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物理和邏輯
擴展閱讀
手機怎麼攔截網站 2025-09-23 10:12:35
美國移動網路使用技巧 2025-09-23 10:12:25

計算機網路中物理和邏輯

發布時間: 2023-07-05 12:30:05

1. 網路介面與物理介面,邏輯介面,求高手分析,謝謝,計算機網路知識,電腦,計算機網路,邏輯介面

物理網路,即實際搭建的網路,比如你用路由器/交換機等連接若乾颱電腦構成的網路;
物理介面,即你可以在設備上找到的介面,如五口路由器,你有四個口是接電腦的,另外個是入口;
邏輯網路,是指傳輸控制協議TCP/IP中,對應OSI七層模型的傳輸層IP對應網路層這兩層,有點繞口,你只要記得是協議里規定的東東即可;
邏輯介面,則是運行邏輯網路的「虛擬」「模擬」出來的「介面」而已。

2. 計算機網路分別從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角度來看是如何構成的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可能你沒弄清楚,計算機網路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的意思。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機構指的是網路分層:也就是計算機的層結構,當然這里有實際應用時候的分層——四層,以及ISO提出的七層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邏輯結構指的是網路拓撲:也就是計算機的組網,包括星星結構,網狀結構,環形,匯流排型,樹型等等。

3. 計算機網路上邏輯上劃分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功能是什麼

七層: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功能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

2、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

3、網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4、傳輸層: 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

5、會話層: 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 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6、表示層: 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翻譯官,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路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路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7、應用層: 負責對軟體提供介面以使程序能使用網路服務。術語「應用層」並不是指運行在網路上的某個特別應用程序 ,應用層提供的服務包括文件傳輸、文件管理以及電子郵件的信息處理。

4. 什麼是物理網路,物理網路與邏輯網路的區別是什麼啊,謝謝高手啊,跪求,急急急急急急

把計算機硬體介質「聯接」成的網路稱為物理網路

目前普遍採用的是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TCP/IP即TCP對應OSI七層模型的傳輸層IP對應網路層這兩層稱為邏輯網路.而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稱為物理層保持與OSI的規定一致

比如你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通過網路設備諸如網線,路由器,交換機等聯系起來的pc網路就是物理網路。
而這個網路中所使用的協議,或者網路結構,比如這個網路分多個子網或者多重層級關系,這些都是靠邏輯網路來劃分的。
不知道這樣說你能不能理解。

5. 計算機系統和網路中常用的兩種訪問控制方式是什麼

訪問控制分為物理訪問控制和邏輯訪問控制;物理訪問控制,如符合標准規定的用戶、設備、門、鎖和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而邏輯訪問控制則是在數據、應用、系統、網路和許可權等層面進行實現的。

本文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訪問控制分為什麼?

訪問控制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物理訪問控制和邏輯訪問控制。 物理訪問控制如符合標准規定的用戶、設備、門、鎖和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而邏輯訪問控制則是在數據、應用、系統、網路和許可權等層面進行實現的。

訪問控制技術,指防止對任何資源進行未授權的訪問,從而使計算機系統在合法的范圍內使用。意指用戶身份及其所歸屬的某項定義組來限制用戶對某些信息項的訪問,或限制對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的一種技術,如UniNAC網路准入控制系統的原理就是基於此技術之上。

訪問控制通常用於系統管理員控制用戶對伺服器、目錄、文件等網路資源的訪問。

訪問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訪問控制(Access Control)指系統對用戶身份及其所屬的預先定義的策略組限制其使用數據資源能力的手段。通常用於系統管理員控制用戶對伺服器、目錄、文件等網路資源的訪問。訪問控制是系統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性的重要基礎,是網路安全防範和資源保護的關鍵策略之一,也是主體依據某些控制策略或許可權對客體本身或其資源進行的不同授權訪問。

訪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訪問主體對客體的訪問,從而保障數據資源在合法范圍內得以有效使用和管理。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訪問控制需要完成兩個任務:識別和確認訪問系統的用戶、決定該用戶可以對某一系統資源進行何種類型的訪問。

訪問控制包括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控制策略。

(1)主體S(Subject)。是指提出訪問資源具體請求。是某一操作動作的發起者,但不一定是動作的執行者,可能是某一用戶,也可以是用戶啟動的進程、服務和設備等。

(2)客體O(Object)。是指被訪問資源的實體。所有可以被操作的信息、資源、對象都可以是客體。客體可以是信息、文件、記錄等集合體,也可以是網路上硬體設施、無限通信中的終端,甚至可以包含另外一個客體。

(3)控制策略A(Attribution)。是主體對客體的相關訪問規則集合,即屬性集合。訪問策略體現了一種授權行為,也是客體對主體某些操作行為的默認。

訪問控制的功能及原理

訪問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證合法用戶訪問受權保護的網路資源,防止非法的主體進入受保護的網路資源,或防止合法用戶對受保護的網路資源進行非授權的訪問。訪問控制首先需要對用戶身份的合法性進行驗證,同時利用控制策略進行選用和管理工作。當用戶身份和訪問許可權驗證之後,還需要對越權操作進行監控。因此,訪問控制的內容包括認證、控制策略實現和安全審計。

(1)認證。包括主體對客體的識別及客體對主體的檢驗確認。

(2)控制策略。通過合理地設定控制規則集合,確保用戶對信息資源在授權范圍內的合法使用。既要確保授權用戶的合理使用,又要防止非法用戶侵權進入系統,使重要信息資源泄露。同時對合法用戶,也不能越權行使許可權以外的功能及訪問范圍。

(3)安全審計。系統可以自動根據用戶的訪問許可權,對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有關活動或行為進行系統的、獨立的檢查驗證,並做出相應評價與審計。

6. 計算機網路 邏輯連接和物理連接有什麼本質區別

簡單的講,物理鏈接是指設備之間存不存在通過介質的實際連接。比如用電線、網線、無線電之類,使設備在物理上存在連接。
邏輯鏈接可以看做設備之間可不可能實現信號或數據的傳遞。比如傳數據包、數據幀之類的。
物理鏈接是保障邏輯鏈接的基礎,而邏輯鏈接的連通情況並不一定影響物理鏈接的連通情況。
舉個例子,斷開邏輯鏈接並不一定要斷開物理鏈接。比如你可以通過設置網口shutdown,或者設置賬戶規則等等方式來限制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而不需要實際去拔掉網線去斷開物理鏈接。
但是如果沒有物理鏈接,邏輯鏈接是不成立的。比如兩台電腦之間不連網線,不連紅外線,不連藍牙,也不上同一個wifi……反正就是沒有介質相連,你讓他倆怎麼傳輸據呢?所以沒有物理鏈接,邏輯鏈接也不成立。
這個是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7. 計算機網路按拓撲結構分為哪幾類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星型拓撲、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網狀拓撲結構等。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星型拓撲、匯流排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網狀拓撲結構等
。星型拓撲具有延遲小、可靠性高的特點;
環形拓撲具有簡化路徑的特點,但是維護難,可靠性也比較低;
匯流排拓撲具有費用低的特點
;樹形拓撲具有成本低、易於擴充的特點;
網狀拓撲結構的可靠性較高,但是維護難,並且費用高。
計算機網路拓撲是指由計算機組成的網路之間設備的分布情況以及連接狀態,畫在圖上就成了拓樸圖。一般在圖上要標明設備所處的位置,設備的名稱類型,以及設備間的連接介質類型,分為物理拓樸和邏輯拓樸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