它規模不大,只有3000用戶。「黑客」們就是在這兒露出了狐狸尾巴。

1998年1月中旬,Netdex公司所有人兼總經理比爾·贊恩發現服務操作系統被「黑客」更改了,立即報告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匹茨堡卡內基一梅隆大學計算機緊急反應小組(CERT)。

聯邦調查局特工和CERT網路人員經過幾星期跟蹤調查,找到了「黑客」的下落。他們本來可以堵上操作系統中的漏洞,但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他們沒有這么做,而是決定冒一次險,把門繼續敞開「一會兒」。這一敞就是6個星期。

在這6個星期里,來自美國東海岸和舊金山本地的20多名聯邦調查局特工一天24小時密切監視著入侵者在網上留下的「腳印」。這些腳印清晰地指向美國政府、軍隊、國家圖書館、實驗室和大學的網址。起初聯邦調查局認為,這些入侵者可能是潛在的恐怖分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聯邦調查局摸清了「黑客」的行蹤。2月25日,聯邦調查局計算機犯罪偵查小組帶著兩張搜查證,分乘6輛小汽車,向舊金山以北120公里、僅有5500人的小鎮——克洛弗代爾進發。

晚上8時30分左右,一幹人馬抵達這個青山環抱的小鎮。在當地警察的支援下,他們立即包圍了一座平房住宅。他們沖進屋內,發現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正忙著入侵五角大樓的非保密計算機網路!

在搜查過程中,鎮上的警察封鎖了鎮中心南邊的一條街道。對這座平房的搜查持續了2個小時。隨後,他們又搜查了另一座房子,這家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也被懷疑參與了入侵五角大樓的網路系統。由於這兩個男孩的年齡太小,聯邦調查局沒有逮捕他們,但收繳了他們的計算機、軟體和列印機。

去年,這兩個男孩一道參加了計算機學習班。他們的計算機水平連計算機專家也感到吃驚。贊恩說,「我們實際上是同他們進行在線戰爭。我們監視他們,他們也知道我們在監視他們。他們使勁恢復他們的軟體文檔,快到我們來不及消除這些文檔。」

但聯邦調查局追捕「黑客」的行動並沒有就此結束。一切跡象表明,這些少年「黑客」的後面還有一隻「黑手」。

贊恩說,他通過分析注意到幾種不同的「黑客」行動方式。這一案件最有趣的方面之一是入侵技術驚人的高超,而又有大量業余者才會犯的錯誤。這就是說,有更高級的專家向這些孩子提供入侵計算機網路的工具。他說,「黑客」並不是在鍵盤上猜你口令的人。他們編寫並使用別人計算機的程序。另外,贊思曾收到大量電子郵件垃圾。他說,「這些人行事有條不紊,很有次序。如果說這事(入侵五角大樓的網路)僅僅是幾個毛孩子乾的,我會感到非常吃驚。肯定還有人,這些孩子只是被人利用而已。」

聯邦調查局特工正在積極展開調查,希望找到進一步的線索,揪出那隻「黑手」。

在不到一個月之後,以色列警方於3月18日逮捕了一名入侵美國國防部及以色列議會電腦系統的超級電腦「黑客」。

這名以色列超級電腦「黑客」現年18歲,其網上用戶名為「分析家」。以色列警方發言人琳達·梅紐因說,警方同時還逮捕了另兩名18歲的同謀。

「黑客」被捕後,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透露,「分析家」真名為埃胡德·特納勃。美國司法部長雷諾說,「分析家」的被捕是對所有試圖入侵美國電腦系統的「黑客」發出的警告。美國對此類電腦襲擊事件十分重視。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美國中央情報局對這個超級電腦「黑客」展開了調查,並向以方提供情報,最終協助以方逮捕了「分析家」。

人們估計「分析家」很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逮捕的兩名加利福尼亞少年的網上導師。美國五角大樓說,這批電腦「黑客」侵襲的對象是美國國防部、美國海軍軍事中心、美國航空航天局及一些大學電腦系統的非機密人員名單及工資表。加州索諾馬鎮被捕的兩名少年中一個稱,他已進入了200個美國學院電腦系統。

由於同一系統資源共享,侵襲非機密系統也可能調出機密資料,因此以「分析家」為首的這批「黑客」的存在令美國國防部大為不安。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約翰·漢姆萊說,這是至今五角大樓發現的「最有組織和有系統的」電腦入侵案。

美國電腦專家丹·賈斯帕與加州聖羅薩的一個網路服務商首先發現了這個網上「黑客」——「分析家」的存在。正是賈斯帕協助美國中央情報局查獲了據稱是「分析家」指導下的兩個加州「黑客」。

被捕後,「分析家」及其同夥被拘押在特拉維夫南郊的貝特亞姆警察局。警方沒收了他們的護照。

「黑客」——「分析家」在被捕前接受一家網上雜志的采訪時稱,他入侵電腦系統並不犯法,甚至對侵襲對象「有益無害」。「分析家」說,他經常幫助他侵襲的伺服器修補漏洞,他暗示「一個有惡意的『黑客』所做的則遠勝於此。」

至此,海灣戰爭期間對美國五角大樓的「黑客」入侵追捕告一段落。

「黑客」的出現,使人們對網路系統安全的信心產生了動搖。專門開發對付病毒方法的S&S國際公司的艾倫·所羅門認為:「不論你上多少道鎖,總會有人找到辦法進去。」美國眾院議長紐特·金里奇也曾在一次會議上指出:「網路空間是一個人人都可進入的自由流動區——我們最好做好准備,以便應付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對手在各個領域的發明創造力。」這說明,在未來信息領域的斗爭中,網路「黑客」將是最可怕、最難對付的敵手之一。

有矛就有盾,難對付也要想辦法對付。目前世界各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裝密碼軟體。這種軟體是一種由40位信息量組成的程序,可分別為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加密,使用簡便,安全性強。但「道」高,「魔」更高。自1995年8月以來,這種密碼軟體接二連三地數次被破譯,甚至是新推出的更加安全的新一代軟體,也仍被兩名對密碼學感興趣的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研究生發現了其中的漏洞。目前,計算機網路的使用者們已經把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關心提到了首位,迫切希望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公司能夠開發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密鑰」,以使人們對網路的安全性達到信賴的程度。

進入90年代,隨著網路「黑客」襲擊案例的增多,美軍在加強電腦網路防護能力、防止外來「黑客」入侵的同時,又在積極籌建「主動式黑客」部隊,即組建一支類似「黑客」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網路戰士」,這些「網路戰士」將以計算機為武器,用鍵盤來癱瘓敵人,操縱敵人的媒體,破壞敵人的財源,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目的。

除美國外,目前其他發達國家也在積極加強網路的安全性建設。1995年夏天,北約從聯合國維和部隊手中接管了波黑的維和行動權,它進駐波黑後的首項任務就是安裝了一個巨大的通信網路。這個網路在對波黑塞族實施空中打擊行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許多作戰計劃就是通過這個網路來傳送的。但是,隨著聯網的軍用網路節點的日益增多,網路安全性問題也就變得日益突出。為此,參戰的北約各國又加緊給這套網路系統加裝了「防火牆」和其他數據安全措施。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如何利用計算機網路——這柄鋒利的雙刃劍,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