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五版答案
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五版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7-24 18:52:27

『壹』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a47w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本書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面給出了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還開發了大量的軟體。他是Amsterdan編譯器的原理設計師,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用來編寫可移植編譯器的工具箱。他領導編寫的MINIX,是一個用於操作系統教學的類UNIX(的小型操作系統。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編程人員一道設計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一個高性能的微內核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可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MLNIX及Amoeba,用於教學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獲得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對此他深感自豪。人們稱他為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

『貳』 計算機考研習題集

多做做真題集,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

提取碼:w2wt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叄』 求解CSMA/CD的一道題!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 第3章25題!!

t=0時,A,B開始傳輸數據; t=225比特時間,A和B同時檢測到發生碰撞; t=225+48=273比特時間,完成了干擾信號的傳輸; 開始各自進行退避演算法: A: 因為rA=0,則A在干擾信號傳輸完之後立即開始偵聽 t=273+225(傳播時延)=498比特時間,A檢測到信道開始空閑 t=498+96(幀間最小間隔)=594比特時間,A開始重傳數據 -----第一問A的重傳時間 t=594+225 (傳播時延)=819比特時間,A重傳完畢 ----第二問A重傳的數據幀到達B的時間 B: 因為rB=1,則B在干擾信號傳輸完之後1倍的爭用期,即512比特時間才開始偵聽 t=273+512=785比特時間,B開始偵聽 若偵聽空閑,則 t=785+96(幀間最小間隔)=881比特時間,B開始重傳數據 若偵聽費空閑,則繼續退避演算法 又因為t=819比特時間的時候,A才重傳數據完畢,所以B在785比特時間偵聽的時候,肯定會偵聽信道非空閑,即B在預定的881比特時間之前偵聽到信道忙, 所以,第四問的答案:B在預定的881比特時間是停止發送數據的。 即第三問A重傳的數據不會和B重傳的數據再次發生碰撞。

『肆』 計算機網路 第5版 ([美]特南鮑姆 [美]韋瑟羅爾) 課後答案 清華大學出版社

我用的是電子工業出版社的

『伍』 求吳功宜版《計算機網路》答案電子版

第一部分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概論1�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1
1.1.1計算機網路發展階段的劃分1
1.1.2計算機網路的形成2
1.1.3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標准化的研究3
1.1.4Internet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4
1.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5
1.2.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5
1.2.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結構5
1.3計算機網路的拓撲構型7
1.3.1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定義7
1.3.2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分類8
1.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8
1.4.1根據網路傳輸技術進行分類8
1.4.2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進行分類9
1.5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10
1.5.1網路體系結構與通信協議的概念10
1.5.2ISO/OSI參考模型13
1.5.3TCP/IP參考模型17
1.5.4一種建議的參考模型20
1.6本章總結20
習題21
數據通信與廣域網技術2.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1數據傳輸類型與通信方式25
2.1.2傳輸介質及主要特性29
2.1.3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32
2.1.4數據編碼技術37
2.2基帶傳輸的基本概念42
2.2.1通信信道帶寬對傳輸的影響42
2.2.2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43
2.3頻帶傳輸的基本概念44
2.3.1數據機的工作原理44
2.3.2數據機的類型46
2.4廣域網中的數據交換技術47
2.4.1線路交換方式47
2.4.2存儲轉發交換方式48
2.4.3數據報方式49
2.4.4虛電路方式50
2.5ATM技術52
2.5.1ATM的基本概念52
2.5.2ATM的工作原理53
2.6差錯控制方法56
2.6.1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56
2.6.2誤碼率的定義57
2.6.3循環冗餘編碼工作原理57
2.6.4差錯控制機制58
2�7本章總結60
習題61
區域網與城域網技術3.1區域網的技術特點63
3.2區域網的拓撲結構63
3.2.1匯流排型拓撲結構64
3.2.2環型拓撲結構64
3.2.3星型拓撲結構65
3.3IEEE 802參考模型與協議66
3.4共享介質區域網的工作原理67
3.4.1乙太網的工作原理67
3.4.2令牌環與令牌匯流排的工作原理69
3.5高速區域網技術70
3.5.1高速區域網的研究方法70
3.5.2快速乙太網72
3.5.3千兆乙太網73
3.6交換式區域網技術74
3.6.1交換式區域網的基本結構74
3.6.2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75
3.7虛擬區域網技術76
3.7.1虛擬網路的概念76
3.7.2虛擬區域網的實現技術77
3.8無線區域網的工作原理79
3.8.1無線區域網的應用79
3.8.2無線區域網的主要類型81
3.8.3無線區域網標准IEEE 802.1183
3.9主要的城域網技術83
3.9.1城域網的基本概念83
3.9.2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84
3.9.3接入網技術的發展85
3.10本章總結89
習題90
網路互連技術4.1網路互連的基本概念92
4.1.1網路互連的定義92
4.1.2網路互連的要求93
4.2網路互連的類型與層次94
4.2.1網路互連的類型94
4.2.2網路互連的層次95
4.3典型網路互連設備的工作原理96
4.3.1網橋的工作原理96
4.3.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99
4.3.3網關的工作原理101
4�4本章總結103
習題103
區域網操作系統5.1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105
5.1.1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定義105
5.1.2區域網操作系統的發展106
5.1.3區域網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108
5.2Windows NT操作系統110
5.2.1Windows NT的發展110
5.2.2Windows NT的特點110
5.2.3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112
5.3NetWare操作系統113
5.3.1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113
5.3.2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114
5.3.3IntranetWare操作系統116
5.4UNIX操作系統117
5.4.1UNIX操作系統的發展117
5.4.2UNIX操作系統的特點117
5.5Linux操作系統118
5.5.1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118
5.5.2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118
5�6本章總結119
習題119
Internet技術6.1Internet的基本概念121
6.1.1Internet的定義121
6.1.2Internet的基本結構121
6.1.3Internet的發展狀況123
6.2Internet的管理組織124
6.2.1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2.2我國Internet的管理者124
6.3Internet的通信協議125
6.3.1TCP/IP協議125
6.3.2IP地址的概念125
6.3.3IP數據包傳輸127
6.4Internet的域名機制128
6.4.1域名的概念128
6.4.2我國的域名結構129
6.5Internet的基本服務功能130
6.5.1WWW服務130
6.5.2電子郵件服務133
6.5.3文件傳輸服務136
6.5.4遠程登錄服務138
6.5.5新聞與公告類服務139
6.6電子商務應用141
6.6.1電子商務的概念141
6.6.2電子商務的起源與發展143
6.6.3電子商務中的網路技術144
6.6.4電子商務系統結構145
6.7電子政務應用146
6.7.1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146
6.7.2電子政務的作用和意義147
6.8本章總結148
習題149
第二部分計算機網路應用知識
區域網組網技術7.1區域網使用的傳輸介質151
7.2區域網組網需要的設備152
7.2.1網卡152
7.2.2集線器154
7.2.3區域網交換機155
7.3區域網的組網方法157
7.3.1同軸電纜組網方法157
7.3.2雙絞線組網方法158
7.3.3快速乙太網組網方法159
7.3.4千兆乙太網組網方法161
7.4區域網結構化布線技術162
7.4.1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162
7.4.2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應用環境164
7.4.3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組成與安裝166
7.5本章總結170
習題171
區域網操作系統的使用8.1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裝172
8.1.1安裝前的准備工作172
8.1.2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172
8.2用戶賬號的創建與管理176
8.2.1用戶賬號的概念176
8.2.2創建用戶賬號176
8.2.3管理用戶賬號179
8.3組的創建與管理184
8.3.1組的概念與內置的組184
8.3.2創建組186
8.3.3管理組188
8.4文件與目錄服務190
8.4.1設置共享目錄190
8.4.2設置本地使用許可權194
8.4.3連接共享目錄196
8.5設置網路列印服務197
8.5.1網路列印的概念197
8.5.2安裝本地列印機198
8.5.3安裝網路列印機201
8.5.4設置列印伺服器屬性204
8.5.5設置共享列印機屬性204
8�6本章總結208
習題208
Internet的接入方法9.1Internet的基本接入方式210
9.1.1ISP的概念210
9.1.2通過電話網接入Internet212
9.1.3通過區域網接入Internet213
9.2撥號上網的具體接入方法214
9.2.1安裝數據機驅動程序214
9.2.2設置數據機屬性215
9.2.3安裝TCP/IP協議216
9.2.4創建撥號連接217
9.2.5設置撥號連接屬性218
9.2.6使用撥號連接219
9.3區域網接入的具體方法220
9.3.1安裝網卡驅動程序220
9.3.2設置TCP/IP屬性221
9�4本章總結223
習題223
Internet基本使用方法10.1使用Internet Explorer上網瀏覽225
10.1.1Internet Explorer簡介225
10.1.2瀏覽Internet的基本方法226
10.1.3保存與列印主頁229
10.1.4對瀏覽器進行配置231
10.1.5使用與管理收藏夾234
10.2使用Outlook Express收發電子郵件237
10.2.1Outlook Express簡介237
10.2.2創建電子郵件賬號238
10.2.3接收與閱讀電子郵件241
10.2.4創建與發送電子郵件245
10.2.5使用與管理通訊簿246
10.3從Internet中下載文件248
10.3.1使用IE瀏覽器下載文件248
10.3.2Internet中的文件格式250
10.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250
10.4.1搜索引擎的概念250
10.4.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251
10.5本章總結253
習題253
第三部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網路系統集成技術11.1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技術255
11.1.1網路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255
11.1.2信息技術的主要內容255
11.2網路系統集成的基本概念257
11.2.1網路系統集成的發展257
11.2.2網路系統集成的重要性257
11.2.3網路系統集成的內容258
11.3如何構建企業內部網260
11.3.1傳統的企業網結構260
11.3.2企業內部網的起源261
11.3.3企業內部網的基本結構262
11�4本章總結264
習題264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技術12.1網路管理技術266
12.1.1網路管理的重要性266
12.1.2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266
12.1.3網路管理功能域268
12.1.4典型的網路管理軟體272
12.2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273
12.2.1網路安全的重要性273
12.2.2網路安全的基本問題274
12.2.3網路安全服務的主要內容278
12.2.4網路安全標准279
12.3網路安全策略的設計280
12.3.1網路安全策略與網路用戶的關系280
12.3.2制定網路安全策略的思想281
12.3.3網路資源的定義281
12.3.4網路使用與責任的定義282
12.3.5網路安全受到威脅時的行動方案283
12.4網路防火牆技術284
12.4.1防火牆的基本概念284
12.4.2防火牆的主要類型285
12.4.3典型的防火牆產品287
12.5本章總結288
習題288
附錄A習題參考答案290
參考文獻292

『陸』 請問誰知道《計算機網路》第五版 謝希仁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計算機網路》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第二版,一個是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第五版。這兩本網路書我多少都有看過,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吳道元老師寫的,吳老師寫的理論較強但解析的不是很清楚,我還是推薦謝希仁老師寫的,解析的很清楚讓初學者能夠很快上路,思路較為清晰,不過就個人而言第5版雖然加人了很多新東西,但整體思路不如4版明確,有一種在看外文翻譯書的感覺。 操作系統,最權威,最好的還是操作系統恐龍書《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如果你是本科的也可以看清華大學出版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這本書寫的概念很清晰而且還有配套的答案書。

『柒』 計算機網路有哪幾種拓撲結構它們各有何特點

1、星形拓撲
星形拓撲是由中央節點和通過點到到通信鏈路接到中央節點的各個站點組成。
星形拓撲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控制簡單。
(2)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
(3)方便服務。
星形拓撲結構的缺點:
(1)電纜長度和安裝工作量可觀。
(2)中央節點的負擔較重,形成瓶頸。
(3)各站點的分布處理能力較低。 2、匯流排拓撲
2. 匯流排拓撲
匯流排拓撲結構採用一個信道作為傳輸媒體,所有站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到這一公共傳輸媒體上,該公共傳輸媒體即稱為匯流排。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
(1)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
(2)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無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
(3)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
匯流排拓撲的缺點:
(1)匯流排的傳輸距離有限,通信范圍受到限制。
(2)故障診斷和隔離較困難。
(3)分布式協議不能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送,不具有實時功能

3、環形拓撲
環形拓撲網路由站點和連接站的鏈路組成一個閉合環。
環形拓撲的優點:
(1)電纜長度短。
(2)增悉畢加或減少工作站時,僅需簡單的連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纖。
環形拓撲的缺點:
(1)節點的故障會引起全網故障。
(2)故障檢測困難。
(3)環形拓撲結構的媒體訪問控制協議都採用令牌傳達室遞的方式,在負載很輕時,信睜辯芹道利用率相對來說就灶汪比較低。
4、樹形拓撲
樹形拓撲從匯流排拓撲演變而來,形狀像一棵倒置的樹,頂端是樹根,樹根以下帶分支,每個分支還可再帶子分支。
樹形拓撲的優點:
(1)易於擴展。
(2)故障隔離較容易。
樹形拓撲的缺點:各個節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