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農業信息化
問題一:什麼是農業信息化 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加速農村現代化進程,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
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包括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和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
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如農田灌溉工程中,水泵抽水和溝渠灌溉排水的時間、流量全部通過信息自動傳輸和計算機自動控制。農產品的倉儲內部因素變化的監測、調節和控制完全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運行。畜禽棚舍飼養環境的測控和動作完全可以實行自控或遙控。
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一是農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動化。現在國內研製的多媒體小麥管理系統(WMS)和棉花生產管理系統(COTMAS)都可以應用於生產。如農作物施肥,可以在田間設置自動養分測試儀或設置各種探針定時獲取數據在室內自動測定,通過計算機分析數據,確定施肥時間、施肥量、施肥方法,使用田間遙控自動施肥機具或與灌溉水結合實現自動施肥。其他耕作首鬧管理措施類同。二是農作物病蟲防治信息化和自控。在田間設置監測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網發出預測預報,利用計算機模型分析,確定防治時間和方法,採用自控機具或生物防治方法或綜合防治方法,對病蟲害實行有效的控制。三是畜禽飼養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可以通過埋置於家畜體內的微型電腦及時發出家畜新陳代謝狀況,通過計算機模擬運算,判斷家畜對於飼養條件的要求,及時自動輸送飼喂配方飼料,實現科學飼養。
二是農產品流通過程的信息化
建設新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擴大批發市場的信息網路和電子結算等現代交易方式試點。加強對農產品產後加工、貯藏、保鮮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大力開發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農業節本增效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可以提供政策、市場、資源、技術、生活等信息的網路體系,及時准確地向農民提供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以及氣象信息,提供中長期的市場預測分析,指導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解決分散的小農生產和統一的大市場舉芹汪之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把農業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正仔競爭中發展;把強優農業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跨國競爭的巨大優勢;可以開發網上貿易,直接建立農產品和農業服務貿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因此,可以說信息技術是推動農業產業化,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之舉。
通過網路、信息技術將全國乃至全球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將分散的農戶和涉農部門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大系統。農產品貿易在網上進行,農民在網上洽談,交易在網上實現,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通過網上信息分析和專家的科學預測,農民在網上獲得市場行情和發展預測分析,在網上獲得農業生產訂單,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農業生產者可以與不同產業結盟,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穩定市場佔有量,並不斷拓展新的市場。
三是農業管理過程的信息化
農業經營管理信息網路化:一是建立適合農場自身具體情況的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及時進行模擬決策。二是通過進入鄉、縣、省、以致全國和全球的信息網路,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政策信息,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生產和合理銷售自己的產品,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三是通過進入外部的信息網路,廣泛獲取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選擇和學習最適用的先進技術,裝備自己的農場,不斷提高農場土地生產力和勞動生產力,以獲取最佳的生產效益。
農業管理服務系統,主要是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和電子政務建設要求,......>>
問題二:什麼是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主要是指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貫穿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以實現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食品安全溯源等。農業信息化的范疇很寬,包括各類生產管理信息系統、農業物聯網、農產品電商、新技術推廣等等。
問題三: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涵有哪些方面 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涵有以下六個方面。
1、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包括農田基本建設、農作物栽培管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飼養管理等。目的是及時收集信息,幫助農戶解決生產管理問題。
2、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及時准確向廣大農民提供與農業經營有關的經濟形勢、固定資產投資、物價變動、資金流向等各種信息,指導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
3、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收集並傳遞與農業生產、加工等領域有關的技術進步信息,包括農業栽培技術、畜禽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科研動態。
4、農業市場流通信息化。提供農業生產資料供求信息和農副產品流通、收益成本等方面信息。
5、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發布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資源和環境信息。如耕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氣象環境等信息。
6、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向廣大農民提供生活消費方面的信息服務,介紹主要消費品的性能、價格和供求趨勢等。
推動農業信息化,有利於 *** 轉變職能,有利於減少農產品市場波動,提高農業市場流通效率。
問題四:農業信息化服務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算的
其他比如:
1、涉農資料庫建設
2、農村信息化建設網路平台建立
3、傳統媒體功能得到必要的延伸
4、農業信息網站發展迅速
農村信息化是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農村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中實現普遍應用和推廣的過程。農村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種社會經濟形態,是農村經濟發展到某一特定過程的概念描述。它不僅包括農業信息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等在農村生產、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農村信息化包括了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農業進而向信息農業演進的過程,又包含在原始社會發展到資本社會進而向信息社會發展的過程中。
問題五:農業信息化怎麼樣 先來結論,是趨勢,是必經之路。
首先國外已經領先國內至少20年,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所有東西可以通過軟體控制,比如施肥,澆水。然後通過電子商務就把商品預售出去。由此看來電子商務+軟體是不能少的,像惠農網、蔬東坡,都是行業領先。
問題六:農業信息化專業要看什麼書 我是做農業信息化的,這方面的書不是很多,而且很多都是些沒用的。建議你先多讀些農業方面基本知識的書(包括畜牧業),農業信息化的根本是圍繞農業展開的。其實多看些計算機軟體技術、物聯網技錠等方面的專業書籍。農業信息化的核心是數據採集、數據分析處理及數據應用。
問題七:農業信息化專業怎麼樣 很好,很火的專業,也是未來的重點發展農業方向的技術人才需求
問題八:農業信息化屬於什麼專業 農業信息化的概念是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嘩程。
我們學校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科。
問題九:農業信息化上市公司有哪些 目前存粹的農業信息化上市公司就一家叫「智慧農業」,前身是江淮動力,後收購了上海農業信息技術公司,改名為智慧農業。其他的如神州信息、東軟等也都有農業業務,但不是專注於農業信息化的。
問題十: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1979年我國從國外引進遙感技術並應用於農業,首開農業信息化的先河,近三十年來,我
國農業信息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1
初步構建了農業信息網路體系農業部建立了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核心、集20多個專業網為一體的國家農業門戶網站,創建了全國農業指揮調度衛星通信系統,各省農業部門設立了區域網和信息網路,80%的縣及農業部門建立了信息服務平台,在全國布了8000多個信息採集點,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200多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600多個農產品主產區集貿市場市場信息網路;啟動?金農工程#,強化了 *** 在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測預警、市場信息服務方面的能力。
2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農業遙感器檢測形成了大宗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業資源和重大自然災害三大監測系統;農業專家系統,、農業決策支持系統服務於農業生產;啟動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項目,已覆蓋全國800多個縣。
3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通過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大幅度提升了農村通信基礎設施水平,到2016年全國通電話的行政村比重達到98.9%,有24個省區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農村電視機普及率達108.6台/百戶,農村遠程教育逐步發展。部分發達地區開始實施#村村通寬頻#工程,
❷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技術
所謂計算機網路技術就是計算機在網路上的應用!
通過通信線路實現的通信信息傳輸等!
這個概念很寬泛的!
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學干什麼的呀
您好!
一、是個很好的專業,就業空間較大,效益也好
二?請看資料:
1、計算機網路技術
(1) 培養目標
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規劃、構建區域網,維護管理網路系統及網路軟體編程能力的技術應用性人才。
(2)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計算機軟體公司等行業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和組網、網路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各類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網頁製作、網路應用軟體的開發以及計算機網路相關軟硬體的營銷工作及技術支持等工作。通過2-5年的鍛煉、提高和深造,可以成為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師、網頁設計師等。
(3) 主要專業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應用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技術、網頁製作技術、面向Net的Web應用程序設計、網路集成與設備配置、資料庫開發技術、網路與信息安全等及上述課程相應的實踐課程和實訓。
2、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系:
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系統管理)專業
三年制專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首都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知識和應用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安裝、使用、管理與服務的高級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本專業 學生 除了學習必要的數理與計算機基礎知識外, 還要掌握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網路通信的基本知識, 經過扎實的網路技術應用 、網路系統管理 和 網路互聯等 專業技能訓練, 將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系統管理、網路安全技術等專業課程與組網、建網、網路編程、網路測試等相應的實訓環節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工作技能和素質。
基本要求 :本專業 學生 除了學習必要的數理與計算機基礎知識外, 還要掌握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網路通信的基本知識, 經過扎實的網路技術應用 、網路系統管理 和 網路互聯等 專業技能訓練,學會在網路環境下檢索、處理、發送、製作各種信息,成為網路系統 安裝、使用、 管理與維護、網路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人才。 要求學生不僅要取得網路系統工程師資格證書,還要學習這一特殊行業的職業規范,畢業後持證上崗。
主要課程 :計算機基礎、數字電路、網路技術基礎、網路媒體技術、動態網頁設計、網路資料庫、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系統管理、伺服器管理、 TCP/IP 網路互聯、網站創建與管理、網路測試與維護、網路安全技術等。
就業方向 : 本專業畢業生可擔任網路系統維護和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的企、事業單位和高新技術公司就業。近三年畢業生主要到各計算機網路公司就業,一次就業率均達到 100% 。
❹ 農業信息網路名詞解釋是什麼
農業信息系統復習資料一、名詞解釋1.信息技術:是指獲取、處理、傳遞、存儲、使用信息的技術,是能夠擴展人們的信息功能的技術。2.信息採集技術:信息採集技術指能有效地擴展人類感覺器官的感知域、靈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圍的技術,包括感測、測量、識別和遙感遙測技術等,但目前廣泛使用的主要是感測技術、遙測技術、遙感技術和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等。3.信息傳遞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也稱通信技術,是傳導神經網路功能的延伸,包括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綜合業務數字通信網、光纖通訊、數字移動通信、衛星通訊、信息高速公路等,用於迅速、准確、有效地傳遞信息。4.信息處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就是應用計算機硬體、軟體及數字傳輸網,對信息進行文字、圖形、特徵識別,信息與交換碼之孫返間的轉換,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資料庫、知識庫實現信息存儲和積累的技術。5.信息控制技術:信息控制技術的功能是根據輸入的指令信息(決策信息)對外部事物的運動狀態和方式實施干預,是效應器官功能的擴展延伸。主要包括顯現技術、人機介面技術、遙控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數字地球:是以地球為對象,以地理坐標為依據,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頻網路為紐帶,由海量地球信息組成的多分辨、多尺度、多時空,並能用多維空間描述的虛擬地球。物聯網:指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數字農業: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對農業所涉及的對象和過程進行數字化表達、設計、控制和管理,是數字地球的理論與知識在農業上的拓展和深化。6.農業信息技術:指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戰略決策過程中的自然、經濟和社會信息進行採集、存貯、傳遞、處理和分析,為農業研究者、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提供資料查詢、技術咨詢、輔助決策和自動調控等多項服務的技術的總稱。歲肆
7.農田氣候:農田氣候一般指則雀飢距農田地面幾米內的空間氣候,是各種動物、植物和微 生物賴以生存的空間氣候。8.設施農業:設施農業是指在採用各種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溫度和其它環境因子調控設施的半封閉式空間里進行農業生產的方法,分為設施栽培和設施養殖兩大類。遙感:在遠離被測物體或現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儀器設備接收,記錄物體或現象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經過對信息的傳輸、加工、處理及解釋,對物體及現象的性質及其變化進行探測和識別的理論和技術。9.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一種獲取地球表層各類地物信息、測量與判定目標地物性質或特性的綜合性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資源與環境調查與監測、軍事應用、城市規劃等多個領域。10.遙感圖像處理:是在計算機系統支持下對遙感圖像加工的各種技術方法的統稱。11.高光譜遙感:是指將遙感成像技術和光譜分析技術結合,利用幾百乃至上千個小於10nm電磁波波段從地表目標物體獲取連續光譜曲線,從而形成圖像和光譜合一的高精度遙感方法。12.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實現空間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間資料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體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實現空間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14.地理數據:是指表徵地理圈或地理環境固有要素或物質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聯系和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是各種地理特徵和現象間關系的符號化表示15.數字地圖:是指與傳統的地圖相區別的、在GIS 中以資料庫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模型:指採用簡化、抽象和類比的表示方法,以文字、圖形、圖像、符號、實物和數學公式的形式來描述客觀世界研究對象的系統狀態和運行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計算機模擬模型:指通過構造一個簡單但能反映物理世界中真實對象的數學抽象描述模型,採用計算機模擬被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為理解現象、揭示機制、發現規律、預測未來提供有效的工具。16.作物生長模型:其全稱為作物生長模擬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簡稱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動態地描述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過程及其對環境反應的計算機模擬程序。17.虛擬現實:是利用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多感測交互技術以及高分辨顯示技術,以模擬的方式生成三維逼真的虛擬環境,使用者戴上特殊的頭盔、數據手套等感測設備,或利用鍵盤、滑鼠等輸入設備,便可以進入虛擬空間,成為虛擬環境的一員,進行實時交互,感知和操作虛擬世界中的各種對象,從而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18.虛擬農業:是以農業領域研究對象(農作物、畜、禽、魚、農產品市場、資源高效利用等)為核心,採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以計算機為平台的研究對象與環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種改良、環境改造、環境適應、增產等為目的技術系統,其成果應接受實踐的檢驗。19.人工智慧:是指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利用計算機構造一個人工系統來模擬人類思考問題,使計算機具有人類智能行為,以實現人類腦力勞動自動化的技術。20.專家系統:就是一種在相關領域中具有與人類專家同等解決問題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統,能夠利用人類專家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該領域的復雜問題。21.精確農業:是指精細、准確的農業。22.農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是一種以農產品為操作對象、兼有人類部分信息感知和四肢行動功能、可重復編程的柔性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設備。能夠部分模擬人類智能的農業機器人則成為智能型農業機器人。二、填空題四大導航系統包括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衛星發射基地甘肅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
信息技術類容包括信息採集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控制技術,分別對應人體的感覺器官、傳導神經網路、思維器官和效應器官。1.信息技術是指以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高技術群。2.現代感測技術包括感測器技術、雷達技術、遙測技術和感測器技術。3.數字地球概念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提出來的。4.農業信息技術包括農業資料庫與管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農業遙感監測、全球定位系統、農業決策支持系統、農業專家系統、作物模擬模型、農業信息網路、農業智能控制技術等。5.常用感測器有熱敏感測器、光敏感測器、濕敏感測器、壓力感測器、位移感測器、電化學感測器和生物感測器等。6.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統和資料庫系統三個階段。7.兩實體間的聯系可分為一對一聯系、一對多聯系、多對多聯系。8.常用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9.按遙感平台高度可將遙感技術分為地面遙感、航空遙感和航天遙感。10.農業災害監測包括旱災遙感監測、水災遙感監測和火災遙感監測。11.虛擬農業主要包括虛擬植物、虛擬動物、虛擬細胞、虛擬儀器、虛擬農田、虛擬農場等。三、簡答題1.什麼是廣義數字農業?答:廣義的「數字農業」,即農業信息化,是指運用數字地球技術實現農業要素(生物要素、 環境要素、技術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等)和農業過程(生產、管理、儲運、流通等)的數字化、 網路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數字驅動的農業生產管理體系。它是對農業各個子系統(種 植業、養殖業、水產業、林業)的各種過程(生物、環境、經濟)全面實現數字化的農業。要 求在農業的各個部門(生產、科研、教育、行政、加工、流通、服務等)全面的實現數字化與 網路化管理。2.什麼是狹義數字農業?答:狹義的「數字農業」,即精確農業或精細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 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 到微觀的進行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 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 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高新技術 系統。
3.數字農業有哪些主要內容?答:數字農業技術的內容主要包括農業要素(生物要素、環境要素、技術要素、社會經濟要 素)的數字信息化、農業過程的數字信息化(數字化實施,數字化設計),農業管理的數字信 息化。其本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要素,將工業可控生產和計算機輔助 設計的思想引入農業,通過計算機、空間信息技術、網路通訊、電子工程技術與農業機械的 融合,實現對農業的生產、農產品加工、儲運、流通與市場配送、信息服務以及農業資源環 境等整個領域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和智能化控制,使農業按照人類的需求目標發展。4.數字農業的本質和核心是什麼?答:其本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要素,將工業可控生產和計算機輔助 設計的思想引入農業,通過計算機、空間信息技術、網路通訊、電子工程技術與農業機械的 融合,實現對農業的生產、農產品加工、儲運、流通與市場配送、信息服務以及農業資源環 境等整個領域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和智能化控制,使農業按照人類的需求目標發展。 數字農業的核心,一是數字化統一處理農業問題,二是最大限度地開發農業信息資源, 三是農業信息的集成與共享。5.數據採集管理系統包括哪些基本功能?答:數據採集管理系統具有如下基本功能:(1)時鍾功能。時鍾是系統自動運行的中樞, 系統定時採集、分時操作都按時鍾的節拍進行。(2)信息採集功能。可為定時採集、實時 採集;單項採集、多項採集。(3)數據處理功能。包括數據預處理和數據二次處理,前者 指數字濾波、A/D 轉換、標度轉換、線性化處理等,後者指數據運算、數據變換、圖形處 理等。(4)數據存儲功能。可以存儲實時採集的數據和歷史數據。(5)控制功能。可以實 現現場環境的調控,實現生產管理自動化。(6)自診斷功能。能實現系統超限報警、狀態 自檢、自動復位等自診斷功能。(7)信息輸出功能。能方便地與外界交換信息,如圖形顯 示、報表列印、硬拷貝等。目前,數據採集管理系統可分為集中數據採集處理系統、集散 型數據採集管理系統、分布式數據採集與管理網路等,分別適宜於小型、中型和大型系統 的數據採集與管理。
6.農田氣候中主要採集哪些信息?答:(1)土壤熱通量信息採集(2)空氣溫度信息採集(3)空氣濕度信息採集(4)太陽輻射信息採集。(5)日照時數信息採集。(6)風速與風向信息採集。(7)降雨信息採集。(8)氣壓信息採集。(9)蒸發信息採集。完成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輻射、地面風速以及土壤熱通量等氣候信息的採集。7.與傳統地面調查方法相比,遙感技術有什麼特點?答:與傳統地面調查方法相比,遙感技術具有以下特點:(1)綜合性。遙感技術包含遙感信息的接收、記錄、傳輸和處理等多個技術環節,涉 及電磁學、機電儀器製造學、信息技術和圖象識別技術等多學科內容。(2)宏觀性。遙感技術側重於大范圍、大尺度獲取地面以及一定深度的自然資源和生 態環境的信息,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部門提供服務。(3)時效性。不同類型的遙感衛星能夠短期內周期性地重復收集大氣、海洋和陸地動 態變化信息,提高了觀測的時效性,對天氣預報、火災、水災等災情監測十分重要。(4)經濟性。與傳統的人工調查方法相比,遙感技術是一項投入相對小、綜合效益大 的技術。美國陸地衛星的經濟投入與取得的效益比為1:80。(5)客觀性。遙感獲得的地物電磁波特性可以客觀和真實地反映地質、地貌、土壤、 植被、水文等特徵,可以較大程度地排除人為干擾。(6)局限性。遙感技術所利用的電磁波僅是其中的幾個波段范圍,尚有許多譜段的資 源有待進一步開發。此外,遙感成像的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8.遙感估產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答:估算播種面積、監測作物長勢、預測農作物的產量是農業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遙感估 產具
❺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所以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及其外部網路,通過通信介質互聯,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及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
(1)區域網(LAN);
(2)城域網(MAN);
(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者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按網路的交換方式分類:(1)電路交換(2)報文交換(3)分組交換。電路交換方式類似於傳統的電話交換方式,用戶在開始通信前,必須申請建立一條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並且在雙方通信期間始終佔用該通道。報文交換方式的數據單元是要發送的一個完整報文,其長度並無限制。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原理,這點有點像古代的郵政通信,郵件由途中的驛站逐個存儲轉發一樣。報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個中間節點要為途經的報文選擇適當的路徑,使其能最終到達目的端。
分組交換方式也稱包交換方式,1969年首次在ARPANET上使用,現在人們都公認ARPANET是分組交換網之父,並將分組交換網的出現作為計算機網路新時代的開始。採用分組交換方式通信前,發送端現將數據劃分為一個個等長的單位(即分組)這些分組逐個由各中間節點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輸,最終達到目的端。由於分組長度有限制,可以在中間節點機的內存中進行存儲處理,其轉發速度大大提高。除以上幾種分類外,還可以按所採用的拓撲結構將計算機網路分為星型網、匯流排網、環形網、樹形網和網形網;按其所採用的傳輸介質分為雙絞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無線網;按信道的帶寬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按不同的途徑分為科研網、教育網、商業網、企業網、校園網等。
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
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是服務現代科技的開端。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計算機網路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路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路介面集成到主板上,網路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路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和同步發展,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飛躍發展。
❻ 計算機網路技術(UL)是干什麼的
計算機網路 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網路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通俗來說,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等互聯的計算機的集合。
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是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通信子網完成信息分組的傳遞工作,每個通信節點具有存儲轉發的功能(公用網);資源子網包含所有由通信子網連接的主機,向網路提供各種類型的資源(私用網)。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可以分別建設。
按照ISO/OSI參考模型可將網路從上至下劃分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七層;而按照TCP/IP參考模型可將網路從上至下劃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聯層和主機網路層四層。
❼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研究網路的運行理論,網路的配置,網網路的實現,網路的硬體操作
❽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含義是什麼
1、計算機網路技術主要研究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工程方面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網路安裝維護、網路管理、網路軟體部署、系統集成、計算機軟硬體方面的維護與營銷、資料庫管理,以培養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知識的技術應用性人才。
2、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❾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技術
計算機網路是由具有自主功能的計算機組成的御慶.通過通信介質和通信設孝拆族備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的作用下計算機之間可以交換信息,每台計算機即使脫離網路,也能夠獨自運行,這就是自主的概念,也就是說,網路當中的計算機不能相互控制或被控制。計算機網路在物理組成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負責信息處理的計算機設備和負責數據通信的通信線路及通信設備。與此對應,計算機網路在邏輯上可以作為兩個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是計算機網路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 網路硬體是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物質基礎。構造一台計算機網路系統,首先要將計算機及其附屬硬體設備與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硬體日趨多樣化,提供的功能更強大更復雜。 構成計算機網路資源子網的硬體設備是各種計算機設備,包括伺服器、客戶計算機和各種附屬硬體設備,主要用於信息處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存儲服務。 構成計算機網路通信子網的硬體設施除了各種數據傳輸線路外,主要是用以實現網路連接和數據通信的各種數據通信設備,它們主要有集線器(Hub)、網路交換機(Switch)、網橋(Bridge)、路由器(Router)和網關(Gateway)等。 為了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轉和服務,計算機網路系統需要通過專門軟體,對網路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全面的管理、調度和分配,並保障系統的安全。網路軟體是實現網路功能的必巧弊不可缺的支撐環境。 網路軟體通常指以下五種類型的軟體:網路協議和協議軟體、網路通信軟體、網路操作系統軟體、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應用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