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擴展閱讀
儲存平板電腦推薦 2025-09-30 17:43:02

計算機網路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發布時間: 2023-03-15 20:23:55

『壹』 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及其工作方式的特點是什麼

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及其工作方式嫌卜的特衡碧點是什麼?

1、網際網路兩大組成部分: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2、特點

邊緣部分:由各主機構成。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連網組成。

3、工作方式特點

邊緣部分:用戶直接進行信息芹攔穗處理和信息共享;低速連入核心網。

核心部分:負責為邊緣部分提供高速遠程分組交換。

『貳』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一)

參考: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 第7版

一、現在最主要的三種網路
 電信網路(電話網)
 有線電視網路
 計算機網路 (發展最快,信息時代的核心技術)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 internet 是普通名詞
泛指一般的互連網(互聯網)
 Internet 是專有名詞,標准翻譯是「網際網路」 世界范圍的互連網(互聯網)
使用 TCP/IP 協議族
前身是美國的阿帕網 ARPANET
三、計算機網路的帶寬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帶寬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帶寬是 10 M,實際上是 10 Mb/s。注意:這里的 M 是 106。
四、對寬頻傳輸的錯誤概念
在網路中有兩種不同的速率:
信號(即電磁波)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 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傳輸速率。 這兩種速率的意義和單位完全不同。
寬頻傳輸: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較高。 寬頻線路:每秒有更多比特從計算機注入到線路。 寬頻線路和窄帶線路上比特的傳播速率是一樣的。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採用電路交換,新型的計算機網路採用分組交換的、基於存儲轉發的方式。 分組交換:
 在發送端把要發送的報文分隔為較短的數據塊
 每個塊增加帶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構成分組(包)
 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剝去首部,抽出數據部分,還原成報文
IP 網路的重要特點
 每一個分組獨立選擇路由。
 發往同一個目的地的分組,後發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順序接收)。  當網路中的通信量過大時,路由器就來不及處理分組,於是要丟棄一些分組。  因此, IP 網路不保證分組的可靠地交付。
 IP 網路提供的服務被稱為:
盡最大努力服務(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兩個協議:IP 和 TCP
TCP 協議保證了應用程序之間的可靠通信,IP 協議控制分組在網際網路的傳輸,但網際網路不保證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
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 當 A 進程需要 B 進程的服務時就主動呼叫 B 進程,在這種情況下,A 是客戶而 B 是伺服器。
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務,此時,B 是客戶而 A 是伺服器。
注意:
 使用計算機的人是「用戶」(user)而不是「客戶」(client)。
 客戶和伺服器都指的是進程,即計算機軟體。
 由於運行伺服器進程的機器往往有許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們經常將主要運行伺服器進程的
機器(硬體)不嚴格地稱為伺服器。
 例如,「這台機器是伺服器。」 意思是:「這台機器(硬體)主要是用來運行伺服器進程(軟體)。」  因此,伺服器(server)一詞有時指的是軟體,但也有時指的是硬體。
六、總結
 網際網路(Internet)是世界范圍的、互連起來的計算機網路,它使用 TCP/IP 協議族,並且它的前身是美 國阿帕網 ARPANET。
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 網際網路使用基於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並使用 IP 協議傳送 IP 分組。
 路由器把許多網路互連起來,構成了互連網。路由器收到分組後,根據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
地址,然後轉發分組。
 路由器根據與其他路由器交換的路由信息構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 IP 網路提供盡最大努力服務,不保證可靠交付。
 TCP 協議保證計算機程序之間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和伺服器都是進程(即軟體)。客戶是服務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提供方。
 伺服器有時也指「運行伺服器軟體」的機器。

一、IP 網路是虛擬網路
 IP 網路是虛擬的。在 IP 網路上傳送的是 IP 數據報(IP 分組)。
 實際上在網路鏈路上傳送的是「幀」,使用的是幀的硬體地址(MAC 地址)。
 地址解析協議 ARP 用來把 IP 地址(虛擬地址)轉換為硬體地址(物理地址)。
二、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二進制和點分十進制。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方便閱讀和從鍵盤上輸入,可把每 8 位二進制數字轉換成一個十進制數字,並 用小數點隔開,這就是點分十進制。
三、網際網路的域名
網際網路的域名分為:  頂級域名  二級域名  三級域名

 四級域名
四、域名伺服器 DNS (Domain Name Server)
網際網路中設有很多的域名伺服器 DNS,用來把域名轉換為 IP 地址。
五、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使用的協議——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接收郵件使用的協議——郵局協議版本 3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注:郵件的傳送仍然要使用 IP 和 TCP 協議
六、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用來標識萬維網上的各種文檔。
 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個文檔,在整個網際網路的范圍內具有惟一的標識符 URL。  URL 實際上就是文檔在網際網路中的地址。
七、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萬維網客戶程序與伺服器程序之間的交互遵守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八、結束語
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便於閱讀和鍵入,也常使用點分十進制記法。  個人用戶上網可向本地 ISP 租用臨時的 IP 地址。
 域名伺服器 DNS 把計算機域名轉換為計算機使用的 32 位二進制 IP 地址。  發送電子郵件使用 SMTP 協議,接收電子郵件使用 POP3 協議。
 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惟一地確定了萬維網上文檔的地址。
 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用於萬維網瀏覽器程序和伺服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 超文本標記語言 HTML 使萬維網文檔有了統一的格式。
 IP 電話不使用 TCP 協議。利用 IP 電話網關使得在普通電話之間可以打 IP 電話。

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根據提供服務的覆蓋面積大小以及所擁有的 IP 地址數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為不同的層次。
二、兩種通信方式
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C/S 方式 和 P2P 方式
(Peer-to-Peer,對等方式)。
三、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網路核心部分是網際網路中最復雜的部分。
網路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網路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 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
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是由許多網路和把它們互連起來的路由器組成,而主機處在網際網路的邊緣部分。
在網際網路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間一般都用高速鏈路相連接,而在網路邊緣的主機接入到核心部分則通 常以相對較低速率的鏈路相連接。

主機的用途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並且可以和其他主機通過網路交換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則是用 來轉發分組的,即進行分組交換的。
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四、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建立連接、通信、釋放連接。
五、網路的分類
 不同作用范圍的網路
 廣域網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區域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網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個人區域網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從網路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 公用網 (public network)
 專用網 (private network)
 用來把用戶接入到網際網路的網路
 接入網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稱為本地接入網或居民接入網。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網只是起到讓用戶能夠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橋梁」作用。
六、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 速率
 帶寬
 吞吐量
 時延(delay 或 latency)
 傳輸時延(發送時延) —— 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 畢所需的時間。
 傳播時延 —— 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注:信號傳輸速率(即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處理時延 —— 交換結點為存儲轉發而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所花費的時間。
 排隊時延 —— 結點緩存隊列中分組排隊所經歷的時延。 總時延 = 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處理時延
 時延帶寬積
 利用率 —— 分為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 網路利用率——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注: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
七、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 簡稱為協議,是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其組成要素有以下三點:
 語法  語義  同步
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
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八、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
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 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
 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
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介面提供的。 同一系統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的地方,稱為服務訪問點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九、TCP/IP 的體系結構
路由器在轉發分組時最高只用到網路層,而沒有使用運輸層和應用層。

『叄』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組成部分

主要來講就兩部分:核心部分和邊緣部分;
核心部分則是網路互連的設備,如路由器;
邊緣部分則是終端;

『肆』 我們的系統檢測到您的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異常流量.請稍後重新發送

此提示是瀏覽器為了防範機器自動查詢而採取的措施,但對於多人使用同一對外IP的情況也會造成誤報,比如身處區域網或者使用了代理伺服器等網路條件下。

解決方法:

1、輸入驗證碼,一般輸入2次驗證碼之後即可解除提示。

2、如果使用的是區域網,要麼聯系網管解決,要麼自行使用代理伺服器。

3、如果使用了代理伺服器,不用或者更換代理伺服器。

4、如果是個人寬頻,重新進行寬頻撥號或者重啟路由器獲得一個新IP。

(4)計算機網路邊緣部分核心部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從工作方式上看,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 邊緣部分是指用戶直接使用的、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 而核心部分是指大量的網路和連接這些網路的路由器,它為邊緣部分提供了連通性和交換服務。

2、分布式處理。當計算機網路中的某個計算機系統負荷過重時,就可以將其處理的任務傳送到網路的其他計算機系統中,利用空閑計算機資源以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

3、按照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分為星形、匯流排型、環形和網路形網路。 其中前三者多用於區域網,網路形網路多用於廣域網。

『伍』 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

問題一:網際網路中的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個部分稱為什麼 IP 地址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網路地址,另一個是:主機地址

問題二:計算機網路由哪兩部分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1、計算機網路分成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部分。
通信子網的功能:負責全網的數據通信;
資源子網的功能:提供各種網路資源和網路服務,實現網路的資源共享。
2、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硬體系統:主要包括有:網路伺服器、網路工作站、網路適配器、傳輸介質等。
網路軟體系統:主要包括有:網路操作系統軟體、網路通信協議、網路工具軟體、網路應用軟體等。

問題三:網際網路兩大組成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5分 邊緣部分 由所有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路和連接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客戶伺服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對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的提供方。被用戶調用後運行,在打算通信時主動向遠地伺服器發起通信(請求服務)。因此,客戶程序必須知道伺服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復雜的操作系統。 一種專門用來提供某種服務的程序,可同時處理多個遠地或本地客戶的請求。系統啟動後即自動調用並一直不斷地運行著,被動地等待並接受來自各地的客戶的通信請求。因此,伺服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戶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強大的硬體和高級的操作系統支持。對等稿弊連接方式從本質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戶伺服器方式,只是對等連接中的每一個主機既是客戶又同時是伺服器。
網路核心部分是網際網路中最復雜的部分。網路中龔核心部分要向網路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問題四:網際網路的兩大組成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何特點? 10分 計算機網路第六版,36頁第12題么?

問題五:網際網路中的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個部分稱為什麼 IP 地址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網路地址,另一個是:主機地址

問題六:計算機網路由哪兩部分組成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鍵塌族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 *** 。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 *** ,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它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 *** 體。
按連接定義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資質的計算機 *** ,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按衫裂需求定義
計算機網路就是由大量獨立的、但相互連接起來的計算機來共同完成計算機任務。這些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

問題七:組成計算機系統的兩大部分是什麼? 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
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等;軟體是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和相應的文檔。計算機系統具有接收和存儲信息、按程序快速計算和判斷並輸出處理結果等功能。常見的系統有Windows,Linux等。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子)系統和軟體(子)系統組成。前者是藉助電、磁、光、機械等原理構成的各種物理部件的有機組合,是系統賴以工作的實體。後者是各種程序和文件,用於指揮全系統按指定的要求進行工作。
自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計算機技術在元件器件、硬體系統結構、軟體系統、應用等方面,均有驚人進步,現代計算機系統小到微型計算機和個人計算機,大到巨型計算機及其網路,形態、特性多種多樣,已廣泛用於科學計算、事務處理和過程式控制制,日益深入社會各個領域,對社會的進步產生深刻影響。

問題八:網際網路上一台主機的域名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一級域名、二級域名、輔助域名(主機名)
這3個部分組成

問題九:網際網路兩大組成部分的特點是什麼,它們的工作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5分 邊緣部分 由所有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路和連接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客戶伺服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對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的提供方。被用戶調用後運行,在打算通信時主動向遠地伺服器發起通信(請求服務)。因此,客戶程序必須知道伺服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復雜的操作系統。 一種專門用來提供某種服務的程序,可同時處理多個遠地或本地客戶的請求。系統啟動後即自動調用並一直不斷地運行著,被動地等待並接受來自各地的客戶的通信請求。因此,伺服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戶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強大的硬體和高級的操作系統支持。對等連接方式從本質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戶伺服器方式,只是對等連接中的每一個主機既是客戶又同時是伺服器。
網路核心部分是網際網路中最復雜的部分。網路中龔核心部分要向網路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問題十:網際網路中的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個部分稱為什麼 IP 地址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網路地址,另一個是:主機地址

『陸』 計網體系結構 - 組成與分類

從組成部分的角度看,計算機網納數絡由硬體、軟體和協議組成,軟體運行在硬體上,通過協議,不同的硬體實現互聯互通。

從工作方式的角度看,計算機網路由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組成,邊緣部分大部分情況指用戶使用的設備,核心部分為服務商提供的伺服器。

從功能組成的角度看,計算機網路主要有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如下洞碰首圖所示,有很多層次。其中的傳輸層起到一個融會貫通的作用。

分類吵喊很多。

『柒』 計算機網路概念

1.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
廣義觀點:實現遠程信息處理的系統或者能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

資源共享觀點:
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自洽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目的:資源共享
組成單元: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洽計算機」
網路協議:網路中計算機必須遵循的統一規則

用戶透明性觀點:能為用戶自動管理資源的網路操作系統,能夠調用用戶所需要的資源,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組成部分角度
硬體:主機(端系統)、通信鏈路(雙絞線、光纖)、交換設備(路由器、交換機)以及通信處理機(網卡等)
軟體:實現資源共享的軟體以及方便用戶使用的各種工具軟體(網路操作系統、郵件收發系統、FTP程序、聊天程序)
協議:計算機網路的核心,規定了網路傳輸數據遵循的規定

工作角度
邊緣部分:所有連接到網際網路上、供用戶直接使用的主機組成,用來進行通物漏信(傳洞仔輸數據、音頻或者視頻和資源共享。用戶直接使用(C/S方式和P2P方式)
核心部分:大量的網路和連接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為邊緣部分提供連通信和交換服務

功能組成角度
通信子網:傳輸介質,通信設備,相應的網路協議。使得網路具有數據傳輸,交換,控制和存儲的能力,實現聯網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
資源子網: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以及軟體的集合,向網路用戶提供共享其他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的服務

3.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數據通信: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實現聯網計算機之間的信息傳輸,將分散的計算機聯系起來
資源共享:實現軟體、硬體、數據的共享,使得計算機網路中的資源互通有無,分工協作,提高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利用率
分布式處理:將某個計算機負載過重的任務分散到多台計算機上,提高整個系統的利用率
提高可靠性:各台計算機可以通過網路互為替代機
負載均衡:將工作任務均衡的分配給計算機網路中的各台計算機

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分布范圍分類
廣域網
城域網
區域網
個人區域網

傳輸技術分類
廣播式網路
點對點網路

按照拓撲結構分類
星形網路
匯流排型網路
環形網路
網狀形網路

按照使用者分類
公用網
專用網

按照傳輸介質分類
有線網路
無限網路

5.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生成RFC的過程:網際網路草案、建議標准、草案標准、網際網路標准
國際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6.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帶寬:網路在通信線路中傳送該數據的能力,單位:比特/每秒

時延:數據從網路的一端發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總時間
發送時延:發送時延=分組長度/信道帶寬
傳播時延:傳播時延=信道長度/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

處理時延

排隊時延

時延帶寬積:發送端連續發送數據且發送的第一個比特即將達到終點時,發送端已經發出的比特數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信納螞汪道帶寬

往返時延:從發到數據到接收到接收端的確認,經歷的時延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的數據量

速率:連接到計算機網路上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數據率或者比特率),最高的數據率即為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