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廣義的觀點: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資源共享的觀點: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連接起來,並且各自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對用戶透明的觀點:存在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資源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來調用完成用戶任務所需要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實際上這種觀點描述的是一個分布式系統。
1、支撐計算機網路的有兩大技術原理:
1)計算機(廣義上的計算機) 2)通信技術(包括接入和輸出技術)
前者的存在使得用戶有了強大的數據錄入、處理、輸出能力,後者使得信息的遠程即時交換和共享成為可能。
2. 計算機網路的拓樸結構。
答:計算機網路採用拓樸學的研究方法,將網路中的設備定義為結點,把兩個設備之間的連接線路定義為鏈路。計算機網路也是由一組結點和鏈路組成的的幾何圖形,這就是拓樸結構。
分類:按信道類型分,分為點---點線路通信子網和廣播信道的通信子網。採用點——點連線的通信子網的基本結構有四類:星狀、環狀、樹狀和網狀;廣播信道通子網有匯流排狀、環狀和無線狀。
3.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答:將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模型和分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4.計算機網路的協議三要素
答:三要素是:1,語法:關於諸如數據格式及信號電平等的規定;2,語義:關於協議動作和差錯處理等控制信息;3,定時:包含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5.OSI七層協議體系結構和各級的主要作用
答:七層指:由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6.TCP/IP協議體系結構
答:TCP/IP是一個協議系列,目前已飲食了100多個協議,用於將各種計算機和數據通信設備組成計算機網路。
TCP/IP協議具有如下特點:1,協議標准具有開放性,其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可以免費使用;2,統一分配網路地址,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路中都具有惟一的IP地址。
分層:應用層(SMTP, DNS, NFS, FTP, Telnet, Others)、傳輸層(TCP,UDP)、互聯層(IP,ICMP, ARP, RARP)、主機——網路層(Ethernet, ARPANET, PDN ,Others)。
傳輸控制協議TCP:定義了兩台計算機之間進行可靠數據傳輸所交換的數據和確認信息的格式,以及計算機為了確保數據的正確到達而採取的措施。
7、計算機通信常用原理
虛電路可分為永久虛電路和交換虛電路。
X.25協議描述了主機(DTE)與分組交換網(PSN)之間的介面標准。
X.25的分組級相當於OSI參考模型中的網路層,主要功能是向主機提供多信道的虛電路服務。
幀中繼的層次結構中只有物理層和鏈路層,採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
幀中繼的常見應用:1,區域網的互聯,2,語音傳輸,3,文件傳輸。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的信元具有固定的長度,53個位元組,5個自己是信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
ATM網路環境由兩部分組成:ATM網路和ATM終端用戶。
區域網L3交換技術:Fast IP技術,Net Flow技術
廣域網L3交換技術:Tag Switching
虛擬區域網:是通過路由和交換設備在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基礎上建立的邏輯網路。
虛擬區域網的交換技術:埠交換、幀交換、元交換。
虛擬區域網的劃分方法:按交換埠號、按MAC地址、按第三層協議。
VPN(虛擬專用網),特點:1,安全保障,2,服務質量保證,3,可擴充性和靈活性,4,可管理性。
VPN的安全技術:隧道技術、加解密技術、密鑰管理技術、使用者與設備身份認證技術。
網路管理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計費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和公共管理信息協議)。
㈡ 網路管理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
網路管理員級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考試要求:
(1)熟悉計算機系統基礎知識;
(2)熟悉數據通信的基本知識;
(3)熟悉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了解TCP/IP協議的基本知識;
(4)熟悉常用計算機網路互連設備和通信傳輸介質的性能、特點;
(5)熟悉Internet的基本知識和應用;
(6)掌握區域網體系結構和區域網技術基礎;
(7)掌握乙太網的性能、特點、組網方法及簡單管理;
(8)掌握主流操作系統的安裝、設置和管理方法;
(9)熟悉DNS、WWW、MAIL、FTP和代理伺服器的配置和管理;
(10)掌握Web網站的建立、管理與維護方法,熟悉網頁製作技術;
(11)熟悉綜合布線基礎技術;
(12)熟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相關問題和防範技術;
(13)了解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信息化的基礎知識;
(14)了解計算機網路的新技術、新發展;
(15)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簡單英文資料。
2.本考試的合格人員能夠進行小型網路系統的設計、構建、安裝和調試,中小型區域網的運行維護和日常管理,根據應用部門的需求,構建和維護Web網站,進行網頁製作,具有助理工程師(或技術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3.本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計算機與網路基礎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2)網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基礎知識
1.計算機科學基礎
1.1 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1.2 數據的表示
數的表示(原碼、反碼、補碼表示,整數和實數的機內表示)
非數值表示(字元和漢字表示、聲音表示、圖像表示)
校驗方法和校驗碼(奇偶校驗)
1.3 算術運算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運算方法
2.計算機系統基礎知識
2.1 硬體基礎知識
計算機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CPU的結構、特徵、分類及發展
存儲器的結構、特徵分類及發展
I/O介面、I/O設備和通信設備
2.2 軟體基礎知識
操作系統的類型、配置
操作系統的功能
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
應用軟體的安裝與配置
網路管理軟體的功能
3.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3.1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數據信號、信道的基本概念
數據通信模型的構成
數據傳輸基礎知識
數據編碼的分類和基本原理
多路復用技術的分類、基本原理和應用領域
數據交換技術的分類、基本原理和性能特點
3.2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分類和構成
協議的概念,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結構及各層的功能
TCP/IP協議的概念及IP數據報的格式、IP地址、子網掩碼和域名
3.3 區域網技術基礎
IEEE802參考模型
區域網拓撲結構
區域網媒體訪問控制技術CSMA/CD
乙太網的發展歷程
乙太網的分類及各種乙太網的性能特點
乙太網技術基礎、IEEE802.3幀結構、乙太網跨距
交換型乙太網、全雙工乙太網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4.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知識
4.1 網際網路應用基礎知識
網際網路的概念、起源和提供的基本服務,以及我國的網際網路現狀
通過PSTN、ISDN、ADSL和區域網拉入網際網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WWW、主頁、超級鏈接、HTML的概念及應用
電子郵件、FTP、Telnet、BBS、ICQ、網路新聞組、網路傳真、網路視頻會議、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概念及應用
4.2 網路操作系統基礎知識
網路操作系統的概念、結構和特點
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裝、配置和基本應用
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配置和基本應用、KDE環境和Linux操作命令
4.3 應用伺服器基礎知識
DNS服務的基本原理
WWW服務的基本原理
FTP服務的基本原理
電子郵件服務的基本原理
5.網路管理基礎知識
5.1 網路管理基本概念
網路管理的概念、功能、網路管理標准和網路管理模型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概述、管理信息庫、SNMP操作
5.2 網路管理系統基礎知識
網路管理系統概念
Sniffer的功能和特點
6.網路安全基礎知識
可信計算機系統評估准則
網路安全漏洞
網路安全控制技術
防火牆基本原理
入侵檢測系統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漏洞掃描系統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網路防病毒系統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CA中心建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容災系統
應急處理常用方法和技術
7.標准化基礎知識
標准化機構
常用的國內外IT標准
8.信息化基本知識
信息化概念
有關的法律、法規
9.與網路系統有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的概念
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和無線廣域網的標准
無線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媒體訪問控制方式和擴頻技術,IEEE802.11
新一代網路管理系統
新一代網路技術(Ipv6,3G)
網路
10.專業英語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英文詞彙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簡單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
1.小型計算機區域網的構建
組網設計
組網技術選擇
組網設備選擇及部署
設備配置和管理
劃分VLAN
2.綜合布線
綜合布線概念、組成、設計及依據的標准
綜合布線基礎環境准備
線纜及相關硬體的選擇與安裝
綜合布線系統的性能指標及測試流程
3.小型計算機區域網伺服器配置
IP地址、子網掩碼的規劃配置
DNS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電子郵件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FTP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代理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DHCP伺服器的安裝與設置
4.Web網站的建立、管理維護以及網頁製作
Web網路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維護
使用HTML和相關軟體進行網頁設計與製作(如選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或Dreamweaver等)
JSP、ASP、XML等動態網頁編程技術的基本概念
5.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
使用網路管理軟體對網路的配置、安全、性能、故障、計費進行監督和管理
簡單網路故障的分析、定位、診斷和排除
小型網路的維護策略、計劃和實施
數據備份和數據恢復
系統性能分析,系統潛在問題分析
6.防火牆技術
網路病毒防護策略
防火牆的配置策略
入侵處理策略
漏洞處理策略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
1.小型計算機區域網的構建
組網設計
組網技術選擇
組網設備選擇及部署
設備配置和管理
劃分VLAN
2.綜合布線
綜合布線概念、組成、設計及依據的標准
綜合布線基礎環境准備
線纜及相關硬體的選擇與安裝
綜合布線系統的性能指標及測試流程
3.小型計算機區域網伺服器配置
IP地址、子網掩碼的規劃配置
DNS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電子郵件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FTP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代理伺服器的規劃、設置和維護(Linux環境和Windows環境)
DHCP伺服器的安裝與設置
4.Web網站的建立、管理維護以及網頁製作
Web網路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維護
使用HTML和相關軟體進行網頁設計與製作(如選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或Dreamweaver等)
JSP、ASP、XML等動態網頁編程技術的基本概念
5.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
使用網路管理軟體對網路的配置、安全、性能、故障、計費進行監督和管理
簡單網路故障的分析、定位、診斷和排除
小型網路的維護策略、計劃和實施
數據備份和數據恢復
系統性能分析,系統潛在問題分析
6.防火牆技術
網路病毒防護策略
防火牆的配置策略
入侵處理策略
漏洞處理策略
㈢ 網路數據傳輸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圍繞數字化、網路化開展的各種多媒體處理業務的不斷增加, 存儲系統網路平台已經成為一個核心平台, 同時各種應用對平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光是在存儲容量上, 還包括數據訪問性能、數據傳輸性能、數據管理能力、 存儲擴展能力等等多個方面。可以說, 存儲網路平台的綜合性能的優劣, 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為達到這些要求,一種新興的技術正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即虛擬存儲技術。 其實虛擬化技術並不是一件很新的技術,它的發展, 應該說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最早是始於70年代。由於當時的存儲容量, 特別是內存容量成本非常高、容量也很小, 對於大型應用程序或多程序應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為了克服這樣的限制,人們就採用了虛擬存儲的技術, 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虛擬內存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樣的需求刺激了各種新技術的出現, 比如磁碟性能越來越好、容量越來越大。 但是在大量的大中型信息處理系統中,單個磁碟是不能滿足需要, 這樣的情況下存儲虛擬化技術就發展起來了。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由幾個階段和幾種應用。首先是磁碟條帶集( RAID,可帶容錯)技術, 將多個物理磁碟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集合起來, 成為一個大容量的虛擬磁碟。 而隨著數據量不斷增加和對數據可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 又一種新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那就是存儲區域網路(SAN) 技術。SAN的廣域化則旨在將存儲設備實現成為一種公用設施, 任何人員、任何主機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自想要的數據。 目前討論比較多的包括iSCSI、FC Over IP 等技術,由於一些相關的標准還沒有最終確定, 但是存儲設備公用化、存儲網路廣域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