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未來的發展與展望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凳穗趨勢一:微型化
什麼是微型化?簡單來說微型化就是計算機體積更小了。對於那些需要經常攜帶計算機出門工作的人來說,計算機如果太重了,攜帶出門是非常累的一件事,而目前計算機的體積顯然是還沒有達到人們心中理想的重量。小編來和大家舉個例子,辦公計算機總共有兩個尺寸,一個是13英寸左右,體積重量大概是1365g;而另一個是15英寸以上,體積重量基本上不會超過1500g。所以,關於計算機的體積,小編認為這是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之一,小編希望未來計算機體積可以控制在500g左右。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二:巨型化
所謂巨型化,是指計算機的反應速度更快、儲存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可靠性更備粗畢高。現如今,計算機已在各個方面都有運用,比如電子、人工智慧、軍事等等,計算機應用領域可以說是非常廣泛的,由此則可反映出一個現象,人們對於計算機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速度緩慢的話,則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小編認為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在更新換代速度上,需要再次加快腳步,這就是巨型化。
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三:智能化
智能化不用多說了,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計算機更加智能,與人類接軌,可以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過程。舉個例子,假如有人需要上網查找資料,搜索出來的結果通常有很多,這需要人們一個一個的看下來,才能找出自己想要的資料;而如果計算機仿芹搜索引擎可以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自動識別出人們想要的資料,把它排在第一位,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人們很多時間,而且非常方便。因此,未來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小編認為智能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② 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現今科技信息領域最流行的技術類型,也是推動社會進步、文明更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未來發展和應用,是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1、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現狀
計算機網路技術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涵蓋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和網路技術等諸多技術手段的綜合性技術門類。在新的發展階段,計算機網路技術表現出了發展速度更快、應用范圍更廣、社會影響更大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的出現一方面是由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的優勢帶來的,另—方面則是因為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形態技術的需要與日俱增。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透過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加上一定的現代通信技術手段,將數據、信息和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過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中,無論是硬體的升級,亦或是軟體的更新,都是技術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當前,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應用到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已經成為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輔助力量。就以普通的家庭為例,現在的家庭中基本都有計算機,都安裝了通信網路,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上網,攝取需要的信息和資源。在平時的工作中,計算機網路技術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具備的諸多優勢,也使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更新升級更加引發關注。平時,諸如網路傳輸速度的提高,網路環境的改善等,都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其實也正是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深化的一個縮影。所以,綜合來看,現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其應用的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2、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更新、換代和升級是很快的,這一方面是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創新特性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於技術需求的增加為技術的變革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透過當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現狀,我們不難對未來不長的一段時期內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趨勢做出預判。首先,未來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諸如“3G”、“4G”等技術將成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流。隨著移動終端逐漸占據取代傳統的計算機硬體,更為快速、便捷和實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得到一次全新的升級與變革。3G、4G技術可以集中發揮出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優勢,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通信、數據信息傳輸、技術應用的服務和體驗。也就是說,未來的3G、4G技術與傳統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結合,必將促進計算機網路技術新一波的“電子革命”。
此外,未來的網線網路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融合會更加明顯,計算機未來技術會變得更加外延化和普及化,人們的技術訴求將得到更“淋漓盡致”的滿足。同時,以應用服務導向和人工智慧導向的技術類型也將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變革、升級提供強大的動力指引。諸如此類的預判和分析,都是基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得來的,而驗證這一切的方法,就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前景和未來。所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明天值得我們每個人的關切與注視。
3、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未來應用分析
就傳統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而言,其多應用於通信行業、科研行業、教育行業和生產行業等。展望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會更加關注人的生活與體驗,更加註重人性化的因素。之所以這這樣說,是因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必然要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否則技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普通民眾對於信息、資訊、數據和其他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也是推動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一個動力。
例如,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異軍突起,傳統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移動信息的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結合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就以智能手機為例,將智能手機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進行適度的融合與深化,就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服務,這種服務恰恰是手機用戶最為需要的。除此之外,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幾乎可以拓展和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行業、各個層次,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和生活穩定的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
總之,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現狀解讀,其實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展望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就是對現今技術的判斷與革新。透過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每個人也比較從這種發展和進步中獲取更大的便利與實惠,這也正是我們所樂見的。
;③ 求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主編 朱曉偉 薛魁麗 管鵬)的ppt和講義,教案
你的這個要求恐怕沒有人會滿足你。因為即使別人手裡擁有這些完整的 PPT 文件、以及講義和教案等,那也是別人花費大量時間辛苦編寫出來的,肯定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
④ 關於未來計算機網路的展望論文_計算機畢業論文展望
世界在進入計算機網路的時代後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些年之間計算機網路使用數量的具體統計表明了人們慢慢都認知了計算機網路,從而計算機網路影響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明灶系。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關於未來計算機網路的展望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未來計算機網路的展望論文篇一
《計算機網路的未來發展方向》
【摘 要】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定是網路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所有的東西都是和網路有激行扮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另外大家都可以在我們大家所能想到的地方設定網路,從而可以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對所有的東西進行搜索和遠程式控制制,其實這就是大家想要達到的一個台階和對計算機網路未來的一個宏偉的藍圖。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 優勢 影響
世界在進入計算機網路的時代後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些年之間計算機網路使用數量的具體統計表明了人們慢慢都認知了計算機網路,從而計算機網路影響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計算機網路的未來肯定是人類所意想不到的,計算機網路的未來將是沒有時間和寬頻的限制。到那個時候計算機網路將是一個非常合理非常強大的東西。
一、計算機網路的優勢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全新技術和全新應用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的出現,使得計算機網路帶喊技術走向了一個速度超快,體型超小,處理超快,智能超好的一個方向發展。計算機網路馬上就要擁有非常多的感知和思考判斷集一身的高超的技術水平。包含一些自然輸入手段,還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科技水平。
(一)移動性更強。自從進入計算機網路時代的這幾年,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一種叫做無線電話的東西,而且擁有著一個極好的發展速度,從而無線電話技術的發展也影響到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完全可以在人們移動的過程中方便便捷的使用計算機網路,同時也推動了人們對移動網路的需求。處於一個移動網路的需求條件下,中國各大手機網路運營商也猶如雨後春筍,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移動wlan了。中國移動wlan完全可以把人類帶入一個計算機網路的新階段。這也是計算機網路的一個里程碑。
(二)計算機網路的智能化。新時代的計算機網路就是一個非常智能的一個工具,因為計算機網路足以可以把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通信和人工智慧集為一體來為世界和人類所服務。而且計算機網路不但可以對一些平常的信息進行處理,同時還可以面向一些知識進行處理,所以完全可以斷言,計算機網路擁有著一項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超能力。因此,計算機網路在某一階段也是可以促使世界和人類去大膽開拓新世界從而學習到全新的知識。
(三)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提升。現如今大家一旦說到計算機,那麼一定會和inter網路聯繫到一塊兒,如果把未來的inter網路太過孤立的看待的話計算機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所以一定要把計算機和inter網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才可以相輔相成,還有就是必須要把計算機和inter網路的概念融入到一起,只有這樣計算機網路才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從古至今,沒有一種科學技術能夠猶如inter網路一樣,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習慣方式有著巨大的變化。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的使得計算機網路與inter網路緊緊相連,使之在某種程度上真正的成為屬於世界的計算機互聯網。在這個計算機互聯網路突飛猛進的時代,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可以非常便捷的去進行聯系和通信,同時也可以通過inter網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也就是這一點使得人們嘗到了網路的甜頭。另外計算機互聯網把世界變小了,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變的如此緊密相連。
二、計算機對世界的影響
(一)計算機網路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在這個科技水平極高的環境下,如果我們想知道計算機網路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模塊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那麼就要先提前做好一切與計算機網路的影響力有關的課前預備,只有這樣才可以正確無誤的分析出來計算機網路與上面那三大模塊的關系。對於新世紀的今天來說,如果讓計算機網路遍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肯定會使得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一定性的保障,同時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形下,計算機的發展也會有著相應的提高,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二)計算機網路肯定會以一個電子化管理的時代展現出來。如果在現實中的國家政府部門想要擁有一個非常合理而且便捷實用的管理模式的話,那麼,一定要在計算機網路的基礎下去完善管理系統。因為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會給政府的管理模式加入人們想要的功能,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去管理政府部門中的所有人員。從那以後,無論是高級政府部門還是地方級的政府部門都會在計算機網路的聯系下很好的運作起來,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建立一些專門的政府管理系統,如果上級有什麼會議精神或者指示的話,就不用像以前通過傳統的會議來傳達,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互聯網來發布一些重要指示,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互聯網開一些重要會議。同時,相關部門也可以實時了解民情,真正做到官民一家人的效果。
三、結束語
言而總之,在新世紀的今天,計算機網路起著強大性的作用,沒有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也就沒有今天的世界和平與國家昌盛,計算機網路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離不開那些默默為計算機網路服務的人們的,同時也是世界上人類進入人類文明的高峰的確切的標志,因為計算機網路可以推動者我們的生活很快的走向真正的現代化,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推動著知識經濟的迅速的來到。還有就是,人們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的能力,去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其實是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人與人的距離逐漸拉近,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我們的生存的地方在慢慢擴大。所以說,計算機網路為人類創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方便和成功。不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必須要有一種不斷創新的態度來對待計算機網路,因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需要一個不斷上升的空間,同時也是需要我們人類要不斷的更新計算機網路,所以,作為人類的我們,不但要把握住網路時代為我們創造的機會,而且必須要保持著一種與時俱進的心態去面對計算機網路。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計算機網路展現出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新強.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科技風》2008年14期
[3]王森.計算機原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關於未來計算機網路的展望論文
⑤ 展望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指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開發技術,具備從事程序設計、Web的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組建、網路設備配置、網路管理和安全維護能力的網路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要求具備計算機網路系統構建能力以及網路操作系統管理能力等。就業方向包括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安卓開發工程師、網路運維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5)計算機網路應用展望ppt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課程有組網技術與網路管理、網路操作系統、網路資料庫、網頁製作、計算機網路與應用、網路通信技術、網路應用軟體、JAVA編程基礎、伺服器配置與調試、網路硬體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路軟體實訓等。
計算機網路技術課程:
主幹學科: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
主要課程:
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
專科課程:
電路基礎、微機原理、數據結構、網路基礎、網路操作系統、可視化程序設計、網路管理、網路資料庫、網路工程、網路安全、綜合布線、電子商務、英語等。
⑥ 論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論述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一、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計算機網路是一種涉及多門學科、高科技的應用技術,它涉及超級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中間件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等。計算機網路是推動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礎和核心,可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全面共享。
二、計算機網路的未來趨勢
以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而形成的網路化則是推動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礎和核心,因為計算機網路系統正是一種全球開放的,數字化的綜合信息系統,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各種網路應用系統通過在網路中對數字信息的綜合採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利用。
在全球范圍把人類社會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並影響和沖擊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新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計算機網路的組成部分也在發生著變化。
⑦ 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理解和展望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路早已被每一個人熟知,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了,也讓龐大的地球變為一個小村落。 通過對計算機網路和操作系統的學習,讓我對計算機互聯網路相關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0和1所交織的網路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互聯網路早已經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社會各方面發展對網路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不懂計算機,不了解網路,在當今社會與文盲無異,作為學習計算機軟體專業的我們,更有必要對計算機網路有所了解。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如何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信息,計算機網路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從個人利益上看,乃至整個國家,擁有強大的信息量,走向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正確的使用計算機網路對於我們今後的生活、國家的發展的幫助都將是至關重要的。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相信不管哪個專業或多或少都會與計算機網路有聯系,如果能夠掌握並且正確使用這個龐大的網路,相信都會是事半功倍的。 現在,網路已然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只要我們珍愛這位良師益友,健康上網,他就會永遠充滿魅力,為我人生的精彩助上一臂之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⑧ 計算機網路發展
Internet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通過它,人類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會。人們用各種名稱來稱呼Internet,如國際因特網路、因持網,互聯網、交互網路、網際網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擴散,不斷增添吸收新的網路成員,已經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
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這一個龐大的網路,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當時,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本土防衛力量和海外防禦武裝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擊以後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在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路,這個網路把位於洛杉礬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於聖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
到1972年時,ARPANET網上的網點數已經達到40個,這40個網點彼此之間可以發送小文本文件(當時稱這種文件為電子郵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傳輸協議發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數據文件(即現在Internet 的FTP),同時也發現了通過把一台電腦模擬成另一台遠程電腦的一個終端而使用遠程電腦上資源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較早出現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
1972年,全世界電腦業和通訊業的專家學者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就在不同的計算機網路之間進行通信達成協議。會議決定成立Internet工作組,負責建立一種能保證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標准規范即"通信協議"。1973年,美國國防部也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各種不同網路之間的互聯問題。
至1974年,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問世,合稱TCP/IP協議。這兩個協議定義了一種在電腦網路間傳送報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隨後,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決電腦網路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TCP/IP協議的核心技術的公開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大發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協議的美國軍方的ARPA網,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協議的各種網路。為了將這些網路連接起來,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個想法:在每個網路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路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誕生,並確立了TCP/IP協議在網路互聯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沒有獲得美國聯邦機構合同的學校仍不能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著手建立提供給各大學計算機系使用的計算機科學網(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礎網路之上加統一的協議層,形成邏輯上的網路,它使用其他網路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戶觀點下也是一個獨立的網路。CSNet採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換都經過CSNet-Relay(一台中繼計算機)進行。
以上這些網路都相繼並入Internet而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為全世界各種網路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發展源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80年代初,美國一大批科學家呼籲實現全美的計算機和網路資源共享,以改進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抵禦歐洲和日本先進教育和科技進步的挑戰和競爭。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共享他們非常昂貴的4台巨型計算機,希望各大學、研究所的計算機與這4台巨型計算機聯接起來。最初NSF曾試圖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線,但由於ARPANet的軍用性質,並且受控於政府機構,這個決策沒有成功;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出資,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議,建立名為NSFNET的廣域網。
1986年NSF投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依利諾斯大學和康納爾大學建立5個超級計算中心,並通過56Kbps的通信線路連接形成NSFNET的雛形。1987年NSF公開招標對NSFNxT進行升級、營運和管理,結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學組成的非盈利性機構Merit獲得NSr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線路速度升級到了T1(1.5MbpS),並且連接13個骨幹結點,採用MCI提供的通信線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設備,Merit則負責NSFNET的營運和管理。由於NSF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人N5FNET中,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從100個迅速增加到3000多個。NSFNET的正式營運以及實現與其他已有和新建網路的連接開始真正成為Internet的基礎。
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帶來了某些質的變化。由於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於純計算機專業人員。新的使用者發覺計算機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們逐步把Internet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而不僅僅只是共享NSF巨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
進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際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NSFNET連接全美上千萬台計算機,擁有幾千萬用戶,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員網。隨著計算機網路在全球的拓展和擴散,美洲以外的網路也逐漸接入NSFNET主幹或其子網。
1993年是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網際網路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術創新,WWW(萬維網)和瀏覽器的應用使網際網路上有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所看到的內容不僅只是文字,而且有了圖片、聲音和動畫,、甚至還有了電影。網際網路演變成了一個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片等多種媒體交相輝映的新世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了全世界。
到2000年底,世界上網人數已突破4億,預計在2004年將達到7億。
Internet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我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與Internet的連接。目前,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信息網路,對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信息交流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Internet在中國經過了兩個發展階段。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國的起步階段,國內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接觸Internet資源。在此期間,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一些與Internet聯網的科研課題,通過撥號方式使用Internet的E-mail電子郵件系統,並為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國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6年,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即當時的國家機械委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合作,啟動了名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國際網際網路項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隨後,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開始向我國的科研、學術、教育界提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通過其國際合作夥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機的轉換,實現了國際電子郵件的轉發。由於有了專線,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費用降低,促進了網際網路在國內的應用和傳播。
1990年,由電子部十五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和德國GMD合作,連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實現了MHS系統。因而,國內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網或公用分組交換網,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服務。
1990年10月,中國正式向國際網際網路信息中心(InterNIC)登記注冊了最高域名"CN",從而開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ernet電子郵件。繼CANET之後,國內其他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相繼開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連結。
1994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接受我國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國開通並測試了64Kbps專線,中國獲准加入Interne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恆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正式提出要求連入Internet,並得到認可。至此,中國終於打通了最後的關節,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國際專線為標志,中國與Internet全面接觸。同年5月,中國聯網工作全部完成。中國政府對Internet進入中國表示認可。中國網路的域名也最終確定為cn。此事被我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從1994年開始至今,中國實現了和網際網路的TCP/IP連接,從而逐步開通了網際網路的全功能服務;大型電腦網路項目正式啟動,網際網路在我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
1995年1月,中國電信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的64K專線開通,並且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接,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俗稱"百所聯網"工程),取名"中國科技網"(CSTNet)。其目標是把網路擴展到全國24個城市,實現國內各學術機構的計算機互聯並和Internet相連。該網路逐步成為一個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部門及與科技有關的政府部門服務的全國性網路。1995年 5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開始籌建。7月,CERNET連入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 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就在這個月,CERNET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並通過了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
1996年1月,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路開始提供服務。 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1月,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加上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託,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宣布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指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
⑨ 計算機網路技術作用及拓展方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作用及拓展方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當代管理實現的重要方式,會被廣泛應用,會獲得未來的進一步發展並且擴大在國際范圍的影響力。另外計算機網路利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多個計算機系統中的不同地域的可以獨立管理的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網路操作系統對其發揮作用,來共享和管理計算機網路資源。下面跟著我來了解一下計算機網路技術有作用及其拓展方向。
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 計算機網路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互不相同,使用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會有不同的類型。例如:首先,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區分各種網路。網路拓撲結構指的是該網路中各節點之間的連接方式和方法,可根據網路的拓撲分類將計算機網路分為環形網路拓撲結構,樹型網路拓撲結構,星型網路拓撲結構,匯流排型網路拓撲結構和復合型的網路拓撲結構五種類型。其次,同時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根據計算機網路的網路連接范圍分類的話,可分為WAN(WideAreaNetwork)即廣域網/遠程網)LAN(LocalAreaNetwo-rk)即區域網)和MAN(MetroplitanAreaNetwork)即城域網)幾種不同的類型。
1.2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
現在計算機網路配套的操作系統主要是三種:首先,具有能夠移植,可以相互操作和至此多用戶和多任務處理的特點的UNIX網路操作系統,會使用在超小型電腦,超級大型計算機和RISC的計算機上。其次,NOVELL網路操作系統在學習了UNIX網路操作系統多任務處理和支持多用戶的優點上,創新的Netware使用了高效的系統容錯技術,擁有開放的網路架構,系統架構,和一個強大的網路連接,在區域網市場上已經成為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網路操作系統,引導國際的發展方向。
最後,作為微軟的具有代表性的網路操作系統的WindowsNT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32現代化,模塊化以及針對分布式圖形應用程序的完整平台系統,擁有工作站和小型網路操作系的所有特徵及特點,是LAN網路市場和NOVELL公司極具競爭力的對手,促進整個網路市場的發展。
2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
2.1 Internet
互聯網是一種國際互聯網路,在全世界范圍內是目前最大的跨國計算機網路。它可以給網路用戶,提供ElectronicMail服務(電子郵件服務)Telnet服務(遠程登錄服務)以及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傳輸服務)等,同時還提供了各種信息查詢工具,例如WWW,Gppher等,為廣大互聯網用戶訪問其它信息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途徑。目前,由於卓越的互聯網程序的優越的性能,使得互聯網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
2.2 ATM
ATM網路就是非同步傳輸模式,是一種支持區域網和廣域網,能夠在高速網路中傳輸和交換的信息格式,使得區域網和廣域網能夠無縫互連。利用通信情況或者專用電話線路並採用特殊的ATM卡和網路的轉換器把遠程和近程的數據傳輸業務完成。目前,ATM網路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國內外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專屬的ATM網路,而且隨著針對制定國際標准,ATM網路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
2.3 無線網路
無線網路作為新的網路技術,有著相當大的范圍的發展前途,無線LAN,個人通信和家庭無線網路是如今市場上的三種分類,紅外技術和射頻無線網技術是無線通信技術的兩大分類。低成本並且速度快的紅外線技術,可以不受國家頻率限制,抗干擾性能好,但它不能穿過牆壁和地板等,會限制了它的有效適用范圍;紅外線技術的不足之處雖然能夠被射頻技術彌補,但它應該是有國家限制的特定的頻率。
例如,3G、4G等技術將成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主流。隨著移動終端逐漸占據取代傳統的計算機硬體,更為快速、便捷和實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得到一次全新的升級與變革。3G、4G技術可以集中發揮出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優勢,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通信、數據信息傳輸、技術應用的服務和體驗。也就是說,未來的3G、4G技術與傳統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結合,必將促進計算機網路技術新一波的`電子革命。
3 計算機網路技術展望
3.1 數字語音多媒體三網合一
如今,達到三網融合是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發展的明顯特點之一。所說的三網融合,是計算機網路,有線電視網路和電信網路三者結合起來,來達到降低成本目的,給使用帶來便捷,提高效率,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 IP協議的革命性突破
IPv6是一個互聯網協議的新版本,相比IPv4來說,它是一個革命性的發展,同時保留了許多有用的功能。同之前的版本比較來說,它有兩個新的特點。首先是通過鄰居發現和利用鄰居發現來實現。用路由器檢測,參數檢http://www.fgrlzy.com/365betgw/ 測,分配自動地址,重復地址勘探,地址解析,相鄰節點的連通性測試,選徑,搬遷等等的功能都能通過鄰居發現來達到目的。其次,對IPv6的安全性進行分析。有身份驗證等方法來防止信息報檢測、IP欺騙、連接截獲等攻擊方式的入侵。
3.3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結含
例如,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的異軍突起,傳統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移動信息的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未來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結含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就以智能手機為例,將智能手機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進行適度的融合與深化,就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服務,這種服務恰恰是手機用戶最為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