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電子版
擴展閱讀
儲存平板電腦推薦 2025-09-30 17:43:02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3-03-26 04:54:13

⑴ 成都電子科大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的研究生師兄請進

招生簡章上的那個計算機組成原理是你通過了初試後 復試筆試的考試科目 是羅克露的陵帆

計算機初試的話考四門 數據結構 操作系統 計算機網路 和組成原理 你現在大三 如果對這幾門課還沒接觸過的話那麼現在就要加油了 計算機統考的難度可真的是非常非常BT的

計算機學院已經全部搬到清水河了 你到清水河後到主樓來問一下吧..學生是根據導師所在實驗室分布的 不是根據專業...

最後給你說下 考成電計算機的好處是英語單科分很低 對於一些英語悲劇的學生而言是很好的選擇(去年40我覺得都很低了 結果今年35)總分今年280去年290 我覺得這個分會常年保持穩定 - -!因此考成電計算機的話 最重要的就是數畝襲學一和專業課...尤其是對迅汪兄你這樣跨專業的學弟 專業一定要花大力氣!

⑵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必須要提到的是TCP/IP參考模型分為4層:最底層-網路介面層;上一層-網際層;接著是傳輸層;最高層-應用層。
FTP,SNMP,IGMP,RARP協議位於TCP/IP協議分層結構的不同層次。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聯網控制信息協議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網路層 為數據包選擇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應用層 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網路層中的協議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於它包含了IP協議模塊,所以它是所有基於TCP/IP協議網路的核心。在網路層中,IP模塊完成大部分功能。ICMP和IGMP以及其他支持IP的協議幫助IP完成特定的任務,如傳輸差錯控制信息以及主機/路由器之間的控制電文等。網路層掌管著網路中主機間的信息傳輸。

I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面有著很多協議來支持不同的應用,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基於Internet的應用的實現就離不開這些協議。如我們進行萬維網(WWW)訪問用到了HTTP協議、文件傳輸用FTP協議、電子郵件發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協議、 遠程登錄用Telnet協議等等,都是屬於TCP/IP應用層的.

個人認為只要回答,他們各自的用途就可以了,要和IE牽扯上,要翻閱那本幾千頁的書深入研究。。

⑶ 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的作品目錄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1
1.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1
1.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程1
1.1.2計算機網路的定義4
1.1.3計算機網路的功能4
1.1.4計算機網路的特點5
1.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分類6
1.2.1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邏輯組成6
1.2.2計算機網路的硬體組成8
1.2.3計算機網路的軟體組成8
1.2.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8
1.3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9
1.4標准化組織11
第2章數據通信基礎16
2.1數據通信系統16
2.1.1概念與模型16
2.1.2數據通信方式18
2.1.3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19
2.2數據編碼與數據傳輸21
2.2.1數字數據的數字傳輸22
2.2.2模擬數據的數字傳輸24
2.2.3數字數據的模擬傳輸27
2.2.4數據同步與非同步傳輸30
2.3傳輸介質及特性31
2.3.1有線傳輸介質31
2.3.2無線傳輸介質34
2.4數據交換技術36
2.4.1電路交換36
2.4.2報文交換37
2.4.3分組交換38
2.4.4其他數據交換技術40
2.5多路復用技術41
2.5.1頻分多路復用41
2.5.2時分多路復用42
2.5.3碼分多路復用42
2.5.4波分多路復用43
2.6數據壓縮技術43
2.6.1音頻壓縮技術44
2.6.2視頻壓縮技術45
2.7差錯控制技術45
2.7.1差錯產生原因46
2.7.2差錯控制方法46
2.7.3差錯控制編碼47
第3章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53
3.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53
3.1.1網路體系結構的定義和發展53
3.1.2網路體系結構的分層模型54
3.1.3網路協議58
3.2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59
3.2.1物理層60
3.2.2數據鏈路層62
3.2.3網路層65
3.2.4傳輸層68
3.2.5會話層70
3.2.6表示層70
3.2.7應用層72
3.3TCP/IP參考模型74
3.3.1網路介面層75
3.3.2網路互連層75
3.3.3傳輸層75
3.3.4應用層76
3.3.5OSI/RM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76
第4章計算機網路介面及其通信設備81
4.1網路介面81
4.1.1區域網介面類型81
4.1.2廣域網介面類型82
4.1.3邏輯介面84
4.2網路介面卡84
4.3中繼器和集線器86
4.3.1中繼器86
4.3.2集線器87
4.4網橋87
4.5交換機88
4.5.1交換機的工作原理89
4.5.2交換機的工作方式91
4.5.3路由交換機91
4.5.4四層交換機93
4.6路由器94
4.6.1路由的概念94
4.6.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95
4.6.3路由過程示例97
4.6.4路由協議簡介99
4.7網關101
4.8常用設備比較102
第5章區域網107
5.1區域網概述107
5.1.1區域網的特點107
5.1.2區域網的分類108
5.2區域網體系結構109
5.2.1IEEE 802參考模型109
5.2.2IEEE 802標准111
5.3介質訪問控制方法112
5.3.1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點訪問方法112
5.3.2令牌環訪問控制方法113
5.3.3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方法115
5.4乙太網115
5.4.1乙太網概述116
5.4.2傳統乙太網組網技術118
5.4.3高速乙太網120
5.4.4其他高速區域網123
5.4.5交換式乙太網127
5.5虛擬區域網130
5.5.1虛擬區域網的概念130
5.5.2虛擬區域網的組網方法132
5.5.3虛擬區域網的優點和應用133
第6章通信網與廣域網137
6.1通信網概述137
6.1.1通信網的構成與分類137
6.1.2公共交換電話網138
6.1.3光纖通信和SDH/PDH139
6.1.4MSTP、MSAP與PTN142
6.1.5移動通信網與3G145
6.1.6衛星通信網148
6.2廣域網149
6.2.1廣域網的構成149
6.2.2廣域網的特點150
6.2.3廣域網提供的服務151
6.3分組交換廣域網153
6.3.1X.25分組交換網153
6.3.2幀中繼網FR155
6.4綜合業務數字網160
6.4.1窄帶ISDN160
6.4.2寬頻ISDN與ATM網路163
6.5數字數據網168
6.5.1DDN概述168
6.5.2DDN的應用170
第7章Internet173
7.1Internet概述173
7.1.1Internet的發展歷程173
7.1.2Internet的組成176
7.1.3Internet的管理組織177
7.2Internet網路層協議178
7.2.1IP協議178
7.2.2IP地址180
7.2.3子網和子網掩碼183
7.2.4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187
7.2.5網際主機組管理協議189
7.2.6地址解析協議189
7.2.7逆向地址解析協議(RARP)190
7.3Internet傳輸層協議190
7.3.1傳輸控制協議190
7.3.2用戶數據報協議193
7.4Internet的服務和應用194
7.4.1WWW194
7.4.2DNS196
7.4.3E-mail200
7.4.4FTP202
7.4.5Telnet203
7.4.6DHCP204
7.4.7其他Internet服務和應用206
7.5IPv6208
7.5.1IPv6概述208
7.5.2IPv6基本協議209
7.5.3IPv6的編址方案213
7.5.4IPv6的路由協議215
7.5.5IPv4向IPv6過渡216
7.6物聯網218
第8章無線網路技術225
8.1無線網路概述225
8.1.1無線網路發展和應用225
8.1.2無線信道接入方法和多址技術226
8.1.3無線網路拓撲227
8.2無線區域網228
8.2.1WLAN概述228
8.2.2WLAN基本技術229
8.3無線城域網與廣域網233
8.3.1無線城域網標准IEEE 802.16233
8.3.2無線廣域網標准IEEE 802.20235
8.4其他無線網路技術236
8.4.1無線ATM236
8.4.2HiperLAN236
8.4.3藍牙237
8.4.4HomeRF238
8.4.5ZigBee238
8.4.6Ad hoc238
第9章網路互連與Internet接入技術242
9.1網路互連技術242
9.1.1網路互連的概念242
9.1.2網路互連的目的和要求243
9.1.3網路互連的形式244
9.2接入網246
9.2.1接入網的概念246
9.2.2接入網的介面技術247
9.2.3接入網的特點與分類249
9.3Internet接入技術251
9.3.1撥號接入251
9.3.2專線接入254
9.3.3無線接入256
9.3.4幾種接入方式的比較257
第10章網路操作系統261
10.1網路操作系統概述261
10.1.1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261
10.1.2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和功能263
10.1.3網路操作系統的組成264
10.2主流的網路操作系統265
10.2.1Windows操作系統265
10.2.2NetWare操作系統270
10.2.3UNIX網路操作系統274
10.2.4Linux操作系統275
第11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278
11.1網路管理技術278
11.1.1網路管理概述278
11.1.2OSI網路管理功能域279
11.1.3簡單網路管理協議281
11.2網路安全概述284
11.2.1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284
11.2.2網路安全的需求特性286
11.2.3網路安全的威脅因素287
11.2.4網路安全系統的功能288
11.2.5網路安全的等級標准289
11.3密碼與信息加密290
11.3.1密碼學的基本概念291
11.3.2對稱加密演算法294
11.3.3非對稱加密演算法296
11.3.4報文鑒別298
11.4防火牆技術300
11.4.1防火牆概述300
11.4.2防火牆的主要類型303
11.4.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305
11.5網路防病毒技術306
11.5.1計算機病毒概述306
11.5.2計算機病毒的檢測和防治309
11.5.3反病毒軟體的組成和特點310
11.6VPN技術311
11.6.1VPN概述311
11.6.2VPN協議312
第12章實驗實訓316
12.1常用網路命令316
11.2網線的製作與測試318
12.3組建對等區域網及資源共享320
12.4交換機的本地配置322
12.5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25
12.6Internet搜索引擎應用327
12.7DHCP伺服器的建立與管理330
12.8DNS伺服器的建立與管理333
12.9Web伺服器的建立與管理337
12.10FTP伺服器的建立與管理340
12.11Windows Server 2003 VPN配置342
12.12區域網管理綜合實訓348
附錄英文縮寫350
參考文獻353

⑷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答案

http://wenku..com/link?url=mBw_
你看看這個。

⑸ 學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哪個教材好,最好有教學視頻

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
電子工業出版社(目前更新至第五版)特點是講解通俗易懂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
陳鳴等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目前第四版)特點是講解非常詳細
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當然英語好也推薦原版
這兩本書都很基礎,也是很多學校考研指定經典教材,推薦!!!

⑹ 求吳功宜版《計算機網路》答案電子版

第一部分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概論1�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1
1.1.1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劃分1
1.1.2計算機網路的形成2
1.1.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標准化的研究3
1.1.4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4
1.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5
1.2.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5
1.2.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結構5
1.3計算機網路的拓撲構型7
1.3.1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定義7
1.3.2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分類8
1.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8
1.4.1根據網路傳輸技術進行分類8
1.4.2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進行分類9
1.5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10
1.5.1網路體系結構與通信協議的概念10
1.5.2ISO/OSI參考模型13
1.5.3TCP/IP參考模型17
1.5.4一種建議的參考模型20
1.6本章總結20
習題21
數據通信與廣域網技術2.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1數據傳輸類型與通信方式25
2.1.2傳輸介質及主要特性29
2.1.3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32
2.1.4數據編碼技術37
2.2基帶傳輸的基本概念42
2.2.1通信信道帶寬對傳輸的影響42
2.2.2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43
2.3頻帶傳輸的基本概念44
2.3.1數據機的工作原理44
2.3.2數據機的類型46
2.4廣域網中的數據交換技術47
2.4.1線路交換方式47
2.4.2存儲轉發交換方式48
2.4.3數據報方式49
2.4.4虛電路方式50
2.5ATM技術52
2.5.1ATM的基本概念52
2.5.2ATM的工作原理53
2.6差錯控制方法56
2.6.1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56
2.6.2誤碼率的定義57
2.6.3循環冗餘編碼工作原理57
2.6.4差錯控制機制58
2�7本章總結60
習題61
區域網與城域網技術3.1區域網的技術特點63
3.2區域網的拓撲結構63
3.2.1匯流排型拓撲結構64
3.2.2環型拓撲結構64
3.2.3星型拓撲結構65
3.3IEEE 802參考模型與協議66
3.4共享介質區域網的工作原理67
3.4.1乙太網的工作原理67
3.4.2令牌環與令牌匯流排的工作原理69
3.5高速區域網技術70
3.5.1高速區域網的研究方法70
3.5.2快速乙太網72
3.5.3千兆乙太網73
3.6交換式區域網技術74
3.6.1交換式區域網的基本結構74
3.6.2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75
3.7虛擬區域網技術76
3.7.1虛擬網路的概念76
3.7.2虛擬區域網的實現技術77
3.8無線區域網的工作原理79
3.8.1無線區域網的應用79
3.8.2無線區域網的主要類型81
3.8.3無線區域網標准IEEE 802.1183
3.9主要的城域網技術83
3.9.1城域網的基本概念83
3.9.2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84
3.9.3接入網技術的發展85
3.10本章總結89
習題90
網路互連技術4.1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92
4.1.1網路互連的定義92
4.1.2網路互連的要求93
4.2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94
4.2.1網路互連的類型94
4.2.2網路互連的層次95
4.3典型網路互連設備的工作原理96
4.3.1網橋的工作原理96
4.3.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99
4.3.3網關的工作原理101
4�4本章總結103
習題103
區域網操作系統5.1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105
5.1.1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定義105
5.1.2區域網操作系統的發展106
5.1.3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108
5.2Windows NT操作系統110
5.2.1Windows NT的發展110
5.2.2Windows NT的特點110
5.2.3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112
5.3NetWare操作系統113
5.3.1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113
5.3.2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114
5.3.3IntranetWare操作系統116
5.4UNIX操作系統117
5.4.1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117
5.4.2UNIX操作系統的特點117
5.5Linux操作系統118
5.5.1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118
5.5.2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118
5�6本章總結119
習題119
Internet技術6.1Internet的基本概念121
6.1.1Internet的定義121
6.1.2Internet的基本結構121
6.1.3Internet的發展狀況123
6.2Internet的管理組織124
6.2.1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2.2我國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3Internet的通信協議125
6.3.1TCP/IP協議125
6.3.2IP地址的概念125
6.3.3IP數據包傳輸127
6.4Internet的域名機制128
6.4.1域名的概念128
6.4.2我國的域名結構129
6.5Internet的基本服務功能130
6.5.1WWW服務130
6.5.2電子郵件服務133
6.5.3文件傳輸服務136
6.5.4遠程登錄服務138
6.5.5新聞與公告類服務139
6.6電子商務應用141
6.6.1電子商務的概念141
6.6.2電子商務的起源與發展143
6.6.3電子商務中的網路技術144
6.6.4電子商務系統結構145
6.7電子政務應用146
6.7.1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146
6.7.2電子政務的作用和意義147
6.8本章總結148
習題149
第二部分計算機網路應用知識
區域網組網技術7.1區域網使用的傳輸介質151
7.2區域網組網需要的設備152
7.2.1網卡152
7.2.2集線器154
7.2.3區域網交換機155
7.3區域網的組網方法157
7.3.1同軸電纜組網方法157
7.3.2雙絞線組網方法158
7.3.3快速乙太網組網方法159
7.3.4千兆乙太網組網方法161
7.4區域網結構化布線技術162
7.4.1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162
7.4.2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應用環境164
7.4.3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組成與安裝166
7.5本章總結170
習題171
區域網操作系統的使用8.1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裝172
8.1.1安裝前的准備工作172
8.1.2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172
8.2用戶賬號的創建與管理176
8.2.1用戶賬號的概念176
8.2.2創建用戶賬號176
8.2.3管理用戶賬號179
8.3組的創建與管理184
8.3.1組的概念與內置的組184
8.3.2創建組186
8.3.3管理組188
8.4文件與目錄服務190
8.4.1設置共享目錄190
8.4.2設置本地使用許可權194
8.4.3連接共享目錄196
8.5設置網路列印服務197
8.5.1網路列印的概念197
8.5.2安裝本地列印機198
8.5.3安裝網路列印機201
8.5.4設置列印伺服器屬性204
8.5.5設置共享列印機屬性204
8�6本章總結208
習題208
Internet的接入方法9.1Internet的基本接入方式210
9.1.1ISP的概念210
9.1.2通過電話網接入Internet212
9.1.3通過區域網接入Internet213
9.2撥號上網的具體接入方法214
9.2.1安裝數據機驅動程序214
9.2.2設置數據機屬性215
9.2.3安裝TCP/IP協議216
9.2.4創建撥號連接217
9.2.5設置撥號連接屬性218
9.2.6使用撥號連接219
9.3區域網接入的具體方法220
9.3.1安裝網卡驅動程序220
9.3.2設置TCP/IP屬性221
9�4本章總結223
習題223
Internet基本使用方法10.1使用Internet Explorer上網瀏覽225
10.1.1Internet Explorer簡介225
10.1.2瀏覽Internet的基本方法226
10.1.3保存與列印主頁229
10.1.4對瀏覽器進行配置231
10.1.5使用與管理收藏夾234
10.2使用Outlook Express收發電子郵件237
10.2.1Outlook Express簡介237
10.2.2創建電子郵件賬號238
10.2.3接收與閱讀電子郵件241
10.2.4創建與發送電子郵件245
10.2.5使用與管理通訊簿246
10.3從Internet中下載文件248
10.3.1使用IE瀏覽器下載文件248
10.3.2Internet中的文件格式250
10.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250
10.4.1搜索引擎的概念250
10.4.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251
10.5本章總結253
習題253
第三部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網路系統集成技術11.1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技術255
11.1.1網路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255
11.1.2信息技術的主要內容255
11.2網路系統集成的基本概念257
11.2.1網路系統集成的發展257
11.2.2網路系統集成的重要性257
11.2.3網路系統集成的內容258
11.3如何構建企業內部網260
11.3.1傳統的企業網結構260
11.3.2企業內部網的起源261
11.3.3企業內部網的基本結構262
11�4本章總結264
習題264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技術12.1網路管理技術266
12.1.1網路管理的重要性266
12.1.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266
12.1.3網路管理功能域268
12.1.4典型的網路管理軟體272
12.2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273
12.2.1網路安全的重要性273
12.2.2網路安全的基本問題274
12.2.3網路安全服務的主要內容278
12.2.4網路安全標准279
12.3網路安全策略的設計280
12.3.1網路安全策略與網路用戶的關系280
12.3.2制定網路安全策略的思想281
12.3.3網路資源的定義281
12.3.4網路使用與責任的定義282
12.3.5網路安全受到威脅時的行動方案283
12.4網路防火牆技術284
12.4.1防火牆的基本概念284
12.4.2防火牆的主要類型285
12.4.3典型的防火牆產品287
12.5本章總結288
習題288
附錄A習題參考答案290
參考文獻292

⑺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提要

本書是從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角度,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的實際需要和特點,組織編寫的通信技術專業系列教材之一。
本書是2004年出版的原書的第二版。修訂版在保持原書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礎上,對第5章和第8章做了較大的增刪和修改,對其他章節也都做了必要的修改。增加了組網設備和網路互連一章,用於加強學生的動手組網能力。
全書共分為9章。第1、2、3章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作為計算機網路基礎的數據通信方面的內容,以及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這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部分;第4、5、6章主要介紹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以及網路互連問題;第7、8章主要介紹網際網路的協議和應用;第9章介紹網路的一些相關技術和應用,如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技術、管理技術、安全技術、代理技術等。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保持了原書的新穎性、實用性、技能性,突出了「重在應用、突出技能」的編寫思路,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深入淺出,並附有大量的插圖和實例,使讀者能夠在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的前提下,熟練掌握當今計算機網路的組網、使用和維護方法。
本書特別適用於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專科、成人高校及民辦高校的通信專業學生,非計算機專業和通信專業的學生亦可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學生、教師、網路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⑻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內容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和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應用,反映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最新進展 。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基礎、網路體系結構、區域網、通信網與廣域網、網路互聯技術、Internet、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及安全技術、網路綜合實驗等內容。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技術和實踐。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計算機網路與數據通信工作的廣大科技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

⑼ 2006年4月全國自考計算機網路與通信

題目如下
http://www.hbzkw.com/exam/20091013085826.html

答案是禪芹型找不到的,必須買自賀猜考輔首知導書

⑽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文章摘要

計算機網路概述
計算機網路源於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始於20世紀50年代,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近50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計算機網路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改變了人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本章介紹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組成部分、分類和應用等基本內容。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並在二者日益結合緊密、相互滲透促進的前提下產生的。通信技術為多台計算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傳輸通道和通信手段;計算機技術反過來又應用於通信領域,極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統的性能。這宗「聯姻」使得新生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很快在IT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並對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然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1946年誕生於美國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樹立了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人類開始走進信息時代。但在那時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並沒有直接的關系。而如今,縱觀計算機網路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大致經歷了從早期的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網路、標准化網路到現代的互聯網4個階段。另外,在計算機網路發展的過程中,區域網技術也隨之產生並發揮它特有的重要作用。
1.1.1 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
早期的計算機由於製造成本高,主機昂貴且數量很少,一台計算機只能供一個人使用,而且使用計算機時用戶必須進入特定的計算機機房,在計算機的控制台上進行操作。這種方式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而且用戶使用起來也極為不便。後來,隨著計算機軟、硬體的發展,出現了高速大容量存儲器系統,開發了多道程序和分時操作系統,使計算機能夠同時處理多個應用程序,並允許多個用戶通過終端同時訪問一台主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