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實驗報告總結怎麼寫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幾種常用的網路命令,通過使用這些命令能檢測常見網路故障。
2、理解各命令的含義,並能解釋其顯示內容的意義。
二、實驗內容
1、運行windows常用的網路命令,ipconfig、ping、stat、nbtstat、arp、route、tracert。
2、利用子網掩碼、實現子網的劃分。
3、了解vrp的各種視圖及各視圖下的常用命令。
三、實驗原理、方法、手段
該實驗通過執行一些常用的網路命令,來了解網路的狀況,並對一些網路協議能更好地理解。
實驗中用到的網路命令:
1、pconfig命令
該命令顯示ip協議的具體配置信息,命令可以顯示網路適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機的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默認網關等,還可以查看主機名、dns伺服器、節點類型等相關信息。
2、ping命令
該命令用於測試網路連接狀況以及信息發送和接收狀況。該命令用於檢驗網路連接情況,它可以顯示當前正在活動的網路連接的詳細信息。
3、nbtstat命令
該命令用於查看本地計算機或遠程計算機上的bios的統計數據,顯示協議統計情況以及當前tcp/ip的連接所使用bios情況,運用bios,可以查看本地計算機或遠程計算機上的bios名字列表。
4、arp命令
使用arp命令,你能夠查看本地計算機或另一台計算機的arp高速緩存中的當前內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輸入靜態的網卡物理地址/ip地址對,有助於減少網路上的信息量。
四、實驗步驟
1、執行ipconfig,獲取計算機網路參數。
2、執行ping,測試到其它計算機的連通。
3、執行stat,查看當前正在活動的網路連接的詳細信息。
4、執行nbtstat,查看使用nbt的協議統計信息,以及當前使用nbt的tcp/ip連接。
5、執行arp,查看當前記錄的ip地址與mac地址映。
6、執行route,查看計算機路由信息。
『貳』 如何用計算機算出子網掩碼
方法/步驟
1、IP地址劃分,以C網為例介紹,子網掩碼劃分。下面我們隨便找個一個網段並賦上相應的子網位數。
如192.168.1.53/27需要計算
具體的子網掩碼
子網數
可用的主機數
最大可容納主機數
網路擾沒地址
廣播地址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C網的各項參數,如下圖.
『叄』 在Cisco Packet Tracer模擬器工作環境下,搭建3台計算機構成的區域網環境
兩個路由器是使用串列鏈路的,因此,必須有一碰和段為DCE,另外一笑段盯段DTE才行,需要配置時鍾頻率
R2需要配置去往192.168.200.0/24網段的路燃升由。
你可以參考我如下命令吧:
R1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int fa0/0
ip address 192.168.200.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serial0/1/0
clock rate 64000
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252
no shutdown
end
show ip route
R2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int serial0/1/0
ip address 192.168.100.2 255.255.255.252
no shutdown
exit
ip route 192.168.200.0 255.255.255.0 192.168.100.1
end
show ip route 就這樣子
『肆』 計算機網路如何計運算元網掩碼
IP地址是以 網路號 和 主機 號來表示網路上的主機的,只有在一個網路號下的計算機之間才能「直接」互通,不同網路號的計算機要通過 網關 (Gateway)才能互通。但這樣的劃分在某些情況下顯得並不十分靈活。為此 IP網路 還允許劃分成更小的網路,稱為子網(Subnet),這樣就產生了 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的作用就是用來判斷任意兩個IP地址是否屬於同一子網路,這時只有在同一子網的計算機才能"直接"互通。那麼怎樣確定子網掩碼呢?
前面講到IP地址分網路號和主機號,要將一個網路劃分為多個子網,因此網路號將要佔用原來的主機位,如對於一個C類地址,它用24位來標識網路號,要將其劃分為2個子網則需要佔用1位原來的主機標識位。此時 網路號 位變為25位, 主機 標示變為7位。同理借用2個主機位則可以將一個C類網路劃分為4個子網……那計算機是怎樣才知道這一網路是否劃分了子網呢?這就可以從子網掩碼中看出。子網掩碼和IP地址一樣有32bit,確定 子網掩碼 的方法是其與IP地址中標識網路號的所有對應位都用"1",而與主機號對應的位都是"0"。如分為2個子網的C類IP地址用25位來標識網路號,則其子網掩碼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即255.255.255.128。於是我們可以知道,A類地址的預設子網掩碼為255.0.0.0,B類為255.255.0.0,C類為255.255.255.0。下表是C類地址 子網劃分 及相關子網掩碼:
子網位數 子網掩碼 主機 數 可用主機數
1 255.255.255.128 128 126
2 255.255.255.192 64 62
3 255.255.255.224 32 30
4 255.255.255.240 16 14
5 255.255.255.248 8 6
6 255.255.255.252 4 2
你可能注意到上表分了 主機 數和可用主機數兩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地址的所有主機位都為"0"時,這一地址為子網的網路地址,而當所有主機位都為"1"時為 廣播地址 。
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可變長 掩碼 (VLSM)就是指一個網路可以用不同的掩碼進行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把一個網路劃分成多個子網更加方便。在沒有VLSM的情況下,一個網路只能使用一種 子網掩碼 ,這就限制了在給定的子網數目條件下主機的數目。例如你被分配了一個C類地址, 網路號 為192.168.10.0,而你現在需要將其劃分為三個子網,其中一個子網有100台 主機 ,其餘的兩個子網有50台主機。我們知道一個C類地址有254個可用地址,那麼你如何選擇子網掩碼呢?從上表中我們發現,當我們在所有子網中都使用一個子網掩碼時這一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此時VLSM就派上了用場,我們可以在100個主機的子網使用255.255.255.128這一 掩碼 ,它可以使用192.168.10.0到192.168.10.127這128個IP地址,其中可用主機號為126個。我們再把剩下的192.168.10.128到192.168.10.255這128個IP地址分成兩個子網, 子網掩碼 為255.255.255.192。其中一個子網的地址從192.168.10.128到192.168.10.191,另一子網的地址從192.168.10.192到192.168.10.255。子網掩碼為255.255.255.192每個子網的可用 主機地址 都為62個,這樣就達到了要求。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子網掩碼,可以使IP地址更加便於管理和控制。
、、、、、、、、、、、、、、、、、、、、、、、、、
定義子網掩碼
用於子網掩碼的位數決定於可能的子網數目和每個子網的主機數目。在定義子網掩碼前,必須弄清楚本來使用的子網數和主機數目。
定義子網掩碼的步驟為:
A、確定哪些組地址歸我們使用。比如我們申請到的網路號為 「210.73.a.b」,該網路地址為c類IP地址,網路標識為「210.73.a」,主機標識為「b」。
B、根據我們所需的子網數以及將來可能擴充到的子網數,用宿主機的一些位來定義子網掩碼。比如我們需要12個子網,將來可能需要16個。用第四個位元組的前四位確定子網掩碼。前四位都置為「1」,即第四個位元組為「11110000」,這個數我們暫且稱作新的二進制子網掩碼。
C、把對應初始網路的各個位都置為「1」,即前三個位元組都置為「1」,則子網掩碼的間斷二進制形式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
D、把這個數轉化為間斷十進制形式為:「255.255.255.240」 。
計算方式
由於子網掩碼的位數決定於可能的子網數目和每個子網的 主機 數目。在定義子網掩碼前,必須弄清楚本來使用的 子網 數和 主機 數目。
根據子網數
利用子網數來計算
在求子網掩碼之前必須先搞清楚要劃分的子網數目,以及每個子網內的所需主機數目。
1)將子網數目轉化為 二進制 來表示
2)取得該 二進制 的位數,為 N
3)取得該IP地址的類子網掩碼,將其 主機地址 部分的前N位置1 即得出該IP地址劃分子網的子網掩碼。
如欲將B類IP地址168.195.0.0劃分成27個子網:
1)27=11011
2)該 二進制 為五位數,N = 5
3)將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0.0的 主機地址 前5位置1(B類地址的主機位包括後兩個位元組,所以這里要把第三個位元組的前5位置1),得到 255.255.248.0
即為劃分成27個子網的B類IP地址 168.195.0.0的子網掩碼(實際上是劃成了32-2=30個子網)。
這一段介紹的是舊標准下計算的方法,關於舊的標准後文在介紹,在新標准中則可以先將27減去1,因為計算機是從0開始計算的,從0到27實際上是有28個,所以說如果需要27個就需要將27減去1。
根據主機數
利用主機數來計算
1)將主機數目轉化為二進制來表示
2)如果主機數小於或等於254(注意去掉保留的兩個IP地址),則取得該主機的 二進制 位數,為 N,這里肯定N<8。如果大於254,則 N>8,這就是說 主機地址 將占據不止8位。
3)使用255.255.255.255來將該類IP地址的 主機地址 位數全部置1,然後從後向前的將N位全部置為 0,即為子網掩碼值。
如欲將B類IP地址168.195.0.0劃分成若乾子網,每個子網內有 主機 700台:
1) 700=1010111100
2)該 二進制 為十位數,N = 10
3)將該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0.0的 主機地址 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
然後再從後向前將後10位置0,即為: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即255.255.252.0。這就是該欲劃分成 主機 為700台的B類IP地址168.195.0.0的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最直接的作用是判斷IP地址與另一個IP地址是否在同一個網段內。
下面先簡單看一個電腦上IP的基本配置
IP地址:192.168.0.5
子網掩碼:255.255.255.0
默認網關:192.168.0.1
如上的例子,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假如現在上邊的電腦A(IP地址192.168.0.5)要給電腦B(IP地址為192.168.0.22)發送數據,首先A將數據發到路由器,路由器經過判斷B的地址和A的地址在同一個網段內,然後路由器就將數據直接發送給B。
路由器具體使用子網掩碼來判斷IP地址是先將這些IP地址和子網掩碼都換成二進制,然後按照子網掩碼的最長位數的1來比較。
第一步:轉換為二進制
A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1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B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10110
第二步:按照子網掩碼最長1來比較
看上邊的內容,子網掩碼在左邊一共有24位為1,那這樣的意思就是如果兩個IP地址的前24位都相同的話,那這兩個IP地址就是在同一個網段內,看到我紅色標記的A和B的地址都相同,那這就說明A和B在同一個網段內。
再看一個例子,如果還是A地址的數據發到C地址,C的IP地址為192.168.56.21
第一步:轉換為二進制
A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1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C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111000,00010101
第二步:按照子網掩碼最長1來比較
看上邊的A和C,按照子網掩碼的要求,如果C的前24位和A的前24位都相同的話,那麼A和C才是同一網段的,看上邊C的地址,我用藍色來標注不同的位數,這樣A 和C就不在同一個網段內,路由器就不能直接把A要發給C的數據直接經過一個路由器給發送過去,這樣路由器就要先將A的數據轉發到另外一個路由器(一個不行就繼續往下發),然後再發到C上。
問題擴展:
一:上邊的例子中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那麼能不能把子網掩碼給修改呢,完全可以。
在上邊A和C的例子中,如果把子網掩碼改成255.255.0.0,再看一下
A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1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C的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111000,00010101
這樣A和C就在同一個網段內了
二:擴展子網
在一個公司或者學校內部,已經分配好了網路號,按照內部行政結構的不同,再將網路分配成子網路號。
舉例:如果一個公司主機已經分配好的網路按照255.255.0.0的子網掩碼來區分主機號,現在由於公司有兩個部門,想要按照部門來劃分成兩個子網路來,那麼可以簡單的用子網掩碼來劃分。現在來考慮,有兩個部門,按照二進制的做飯,那麼只要有一位的數字0和1來區分就可以了。
按照255.255.0.0(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來劃分,前邊了16位是網路號,按照子網掩碼是按照最長1來匹配,那麼現在就在17位劃分位0和1來區分成兩個。那麼可以給一個部門的子網掩碼劃分為255.255.128.0,另一個劃分為255.255.0.0,用二進制來比較一下
255.255.0.0: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255.255.128.0: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
這樣就簡單的將兩個部門來劃分開了
三:路由的時候選擇最長1來匹配
路由的時候為什麼選擇最長1來匹配,理由是這樣的:如果是在好幾個可以匹配的網段內(還是按照子網掩碼)選擇最長的那個,可以很快的找到匹配。如果是按照最短的,那麼需要匹配的主機就多,還有一種可能是一個路由器轉發不了,還要換另一個路由,很可能造成包在網路內循環,最後直至包被丟棄。
四:網關的概念
在開始的例子中提到默認網關的概念,先來看網關的概念。
網關實質上是一個網路通向其他網路的IP地址,網關的IP地址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設備的IP地址,按照上邊的192.168.0.1網關的例子,網關就是有那麼一台機子或者是PC機或者是伺服器它的IP地址是192.168.0.0,這個設備有路由功能。按照這個理論,一個設備的IP必須和自己的網關在同一個網段內,這是必須的。
說完網關,再說默認網關,默認二字就沒有太多解釋的了,這里舉例說明:網關可能不止一個,有網關一、網關二等等,默認網關就是選擇其中之一做為默認值。
『伍』 誰能幫我做一下計算機網路的實驗報告,這里不能放圖片,抱歉
用手機拍圖片上傳就行了,可以用word做成表格,再把內容一粘貼復制。打開word,在插入選項里找插入表格,根據需要設置,表格可以合並拆分,很好弄,拓撲圖可以在Smart中插入,也可以增加表格
『陸』 子網掩碼詳細資料大全
子網掩碼(sub mask)又叫網路掩碼、地址掩碼、子網路遮罩,它是一種用來指明一個IP位址的哪些位標識的是主機所在的改行戚子網,以及哪些位標識的是主機的位掩碼。子網掩碼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結合IP位址一起使用。子網掩碼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將某個IP位址劃分成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地址,用於禁止IP位址的一部分以區別網路標帶岩識和主機標識,並說明該IP位址是在區域網路上,還是在遠程網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子網掩碼
- 外文名 :Sub Mask
- 別稱 :網路掩碼、地址掩碼
- 行業 :計算機網路
- 作用 :IP劃分成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
定義
子網掩碼 (sub mask)是每個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只有掌握它,才能夠真正理解TCP/IP協定的設定。 子網掩碼——禁止一個IP位址的網路部分的「全1」比特模式。對於A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0.0.0;對於B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255.0.0;對於C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 利用子網掩碼可以把大的網路劃分成子網,即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也可以把小的網路歸並成大的網路即超網。構成
要想理解什麼是子網掩碼,就不能不了解IP位址的構成。網際網路是由許多小型網路構成的,每個網路上都有許多主機,這樣便構成了一個有層次的結構。IP位址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地址分配的層次特點,將每個IP位址都分割成網路號和主機號兩核陵部分,以便於IP位址的定址操作。 IP位址的網路號和主機號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網路號、哪些是主機號,這就需要通過子網掩碼來實現。規則
子網掩碼的設定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與二進制IP位址相同,子網掩碼由1和0組成,且1和0分別連續。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左邊是網路位,用二進制數字「1」表示,1的數目等於網路位的長度;右邊是主機位,用二進制數字「0」表示,0的數目等於主機位的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掩碼與ip地址做按位與運算時用0遮住原主機數,而不改變原網路段數字,而且很容易通過0的位數確定子網的主機數(2的主機位數次方-2,因為主機號全為1時表示該網路廣播地址,全為0時表示該網路的網路號,這是兩個特殊地址)。只有通過子網掩碼,才能表明一台主機所在的子網與其他子網的關系,使網路正常工作。定義主機數目
用於子網掩碼的位數決定於可能的子網數目和每個子網的主機數目。在定義子網掩碼前,必須弄清楚本來使用的子網數和主機數目。 定義子網掩碼的步驟為: A、確定哪些組地址歸我們使用。比如我們申請到的網路號為 「210.73.a.b」,該網路地址為c類IP位址,網路標識為「210.73.a」,主機標識為「b」。 B、根據我們所需的子網數以及將來可能擴充到的子網數,用宿主機的一些位來定義子網掩碼。比如我們需要12個子網,將來可能需要16個。用第四個位元組的前四位確定子網掩碼。前四位都置為「1」,即第四個位元組為「11110000」,這個數我們暫且稱作新的二進制子網掩碼。 C、把對應初始網路的各個位都置為「1」,即前三個位元組都置為「1」,則子網掩碼的間斷二進制形式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 D、把這個數轉化為間斷十進制形式為:「255.255.255.240」 。計算方式
由於子網掩碼的位數決定於可能的子網數目和每個子網的主機數目。在定義子網掩碼前,必須弄清楚本來使用的子網數和主機數目。根據子網數
利用子網數來計算 在求子網掩碼之前必須先搞清楚要劃分的子網數目,以及每個子網內的所需主機數目。 1)將子網數目轉化為二進制來表示 2)取得該二進制的位數,為 N 3)取得該IP位址的類子網掩碼,將其主機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 即得出該IP位址劃分子網的子網掩碼。 如欲將B類IP位址168.195.0.0劃分成27個子網: 1)27=11011 2)該二進制為五位數,N = 5 3)將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0.0的主機地址前5位置1(B類地址的主機位包括後兩個位元組,所以這里要把第三個位元組的前5位置1),得到 255.255.248.0 即為劃分成27個子網的B類IP位址 168.195.0.0的子網掩碼(實際上是劃成了32-2=30個子網)。 這一段介紹的是舊標准下計算的方法,關於舊的標准後文在介紹,在新標准中則可以先將27減去1,因為計算機是從0開始計算的,從0到27實際上是有28個,所以說如果需要27個就需要將27減去1。根據主機數
利用主機數來計算 1)將主機數目轉化為二進制來表示 2)如果主機數小於或等於254(注意去掉保留的兩個IP位址),則取得該主機的二進制位數,為 N,這里肯定N<8。如果大於254,則 N>8,這就是說主機地址將占據不止8位。 3)使用255.255.255.255來將該類IP位址的主機地址位數全部置1,然後從後向前的將N位全部置為 0,即為子網掩碼值。 如欲將B類IP位址168.195.0.0劃分成若乾子網,每個子網內有主機700台: 1) 700=1010111100 2)該二進制為十位數,N = 10 3)將該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0.0的主機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 然後再從後向前將後10位置0,即為: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即255.255.252.0。這就是該欲劃分成主機為700台的B類IP位址168.195.0.0的子網掩碼。增量計演算法
子網ID增量計演算法(即計算每個子網的IP范圍) 其基本計算步驟如下: 第1步,將所需的子網數轉換為二進制,如所需劃分的子網數為「4」,則轉換成成二進制為00000100; 第2步,取子網數的二進制中有效位數,即為向預設子網掩碼中加入的位數(既向主機ID中借用的位數)。如前面的00000100,有效位為「100」,為3位(在新標准中只需要2位就可以了); 第3步,決定子網掩碼。如IP位址為B類129.20.0.0網路,則預設子網掩碼為:255.255.0.0,借用主機ID的3位以後變為:255.255.224(11100000).0,即將所借的位全表示為1,用作子網掩碼。 第4步,將所借位的主機ID的起始位段最右邊的「1」轉換為十進制,即為每個子網ID之間的增量,如前面的借位的主機ID起始位段為「11100000」,最右邊的「1」,轉換成十進制後為2^5=32(此為子網ID增量)。 第5步,產生的子網ID數為:2^m-2 (m為向預設子網掩碼中加入的位數),如本例向子網掩碼中添加的位數為3,則可用子網ID數為:2^3-2=6個; 第6步,將上面產生的子網ID增量附在原網路ID之後的第一個位段,便形成第一個子網網路ID 129.20.32.0(即第一個子網的起始IP段); 第7步,重復上步操作,在原子網ID基礎上加上一個子網ID增量,依次類推,直到子網ID中的最後位段為預設子網掩碼位用主機ID位之後的最後一個位段值,這樣就可得到所有的子網網路ID。如預設子網掩碼位用主機ID位之後的子網ID為255.255.224.0,其中的「224」為借用主機ID後子網ID的最後一位段值,所以當子網ID通過以上增加增量的方法得到129.20.224.0時便終止,不要再添加了(只能用到129.20.192.0)。 我們知道當主機ID為全0時表示網路ID,全1時表示廣播地址。在RFC950標准中,不建議使用全0和全1的子網ID。 例如把最後一個位元組的前3位借給網路ID,用後面的5位來表示主機ID,這樣就會產生2^3=8個子網,子網ID就分別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這樣8個,在RFC950標准中只能使用中間的6個子網ID。 這么做的原因是: 設我們有一個網路:192.168.0.0/24(即子網掩碼的前24位為1,255.255.255.0),我們需要兩個子網,那麼按照RFC950,應該使用/26而不是/25,得到兩個可以使用的子網192.168.0.64和192.168.0.128 對於192.168.0.0/24,網路地址是192.168.0.0,廣播地址是192.168.0.255 對於192.168.0.0/26,網路地址是192.168.0.0,廣播地址是192.168.0.63對於192.168.0.64/26,網路地址是192.168.0.64,廣播地址是192.168.0.127
對於192.168.0.128/26,網路地址是192.168.0.128,廣播地址是192.168.0.191
對於192.168.0.192/26,網路地址是192.168.0.192,廣播地址是192.168.0.255 你可以看出來,對於第一個子網,網路地址和主網路的網路地址是重疊的,對於最後一個子網,廣播地址和主網路的廣播地址也是重疊的。在CIDR流行以前,這樣的重疊將導致極大的混亂。比如,一個發往192.168.0.255的廣播是發給主網路的還是子網的?這就是為什麼在當時不建議使用全0和全1子網。在今天,CIDR已經非常普及了,所以一般不需要再考慮這個問題。
作用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地址,是與IP位址結合使用的一種技術。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用於禁止IP位址的一部分以區別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並說明該IP位址是在區域網路上,還是在遠程網上。二是用於將一個大的IP網路劃分為若干小的子網路。 使用子網是為了減少IP的浪費。因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路產生,有的網路多則幾百台,有的只有區區幾台,這樣就浪費了很多IP位址,所以要劃分子網。使用子網可以提高網路套用的效率。 通過IP 地址的二進制與子網掩碼的二進制進行與運算,確定某個設備的網路地址和主機號,也就是說通過子網掩碼分辨一個網路的網路部分和主機部分。子網掩碼一旦設定,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就固定了。子網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具有子網掩碼。與IP位址相同,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也可以使用十進制的形式。例如,為二進制形式的子網掩碼: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採用十進制的形式為:255.255.255.0。 通過計算機的子網掩碼判斷兩台計算機是否屬於同一網段的方法是,將計算機十進制的IP位址和子網掩碼轉換為二進制的形式,然後進行二進制「與」(AND)計算(全1則得1,不全1則得0),如果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那麼這兩台計算機就屬於同一網段。標注方法
無子網
無子網的標注法 對無子網的IP位址,可寫成主機號為0的掩碼。如IP位址210.73.140.5,掩碼為255.255.255.0,也可以預設掩碼,只寫IP位址。有子網
有子網的標注法 有子網時,一定要二者配對出現。以C類地址為例。 以下一段指定掩碼為27位(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 0 0000=>255.255.255.224 1.IP位址中的前3個位元組表示網路號,後一個位元組既表明子網號,又說明主機號,還說明兩個IP位址是否屬於同一個網段。如果屬於同一網路區間,這兩個地址間的信息交換就不通過路由器。如果不屬同一網路區間,也就是子網號不同,兩個地址的信息交換就要通過路由器進行。 例如: 對於IP位址為210.73.140.5的主機來說,其主機標識為5=> 000 00101, 對於IP位址為210.73.140.16的主機來說它的主機標識為16=> 000 10000, 以上兩個主機標識的前面三位全是000,說明這兩個IP位址在同一個網路區域中,這兩台主機在交換信息時不需要通過路由器進行。 210.73.60.1的主機標識為1=> 000 00001, 210.73.60.252的主機標識為252=> 111 11100, 這兩個主機標識的前面三位000與111不同,說明二者在不同的網路區域,要交換信息需要通過路由器。其子網上主機號各為1和252。 2.掩碼的功用是說明有子網和有幾個子網,但子網數只能表示為一個范圍,不能確切講具體幾個子網,掩碼不說明具體子網號,有子網的掩碼格式(對C類地址)。地址判斷
子網掩碼是用來判斷任意兩台計算機的IP位址是否屬於同一子網路的根據。 最為簡單的理解就是兩台計算機各自的IP位址與子網掩碼進行AND運算後,如果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則說明這兩台計算機是處於同一個子網路上的,可以進行直接的通訊。就這么簡單。表示方法
子網掩碼通常有以下2種格式的表示方法: 1. 通過與IP位址格式相同的點分十進製表示 如:255.0.0.0 或255.255.255.128 2. 在IP位址後加上"/"符號以及1-32的數字,其中1-32的數字表示子網掩碼中網路標識位的長度 如:192.168.1.1/24 的子網掩碼也可以表示為255.255.255.0 子網掩碼一般為255.255.255.0運算示例
示例一
I P 地址192.168.0.1 子網掩碼255.255.255.0 AND運算(AND運演算法則:1 與1 = 1 ,1 與0 = 0 ,0 與1 = 0 ,0 與0 = 0 ,即當對應位均為1時結果為1,其餘為0。) 轉化為二進制進行運算: 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運算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轉化為十進制後為: 192.168.0.0示例二
I P 地址192.168.0.254 子網掩碼255.255.255.0 AND運算 轉化為二進制進行運算: 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11111110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運算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轉化為十進制後為: 192.168.0.0示例三
I P 地址192.168.0.4 子網掩碼255.255.255.0 AND運算 轉化為二進制進行運算: 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0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運算 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轉化為十進制後為: 192.168.0.0 通過以上對三組計算機IP位址與子網掩碼的AND運算後,我們可以看到它運算結果是一樣的。均為192.168.0.0 所以計算機就會把這三台計算機視為是同一子網路,然後進行通訊的。 也許你又要問,這樣的子網掩碼究竟有多少個IP位址可以用呢?你可以這樣算。 根據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區域網路內部的ip地址是我們自己規定的(當然和其他的ip地址是一樣的),這個是由子網掩碼決定的通過對255.255.255.0的分析。可得出: 前三位IP碼由分配下來的數字就只能固定為192.168.0所以就只剩下了最後的一位了,那麼顯而易見了,ip地址只能有(2的8次方-2),即256-2=254,一般主機地址全為0或者1(二進制)有其特殊的作用。 那麼你可能要問了:如果我的子網掩碼不是255.255.255.0呢?你也可以這樣做啊假設你的子網掩碼是255.255.128.0 那麼你的區域網路內的ip地址的前兩位肯定是固定的了 這樣,你就可以按照下邊的計算來看看同一個子網內到底能有多少台機器 1.十進制128 = 二進制1000 0000 2.IP碼要和子網掩碼進行AND運算 3. 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1*******.******** 子網掩碼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 AND運算 11000000.10101000.10000000.00000000 轉化為十進制後為: 192 . 168. 128 . 0 4.可知我們內部網可用的IP位址為: 11000000.10101000.10000000.00000000 到 11000000.10101000.11111111.11111111 (也可以是: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到11000000.10101000.01111111.11111111) 5.轉化為十進制: 192 . 168.128.0 到192 . 168.255.255 (或者192.168.0.0到192.168.127.255) 6.0和255通常作為網路的內部特殊用途。通常不使用。 7.於是最後的結果如下:我們單位所有可用的IP位址為: 192.168.128.1-192.168.128.254 192.168.129.1-192.168.129.254 192.168.130.1-192.168.130.254 192.168.131.1-192.168.131.254 . . . . . . . . . . . . . 192.168.139.1-192.168.139.254 192.168.140.1-192.168.140.254 192.168.141.1-192.168.141.254 192.168.142.1-192.168.142.254 192.168.143.1-192.168.143.254 . . . . . . . . . . . . . 192.168.254.1-192.168.254.254 192.168.255.1-192.168.255.254 8.總數為(255-128+1)*(254-1+1) =128 * 254 = 32512 子網內包含的機器數目應該是2^n-2,比如說上面的子網掩碼是255.255.128.0,那麼他的網路號是17位,主機號是15位,只要主機號不全是0或者1就是可以的,所以ip地址是192.168.192.0(11000000.10101000.11000000.00000000)也允許,除掉全0全1,結果為2^15-2*(255-128+1)=32512 9.看看的結果是否正確 (1)、設定IP位址為192.168.128.1 Ping 192.168.129.233通過測試 訪問:192.168.129.233可以顯示出主頁 (2)、設定IP位址為192.168.255.254 Ping 192.168.255.254 通過測試 訪問:192.168.255.254 可以顯示出主頁 10.結論 以上證明我們的結論是對的。 現 在你就可以看你的子網中能有多少台機器了 255.255.255.128 分解: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所以你的內部網路的ip地址只能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0??????? 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01111111 子網掩碼復用技術
子網TCP/IP網間網技術產生於大型主流機環境中,它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是當初的設計者們始料未及的。網間網規模的迅速擴展對IP位址模式的威脅並不是它不能保證主機地址的唯一性,而是會帶來兩方面的負擔:第一,巨大的網路地址管理開銷;第二,網關尋徑急劇膨脹。其中第二點尤為突出,尋徑表的膨脹不僅會降低網關尋徑效率(甚至可能使尋徑表溢出,從而造成尋徑故障),更重要的是將增加內外部路徑刷新時的開銷,從而加重網路負擔。 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技術,以應付網間網規模增長帶來的問題。仔細分析發現,網間網規模的增長在內部主要表現為網路地址的增減,因此解決問題的思路集中在:如何減少網路地址。於是IP網路地址的多重復用技術應運而生。 通過復用技術,使若干物理網路共享同一IP網路地址,無疑將減少網路地址數。編址技術
子網編址(sub addressing)技術,又叫子網尋徑(sub routing),英文簡稱subting,是最廣泛使用的IP網路地址復用方式,已經標准化,並成為IP位址模式的一部分。一般的,32位的IP位址分為兩部分,即網路號和主機號,我們分別把他們叫做IP位址的「網間網部分」和「本地部分」。子網編址技術將本地部分進一步劃分為「物理網路」部分和「主機」部分,如圖:網間網部分物理網路主機 |←網間網部分→|←————本地部分—————→| |←物理網路→|←—主機部分——→| 其中「物理網路」用於標識同一IP網路地址下的不同物理網路即是「子網」。 (2)子網掩碼IP協定標准規定:每一個使用子網的網點都選擇一個32位的位模式,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1,則對應IP位址中的某位為網路地址(包括網間網部分和物理網路號)中的一位;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0,則對應IP位址中的某位為主機地址中的一位。例如位模式: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中,前三個位元組全1,代表對應IP位址中最高的三個位元組為網路地址;後一個位元組全0,代表對應IP位址中最後的一個位元組為主機地址。這種位模式叫做子網模(sub mask)或「子網掩碼」。 為了使用的方便,常常使用「點分整數表示法」來表示一個IP位址和子網掩碼,例如c類地址子網掩碼(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為:255.255.255.0 IP協定關於子網掩碼的定義提供一種有趣的靈活性,允許子網掩碼中的「0」和「1」位不連續。但是,這樣的子網掩碼給分配主機地址和理解尋徑表都帶來一定困難,並且,極少的路由器支持在子網中使用低序或無序的位,因此在實際套用中通常各網點採用連續方式的子網掩碼。像255.255.255.64和255.255.255.160等一類的子網掩碼不推薦使用。 (3)子網掩碼與IP位址結合使用,可以區分出一個網路地址的網路號和主機號。 例如:有一個C類地址為:192.9.200.13其預設的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則它的網路號和主機號可按如下方法得到: ①將IP位址192.9.200.13轉換為二進制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 ②將子網掩碼255.255.255.0轉換為二進制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③將兩個二進制數邏輯與(AND)運算後得出的結果即為網路部分 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 AND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結果為192.9.200.0,即網路號為192.9.200.0。 ④將子網掩碼取反再與IP位址邏輯與(AND)後得到的結果即為主機部分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1101 AND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結果為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01轉化為十進製得到0.0.0.13,即主機號為13。掩碼分類
子網掩碼一共分為兩類。一類是預設(自動生成)子網掩碼,一類是自定義子網掩碼。預設子網掩碼即未劃分子網,對應的網路號的位都置1,主機號都置0。 A類網路預設子網掩碼:255.0.0.0 B類網路預設子網掩碼:255.255.0.0 C類網路預設子網掩碼:255.255.255.0 自定義子網掩碼是將一個網路劃分為幾個子網,需要每一段使用不同的網路號或子網號,實際上我們可以認為是將主機號分為兩個部分:子網號、子網主機號。形式如下: 未做子網劃分的ip地址:網路號+主機號 做子網劃分後的ip地址:網路號+子網號+子網主機號 也就是說ip地址在劃分子網後,以前的主機號位置的一部分給了子網號,餘下的是子網主機號。子網掩碼是32位二進制數,它的子網主機標識用部分為全「0」。利用子網掩碼可以判斷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若兩台主機的IP位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後的結果相同,則說明這兩台主機在同一子網中。掩碼變長
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的作用:節約IP位址的空間;減少路由表大小。使用VLSM時,所採用的路由協定必須能夠支持它,這些路由協定包括RIPv2,OSPF,EIGRP和BGP。關於更多的VLSM知識,可以去網路搜尋。劃分捷徑
1.會產生多少個子網 2的x次方-2(x代表掩碼位,即2進制為1的部分,現 在的網路中,已經不需要-2,已經可以全部使用,不過需要加上相應的配置命令,例如CISCO路由器需要加上ip sub zero命令就可以全部使用了。) 2.能有多少主機 2的y次方-2(y代表主機位,即2進制為0的部分) 3.有效子網是 有效子網號=256-10進制的子網掩碼(結果叫做block size或base number) 4.子網的廣播地址是 廣播地址=下個子網號-1 5.有效主機分別是 忽略子網內全為0和全為1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機地址。最後有效1個主機地址=下個子網號-2(即廣播地址-1)
『柒』 計算機網路:關於子網劃分及子網掩碼
可以使用202.3.3.0/28
第一個子網:202.3.3.0/28
第二個子網:202.3.3.16/28
第三個子網:202.3.3.32/28
... ...
最後一個子網:202.3.3.240/28
『捌』 如何劃分子網及確定子網掩碼
子網的劃分,實際上就是設計子網掩碼的過程。子網掩碼主要是用來區分IP地址中的網路ID和主機ID,它用來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從IP地址中分離出網路ID和主機ID。子網掩碼由4個十進制數組成的數值中間用「.」分隔,如255.255.255.0。
若將它寫成二進制的形式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其中為「1」的位分離出網路ID,為0的位分離出主機ID,也就是通過將IP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與」邏輯操作,得出網路號。
例如,假設IP地址為192.160.4.1,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則網路ID為192.160.4.0,主機ID為0.0.0.1。計算機網路ID的不同,則說明他們察此啟不在同一個物理子網內,需通過路由器轉發才能進行數據交換。
每類地址具有默認的子網掩碼:對於A類為255.0.0.0,對於B類為255.255.0.0,對於C類為255.255.255.0。除了使用上述的表示方法之外,還有使用子網掩碼中「1」的位數來表示的,在默認情況下,A類地址為8位,B類地址為16位,C類地址為24位。
例如,A類的某個地址為 12.10.10.3/8,這里的最後一個「8」說明該地址的子網掩碼為8位,而199.42.26.0/28表示網路199.42.26.0的子網掩碼位數有28位。
如果希望在一個網路中建立子扒伍網,就要在這個默認的子網掩碼中加入一些位,它減少了用於主機地址的位數。加入到掩碼中的位數決定了可以配置的子網。因而,在一個劃分了子網的網路中,每個地址包含一個網路地址、一個子網位數和一個主機地址。
確定子網掩碼:利用主機數來計算
將主機數目轉化為二進制來表示,如果主機數小於或等於254(注意去掉保留的兩個IP地址),則取得該主機的二進制位數,為 N,這里肯定N<8。如果大於254,則 N>8,這就是說主機地址將占據不敗如止8位。
使用255.255.255.255來將該類IP地址的主機地址位數全部置1,然後從後向前的將N位全部置為 0,即為子網掩碼值。
(8)計算機網路子網掩碼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在求子網掩碼之前必須先搞清楚要劃分的子網數目,以及每個子網內的所需主機數目。
將子網數目轉化為二進制來表示;取得該二進制的位數,為N;取得該IP地址的類子網掩碼,將其主機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 即得出該IP地址劃分子網的子網掩碼。
如欲將B類IP地址168.195.0.0劃分成27個子網:
27=11011;該二進制為五位數,N=5;將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0.0的主機地址前5位置1(B類地址的主機位包括後兩個位元組,所以這里要把第三個位元組的前5位置1),得到 255.255.248.0
即為劃分成27個子網的B類IP地址 168.195.0.0的子網掩碼(實際上是劃成了32-2=30個子網)。
『玖』 計算機網路。子網掩碼劃分子網。見圖
解:要解釋第三問,那麼就要從第二問開始說:
1、工作站1的IP地址為:172.16.10.127,其二進制為:172.16.00001010.01111111(因為172開頭的是B類地址,B類地址的基礎網路位是16位,所以計算網路地址時,172.16不需要化為二進制了);子網掩碼為:255.255.252.0,其二進制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2、由此可知:子網掩碼255.255.252.0是B類地址的變長子網掩碼,網路位為22位,主機位是10位,那麼只要將IP地址172.16.10.127的後10位全部置0即是網路地址,後10位全部置1即是廣播地址。
所以網路地址為:172.16.000010 00.00000000,化為十進制為:172.16.8.0。廣播地址為:172.16.000010 11.11111111,化為十進制為:172.16.11.255。
所以有效的地址范圍(即去掉網路地址和廣播地址)為:172.16.8.1-172.16.11.254。
又因為工作站1的IP地址為:172.16.10.127,所以工作站2有效的地址范圍是不包括:172.16.10.127(圖中答案說是172.16.10.27是寫錯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