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計算機網路規劃:某大學校園網規劃
你這樣規劃也算可以了。不過,在校園網方面應該接入上G帶寬的區域網。已保證你所說的網路服務的需要。
B. 構建校園網的實施方案
那麼,校園網應該怎樣建設呢?道理很簡單,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網站就要著眼於學生。要把校園網站建設成為新時期學生發展的新領地。開辟成學生生活、學習的新課堂。
首先,它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新課堂。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課內的學習,可以藉助網路的協助和延伸提高學習效果;二是在這里開設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和內容,實現課內課外學習的協調統一。
其次,要通過論壇、信箱,甚至開設聊天室的形式,成為學生交流的窗口。傳統意義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必須要滿足統一時空的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與人的交流已發展到網路這一領域。現代教育非常重視通過交流來獲取信息。為學生之間交流提供條件,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這其中最理想的、最先進的交流條件就是網路。學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幹、促進了解、建立友誼、形成是非觀念、宣洩心理壓抑、調節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等等。網上交流所具備的某些優點,是現實中交流無法比擬的。特別對於經常處於弱勢地位的學生來講,實現在網上交流,很容易讓他們體會到處於平等地位的快樂。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學生實現網上交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上也布滿了層層障礙。這些障礙,有網路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有長者對學生的全盤的限制。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校園網的建立,也許是學生實現網上更為廣闊、更為自由、更為主動交流的最佳途徑。
再次,它要成為學生個性發揮的廣場。誠然,個性教育是東方教育落後西方教育的主要一個方面。分析原因無非是,我們的學生始終生活在整齊的要求中,無微不至的呵護中,千人一面的環境中,缺少變化的過程中。而學生接觸了網路,就好比讓學生走出狹小的空間,來到寬闊的廣場,就可以放飛心中的追求,張揚自己的個性。
還要成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載體。比如,學生可以利用校園網站和自己的信箱,徵集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和答案,然後加強整理,得出結論。
網路還可以成為學生之間合作的紐帶;觀察社會的平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橋梁;學生才華的展室。
當然,要想使這些美好的願望成為現實,就需要在建立網站時,充分給學生留有這樣的機會和空間,按照這樣的想法去設計,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如果建站指導思想就沒有立足於學生,這些目的根本無法實現。查閱大量的校園網站,我認為像北京四中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INTERNET的發展和CERNET(中國教育科研網)的迅速壯大,全國已有四百多所高校建成校園網並接入CERNET。校園網的建設已成為高校實力與發展水平的標志。我院辦學的規模、層次正在迅速地擴大和提高,建設一個先進、實用的校園網,實現校內外信息的快速傳遞,使教學、科研、管理步入信息化、網路化,從而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已成為仿含含必然選擇。為此,學院決定投資建設校園網。
一、校園網建設的總體目標
1、信息資源共享。
通過校園網,實現學校內部,學校與國內、國際信息的快速交流,達到資源共享老配,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國內外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促進教學、科研、管理事業的發展。
2、圖書資料檢索、借閱自動化。
通過改造原有圖書檢索系統,建設電子圖書館,提高校內圖書資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圖書資料,實現遠程計算機圖書檢索和借閱。
3、學校管理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
依託校園網,構建相應的互動式應用軟體平台,實現教學、科研、人事、學生、財務、後勤、檔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動化,實現統計監測網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實現網上招生、備笑網上人才招聘、學生網上求職等。
4、建立計算機網路輔助教學系統。
建立基於網路的電子教學CAI課件開發、視頻點播(VOD)、網上題 庫、答疑與作業批改等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5、依託校園網、廣域網開展遠程教學。
6、創建學院網站,使之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讓世界了解我們,提高學院的知名度。
7、為廣大師生提供寬松,開放、易用的網路環境,使網路觸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揮網路的最大效用。
8、根據教育部和陝西省的規劃,中國教育科研網主幹線將很快延伸到漢中,我院校園網按照漢中主節點的標准進行規劃、建設。
二、校園網建設遵循的原則
1、系統性。
校園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校園網建設無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網路的規劃、設計、硬體建設、軟體建設以及網路的使用、擴充等均以系統的眼光來看等。任何一項工作都從全局、長遠的角度出發,體現整體最優性。
2、先進性、實用性。
校園網規劃、設計盡可能地採用先進技術,同時也要兼顧技術的成熟性和實用性。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不考慮技術的先進性,無疑會形成建成不久即面臨淘汰的局面。而一味追求先進,不考慮技術的成熟性,將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先進性是以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代價的。另一方面,一味追求先進,以至脫離自己的實際需求,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3、開放性、發展性。
系統的規劃、設計應採用開放技術、開放結構、開放系統組件和開放用戶介面,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於網路的維護、擴展、升級及與外界的溝通。既要滿足現在和未來五年的用戶需求,又要考慮將來向更為先進的技術實現低成本平滑地升級過渡。
4、安全性。
系統具有多層次的安全控制手段,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防止受到黑客攻擊和破壞。
5、易用性、可靠性。
系統要求設計簡單,層次清晰,軟、硬體設備性能優良,功能完善,運行穩定、可靠,易於維護。
6、經濟性。
系統設計和資金投向合理,體現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力爭少花錢,多辦事。
7、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學校經費十分有限,一次性拿出大筆資金使網路建設一步到位是不 現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為網路建設本身不僅是硬體建設,更重要的是軟體建設和實際應用,而軟體建設和實際應用需要逐步地依據需求的增長來完成。另一方面,整個網路系統也必須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擴展和升級,需要連續的資金投入。但有些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必須一步到位,如綜合布線系統、主要網路設備、伺服器及操作系統軟體等。
三、技術選擇
目前,在區域網建設中,比較流行的技術有快速乙太網(100BASE-T)、光纖分布數據介面(FDDI)、千兆位乙太網(1000BASE-T)和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1、FDDI是一種使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的高速令牌環網,具有100Mbit/s的 傳輸速率,在九十年代初期 建設的校園中使用較多,目前有逐步被取代的趨勢。兄弟院校前期採用FDDI技術建設的校園網,現已被改造或面臨改造,所以我們不考慮該技術。
2、ATM技術吸收了傳統網路技術的優點,以光纜作為傳輸介質,具有高速度(幾Mbit/s到幾十Gbit/s的傳輸速率)、可伸縮性、實時性的特點,適合多媒體傳輸和作為廣域網,區域網主幹網路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網路主要的關鍵性的技術。但作為一種新的,先進的技術,它還並不很成熟,國際上尚無統一的標准,目前多用於電信、金融業網路,且ATM造價約為傳統快速乙太網的三倍,十分昂貴。
3、快速乙太網與千兆 位乙太網技術(100BASE-T與1000BASE-T)。
在區域網方面,乙太網技術經歷了信息傳輸速率從10Mbit/s、100Mbit/s到1000Mbit/s的發展過程。100BASE-T是在傳統10Mbit/s乙太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採用雙絞線或光纜作為傳輸介質,傳輸速率為100Mbit/s,支持全雙工(可同時接收和發送數據)數據傳輸,技術成熟,硬體產品豐富。千兆位乙太網技術是10BASE-T和100BASE-T標準的擴展,以光纜作為傳輸介質,支持全雙工和半雙工模式,具有良好的第三層交換能力,提供1000Mbit/s的帶寬,基於光纜的千兆位乙太網國際標准已經公布,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較高的可靠性,信息傳送效率高,易於管理,建設成本不高等特性,最近幾年來發展迅猛。
千兆位乙太網是對傳統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的擴展,提供1000Mbit/s的帶寬,支持乙太網通信原則,支持沖突檢測載波監聽多路訪問(CSMA/CD),是一個共享網路。由於其擁有良好的應用基礎,受到傳統網路設備廠商和用戶的支持,可方便地構建桌面(10M)工作組(100M)和數據中心(1000M)三個層次,滿足不同需求,具有很高的性能價格比。其明顯的不足是:1、作為一個共享介質的網路,當網路負載較重時,使用效率明顯降低。這一點可依靠交換技術來彌補。2、千兆位乙太網是一種傳輸可變長幀的分組交換技術,不能保證實時分組並優先處理,所以在 傳輸多媒體信息及視頻信息時,不如ATM技術。
經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我院校園網建設擬採用千兆位乙太網技術。在實際構築中採用三層結構。最下層到桌面為10Mb/s乙太網,部分可達到100Mb/s;第二層為樓內各樓層到二級交換機,由100Mb/s的交換式快速乙太網構成;各樓到網路中心(即主幹)為以光纜為介質的千兆位乙太網。一級交換設備具有ATM埠,二級交換設備支持ATM埠模塊,可以方便的向ATM網過度。
四、校園網建設的初步設想:
按照校園網建設的目標和原則,初步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的。
(一)總體方案。校園網建設採用分級交換千兆位乙太網技術,支持虛擬網路,可向ATM平滑過渡。
我校現有樓群分布較為集中,考慮到合校以後原陝西工學院搬遷尚有一個過程且新址位置未定,所以校園網一期工程重點建設現有主校區,同時為新校區預留足夠的擴充餘地。網路中心設在新落成的四號教學樓第3層,用房情況為:機房60平方米、工作室40平米、值班室20平方米,辦公室20平方米,兩個網路實驗室共150平方米,網路學術報告廳100平方米。目前網路中心暫設在圖書館作為過渡。
校園網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網路中心與各樓間用光纜連接(見校園網拓撲結構圖)。網路中心配置一台或二台高性能企業級中心交換機,四至六台伺服器(分別實現域名解析、WWW、電子郵件、FTP、資料庫服務及防火牆功能,並可互為備份),三至四台網管工作站,一台UPS,以一台高性能路由器跨接廣域網。0M光纖接入。網路中心設兩個24口MODEM池,支持家屬區、學生宿舍、外出用戶電話拔號上網。行政樓和每個教學樓各放置一台二級交換機。設有子網的地方,交換機具有路由功能,這樣可減少主幹線通信量。樓內各層集線器與二級交換機以雙絞線相連,速率為100MBit/S。從集線器到桌面(終端)以雙絞線相連,速率為10/100MBit/S。另外,在新教學樓設立網路實驗室(子網) ,為學生提供上網實習和軟體開發的環境。
(二)綜合布線系統方案:
主幹線光纜為6芯多模光纜,連接各建築和子網,光纜以地埋為主,部分架空。二級、三級支線為非屏蔽超五類雙絞線(UTP)。光纜和雙絞線均採用國際著名廠商的高質量產品,質保期不少於二十年。整個布線系統符合IEEE802.3千兆位乙太網標准。
(三)網路設備方案
1、交換機:網路核心交換機選用3COM、IBM、CISCO等大公司的企業級交換機。應具有模塊化高速背板連接結構並留有足夠的擴展插槽,易於進行網路結構的擴展和未來技術的升級,支持多種協議和標准,可滿足不斷增長的網路需求,特別是要有極高的可靠性。二級交換採用的交換機適用於高速骨幹網,具有1000BASE多模塊光纖介面,模塊化設計,性能穩定,有良好的可管理性。
2、集線器:埠為10/100Mbps雙速埠,具有自動偵測功能,有較強的容錯能力,支持TCI/IP協議和網路管理,可堆疊,性能穩定,有足夠的冗餘埠。
3、網卡:具有10/100Mbps自適應雙速埠,應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廣泛的軟體兼容性,可提供並行處理能力,支持PCI、ASP、MAC、等各種匯流排和網路管理。
2、伺服器和工作站:伺服器可在SUN、HP或DELL系列中選擇,也可根據不同需求和資金狀況選擇部分國產名牌產品。工作站選用前述廠家的中、高檔產品。
3、路由器選用CISCO 產品。
(四)軟體建設方案。
1、操作系統。網路操作系統軟體選用Windows2000、LINUX、NETWARE系統。
2、網路管理系統:
本網路中,網路中心採用網管軟體對所有網路設備進行全方位動態在線監視與管理,網管人員在網路中心就可了解整個網路設備的運行情況,可採用HP OpenView進行整個系統的管理。
3、資料庫系統軟體
要求資料庫軟體能與WEB伺服器做到良好的集成,支持多媒體,支持多種平台,支持多種網路協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擴展性;系統運行穩定,有良好的容錯能力。
4、防火牆選用Check Point Software Tehnologies 公司的FireWall-1網路產品。
5、應用軟體:
在目前我校暫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的情況下,為提高網路的利用率,宜選用國產校園網管理信息系統,多媒體課件製作系統和VOD視頻點播系統。
五、基本需求分析
1、光纜和入網計算機情況
整個系統應能容納8000台計算機連網,一期約鋪設光纜2000多米,程接通信息點600個,建成網路實驗室子網,其餘子網由相關部門建設。
2、網路功能
①一期工程完成後,網路除具有WWW、遠程登錄(Telnet)、文件傳輸(FTP)、電子郵件(E-mail )、 News、 BBS等基本功能外,還要具備視頻點播(VOD)、自動化辦公、網上多媒體附助教學等功能。
②第二期工程重點進行新校區的網路建設,實現遠程教育功能。
六、分步實施計劃
依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整個校園網工程擬分二期完成。
一、第一期工程(2000年6月——20001年6月):
第一階段:
2000年6月——2001年1月,進行調研,制定建設規劃,設計建設方案,進行工程招標。
實施建設方案,重點建設基礎設施,完成綜合布線(尤其是主幹線)工程,連通文科樓、理化樓、綜合樓、圖書館和行政樓,共連通約300個信息點(計算機),實現拔號上網。完成網路中心和網路實驗室建設,為學生提供上網場所。實現校園網與CERNET的連接,建立學院主頁、主要職能部門主頁和各系主頁,建立學院網站,實現圖書資料網上檢索和借閱。
第二階段:
2001年2月—2001年10月,完成網路中心到藝術樓、培訓中心樓的布線,增加信息點300,使信息點總數達到600個。進行校園網應用軟體建設,實現網上計算機輔助教學,建立視頻點播系統,建立教務、科研、人事、學生管理系統和網上查詢系統,力爭自主開發部分應用軟體。
二、第二期工程: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進行新校區的網路建設,逐步實現學生宿舍專線上網,全面開展遠程教育。
三、第一期工程的具體實施步驟:
1、構思
(1)進行同行業兄弟院校網路系統工程建設情況調查和對我院網路建設需求的分析。
(2)制定網路系統建設規劃。
(3)網路建設資金的落實和參與網路建設隊伍的組織。
(4)申請IP地址。
2、准備
(1)完成網路建設需求書的編寫並對外公開招標。
(2)各系統集成商提交系統方案的初步設計(也可由學院邀 請專家制定建設方案或專門進行建設方案招標)。
(3)組成專家組對集成商所設計的方案進行評審。
(4)確定工程承包商(系統集成商、軟體、硬體供應商)。
(5)進行商務談判,簽定有關合同。
3、實施
(1)確定網路系統詳細方案,包括計算機系統詳細方案,網路系統詳細設計方案,應用系統詳細設計方案及綜全布線系統詳細設計方案。
(2)與集成商一起完成設備訂貨,包括主機系、網路設備、布線系統、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
(3)設備驗收。
(4)布線系統及相關軟體的安裝。
(6)系統分調(主機系統、網路設備、應用系統)。
(7)申請網路域名並連通。
(8)系統聯調、測試,試運行。
(9)系統驗收。
4、初步應用
建立網站、主頁,構建相關應用軟體。
七、網路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對於我院來講,校園網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大家均無這方面的經驗。面對其復雜性、先進性,時間上不允許我們有過多的延遲。所以,從一開始配齊、配好管理人員隊伍,注重強化培訓,督促管理人員刻苦自學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因此,至2000年7月中旬,至少將有四名管理人員到位,9月、10月派出2-3人赴兄弟院校網路中心進修學習或由系統集成商進行培訓,以便於年底迅速、安全地接手管理工作。2000年底,確定了各系、各部門網路信息員,就網路的使用、資料庫管理、網頁的維護與管理等知識進行了培訓,使之在網路中心的指導下完成大量的網路信息建設與維護工作。
八、校園網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
硬體的先進性、高檔化是必要的,但離開良好的軟體支持,硬體就象一個沒有頭腦的巨人,絲毫發揮不了作用, 所以,在網路建設中,應高度重視應用軟體建設。
2、系統維護責任問題。
系統集成商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應承擔擔保責任,對系統中的不同設備應與設備供應商共同承諾相應的擔保期。擔保期間,所有設備的替換應是免費的。在擔保期過後,系統集成商也應提供所有設備終身維護的服務。
3、注意資料的完整性。
整個系統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均應注意相關資料的保存工作。設計方案、合同、驗收報告、招投標材料、設備說明書、保修卡等均應全面妥善地保管。從網路試運行之日起,應有運行日誌。
1.綜合布線目標
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築物或建築群內的傳輸網路,是計算機網路的線路基礎。它使語音與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路相連。結構化布線設計應該滿足以下目標。
1.1 滿足要求,兼顧發展布線設計必須能夠滿足學校各樓宇、實驗室、圖書館等的主要業務需求,並能兼顧未來的發展需要。
1.2 易於擴展,預留空間符合當前和以後的信息傳輸需要,保證較好的擴展性和足夠的升級空間。 1.3 遵從標准,採用星型布線系統設計遵從國際(ISO/IEC 11801)標准和郵電部、建設部標准,布線系統採用國際標准建議的星型拓撲結構。
1.4 高質傳輸,適應面廣布線系統應該能夠支持語音、數據等綜合信息(如ISDN、B-ISDN、ATM等)的高質量傳輸,並能適應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商的電腦及網路產品的需要。
1.5 統一出口,線路規范布線系統的信息出口採用國際標準的RJ-45插座,以統一的線路規格和設備介面,使任意信息點都能接插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如電腦、列印機、網路終端、電話機、傳真機等,以支持話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信息的傳輸。
1.6 預備互連、國際接軌布線系統符合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的要求,以便與國內國際其他網路互聯。
2.綜合布線原則及方式
2.1 性價比原則選擇的線纜、接插件、其他設備應具有良好的物理和電氣性能,而且價格適中;
2.2 實用性原則設計、選擇的系統應滿足用戶在現在和未來10至15年內對通信線路的要求;
2.3 靈活性原則做到信息口設備合理,可即插即用;
2.4 擴充性原則盡可能採用易於擴展的結構和接插件;
2.5 易管理原則便於管理,有統一標識,方便配線、跳線。
機房的布線系統直接影響到未來機房的功能,一般布線系統要求布線距離盡量短而整齊,排列有序。具體的方式有「田」字形和「井」字形兩種:「田」字形較適用於環形機房布局,「井」字形較適用於縱橫式機房布局,它的位置可安排在地板下,也可吊頂安裝,各有特點。
3.綜合布線要點
3.1 地板布線最常見的布線方式,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間,要注意地板下的漏水、鼠害和散熱,還應保證在每個機櫃下方開鑿相應的穿線孔(包括地板和線槽)。
3.2 吊頂布線特別適合於經常需要布線的機房,此方式中吊頂內包含了各種電源布線、弱電布線,在每個機櫃上方開鑿相應的穿線孔(包括地板和線槽),當然也要注意漏水、鼠害和散熱。具體布線的內容有:電源布線、弱電布線和接地布線。其中電源布線和弱電布線均放在金屬布線槽內,具體的金屬槽尺寸可根據線量的多少並考慮一定的發展餘地(一般為100×50或50×50)。電源線槽和弱電線槽之間的距離應保持至少5厘米以上,不能互相穿越,以防止相互之間的電磁干擾。
3.21電源布線:在新機房裝修進行電源布線時,應根據整個機房的布局和UPS的容量來安排,在規劃中的每個機櫃和設備附近,安排相應的電源插座,插座的容量應根據接入設備的功率來定,並留有一定的冗餘,一般為10A或15A。電源的線徑應根據電源插座的容量並留有一定的容量。
3.22弱電布線:弱電布線中主要包括同軸細纜、五類網線和電話線等,布線時應注意在每個機櫃、設備後面都要有相應的線纜,並應考慮以後的發展需要,各種線纜應分門別類用尼龍編織帶捆紮好。
3.23 接地布線由於新機房內部都是高性能的計算機和網路設備,故對接地應有嚴格要求;接地也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電容耦合干擾、保護設備和人員的安全、保證計算機系統穩定可靠運行的重要措施。在機房地板下應布置信號接地用的銅排,以供機房內各種接地需要,銅排再以專線方式接入該處的弱電信號接地系統。
3.24 綜合布線重點顯然,綜合布線重點就是「光纜」。很多區域網絡在園區架設或地埋室外多模光纖,為千兆網和ATM網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提供了高帶寬(10Mbps~622Mbps)、高傳輸性、高抗干擾能力支持。光纜按芯數分為四芯、六芯、八芯三種;按鋪設方式分為架空、直埋兩種;按支持的距離分為多模(2公里以內)、單模(2公里到幾十公里)。其接續方式常見的是:熔接、研磨、壓接。常用的光纖產品有:光纜、光纖耦合器、光纖終端器、各種介面形式的光纖跳線、光纖接續設備。
4.綜合布線方案
以交換式千兆乙太網作為區域網的主幹,按10M/100M交換式子網方式接入(如圖)。區域網布線設計一般採用多級物理星型結構、點到點連接,任何一條線路故障均不影響其他線路的正常運行。網路採用分散式三層交換體系,二級交換機具有第三級交換能力,主幹線路壓力小,而且全部實現百兆交換入室。三級交換機可以堆疊,能將一個主幹和桌面交換機組成一個整體,提供足夠的交換口,可擴展性好。
4.1 主幹網選用千兆乙太網,其第三層乙太網路由器交換機大都滿足IEEE802.3Z標准,技術成熟,具有流量優先機制能有效保證多媒體傳輸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
4.2 千兆乙太網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在ATM技術成熟時,可平滑集成到ATM網路中,作為ATM網的邊緣子網。
4.3 工作組子網可選用100M交換模式。使用戶終端獨佔100M帶寬的數據交換。在核心交換機與工作組交換機之間,採用100Mbps傳輸帶寬,當使用全雙工時,傳輸帶寬為200Mbps。
5.綜合布線過程
5.1 布線前詢問客戶網路需求,現場勘察建築,根據建築平面圖等資料結算線材的用量,信息插座的數目和機櫃定位、數量,做出綜合布線調研報告。根據前期勘察數據做出布線材料預算表、工程進度安排表。
5.2 布線中協調施工隊與學校進行職責商談,提出布線許可,主要是鑽孔、走線、信息插座定位、機櫃定位、做線纜標識等。安裝信息模塊、配線架及機櫃內部。
5.3 測試線路測試是在完工後用專用儀器按EIA/TIA TSB-67《非屏蔽雙絞線系統與性能驗收規范》對系統進行全面測試,並提交測試報告。信息點測試一般採用12點測試儀,主要測試通斷情況。深度測試用美國Fluke DSP-100線纜測試儀,根據TSB-67標准,對接線圖(Wire Map)、長度(Length)、衰減量(Attenuation)、近端串擾(NEXT)、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五方面數據測試,可列印出詳細的測試報告。
5.4 布線後鏈路測試後,選擇若干節點,聯接網路設備進行聯通測試並提交。施工後列印出測試報告,學校以測試報告為標准對整個布線作出判斷和結論。在施工質量達到合同要求、性能測試合格和軟體驗收合格的前提下,雙方簽字認定工程驗收合格。
5.41網路硬體系統驗收:校方可以在線路測試和系統聯調階段派技術人員參加測試驗收。也可在施工方提交測試報告後,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復測驗收。
5.42網路軟體系統驗收:檢查應配置軟體是否齊全,並逐一進行操作檢驗。軟體應運行暢通,圓滿實現各種功能。
5.43技術資料移交驗收:承建方向校方移交設計、施工、配線等全部資料,校方由專人清點接收入檔管理以備查。
5.44培訓:承建方按有關條款要求為校方進行布線方案、結構等方面的培訓。
要想組建高性能、低成本的區域網,綜合布線的好壞至關重要�好的綜合布線系統如同給區域網打了一個好的地基.通過本文詳細的闡述,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創建區域網的綜合布線,為我們在區域網內的綜合布線打下良好的基礎。
C. 計算機網路 實驗八 校園網建設方案的設計
你要學的東西可不少,網路結構、網路協議、伺服器管理等。你可以先學CCNA,掌握網路的基本維護方法,其中網路協議部分可以根據你們校園網的具體情況有先擇的學習。再簡單了解網路硬體和伺服器維護。有時間再報班系統深入學習。
D. 校園網的架構
校園建設的一個實例07月15日 15:50 編輯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 隨著計算機、網路應用的不斷普及,學校管理也相應的發生著變化。如何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管理,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園網的實施為學校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法。校園網的建設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校園網不僅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學校現有的各種資源,而且為學校未來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基礎,使之能夠適合信息時代的要求。校園網路的建設及其與Internet的互聯,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以下以**大學校園網為例,介紹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總體設計方案(已縮減)。 **大學校園計算機網路總體設計方案 一、系統需求分析 **大學位於某市區內。校園網連接建築物有教學樓、行政樓、圖書館、實驗樓等。信息結點共370個,分布如下: 教學樓:200個信息點 行政樓:70個信息點 實驗樓:50個信息點 圖書館:50個信息點。 網路中心設在教學樓三層,以教學樓為中心,用光纖連接其它三個建築物,構成**大學校園網光纖主幹。 通過DDN專線將整個校園網連入教育科研網CERNET,即連入國際互聯網。開通WWW、E-MAIL、FTP、TELNET、BBS等各種INTERNET服務。全校開通辦公自動化系統、視頻點播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網同時提供PPP撥號服務,使校區內及家庭用戶等零散單機可通過電話撥號連到網路上,形成一個廣域的計算機網路。校園網的建立,可以實現全校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校教育、科研對各種信息資源的需求。 二、系統設計原則 (一)、實用性 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使之達到使用方便且能發揮效益的目的。採用成熟的技術和產品來建設該系統。要能將新系統與已有的系統兼容,保持資源的連續性和可用性。系統是安全的,可靠的。使用相當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培訓即可容易的使用和維護。 (二)、先進性 採用當前國際先進成熟的主流技術,採用業界相關國際標准。設備選型要是先進和系列化的,系統應是可擴充的。便於進行升級換代。建立Intranet/Internet模式的總體結構,符合當今信息化發展的趨勢。通過Intranet/Internet的建立,加速國內外院校之間的信息交流。 (三)、安全性 採用各種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和應用系統安全運行。安全包括4個層面-網路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應用系統安全。由於Internet的開放性,世界各地的Internet用戶也可訪問校園網,校園網將採用防火牆、數據加密等技術防止非法侵入、防止竊聽和篡改數據、路由信息的安全保護來保證安全。同時要建立系統和資料庫的磁帶備份系統。 (四)、可擴充性 採用符合國際和國內工業標準的協議和介面,從而使校園網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實現與其他網路和信息資源的容易互聯互通。並可以在網路的不同層次上增加節點和子網。一般包括開放標准、技術、結構、系統組件和用戶介面等原則。在實用的基礎上必須採用先進的成熟的技術,選購具有先進水平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設備,並保留向ATM過渡的自然性。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網路系統擴充能力的大小已變得非常重要,因此考慮網路系統的可擴充性是相當重要的。 (五)、可管理性 設計網路時充分考慮網路日後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並選用易於操作和維護的網路操作系統,大大減輕網路運營時的管理和維護負擔。採用智能化網路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網路的運行成本和維護。 (六)、高性能價格比 結合日益進步的科技新技術和校園的具體情況,制定合乎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充分保障學校的經濟效益。堅持經濟性原則,力爭用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三、網路系統設計 (一)、系統構成 校園信息系統網路應是為辦公、科研和管理服務的綜合性網路系統。一個典型的信息系統網路通常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 網路主幹,用於連接各個主要建築物,為主要的部門提供上網條件,主幹的選型和設計是信息系統網路的主要工作之一。 2. 區域網(LAN)系統,以各個職能部門為單位而建立、獨立的計算環境和實驗環境。 3. 主機系統,網路中心的伺服器和分布在各個LAN上的伺服器是網路資源的載體,它的投資和建設也是信息系統網路建設的重要工作。 4. 應用軟體系統,包括網上Web公共信息發布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電子郵件系統、行政辦公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等專用的系統。我們認為更主要的是建設內部的Intranet系統。 5. 出口(通訊)系統,是指將信息系統網路與Cernet和Internet等廣域網路相連接的系統,出口系統的主要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選擇合適的連接方式,如DDN、X.25、衛星、微波等方式連網;另一個是防火牆的建設,它與出口系統的安全性有直接的關系。 (二)、網路技術選型 在局域和園區網路中有多種可選的主流網路技術,以下我們將針對不同技術類型,簡單闡明其特點,為我們的技術選型提供科學的依據。主要選用以下三種網路技術方案:乙太網絡技術、FDDI網路、ATM網路。 結合校園網系統設計原則和用戶的具體需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最佳的主幹設計方案。所推薦的方案採用交換式千兆乙太網作為校園網范圍內的全網主幹,10M /100M交換式子網接入。 主幹網選用千兆乙太網,其第三層乙太網路由器交換機大都滿足IEEE802.3標准,技術成熟,具有流量優先機制能有效的保證多媒體傳輸時的QOS。 千兆乙太網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在ATM技術成熟時,可平滑集成到ATM網路中,作為ATM網的邊緣子網。 工作組子網可選用100M交換模式。使用戶終端獨佔100M帶寬的數據交換。 在核心交換機與工作組交換機之間,採用100Mbps傳輸帶寬,當使用全雙工時,傳輸帶寬為200Mbps。 (三)、網路基本結構設計 (1)網路主幹採用6芯多模光纖。網路中心到主建築物結點採用六芯多模光纖連接,在全雙工條件下傳輸距離可達兩公里。光纖布線採用星形拓撲結構,這樣當過渡到ATM時,不需要重新布線可使整個網路保持原有的拓撲結構。 (2)校園網主幹設備採用100/1000M自適應全雙工交換機,即網路中心配備一台Bay公司具有第三層交換功能的路由交換機Accelar1200作為中心交換機。它可有效地擴展網路帶寬,消除網路碰撞,提高網路傳輸效率。各主建築物結點的二級交換機,分別通過光纖以全雙工200M帶寬與中心交換機相連。為了便於網路管理,抑制網路風暴,提高網路安全性能,校園網劃分為多個虛擬子網(VLAN),通過路由交換機本身線速的路由能力建立起VLAN之間的高速連接。 (3)廣域路由器選用Cisco公司的2511路由器,校園網通過DDN連入INTERNET。另配置一台3COM公司的USR MODEM POOL,以滿足單機用戶和校外用戶以PPP方式上網。 (4)網路中心配置兩台SUN公司SUN Enterprise250 server (高性能網路伺服器): 1台伺服器用作Web Server、DNS Server;1台用作備用DNS Server、E-mail Server、 FTP等。 (5)網路中心配備4台IBM5100 PC伺服器分別用作LAN計費、撥號用戶認證及計費、網管、資料庫及辦公自動化系統、視頻點播(VOD)系統、BBS系統、代理服務及計費等;配備1台筆記本電腦用作調試終端。網路中心還需配置激光列印機、列印伺服器、掃描儀、數碼相機、UPS不間斷電源(3KVA、2小時)等設備。 (五)、網路實現功能 本網路除了能夠實現文件列印服務、網路數據通信、校園網路管理系統等一般網路的基本功能外,外部網路還可實現基於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服務。提供Internet的訪問、電子郵件服務等功能,如果需要還可提供遠程訪問的功能,同時可以在Internet上發布信息。 1、 WWW服務 用戶可以在Internet 伺服器上創建豐富多彩的Web主頁,還可以創建動態的Web頁面。包括各種多媒體應用。用戶可以通過工作站遠程監控Internet伺服器的工作情況。通過工作站遠程更新Web主頁。並配置虛擬的工作目錄和虛擬的WWW伺服器。同時,用戶還可以控制Internet伺服器所佔用的網路帶寬。同時平時我們可以將對教學有用的Internet資料進行下載到本地,共本地的人員使用,不用每個人都上相同的網址,節約經費。 2、l 電子郵件服務 用戶通過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設置管理員帳號進行用戶信箱、信息存儲、過濾等管理。 3、l FTP服務 用戶通過網路對文件共享。 4、 網路代理安全及計費管理 Internet的連接部分採用代理防火牆為貴單位Internet接入網路提供防火牆和計費服務。該防火牆集中了防火牆和計費功能。 5、 數據存儲 由於各學校有大量的數據要進行存儲,要滿足具有擴展性,同時又有良好的性能,因此,我們建議磁帶機存儲,擴展起來相當方便,性能可靠。 6、 Internet計費功能 為了節約經費,控制流量,有效的進行Internet流量的統計,我們採用代理伺服器計費軟體。
E. 我需要一份校園網的設計方案,可以幫助我嗎具體的資料如下
綜合布線方案
技術方案
結構化綜合布線(SCS)系統技術設計方案
一、綜述
A. 布線系統將貫穿於1、2、3樓的各個平面。主要為話音、數據、圖像等系統信號提供高性能傳輸路由。
B. 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線路平台,應具有最大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可滿足各類型通訊及計算機等的傳輸需要和網路結構,提供一個標准化、高帶寬、低成本的網路環境。
C. 系統應具有開放的模塊化結構,可靈活地進行資源分配,線路管理、變更和擴展。
D. 系統應提供一個安全、有序、便於管理的設備安裝及連接環境,可快捷簡便地進行系統安裝和運行。
E在充分考慮目前應用情況下,以高起點和適度超前的原則來規劃本系統。為各種高性能應用提供充足的傳輸帶寬,為日後系統的升級提供充足的空間。
F. 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工程標准及規范,去設計和規劃系統,使之成為市內的有代表性的工程樣板。
G.客戶基本情況
樓層面積約16.5 x 9米,且已有光纖到樓層。網路信息點:90個;語音信息點:18個
二、系統設計
1、系統選型
PANDUIT結構化綜合布線
基於上述的系統目標規模,在系統選型上應選用在技術上處於領導地位,產品成熟穩定,具有極佳應用效果的布線材料。本設計中,我們推薦使用PANDUIT的建築物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PANDUIT美國泛達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網路布線系統生產商---被喻為專家級的布線產品,PANDUIT是世界工業標准組織的成員之一。它以推廣採用創新產品而享譽全球市場,其二代布線產品以高品質享譽國際包括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多個國家中,在其布線市場的佔有率在前三名之內。
PANDUIT布線產品---PAN-NET網路布線系統的明顯優點是絕對的模塊化、免打及可方便地採用色標管理。該系統包括可供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纜使用的單個模塊,此類模塊可以混合安裝,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的密度和靈活性。
著名網路廠家CISCO公司指定PANDUIT為其唯一的布線產品,專家的選擇更顯卓越出眾。此外,3COM、MOTOROLA、LEHMAN BROTHER證券行也是PANDUIT的客戶。
1997年PANDUIT泛達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外,同上海代表一起,再加上分銷商及系統集成商的努力,泛達公司在國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業績。泛達公司的國內客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國家教育部、CISCO北京辦事處、上海通用汽車、中國銀行江蘇分行、大慶油田採油公司,昆明新聞中心、鞍山證券、長春證券以及華夏證券、華南師范大學電教系、廣州港務局等。
技術上的不斷領先和創新,為世界性的工業標准提供指導作用。
PANDUIT產品保證:
20年的PAN-NET產品質保------包括所有的PAN-NET產品。
15年的網路系統質保------保證滿足你要求的端對端高性能布線系統。
2、系統規劃
2.1 結構
樓內布線系統
1) SCS結構化布線系統樓內布線分為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主幹子系統及管理/設備子系統的五個部分。
2) 採用中心星形結構,分為水平、系統主幹布線兩個層次。如下圖:
3) 從設備間出發,水平布線採用4對的UTP電纜,阻抗100W,最長布線距離限制為90米。工作位的信 息出口處採用兼容EIA、RJ45 的5類8針插座模塊連接。在配線架端,採用RJ45式端接模塊,可滿足多系統(數據和視像等)並行使用。並可採用D8SA模塊跳線與網路設備直接連接,全套採用超五類布線器件組成。
4) 設備中心內,將設立管理配線架,對各應用網路進行配接管理,採用RJ45模塊專用跳線;對於 構造網路的各種通信設備,則提供統一的19inch工業標准設備機架作設備的安裝;而設備的連接同樣採用標准RJ45模式統一連接介面(可選)。
5) 樓內信息點配置表:
三、系統描述及安裝規范
體系統配置和結構可參照綜合布線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及系統配置表。
1、工作區子系統
指各應用位置上的信息插座、終端設備連接線等部分;分布在建築物內的不同位置,全部採用國際標准EIA/TIA568B(RJ45)插座介面,以各種方式固定在牆上或地板上。
對於本方案中,我們的設計是使所有插座都支持155Mbps數據通信(計算機通信)應用,故採用全PANDUIT超五類CJ588信息插座,以同時滿足數據和視像的應用。而水平信息點的分布,是按照大樓需求分析統計所得,具體的分布還要根據各樓層的實際應用和裝修環境再作確定。
1.1 材料規格/性能
每個信息點配有一個RJ45 8針模式插座,每個插座由4對非屏蔽電纜單獨配線。可用於話音、數據和圖象等網路連接應用。這些插座已通過了美國UL獨立實驗室的測試認可。
信息點使用的標准8針模式連接插座,符合ISO 8877標准和EIA-TIA568協會的機械性能和電氣性能標准。相關文件有:
ISO/IEC 11801通用布線標准
EIA-TIA568
為增強介面的通用性,本方案選用了PANDUITCJ588標准插座模塊,經測試能支持100Mbps乙太網、622Mbps的ATM應用。具有較好的NEXT、Attentuation性能指標和網路ACR值。面板規格為86×86mm,面板上有應用標識及座位編號標簽,可方便地進行系統管理。
這些插座在連接電纜時不需任何工具,安裝電纜是根據插座背後標明的與RJ45插座的接點相一致的編號進行的。
1.2 器件構成
在工作區內,有關布線的組件包括:
終端模塊化插座/面板
多功能插座底盒
平衡器和適配器
工作位設備連線
在SCS綜合布線系統中,設置終端設備的地方應當設至少2個86×86mm插座位。用以安裝工作站運作過程中,所必須配置的電源插座和網路介面插座。
普通辦公工作位信息點配置情況如下:
一個CJ588插座(型號CJ588)。是8針模塊化插座,同時可用於數據、圖象網路等應用;
一個220伏10/16安培的電源插座;最好能附加一個電腦工作站的備用電源插座(UPS)。
1.3 插座安裝方法
CJ588信息插座模塊根據各種環境有如下的安裝方法:
放在插座盒裡,插座盒可以安裝在牆面上或鑲嵌在牆上,也可以安裝在活動地坂上;
安裝在辦公桌面上;
直接安裝在組合式辦公傢具上;
裝在PBM導線柱上(若電纜從吊頂下來)。
2、水平子系統
本系統是把分布在同一水平層內的信息插座,以星型結構連接到管理模塊上。採用PANDUIT的超5類4對非屏蔽雙絞線(UTP);每個信息插座的信息出口均對應布放1條4對水平電纜。
2.1 材料規格/性能
2.1.1 Panit 超5類電纜
每個工作位信息插座連接1條PVC阻燃外皮4對UTP雙絞線電纜。可用於話音、高速數據、圖象網路等應用。其技術性能為:
屬於五類產品系列,
符合ISO/IEC/IS11801 D級標准,及EIA/TIA-568A的標准
特性阻抗:100W±15W
纜直徑:5.2mm
單導線採用AWG24/0.51mm線號
根據PANDUIT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關於布線長度及盤曲彎度的規范:
信息點與配線架之間距離,最大為90米;
電纜彎曲半徑為電纜外皮直徑的8倍。
2.2 水平電纜的布放及管道
為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管槽,有別於強電的管槽布放方法,除要有結構化、靈活性等特點外,其密封性、屏蔽性及儲線容量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系統的布線是放射型的,線纜量較大,所以線槽容量的計算很重要。按照標準的線槽設計方法,應根據水平線的外徑來確定線槽的容量。
即:線纜的橫截面積之和 × 1.8
水平線子系統完成由接線間到工作區信霄口線路連接的功能。分為兩種管線方式:
2.2.1 走廊電纜通道
電纜通道必須是金屬或塑料製成的。應該根據電纜的大小和可用空間的大小計算並安裝電纜通道。
傳輸數據的銅芯電纜應受到保護,以免受主要干擾源的干擾,尤其不受產生重大幹擾源的電力電纜的干擾。這些干擾對高頻的影響很大並因此污染附近的通信電纜,因此可採用一個基礎的預防措施,即把電纜通道的用途作一個長期性的規定:
"弱電"電纜通道(數據、電話、圖象)
"強電"電纜通道(電力電源)
在可能的情況下,這兩種通道都應用金屬材料做成並固定在天花內,這些金屬材料的通道構成了一個珍貴的接地物體,可以將電纜容納其中並加以固定,因而可以將外部的干擾電源引導他處。這些通道的金屬物體應當根據現行的安全標准與地線連接。
以下介紹幾種可能的走向:
當弱電電纜通道折走向與電力電纜的走向相同時,它們之間應至少相距30厘米。我們建議可以將走廊的一側用於強電電纜,另一側用於弱電電纜。電纜通道的0.3米距離內應當避免熒光燈。
對本項目,採用走吊頂的輕型裝配式槽形電纜橋架方案。這種方式適用於大型建築物,為水平線纜系統提供機械保護和支持。裝配式槽形電纜橋架是一種閉合式的金屬槽架,安裝在天花內,從弱電井引向各個設有信息點的開間。再由牆內的不同規格的鐵管及導槽,將線路引到辦公室的插座底盒內。
2.2.2 辦公室里的電纜通道
"弱電"電纜通道應盡可能近地延伸至信息點附近。在辦公室配線時採用與走廊電纜通道相同的規定。但如果與電力電纜的平行走向長度較短,相隔距離也可較近,其平行距離及走線的管道彎曲應注意:
少於2.5米時,兩者之間的相距至少2.5厘米
少於10米時,兩者之間的相距至少4厘米
如果數據電纜設在一個全金屬的線槽內並與地線正確連接,與電源電纜相隔距離可以是1厘米,但同時平行的長度必須小於10米
在安放電纜時,必須注意遵守電纜的最小彎曲度,UTP為外徑8倍,光纜為外徑的10倍。並因此預計電纜通道。同時,電纜也必須遵守一些機械性能的要求以避免其電性能的衰減。
2.3 垂直線纜布放及管道
怎樣設置電纜通道尤其是垂直布線的管道是布線安裝中的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因為其直接影響到水平、垂直布線走線情況。
規范與標准
電纜通道安置需看安裝所在環境的情況而定,為了能限制可能的電磁干擾,電纜通道、豎井和配線間都應當設在距離電梯和發電機盡可能遠的地方。電纜通道也應與多網格狀的接地系統相連接。
強電和保護電纜可能會給話音/數據/圖象信號弱電電纜帶來干擾。因此必須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以便這些不同類型導體的通道能運行正常:
不同的電纜金屬通道之間相隔至少0.3米。
強電/弱電電纜處於同一電纜通道里,強電與弱電電纜分開,並用金屬板隔離,而且導線之間的距離相隔0.3米。
平行電纜管道必須遵守以上規定。當遇到電纜交叉而過時,交叉必須成直角,以減弱迴路影響。
3、管理區子系統\設備子系統
處於各線纜匯集點,將各系統線纜用標準的線架模塊進行分區端接,並實現水平配線、光纖干線及設備信道之間的交連和互連,可方便地將通訊線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不同的工作區,
3.1 管理、設備配線間的環境需求
配線間不應是一個"壁櫥",而應當是一個真正的操作工作室,其特點如下:
面積:(其規模根據安裝在此的設備大小而定)
電源供應:至少1KVA(具體根據安裝的設備而定)
低阻抗接地:低於5(建議值)
通風系統
免提電話
與豎井相連
照明至少200勒克司
門寬至少75厘米,帶鎖
遠離所有電磁干擾源
配線間的面積應當不僅足容納布線系統的所有連接器具,而且也能滿足容納所需的通訊設備及配件以便構成所有網路。這些設備一般是19"規格,要求電源供應和通風。因此在配置中,我們為每個管理設備間設置了一個19"設備機架。
配線間應距離強力電動機(電梯和發電機)和電力電源變電室至少2米。配線架框架的兩端應當與設在工作室里的接地帶連接(根據接地等級),否則應與工作室的主要接地端子連接。配線架應當與電纜金屬通道連接。在同一配線架的各軌道之間應保證電的連續性。
配線間應關上門以保證所裝網路的安全。而大樓配線間應該由局內指定一個部門作統一管理和維護。如果由好幾個部門同時使用,他們可以共享配線間,但是這時可能會出現管理混亂,並容易發生安全和保密問題。
3.2 設備配線間的組織
配線間的組織應當加以分析以便能安放短、中期中所需要的全部設備。光纖布線的配線間和銅線布線的配線間可以是同一個。但是,如果光纖模塊的量很多,最好將光纖模塊放在一個專門的配線架上。
設備配線間內應由兩方面的設施構成。一部分是配線管理線架;另一方面是具體網路設備的安放和配接器件。
在配線間裡面,有配線器架、配線器框架以及安裝以下傳輸設備所需的19"構件(底架、櫃):中繼器
集中器
集線器裝置
局部網路的伺服器
網關、路由設備等
圖象通信有源產品
配線器架和框架上放置各種模塊以連接配線電纜。這樣,再使用一些附件和有源設備,就可以構成具有一定拓撲結構的網路了。在這些元部件上作一些變動即可以改變拓撲結構。
配線間之間的連接通過更高網路或通過主幹電纜進行。配線間接收所有來自辦公室的水平配線電纜以及來自於其它管理配線間的主幹電纜。這些主幹電纜,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是雙絞線的,也可以是光纖的。
對於光纖配線,光纖的載體(光纖頭或光纖線架)也放在這配線間內。
3.3 配線間的設備
線間安裝結構圖:
配線間里的設備分成四部分:
配線架模塊
光纖配線架
19"承載部件(機箱、機架、配線板)
分區網路設備
3.3.1 配線架模塊
19"RJ45模塊化配線架(主機房設備環路互連)
本項目主要的應用是話音、計算機網路傳輸,因此在與設備連接的管理配線架上,我們可選取了與計算機網路設備具有相同介面的RJ45模塊式配線架CPP24WBL;及110型P110B100R4WJ配線架。可安裝在標準的19"設備機櫃上,可通過標準的RJ45跳接線及話音跳線與網路設備及話音總機直接配接。
為了能符合在配線間安全方面的標准,這些連接模塊是用聚酸醋製成的,沒有毒性。
這些模塊運用了接插領域最新的科技進步成果,尺寸結構極其緊湊,用聚碳酸酯製成(牢固、電性能高),接點堅硬受到保護(藏在一層塑料裡面因此不突出在外),新的製作IDC接點的技術,使其連接性能質量更高,傳輸性能優化,特別適合高速率傳輸。
3.3.2
19"承載部件隨著通信網路傳送速度的提高,樓內結構化線路系統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在網路得到應用:共享集線器、交換機、Modem、路由器、橋接器、Mux等。而通常這些電子器件都是以標准19"作為裝配尺寸。因此,在配線設備間類都配置一定數量的19"標准設備機櫃。
3.4 中心配線
本工程在大樓2樓設置總配線架,作為本大樓所有UTP電纜主幹的配線中心及1至3樓水平線纜的配線中心。
四、系統服務
我方對本項目實行總承包,從系統設計,工程管理,管槽安裝,線纜布放,線纜端接、系統安裝調試,性能測試,驗收報告、向PANDUIT申請15年系統保證及日後系統保養;提供一攬子服務。以下為工程服務的標准及范圍:
1、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標准
1.1標准
IEEE 802.3 10BASE-T,10BASE-FL
IEEE 802.3U 100Base-T
IEEE 802.5 TOKEN RING
EIA/TIA 568 EIA/TSB 40
EIA/TIA SP-2840
IEEE 802.6 FDDI/CDDI/TPDDI
CCITT ATM 155MBPS
1.2安裝與設計規范
中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 JGJ/T 16-92
EIA/TIA 568 商業建築布線標准
性能測試符合UNDERWRITER LABORATORY(UL)的區域網纜線規劃
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
市內電話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
公布的<<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 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標准 )
2、設計服務
當確定由我方承接本工程項目後,在需方提供建築藍圖的前提下,本公司的工程師將按照美國PANDUIT的設計標准,為用戶設計建築物的綜合布線系統。
該綜合布線系統應參照國內有關通訊、計算機網路對傳輸線路的要求、標准等,如標准有沖突時,以標准高的為准。並向用戶提供管線方案、建築分布、系統配置、設備選型及工程進度等工程設計方案。
3、施工服務及人員配置
3.1 管槽安裝、線纜布放及督導:
為了確保在布線過程中線纜不會受到損壞,我方會派出由PANDUIT指定工程師2人,在現場督導施工人員完成線纜在建築物中的鋪設;另外,我方同時會派出專業的管槽施工隊,負責管槽的現場安裝與線纜的布放,從而保證了線纜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達到高速傳輸指標要求;為了確保布線質量,我方將用專用儀器及時檢測線路的通道干擾、衰減等性能,並提交檢測結果的證明文件。
3.2 配線及端接:
負責對主、分配線架進行安裝,以及對各子系統電纜的配線、系統設置、安裝和跳接。這部分工作會由我方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以保證其高質量地完成。
3.3 測試:
測試分二級進行,即自測和PANDUIT測試。工程人員分二端進行跟蹤測試,並詳細填寫測試記錄,其中包括線序、通斷、串擾及衰減的測試,且必須滿足PANDUIT的標准。
4、工程驗收和服務
4.1 驗收與保證:
在整個施工、測試過程結束後,我方將向客方提交完整的工程文檔,及系統測試數據;最後聯同客方的領導和相關工程負責人,對工程進行驗收,確定合格後,提交驗收證明文件。
自驗收之日起,我方負責向客戶提供1年的工程質量保修。並提供終身系統保養和技術支持。並協助客戶向PANDUIT申請十五年系統保證。
4.2 文檔:
為了方便用戶的管理和驗收,我們將向用戶提供整套布線系統,包括系統結構圖、編號圖、配線管理圖表及系統應用方案等有關資料。
4.3 培訓:
負責現場培訓2名技術人員,以使他們具有對布線系統獨立管理的能力。
5、與其它系統的配合
交換機系統和計算圾絡系統的服務(包括安裝、培訓、維護),由提供相應系統設備的廠商負責。其與綜合布線系統相關的部分,即各系統內部由綜合布線系統構成部分的服務有我方負責組織協調實施。對整個連接進行可靠性測試,並提交測試證明文件。
五、系統報價
1、PANDUIT布線材料費用預算表:
略
工程范圍包括:
1、管槽安裝、線纜布放;
2、線纜整理、編碼、 標識;
3、設備櫃及演示板內的配線架安裝,與線纜端接;
4、插座的標識、端接及面板安裝;
5、布線的初測與性能測試;
6、編寫布線分布圖、編碼表、完工測試報告
F. 計算機網路工程二層架構校園網設計課程設計
.需求分析
2.主要技術介紹
3.實驗內容及步驟
4.網路測試
5.課程設計小結
建議還是自己寫比較好 你應該是從事這個行業的,可以得到歷練
G. 電腦怎麼連接校園網如何用電腦鏈接校園網
1、找到右下角的網路標志,點擊「打開網路和共享中心」,找到「設置新的連接或網路」,點擊「連接到工作區】。
2、點擊下一步,選中「否,創建新連接」(無創建過的直接進入下一步)。
3、選擇「使用我的internet連接(VPN)」,在「internet地址」填上學校給的鏈接地址,每個學校的地址都不同,這個是學校伺服器端的IP,填好點擊下一步。
4、填上您的賬號和密碼,密碼要記住,以後登錄要輸入;點開網路,右鍵點擊VPN,選擇屬性,「安全」選項中,選擇「使用IPsec的第2層隧道協議」為VPN類型,勾選「允許使用這些協議」,勾選未加密的密碼選項。
5、在桌面右鍵網路,點擊屬性;打開之後點擊左側「適配器設置」;找到無線網卡右鍵,打開屬性。
6、找到ipv4,雙擊打開設置自動獲取ip,自動獲取DNS,點擊確定;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輸入ip:192.168.0.1,點回車搜索。
7、打開認證界面後,輸入賬號密碼後就能上網。
H. 電腦想用校園網網站怎麼搞
首先打開電腦,看到右下角的網路標志,左鍵單擊一下點開,然後看到網路共享中心,左鍵單讓悉擊一下。
進入網路共享中心之後,找到設置新的連接,左鍵單擊,開始設置。
點擊手動連接到工作區這個選項,這里會出培運現要求設置新的連接,有兩個選擇,沒有設置過得只有一個設置新的連接的選項,直接選擇設置新的連接就行了。
點擊選擇我的VPN連接,進行地址設置,這個地址設置很關鍵,只有地址是對的才能接上校園網。
這里填上學校給你的連接地址,每一個學校的地址都不同,這個就是學校伺服器端的IP,填好配滑梁之後直接下一步,這個窗口是進行密碼設置的,填上你的賬號,和你的密碼,密碼要記住,以後登錄就靠它了,設置完了點擊鏈接,鏈接好了之後還需要設置一下你的VPN屬性,不然就不能上網,因為你的埠是子埠,要通過驗證。右鍵單擊你的VPN鏈接的標志,會看到屬性,單擊一下就行了。
接下來出現的窗口選項,網路,安全,一個都不能少,全部要設置成圖中的選擇,必須和圖中的一樣,不然是不能聯網的。
I. 校園網基本網路搭建及網路安全設計分析
摘要:伴隨著Internet的日益普及,網路應用的蓬勃發展,網路信息資源的安全備受關注。校園網網路中的主機可能會受到非法入侵者的攻擊,網路中的敏感數據有可能泄露或被修改,保證網路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方面具有其重要意義。通過網路拓撲結構和網組技術對校園網網路進行搭建,通過物理、數據等方面的設計對網路安全進行完善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 措施 。
關鍵詞:校園網;網路搭建;網路安全;設計。
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信息 網路技術 的應用日益普及和深入,伴隨著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也相繼出現,校園網被「黑」或被病毒破壞的事件屢有發生,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維護校園網網路安全需要從網路的搭建及網路安全設計方面著手。
一、 基本網路的搭建。
由於校園網網路特性(數據流量大,穩定性強,經濟性和擴充性)和各個部門的要求(製作部門和辦公部門間的訪問控制),我們採用下列方案:
1. 網路拓撲結構選擇:網路採用星型拓撲結構(如圖1)。它是目前使用最多,最為普遍的區域網拓撲結構。節點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並且適合在中央位置放置網路診斷設備。
2.組網技術選擇:目前,常用的主幹網的組網技術有快速乙太網(100Mbps)、FDDI、千兆乙太網(1000Mbps)和ATM(155Mbps/622Mbps)。快速乙太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組網技術,它的造價很低,性能價格比很高;FDDI也是一種成熟的組網技術,但技術復雜、造價高,難以升級;ATM技術成熟,是多媒體應用系統的理想網路平台,但它的網路帶寬的實際利用率很低;目前千兆乙太網已成為一種成熟的組網技術,造價低於ATM網,它的有效帶寬比622Mbps的ATM還高。因此,個人推薦採用千兆乙太網為骨幹,快速乙太網交換到桌面組建計算機播控網路。
二、網路安全設計。
1.物理安全設計 為保證校園網信息網路系統的物理安全,除在網路規劃和場地、環境等要求之外,還要防止系統信息在空間的擴散。計算機系統通過電磁輻射使信息被截獲而失密的案例已經很多,在理論和技術支持下的驗證工作也證實這種截取距離在幾百甚至可達千米的復原顯示技術給計算機系統信息的__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防止系統中的信息在空間上的擴散,通常是在物理上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來減少或干擾擴散出去的空間信號。正常的防範措施主要在三個方面:對主機房及重要信息存儲、收發部門進行屏蔽處理,即建設一個具有高效屏蔽效能的屏蔽室,用它來安裝運行主要設備,以防止磁鼓、磁帶與高輻射設備等的信號外泄。為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在屏蔽室與外界的各項聯系、連接中均要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和設計,如信號線、電話線、空調、消防控制線,以及通風、波導,門的關起等。對本地網 、區域網傳輸線路傳導輻射的抑制,由於電纜傳輸輻射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現均採用光纜傳輸的方式,大多數均在Modem出來的設備用光電轉換介面,用光纜接出屏蔽室外進行傳輸。
2.網路共享資源和數據信息安全設計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決定使用VLAN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物理隔離來實現。VLAN(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即虛擬區域網,是一種通過將區域網內的設備邏輯地而不是物理地劃分成一個個網段從而實現虛擬工作組的新興技術。
IEEE於1999年頒布了用以標准化VLAN實現方案的802.1Q協議標准草案。VLAN技術允許網路管理者將一個物理的LAN邏輯地劃分成不同的廣播域(或稱虛擬LAN,即VLAN),每一個VLAN都包含一組有著相同需求的計算機工作站,與物理上形成的LAN有著相同的屬性。
但由於它是邏輯地而不是物理地劃分,所以同一個VLAN內的各個工作站無須放置在同一個物理空間里,即這些工作站不一定屬於同一個物理LAN網段。一個VLAN內部的廣播和單播流量都不會轉發到 其它 VLAN中,即使是兩台計算機有著同樣的網段,但是它們卻沒有相同的VLAN號,它們各自的廣播流也不會相互轉發,從而有助於控制流量、減少設備投資、簡化網路管理、提高網路的安全性。VLAN是為解決乙太網的廣播問題和安全性而提出的,它在乙太網幀的基礎上增加了VLAN頭,用VLANID把用戶劃分為更小的工作組,限制不同工作組間的用戶二層互訪,每個工作組就是一個虛擬區域網。虛擬區域網的好處是可以限制廣播范圍,並能夠形成虛擬工作組,動態管理網路。從目前來看,根據埠來劃分VLAN的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許多VLAN廠商都利用交換機的埠來劃分VLAN成員,被設定的埠都在同一個廣播域中。例如,一個交換機的1,2,3,4,5埠被定義為虛擬網AAA,同一交換機的6,7,8埠組成虛擬網BBB。這樣做允許各埠之間的通訊,並允許共享型網路的升級。
但是,這種劃分模式將虛擬網路限制在了一台交換機上。第二代埠VLAN技術允許跨越多個交換機的多個不同埠劃分VLAN,不同交換機上的若干個埠可以組成同一個虛擬網。以交換機埠來劃分網路成員,其配置過程簡單明了。
3.計算機病毒、黑客以及電子郵件應用風險防控設計 我們採用防病毒技術,防火牆技術和入侵檢測技術來解決相關的問題。防火牆和入侵檢測還對信息的安全性、訪問控制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一,防病毒技術。病毒伴隨著計算機系統一起發展了十幾年,目前其形態和入侵途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病毒出現在INTERNET上,並且藉助INTERNET上的信息往來,尤其是EMAIL進行傳播,傳播速度極其快。計算機黑客常用病毒夾帶惡意的程序進行攻擊。
為保護伺服器和網路中的工作站免受到計算機病毒的侵害,同時為了建立一個集中有效地病毒控制機制,天下論文網需要應用基於網路的防病毒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基於網關的防病毒系統、基於伺服器的防病毒系統和基於桌面的防病毒系統。例如,我們准備在主機上統一安裝網路防病毒產品套間,並在計算機信息網路中設置防病毒中央控制台,從控制台給所有的網路用戶進行防病毒軟體的分發,從而達到統一升級和統一管理的目的。安裝了基於網路的防病毒軟體後,不但可以做到主機防範病毒,同時通過主機傳遞的文件也可以避免被病毒侵害,這樣就可以建立集中有效地防病毒控制系統,從而保證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形成的整體拓撲圖。
第二,防火牆技術。企業防火牆一般是軟硬體一體的網路安全專用設備,專門用於TCP/IP體系的網路層提供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網路地址轉換(NAT),IDS,,應用代理等功能,保護內部 區域網安全 接入INTERNET或者公共網路,解決內部計算機信息網路出入口的安全問題。
校園網的一些信息不能公布於眾,因此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嚴格的保護和保密,所以要加強外部人員對校園網網路的訪問管理,杜絕敏感信息的泄漏。通過防火牆,嚴格控制外來用戶對校園網網路的訪問,對非法訪問進行嚴格拒絕。防火牆可以對校園網信息網路提供各種保護,包括:過濾掉不安全的服務和非法訪問,控制對特殊站點的訪問,提供監視INTERNET安全和預警,系統認證,利用日誌功能進行訪問情況分析等。通過防火牆,基本可以保證到達內部的訪問都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訪問,保護重要主機上的數據,提高網路完全性。校園網網路結構分為各部門區域網(內部安全子網)和同時連接內部網路並向外提供各種網路服務的安全子網。防火牆的拓撲結構圖。
內部安全子網連接整個內部使用的計算機,包括各個VLAN及內部伺服器,該網段對外部分開,禁止外部非法入侵和攻擊,並控制合法的對外訪問,實現內部子網的安全。共享安全子網連接對外提供的WEB,EMAIL,FTP等服務的計算機和伺服器,通過映射達到埠級安全。外部用戶只能訪問安全規則允許的對外開放的伺服器,隱藏伺服器的其它服務,減少系統漏洞。
參考文獻:
[1]Andrew S. Tanenbaum. 計算機網路(第4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8.
[2]袁津生,吳硯農。 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7.
[3]中國IT實驗室。 VLAN及技術[J/OL], 2009.
J. 校園網路搭建畢業論文
校園網路搭建畢業論文
維護校園網網路安全需要從網路的搭建及網路安全設計方面著手,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校園網網路進行搭建,通過物理、數據等方面的設計對網路安全進行完善是解決上策,現在我就整理了一份,校園網搭建的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校需求分析
隨著計算機、通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網路上的應用更加豐富。同時在多媒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對校園網路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個高速的、具有先進性的、可擴展的校園計算機網路以適應當前網路技術發展的趨勢並滿足學校各方面應用的需梁亮如要。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學校領導、廣大師生們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學校未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將是構築在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之上,通過加大信息網路教育的投入,開展網路化教學,開展教育信息服務和遠程教育服務等將成為未來建設的具體內容。
調研情況
學校有幾棟建築需納入區域網,其中原有計算機教室將並入整個校園網路。根據校方要求,總的信息點將達到 3000個左右。信息節點的分布比較分散。將涉及到圖書館、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主控室可設在教學樓的一層,圖書館、實驗樓和教學樓為信息點密集區。
需求功能
校園網最終必須是一個集計算機網路技術、多項信息管理、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發布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台,並能夠有效促進現有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提高學校辦公質量和效率,以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設計特點
根據校園網路項目,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注重設備選型的性能價格比,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為學校設計成一個技術先進、靈活可用、性能優秀、可升級擴展的校園網路。考慮到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網路結構、網路應用、網路管理、系統性能以及遠程教學等各個方面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最大程度地保護學校的投資。學校藉助校園網的建設,可充分利用豐富的網上應用系統及教學資源,發揮網路資源共享、信息快捷、無地理限制等優勢,橡啟真正把現代化管理、教育技術融入學校的日常教育與辦公管理當中。學校校園網具體功能和特點如下:
技術先進
採用千兆乙太網技術,具有高帶寬1000Mbps 速率的主幹,100Mbps 到桌面,運行目前的各種應用系統綽綽有餘,還可輕松應付將來一段時間內的應用要求,且易於升級和擴展,最大限度的保護用戶投資;
網路設備選型為國際知名產品,性能穩定可靠、技術先進、產品系列全及完善的服務保證;
採用支持網路管理的交換設備,足不出戶即可管理配置整個網路。
網路互聯:
提供國際互聯網ISDN 專線接入(或DDN),實現與各公共網的連接;
可擴容的遠程撥號接入/撥出,共享資源、發布信息等。應用系統及教學資源豐富;
有綜合網路辦公系統及各個應用管理系統,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
有以WEB資料庫為中心的綜合信息平台,可進行消息發布,招生廣告、形象宣傳、課業輔導、教案參考展示、資料查詢、郵件服務及遠程教學等。
三、校園網布局結構
校園比較大,建築樓群多、布局比較分散。因此在設計校園鍵燃網主幹結構時既要考慮到目前實際應用有所側重,又要兼顧未來的發展需求。主幹網以中控室為中心,設幾個主幹交換節點,包括中控室、實驗樓、圖書館、教學樓、宿舍樓。中心交換機和主幹交換機採用千兆光纖交換機。中控室至圖書館、校園網的主幹即中控室與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宿舍樓之間全部採用8芯室外光纜;樓內選用進口6芯室內光纜和5類線。
根據學校的實際應用,配伺服器7台,用途如下:
① 主伺服器2台:裝有Solaris操作系統,負責整個校園網的管理,教育資源管理等。其中一台伺服器裝有DNS服務,負責整個校園網中各個域名的解析。另一台伺服器裝有電子郵件系統,負責整個校園網中各個用戶的郵件管理。
②WWW伺服器1台:裝有Linux操作系統,負責遠程服務管理及WEB站點的管理。WEB伺服器採用現在比較流行的APACHE伺服器,用PHP語言進行開發,連接MYSQL資料庫,形成了完整的動態網站。
③電子閱覽伺服器1台:多媒體資料的閱覽、查詢及文件管理等;
④教師備課伺服器1台:教師備課、課件製作、資料查詢等文件管理以及Proxy服務等。
⑤光碟伺服器1台:負責多媒體光碟及視頻點播服務。
⑥圖書管理伺服器1台:負責圖書資料管理。
在充分考慮學校未來的應用,整個校園的信息節點設計為3000個左右。交換機總數約 50台左右,其中主幹交換機5台,配有千兆光纖介面。原有計算機機房通過各自的交換機接入最近的主交換節點,並配成多媒體教學網。INTERNET接入採用路由器接ISDN方案,也可選用DDN專線。可保證多用戶群的數據瀏覽和下載。
四、網路拓撲圖
光纖乙太網技術是現在兩大主流通信技術的融合和發展,即乙太網和光網路。它集中了乙太網和光網路的優點,如乙太網應用普遍、價格低廉、組網靈活、管理簡單,光網路可靠性高、容量大。光乙太網的高速率、大容量消除了存在於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的帶寬瓶頸,將成為未來融合話音、數據和視頻的單一網路結構。光纖乙太網產品可以藉助乙太網設備採用乙太網數據包格式實現WAN通信業務。目前,光纖乙太網可以實現10Mbps、100Mbps以及1Gbps等標准乙太網速度。
光纖乙太網設備是以第2層LAN交換機、第3層LAN交換機,SONET設備和DWDM為基礎。一些公司推出專為出了光纖乙太網交換機,這種交換機具有多種特性,可以盡量確保服務質量(如實現數據包分類和擁塞管理等)。這種產品均可能要求下列關鍵技術和性能:高可靠性、高埠密度、服務質量保證等功能。
光纖乙太網業務與其他寬頻接入相比更為經濟高效,但到目前為止它的使用只限於辦公大樓或樓群內已鋪設光纖的地方。使用乙太網的這種新方法的戰略價值不僅僅限於廉價的接入。它既可用於接入網,也可用於服務供應商網路中的本地骨幹網。它可以只用在第2 層,也可以作為實現第3層業務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支持IP、IPX以及其他傳統協議。此外,由於在本質上它仍屬於LAN,因此可用來幫助服務供應商管理企業LAN及企業LAN和其他網之間的互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