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廣域網和區域網
一、區域網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某一區域」指的是同一辦公室、同一建築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學校等,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
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掃描儀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
區域網是封閉型的,可以由辦公室內的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公司內的上千台計算機組成。
二、廣域網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是一種跨越大的、地域性的計算機網路的集合。通常跨越省、市,甚至一個國家。廣域網包括大大小小不同的子網,子網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小型的廣域網。
兩者的區別:
1、范圍不同
WAN比LAN口長,一般上百公里以上。
2、介面類型
LAN:乙太網RJ-45電介面, LC/SC/ST 多模光纖 ,單模光纖1550納米/100公里, 1310納米/100公里。
WAN:串口 ,T1 ,POS ,ATM,E1。
3、速率不同
LAN (10/100/1000/10000/10G/40G/100G)。
WAN(ISDN/PSTN/T1/E1/T3/E3/OC-3/OC-12/OC-48/OC-192 )。
4.協議不同
LAN(乙太網) 。WAN(PPP,HDLC)。
三、除了撥號上網外還有其他兩種上網方式
1、靜態IP
靜態IP也叫固定IP地址上網,是乙太網線接入的上網方式之一,由運營商提供固定的IP地址、網關、DNS地址。
如果電腦與寬頻直接連接,需要將運營商提供的固定IP地址等參數手動填寫在電腦上,才可以正常上網。如下:
動態IP上網方式無需任何參數或者賬號密碼,僅需將電腦設置為自動獲取IP地址和DNS伺服器地址即可。常見的動態IP類型寬頻有校園、酒店以及企業內網等環境。
(1)計算機網路廣域網舉例擴展閱讀:
區域網一般為一個部門或單位所有,建網、維護以及擴展等較容易,系統靈活性高。其主要特點是:
1、覆蓋的地理范圍較小,只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局部范圍內聯,如一座或集中的建築群內。
2、使用專門鋪設的傳輸介質進行聯網,數據傳輸速率高(10Mb/s~10Gb/s)
3、通信延遲時間短,可靠性較高
4、區域網可以支持多種傳輸介質
區域網的類型很多,若按網路使用的傳輸介質分類,可分為有線網和無線網;若按網路拓撲結構分類,可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型、樹型、混合型等;
若按傳輸介質所使用的訪問控制方法分類,又可分為乙太網、令牌環網、FDDI網和無線區域網等。其中,乙太網是當前應用最普遍的區域網技術。
② 什麼是廣域網舉例說明
廣域網蘆洞:英文是Wide Area Network,就是我們常說的WAN。他是一個網路的區域劃分形成的概念,通常我們經常會把兩個城市之間的網路認為是廣域網,或者說兩個國家之間鄭嘩瞎的網路認為是廣域網,實際上是錯誤的。廣域網是要看你的比較范圍,如果兩個城市之間的網路和全國的網路來對比,就屬於城域網。因此廣域網僅僅是一個區域劃分產生的概念。並不是那一個網路就是廣域網。
在狹義上講,只要經過路由器那麼就會分為兩個區域,舉例說:家庭寬待路由器共享上網,那麼連接在WAN口的區域就是廣域網,而連接在LAN上的區域就是區域網。
常用的廣域網,包括公用電話交換網( P S T N)喊空、分組交換網(X . 2 5)、數字數據網( D D N)、幀中繼( F R)、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服務( S M D S)和非同步傳輸模式(AT M)。
③ 常見的廣域網技術有哪些
廣域網是一種跨地區的數據通訊網路,使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設備作為信息傳輸平台。對照OSI參考模型,廣域網技術主要位於底層的3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
一、PSTN(撥號上網)
PSTN提供的是一個模擬的專有通道,通道之間經由若干個電話交換機連接而成。當兩個主機或路由器設備需要通過PSTN連接時,在兩端攔侍戚的網路接入側(即用戶迴路側)必須使用
PSTN數據機(Modem)實現信號的模/數、數/模轉換。從OSI七層模型的角度來看,PSTN可以看成是物理層的一個簡單的延伸,沒有向用戶提供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服務。而且,由於PSTN是一種電路交換的方式,所以一條通路自建立直至釋放,其全部帶寬僅能被通路兩端的設備使用,即使他們之間並沒有任何數據需要傳送。因此,這種電路交換的方式不能實現對網路帶寬的充分利用。通過PSTN進行網路互聯舉例下圖是一個通過PSTN連接兩個區域網的網路互連的例子。在這兩個區域網中,各有一個路由器,每個路由器均有一個串列埠與Modem相連,Modem再與PSTN相連,從而實現了這兩個區域網的互連。
常用廣域網有哪些連接技術
二、ISDN(一線通)
ISDN是這樣一種網路,由IDN發展演變而成,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一系列的業務(包括話音和非話音業務),為用戶提供多用途的標准介面以接入網路。通信業務的綜合化是利用一條用戶線就可以提供電話、傳真、可視圖文及數據通信等多種業務。
綜合業務數字網除了可以用來打電話,還可以提供諸如可視電話、數據通信、會議電視等多種業務,從而將電話、傳真、數據、圖像等多簡陵種業務綜合在一個統一的數字網路中進行傳輸和處理,這也就是「綜合業務數字網」名字的來歷。
由於ISDN的開通范圍比ADSL和LAN接入都要廣泛得多,所以對於那些沒有寬頻接入的用戶,ISDN似乎成了惟一可以選擇的高速上網的解決辦法,畢竟128kbps的速度比撥號快多了;ISDN和電話一樣按時間收費,所以對於某些上網時間比較少的用戶(比如每月20小時以下的用戶)還是要比使用ADSL便宜很多的。另外,由於ISDN線路屬於數字線路,所以用它來打電話(包括網路電話)效果都比普通電話要好得多。
它通過普通的銅纜以更高的速率和質量傳輸語音和數據。ISDN是歐洲普及的電話網路形式。GSM行動電話標准也可以基於ISDN傳輸數據。因為ISDN是全部數字化的電路,所以它能夠提供穩定的數據服務和連接速度,不像模擬線路那樣對干擾比較明顯。在數字線路上更容易開展更多的模擬線路無法或者比較困難以證質量的數字信息業務。例如除了基本的打電話功能之外,還能提供視頻、圖像與數據服務。ISDN需要一條全數字化的網路用來承載數字信號(只有0和1這兩種狀態),與普通模擬電話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里。
常用廣域網有哪些連接技術
另外,ISDN也特指使用這項技術建立保持和斷開電路交換的協議組或是isosorbidedinitrate二硝酸異山梨酯的縮寫。
(1)實現高可靠性及高質量的通信。由於終端和終端之間的信道已經完全數字化,噪音、串音及信號衰落失真受距離與鏈路數增加的影響都非常小,因此通信質量很高。
(2)使用方便。信息信道和信號信道分離。在一條約2B+D的用戶線上可以連接8台終端,可3台同時工作。
(3)費用低廉。
三、ADSL(推薦)
ADSL屬於DSL技術的一種,全稱(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亦可稱作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是一種新的數據傳輸方式。
ADSL技術提供的上行和下行帶寬不對稱,因此稱為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談如
ADSL技術採用頻分復用技術把普通的電話線分成了電話、上行和下行三個相對獨立的信道,從而避免了相互之間的干擾。用戶可以邊打電話邊上網,不用擔心上網速率和通話質量下降的情況。理論上,ADSL可在5km的范圍內,在一對銅纜雙絞線上提供最高1Mbps的的上行速率和最高8Mbps的下行速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帶寬),能同時提供話音和數據業務。
一般來說,ADSL速率完全取決於線路的距離,線路越長,速率越低。
常用廣域網有哪些連接技術
ADSL技術能夠充分利用現有PSTN(,公共交換電話網),只須在線路兩端加裝ADSL設備即可為用戶提供高寬頻服務,無需重新布線,從而可極大地降低服務成本。同時ADSL用戶獨享帶寬,線路專用,不受用戶增加的影響。
最新的ADSL2+技術可以提供最高24Mbps的下行速率,和第一代ADSL技術相比,ADSL2+打破了ADSL接入方式帶寬限制的瓶頸,在速率、距離、穩定性、功率控制、維護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其應用范圍更加廣闊。
四、VDSL
VDSL是一種非對稱DSL技術,全稱(超高速數字用戶線路)。
和ADSL技術一樣,VDSL也使用雙絞線進行語音和數據的傳輸。VDSL是利用現有電話線上安裝VDSL,只需在用戶側安裝一台VDSLmodem。最重要的是,無須為寬頻上網而重新布設或變動線路。
VDSL技術採用頻分復用原理,數據信號和電話音頻信號使用不同的頻段,互不幹擾,上網的同時可以撥打或接聽電話。
從技術角度而言,VDSL實際上可視作ADSL的下一代技術,其平均傳輸速率可比ADSL高出5至10倍。VDSL能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滿足更多的業務需求,包括傳送高保真音樂和高清晰度電視、是真正的全業務接入手段。由於VDSL傳輸距離縮短(傳輸距離通常為300米~1000米),碼間干擾小,對數字信號處理要求大為簡化,所以設備成本比ADSL低。另外,根據市場或用戶的實際需求,VDSL上下行速率可以設置成是對稱的,也可以設置成不對稱的。
五、DDN
DDN是利用數字信道提供半永久性連接電路,以傳輸數據信號為主的數據傳輸網路。
·通過DDN節點的交叉連接,在網路內為用戶提供一條固定的,由用戶獨自完全佔有的數字電路物理通道。無論用戶是否在傳送數據,該通道始終為用戶獨享,除非網管刪除此條用戶電路。這是一種電路交換方式。DDN可向用戶提供2.4k、4.8k、9.6k、19.2k、N*64(N=1~31)及2048kbps速率的全透明的專用電路。
DDN用戶終端可以是非同步終端(DTE)、計算機(PC)或區域網絡。
常用廣域網有哪些連接技術
DDN是一個透明傳輸網,為用戶提供物理通道,只負責傳送,不改動任何用戶數據,沒有額外的資源交換及協議開銷。在接入上,DDN只要求用戶的物理介面與網路提供的物理介面匹配即可。
六、有線寬頻網
Cable-Modem(線纜數據機)是一種超高速Modem,它利用現成的有線電視網進行數據傳輸。它有對稱速率型和非對稱速率型兩種連接方式,前者上傳和下載速率相同,在500kbps-2Mbps之間,後者上傳速率在500kbps-10Mbps之間,下載速率為2Mbps-10Mbps。由於採用共享結構,隨著用戶的增加,接入速度會有所下降。有線寬頻網需租用電信運營商的互聯網出口。
七、LAN(小區寬頻)
LAN方式介入是利用乙太網技術,採用光纜加雙絞線的方式對社區進行綜合布線,形成區域網,用戶的電腦通過網線與網卡相連,實現上網。LAN可提供10M以上的共享帶寬。
在同一網路交換機內的用戶存在安全問題。
八、PON(無源光網路)
PON是一種點對點的光纖傳輸和接入技術,在此網中不含有任何電子器件及電子電源,全部由光分路器等無源器件組成。PON每個用戶使用的帶寬可從66kbps到155Mbps間靈活劃分。
九、LMDS(無線接入寬頻)
LMDS(本地多點分配接入系統)是目前可用於社區寬頻接入的一種無線接入技術。每個終端用戶帶寬可達25Mbps,總入量為600Mbps。每基站下的用戶共享帶寬。
第一代LMDS是模擬系統,主要用於電視節目的傳播,因此,也被稱為無線CATV網。
第二代LMDS系統採用的是全數字的技術,不僅能夠傳播單向的電視節目,還能夠升級為WLL中的全互動式雙向交換型寬頻網路。LMDS支持目前已有的主要傳輸標准,如ATM、TCP/IP、MPEG-2等
常用廣域網有哪些連接技術
LMDS的具體含義為:
①L(Local)表示工作在高頻波段,信號的傳播特性限制了覆蓋小區的范圍。
②M(Multipoint)表示信號的發射是一點對多點,即廣播形式,而由用戶返回的信號則是點對點形式。
③D(Distribution)表示通過資源的固定或動態分配,可同時進行聲音、數據、網際網路、視頻等多項業務的傳輸。
④S(Service)描述了運營者與用戶之間的關系,LMDS網路提供的服務由運營者選擇。
LMDS的工作原理
LMDS作為寬頻無線點對多點通信系統,其最大優點是可用頻帶寬,可達1.3GHz,LMDS的系統實現方案有多種,根據系統不同,蜂窩半徑2~5km不等,調制方式對第一代模擬系統為FM為主的頻分多址方式,對第二代數字系統調制方式有QAM或QPSK,天線形式和參數的差異就更大了。
十、PLC(電力線上網)
PLC(電力通訊技術)是利用電力線傳輸數據和語音信號的一種通訊方式,需要上網時,通過連接在電腦上的「電力貓」,再與電源插座連接即可。多數電力線網採用寬頻共享,可實現14Mbps或45Mbps的傳輸率。
④ 廣域網的實例
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廣域網,包括公用電話交換網( P S T N)、分組交換網(X . 2 5)、數字數據網( D D N)、幀中繼( F R)、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服務( S M D S)和非同步傳輸模式(AT M)。
PSTN
公共電話交換網(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 S T N)是以電路交換技術為基礎的用於傳輸模擬話音的網路。全世界的電話余仔拍數目早已達幾億部,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要將如此之多的電話連在一起並能很好地工作,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採用分級交換方式。
電話網概括起來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戚陪本地迴路、干線和交換機。其中干線和交換機一般採用數字傳輸和交換技術,而本地迴路(也稱用戶環路)基本上採用模擬線路。由於P S T N的本地迴路是模擬的,因此當兩台計算機想通過P S T N傳輸數據時,中間必須經雙方M o d e m實現計算機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的相互轉換。
P S T N是一種電路豎羨交換的網路,可看作是物理層的一個延伸,在P S T N內部並沒有上層協議進行差錯控制。在通信雙方建立連接後電路交換方式獨佔一條信道,當通信雙方無信息時,該信道也不能被其他用戶所利用。
用戶可以使用普通撥號電話線或租用一條電話專線進行數據傳輸,使用P S T N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是最廉價的,但由於P S T N線路的傳輸質量較差,而且帶寬有限,再加上P S T N交換機沒有存儲功能,因此P S T N只能用於對通信質量要求不高的場合。目前通過P S T N進行數據通信的最高速率不超過5 6 K b p s。
X.25
X . 2 5是在2 0世紀7 0年代由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 C I T T制定的「在公用數據網上以分組方式工作的數據終端設備D T E和數據電路設備D C E之間的介面」。X . 2 5於1 9 7 6年3月正式成為國際標准, 1 9 8 0年和1 9 8 4年又經過補充修訂。從I S O / O S I體系結構觀點看, X . 2 5對應於O S I參考模型底下三層,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
X . 2 5的物理層協議是X . 2 1,用於定義主機與物理網路之間物理、電氣、功能以及過程特性。實際上支持該物理層標準的公用網非常少,原因是該標准要求用戶在電話線路上使用數字信號,而不能使用模擬信號。作為一個臨時性措施, C C I T T定義了一個類似於大家熟悉的R S - 2 3 2標準的模擬介面。
X . 2 5的數據鏈路層描述用戶主機與分組交換機之間數據的可靠傳輸,包括幀格式定義、差錯控制等。X . 2 5數據鏈路層一般採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 (High-level Data LinkC o n t r o l)協議。
X . 2 5的網路層描述主機與網路之間的相互作用,網路層協議處理諸如分組定義、定址、流量控制以及擁塞控制等問題。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允許用戶建立虛電路,然後在已建立的虛電路上發送最大長度為1 2 8個位元組的數據報文。報文可靠且按順序到達目的端。X . 2 5網路層採用分組級協議( Packet level Protocol,P L P)。
X . 2 5是面向連接的,它支持交換虛電路( 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 V C)和永久虛電路P V 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交換虛電路( S V C)是在發送方向網路發送請求建立連接報文要求與遠程機器通信時建立的。一旦虛電路建立起來,就可以在建立的連接上發送數據,而且可以保證數據正確到達接收方。X . 2 5同時提供流量控制機制,以防止快速的發送方淹沒慢速的接收方。永久虛電路( P V C)的用法與S V C相同,但它是由用戶和長途電信公司經過商討面預先建立的,因而它時刻存在,用戶不需要建立鏈路而可直接使用它。P V C類似於租用的專用線路。
由於許多的用戶終端並不支持X . 2 5協議,為了讓用戶啞終端(非智能終端)能接入X . 2 5網路, C C I T T制定了另外一組標准。用戶終端通過一個稱為分組裝拆器( Packet AssemblerD i s a s s e m b l e r,PA D)的「黑盒子」接入X . 2 5網路。用於描述PA D功能的標准協議稱為X . 3;
而在用戶終端和PA D之間使用X . 2 8協議;另一個協議是用於PA D和X . 2 5網路之間的,稱為X . 2 9。
X . 2 5網路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障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它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差錯校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差錯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安全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X . 2 5網路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供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由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X . 2 5分組交換網可以滿足不同速率和不同型號的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區域網L A N之間的數據通信。X . 2 5網路提供的數據傳輸率一般為6 4 K b p s。
DDN
數字數據網( Digital Data Network,D D N)是一種利用數字信道提供數據通信的傳輸網,它主要提供點到點及點到多點的數字專線或專網。
D D N由數字通道、D D N結點、網管系統和用戶環路組成。D D N的傳輸介質主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信道等。D D N採用了計算機管理的數字交叉連接( Data CrossConnection,D X C)技術,為用戶提供半永久性連接電路,即D D N提供的信道是非交換、用戶獨占的永久虛電路( P V C)。一旦用戶提出申請,網路管理員便可以通過軟體命令改變用戶專線的路由或專網結構,而無須經過物理線路的改造擴建工程,因此D D N極易根據用戶的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內接通所需帶寬的線路。
D D N為用戶提供的基本業務是點到點的專線。從用戶角度來看,租用一條點到點的專線就是租用了一條高質量、高帶寬的數字信道。用戶在D D N上租用一條點到點數字專線與租用一條電話專線十分類似。D D N專線與電話專線的區別在於:電話專線是固定的物理連接,而且電話專線是模擬信道,帶寬窄、質量差、數據傳輸率低;而D D N專線是半固定連接,其數據傳輸率和路由可隨時根據需要申請改變。另外, D D N專線是數字信道,其質量高、帶寬寬,並且採用熱冗餘技術,具有路由故障自動迂迴功能。
下面介紹D D N與X . 2 5網的區別。X . 2 5是一個分組交換網, X . 2 5網本身具有3層協議,用呼叫建立臨時虛電路。X . 2 5具有協議轉換、速度匹配等功能,適合於不同通信規程、不同速率的用戶設備之間的相互通信。而D D N是一個全透明的網路,它不具備交換功能,利用D D N的主要方式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租用專線。從用戶所需承擔的費用角度看, X . 2 5是按位元組收費,而D D N是按固定月租收費。所以D D N適合於需要頻繁通信的L A N之間或主機之間的數據通信。D D N網提供的數據傳輸率一般為2 M b p s,最高可達4 5 M b p s甚至更高。
幀中繼
幀中繼( Frame Relay,F R)技術是由X . 2 5分組交換技術演變而來的。F R的引入是由於過去2 0年來通信技術的改變。2 0年前,人們使用慢速、模擬和不可靠的電話線路進行通信,當時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很慢且價格比較昂貴。結果是在網路內部使用很復雜的協議來處理傳輸差錯,以避免用戶計算機來處理差錯恢復工作。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光纖通信的廣泛使用,通信線路的傳輸率越來越高,而誤碼率卻越來越低。為了提高網路的傳輸率,幀中繼技術省去了X . 2 5分組交換網中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這就意味著幀中繼網在傳送數據時可以使用更簡單的通信協議,而把某些工作留給用戶端去完成,這樣使得幀中繼網的性能優於X . 2 5網,它可以提供1 . 5 M b p s的數據傳輸率。
我們可以把幀中繼看作一條虛擬專線。用戶可以在兩結點之間租用一條永久虛電路並通過該虛電路發送數據幀,其長度可達1 6 0 0位元組。用戶也可以在多個結點之間通過租用多條永久虛電路進行通信。
實際租用專線( D D N專線)與虛擬租用專線的區別在於:對於實際租用專線,用戶可以每天以線路的最高數據傳輸率不停地發送數據;而對於虛擬租用專線,用戶可以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按線路峰值速率發送數據,當然用戶的平均數據傳輸速率必須低於預先約定的水平。換句話說,長途電信公司對虛擬專線的收費要少於物理專線。
幀中繼技術只提供最簡單的通信處理功能,如幀開始和幀結束的確定以及幀傳輸差錯檢查。當幀中繼交換機接收到一個損壞幀時只是將其丟棄,幀中繼技術不提供確認和流量控制機制。
幀中繼網和X . 2 5網都採用虛電路復用技術,以便充分利用網路帶寬資源,降低用戶通信費用。但是,由於幀中繼網對差錯幀不進行糾正,簡化了協議,因此,幀中繼交換機處理數據幀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端到端用戶信息傳輸時延低於X . 2 5網,而幀中繼網的吞吐率也高於X . 2 5網。幀中繼網還提供一套完備的帶寬管理和擁塞控制機制,在帶寬動態分配上比X . 2 5網更具優勢。幀中繼網可以提供從2 M b p s到4 5 M b p s速率范圍的虛擬專線。
SMDS
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服務( 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S M D S)被設計用來連接多個區域網。它是由B e l l c o r e在2 0世紀8 0年代開發的,到9 0年代早期開始在一些地區實施。
為了說明S M D S的用途,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假設某個公司有4個辦公室分別位於4個城市,而每個辦公室有一個區域網。公司決定將4個區域網連接起來,可以採用的一種方案是租用6條高速專用線路將4個區域網相互連接,如圖4 - 1 a所示。這種方案是可行的,但造價太昂貴。
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S M D S,如圖4 - 1 b所示。我們可以將S M D S當做是L A N之間的高速主幹網,即允許某個L A N通過S M D S向其他L A N發送報文。而在L A N與S M D S之間的短距離線路(圖4 - 1 b中粗線所示)可以從電話公司租用。通常情況下,該段線路使用城域網( M A N)的D Q D B協議,當然使用其他類型的協議也是可行的。
圖4-1 連接4個L A N的兩種不同方案雖然大多數電話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是針對連續通信業務的,但是S M D S的設計卻是針對突發通信的。換句話說,有些時候某個L A N要將數據報文快速發往另一個L A N,而更多時間在L A N之間沒有數據要傳送。圖4 - 1 a使用租用專線的解決方案存在下列問題:一旦租用了線路,不管用戶是否一直在使用這些線路,都必須為每條線路付出高昂的月租費。對於間歇性的通信,租用線路是一個代價比較高的方案,而S M D S在造價上比它更有競爭力。如果有n個L A N,將它們全互連需要租用n(n-1)/ 2條長距離的專線,而使用S M D S只需要租用n條短距離的線路將L A N接到S M D S路由器上。
既然S M D S的設計目標是用於L A N與L A N之間的通信,因而它的數據傳輸速度必須足夠高。S M D S的標准速率是4 5 M b p s,低於4 5 M b p s的速率也是可行的。
S M D S提供無連接的報文傳輸服務。S M D S報文格式如圖4 - 2所示。S M D S報文有3個欄位:
目的地址欄位、源地址欄位以及一個長度可變的用戶數據欄位,用戶數據的最大長度可達9 1 8 8個位元組。發送方L A N上的機器將報文通過接入線路發送到電話公司的S M D S交換機,S M D S將報文盡力投遞到目的結點,但並不保證一定正確投遞到。
圖4-2 SMDS幀格式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包括4位二進制代碼以及1 5位十進制數電話號碼。每位十進制數都被單獨編碼為4位二進制數。電話號碼由國家代碼、地區代碼和用戶號碼組成,意味著可以向用戶提供國際業務。
每當報文到達S M D S網路時, S M D S的第一個路由器負責檢查報文的源地址是否對應於入境線路以防止在計費時受騙。如果地址不對,報文將被丟棄;如果地址正確,報文將繼續發送到目的結點。
S M D S的一個很有用的特徵是廣播。用戶可以定義一組S M D S的電話號碼,並為整個組賦一個特殊的號碼。任何發送到該特殊號碼的報文都將被發送給組內的所有成員。
S M D S的另一個有用的特徵是對入境和出境的報文進行地址屏蔽。對於輸出地址的屏蔽, LAN 1 LAN 2 LAN 3 LAN 4 LAN 3 LAN 4 LAN 1 LAN 2 SMDS a) 用租用線路連接4個LAN b) 用SMDS連接4個LAN
目的地址
位元組數8 8 ≤9 188
源地址用戶數據
用戶可以指定一組電話號碼,從而限制用戶只能向指定的地址(電話號碼)輸出報文;同樣的道理,對於輸入地址屏蔽,用戶可以通過指定一組電話號碼來限制外面用戶的呼入。
使用S M D S的這一特性,用戶可以組建一個私人網路。
S M D S幀的有效載荷部分可以是任意的位元組序列,而且該欄位的最大長度為9 1 8 8位元組。
S M D S幀的數據欄位可以攜帶乙太網的報文、I B M令牌網的報文以及I P報文等,亦即S M D S只是將數據不加修改(透明)地從源L A N傳送到目的L A N。
S M D S按如下方法處理突發通信。連接用戶訪問線路的路由器含有一個按固定速率遞增的計數器,如每隔1 0 μ s 加1。每當路由器收到報文時,路由器將檢查計數器的值並與剛接收到的報文長度進行比較(按位元組數比較)。如果計數器的值大於報文的位元組數,則該報文將被立即發送出去同時將計數器的計數值減去報文的位元組數。如果報文長度大於計數器值,
則將該報文被丟棄。
實際上,按照每隔1 0 μ s 加1的計數頻率,用戶可以按照100 000位元組/秒的平均速率發送數據,但突發數據率可能比這更高。例如,假設用戶接入線路有1 0 m s的空閑期,則計數器的值為1 0 0 0,因此用戶可以按4 5 M b p s的傳輸率發送1 K位元組的數據,路由器所需的傳輸時間為1 8 0 μ s 。對於100 000位元組/秒的租用線路,同樣1 K位元組的數據可能要用1 0 m s。這樣,只要用戶的平均數據率一直保持在預先約定的數據率下,對用戶各種數據通信速率的要求, S M D S都提供很小的延遲。這種機制向需要發送數據的用戶提供快速響應,同時又能防止用戶使用超過他們預先同意支付的帶寬。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 S M D S支持的數據傳輸率要高於幀中繼,但S M D S是無連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