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原因包括
擴展閱讀
電視機沒有連接無線網路 2025-09-23 12:24:45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原因包括

發布時間: 2023-07-04 01:51:18

⑴ 威脅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威脅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計算機犯罪。

計算機犯罪分為三類,一是以計算機為犯罪對象的犯罪,如行為人針對個人電腦或網路發動攻擊,這些攻擊包括「非法訪問存儲在目標計算機或網路上的信息,或非法破壞這些信息;竊取他人的電子身份等」。

其次是以計算機作為攻擊主體的犯罪,如當計算機是犯罪現場、財產損失的源頭、原因或特定形式時,常見的有黑客、特洛伊木馬、蠕蟲、傳播病毒和邏輯炸彈等;最後是以計算機作為犯罪工具的傳統犯罪,如使用計算機系統盜竊他人信用卡信息,或者通過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存儲、傳播不良信息等。

維護網路安全的方法

1、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2、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3、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4、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成因

1、網路交互性是網際網路最根本的特性,整個網際網路就是建立在自由開放的基礎之上的。而網路的交互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擴展了犯罪人的個體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國家和政府的力量,使國家和政府在獲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優勢可言,這就使得國家難以有效地威懾和控制犯罪,從而導致犯罪率的上升。人們可以輕易地得到色情圖片、黑客教程、信用卡密碼破解程序、製造炸彈甚至核武器的方法,並且可以很輕易地將其傳播、發布出去。巨大的信息量不僅為犯罪提供了條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對象,人們可以通過網路在網路上犯罪,其原因就在於計算機和網路的交互性。交互性使得人們可以在網路上互相交流,使人們得以參與事件並能影響事件的發展,這奠定了網上社會形成的基礎。交互性還意味著人們在網上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網路,當然其影響程度有大小強弱之分,這使得網上犯罪成為可能。?
2、求知慾、表現欲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網路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網上犯罪以青少年為多。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有獨立的思維和見解,因而經常堅持自己的觀點,盲目地抵制和排斥師長的見解,容易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和極端化。這個時期他們極力想擺脫各個方面的束縛,特別反感各種規章制度,在網路中越不允許一般網民進入的區域,他們就越想進入。?
犯罪分子可以在犯罪活動完成後讓計算機自動刪除犯罪程序,幾乎不會留下痕跡。即使犯罪行為正在進行,現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偵察到罪犯的行蹤,偵察人員也難於獲取定罪的法律證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罪犯的僥幸心理,促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外化。網路犯罪行為的時間極短,往往在毫秒級或微秒級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指令,只要足夠謹慎,就可以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跡。偵查不易實現,使因犯罪可能付出的代價降低至最低點,甚至有時為零風險,遏制、打擊之,卻須消耗相對大得多的反犯罪成本,由此也助長了犯罪的增加。犯罪行為人的智商一般都較高,普遍具有先進的技術設備、手段和措施做保障,並有高科技人才做支持。網路犯罪往往利用網路的技術特點,採用超常規的方式來作案,這是它與傳統刑事犯罪最大的區別。其作案證據可通過預先安裝好的、作案完畢便自動運行的抹平證據的程序來抹去。如此一來,即便是具有高超計算機技術知識的行家,要想捕獲此類作案人都十分困難。網路無國界,使計算機犯罪分子輕易地就可以實施跨國界的犯罪,藉助四通八達的網路系統及各種電子數據資料等信息發動攻擊,進行破壞。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跨國犯罪在所有的計算機犯罪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由此帶來了刑事管轄的難題。?
進行網路犯罪的青少年多數是網路的狂熱發燒友,他們敢於挑戰互聯網的任何禁區,對法律允許和禁止的內容沒有清晰的判別能力,法律意識淡薄,對自己行為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控制。有的青少年利用網路攻擊計算機信息系統,渾然不知已嚴重觸犯法律,在被法律追究時才恍然大悟。
(1)學校應試教育過於重視學生的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忽視法制教育,淡化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現階段學校的法治教育與網路時代對學校法治教育的新要求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一是缺乏既精通業務又懂網路技術的法治教育工作者,以致不能及時幫助青少年認識網路,使其摒棄不文明不健康的網上活動,及時中止網路犯罪活動。二是各級各類學校和共青團組織忽視網路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很多學校本來就不重視德育和法治教育,更別說涉及網路禮儀、網路倫理和網路法律法規的法治教育,學校教育本身的預測、引導、評價職能等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學校的教育和引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青少年網路犯罪數量的增加。?
(2)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專項立法。青少年網路犯罪基本上是被作為網路犯罪來加以防範的,並沒有考慮到這類犯罪主體在年齡、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3)互聯網的交互性必然帶來不確定性。而交互的系統由於存在著太多的不可預知的因素,必然是不確定的,難以控制的。同時交互性又造就一個個能力空前強大的個體,這也是導致不確定性的一個因素。不確定性使得對網路犯罪的預防變得十分困難,因為不可預見的因素太多了。同時,不確定性還意味著我們往往無法正確預知,也無法完全控制自己行為的後果。互聯網消除了物理時空的限制,這也給犯罪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各種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這是由網路較差的可控性決定的。

⑶ 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概念

所謂計算機網路犯罪,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路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於網路服務提供者(即網站ISP、分為網路接入提供商IAP和網路信息提供商ICP)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路系統實施的犯罪。通過其他途徑對網路實施的犯罪,如盜竊聯網計算機這種犯罪不在其列,不能把與網路有關的犯罪行為統統歸屬於網路犯罪范疇。簡言之,計算機網路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路進行的犯罪,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危害網路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⑷ 計算機網路犯罪包括哪些類型

計算機作為新時代的高端科技產品,已經越來越普遍的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中。我們在生活中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在享受著計算機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可是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計算機這一領域,從而利用計算機進行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總結而言計算機的犯罪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1、通過非法手段,針對網路漏洞對網路進行技術入侵,侵入網路後,主要以偷窺、竊取、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為目的的犯罪。2、通過信息交換和軟體的傳遞過程,將破壞性病毒附帶在信息中傳播、在部分免費輔助軟體中附帶邏輯炸彈定時引爆、或者在軟體程序中設置後門程序的犯罪。3、利用公用信息網路侵吞公共財務,以網路為傳播媒體在網上傳播反動言論或實施詐騙和教唆犯罪。4、利用現代網路實施色情影視資料、淫穢物品的傳播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⑸ 計算機網路犯罪有哪些類型

法律分析:我國國家規定,計算機犯罪的類型,主要是根據眼點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分類,而計算機在犯罪中的角色而進行確定。一部分的學者認為,計算機在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首先計算機作為犯罪的目標,盜取硬體或軟體數據等。

2、其次計算機還可以作為犯罪的主體或環境,如電子轉帳欺詐等。

3、 最後計算機作為犯罪的工具,比如計算機間諜刺探機密等。

4、 計算機濫用,凡故意或者過失使用計算機的方法致使他人受損失或有損失危險的,即為計算機濫用行為的主體為計算機的所有人或操作者。以計算機作為直接且顯著的工具。

5、相對於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來說,所有憑借計算機的知識來達到犯罪目的的犯罪行為在主觀和客觀上都與計算機有一定的關系。大多數都是屬於傳統犯罪類型,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有計算機介入的犯罪大多數也都是傳統的犯罪類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條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