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網路路由器配置rip協議
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從邏輯結構 2025-09-21 07:12:38

網路路由器配置rip協議

發布時間: 2023-08-01 05:43:58

1. eNSP模擬實驗-RIP路由協議基本配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要求網路中每台路由器都i要維護從自身到每個目的網路的路由信息。RIP協議使用跳數來衡量網路間的「距離」。從一台路由器到其直連網路的跳數為1,從一台路由器到其非直連網路的距離定義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距離加1。RIP允許路由的最大跳數為15,16則不可達。

    RIP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RIPv2是對RIPv1的擴充,能夠攜帶更多信息量,並增強安全性。但都是基於UDP協議,使用UDP520埠收發數據包。

介面配置:

[R1]int e0/0/0

[R1-Ethernet0/0/0]ip address 10.0.12.1 24

[R1]int LoopBack 0

[R1-LoopBack0]ip address 10.0.1.1 24

[R2]int e0/0/0

[R2-Ethernet0/0/0]ip address 10.0.12.2 24

[R1]int LoopBack 0

[R1-LoopBack0]ip address 10.0.1.1 24

[R1]rip

[R1-rip-1]network 10.0.0.0

[R2]rip

[R2-rip-1]network 10.0.0.0

    運行dis ip routing-table查看路由表,兩台路由器已經通過RIP協議學習到對方環回介面所在網段的路由條目。

ping對方的環回地址,可以通信。

在用戶視圖下,使用debuging命令查看RIP協議定期更新情況。完成後使用undo debugging rip或者undo debugging all。

<R1>debugging rip 1

<R1>terminal debugging

<R1>terminal monitor

    配置v2。

[R1]rip

[R1-rip-1]version 2

[R2]rip

[R2-rip-1]version 2

在用戶視圖下,使用debuging命令查看RIP協議定期更新情況。發現RIPv1與RIPv2的不同:

1、RIPv2的路由信息中攜帶了子網掩碼;

2、RIPv2的路由信息中攜帶了下一跳地址,標志一個比通告路由器的地址更好的下一跳地址。它指出的地址,其度量值(跳數)比在同一個子網上的通告路由器更靠近目的地。

3、RIPv2默認採用組播方式發送報文,地址為224.0.0.9

2. 華為RIP路由如何配置 華為RIP路由配置教程【詳解】

一、RIP基礎配置

1 、配置RIP進程

全局進程

[Huawei]rip 10

VPN下的RIP進程

[Huawei]rip vpn-instance 1

RIP只在指定網段上的介面運行。對於不在指定網段上的介面,RIP既不在它上面接收和發送路由,也不將它的介面路由轉發出去。因此,RIP啟動後必須指定其工作網段。

2 、配置RIP進程描述(可選)

[Huawei-rip-10]description test

3 、禁止對RIP報文源地址檢查(可選)

[Huawei-rip-10]undo verify-source

預設情況下,使能了對收到的RIP路由更新報文進行源IP地址的檢測,即檢查發送報文的介面IP跟接收報文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不同,則該RIP報文不被設備處理。

但當在P2P網路中鏈路兩端的IP地址屬於不哪滲同網路時,只有取消報文的源地址檢查,才能建立起正常的鄰居關系。

4 、指定RIP生效的網段(即宣告網路)。

[Huawei-rip-10]network 172.16.0.0

宣告時不帶子網掩碼,因為該地址必須是自然網段,不能是子網地址(與OSPF等不一樣),如果路由器連接了一個自然段的多個子網,也只需用一條對應自然網段的命令使能RIP。一個介面只能與一個RIP進程相關聯。

5 、指定RIP鄰居的IP地址(可選,僅用於NBMA網路)

[Huawei-rip-10]peer 172.16.0.1

通常情況下,梁唯RIP使用廣播或組播地址發送報文。如果在不支持廣播或組播報文的鏈路上運行RIP,則必須在鏈路兩端手工相互指定RIP的鄰居,這樣報文就會以單播形式發送到對端。

通常情況下不推薦使用該命令,因為會造成對端同時收到同一報文的組播(或廣播)和單播兩種形式。因此在配置該命令時,通常使用silent-interface 命令將相關介面改為被動(silent)模式。

6 、配置RIP版本號(可選)

全局版本

[Huawei-rip-10]version 2

介面下的版本號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version ?

1 RIP version 1 on interface

2 RIP version 2 on interface

介面版本與全局版本號不同時以介面版本號為准。

7 、rip-2路由聚合配置

RIP-2是RIP version 2的簡稱,它與RIP-1的不同點在於,RIP-2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和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並支持驗證功能,從而功能更加完善,安全性更高。

在RIP網路規模很大時,RIP路由表會變得十分龐大,存儲路由表佔用大量的設備內存資源,傳輸和處理路由信息需要佔用大量的網路資源。

使用路由聚合可以大大減小路由表的規模;另外通過對路由進行聚合,隱藏一些具體的路由,可以減少路由震盪對網路帶來的影響。

RIP支持兩種聚合方式:自動路由聚合和手動路由聚合。自動聚合的路由優先順序低於手動指定聚合的路由優先順序。當需要將所有子網路由發布出去時,可關閉RIP-2的自動路由聚合功能。

預設情況下,如果配置了水平分割或毒性反轉,有類聚合將失效。因此在向自然網段邊界外發送聚合路由時,相關視圖下的水平分割和毒橡緩培性反轉功能都應關閉。

具體配置

7.1、配置RIPV2

[Huawei-rip-10]version 2

7.2、使能RIP有類自動路由聚合

[Huawei-rip-10]summary ?

always Route summarization always(總是、永遠、一直)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執行命令 summary always ,不論水平分割和毒性反轉是否使能,都可以使能RIP-2自動路由聚合,不使用此參數,則在配置水平分割或毒性反轉後,有類聚合功能將失效。

7.3、配置介面下的RIP聚合路由(手動聚合)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summary-address 172.16.0.0 255.255.255.0 ?

avoid-feedback Avoid learning this summary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avoid-feedback,表示禁止從此介面學習到相同的聚合路由,以免形成路由環路。

8 、配置RIPv2報文認證方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sha256 hmac-sha256 authentication

md5 MD5 authentication

simple Simple authentication

可以配ripv2報文的認證方式來提高rip網路的安全性。Ripv2支持對協議的認證分為簡單認證和MD5認證。

Ripv2報文認證需要在具體的rip路由器介面上配置(兩端密碼需一致)。

二、RIP高級功能配置

1 、配置rip防止路由環路(水平分割)。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split-horizon

只能在路由介面下配置,如果介面配置了從IP地址且使能了水平分割功能,則rip報文可能不會從每一個從IP發送出去,除非禁水平分割功能。如果介面與NBMA網路相連,預設是水平分割功能被禁止。

2 、配置rip防止路由環路(毒性反轉)。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poison-reverse

只能在路由介面下配置。同時配了水平分割和毒性反轉功能後,只有毒性反轉功能生效。

3 、rip協議優先順序(可選) 。

[Huawei-rip-10]preference 2

當多個路由協議發現目的地相同的路由時,通過配置RIP的協議優先順序來改變路由協議的優先順序。

4 、配置介面的附近度量值

4.1、配置介面 接收 RIP路由更新報文時要給對應路由增加的度量值(可選)。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out 5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out acl-name test 10(度量值)

是指在rip路由原來的度量值基礎上增加的度量值(跳數)。通過調整rip介面的附加度量值來影響路由的選擇(值越小越優先)

配置該功能後,當該介面收到一條路由時,rip將介面接收權值附加到該路由上,再加入路由表中。所以,增加一個介面的的接收rip權值,該介面收到的rip路由權值也會相應增加。

acl-name命令用於指定用於接收路由信息過濾的acl號(僅支持基本acl)或名稱或地址前綴(ip-prefix)列表名,用於對要接收的rip路由的目的IP地址過濾

4.2、配置介面 發送 RIP路由更新報文時要給對應路由增加的度量值(可選)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metricin ip-prefix test 1

rip metricin 用於在接收到路由後,給其增加一個附加度量值,再加入路由表中,使得路由表中的度量值發生變化。運行該命令 會影響到本地設備和其他設備的路由選擇 。

rip metricout 用於自身路由的發布,發布時增加一個附加的度量值,但路由表中的度量值不會發生變化。運行該命令 不會影響本地設備的路由選擇,但是會影響其他設備的路由選擇 。

5 、配置進行負載分擔的最大等價路由條數(可選)

[Huawei-rip-10]maximum load-balancing 2

通過配置RIP最大等價路由條數,可以調整進行負載分擔的路由數目。

6 、配置當前設備生成一條預設路由或將路由表中存在的預設路由發送給鄰居路由器。(可選-即配置發布預設路由)

[Huawei-rip-1]default-route originate ?

cost 指定預設路由的度量值

match 當當前路由表存在預設路由或其他路由協議時,則向鄰居發布該預設路由

[avoid-learning] 當前路由中存在預設路由時,則不引入其他預設路由

route-policy Apply the specified route policy to filter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在路由表中,預設路由以到網路0.0.0.0(掩碼也為0.0.0.0)的路由形式出現。當報文的目的地址不能與路由表的任何目的地址相匹配時,設備將選取預設路由轉發該報文。

7 、禁止介面發送更新報文

通過配置禁止介面發送更新報文,可以 防止路由環路 。

禁止介面發送更新報文有兩種實現方式:

在RIP進程下配置介面為抑制狀態

在介面視圖下禁止介面發送RIP報文

其中在RIP進程下配置介面為抑制狀態的優先順序要高於在介面視圖下禁止介面發送RIP報文。

7.1、在RIP進程視圖下配置

[Huawei-rip-1]silent-interface ?

GigabitEthernet GigabitEthernet interface #禁止一個介面發送更新報文

all All the interfaces

disable Override silent-interface configuration and make the interface active

該命令可以與peer ip-address命令協同使用,使抑制的介面仍可向指定的鄰居路由器發布路由

7.2、在介面視圖下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undo rip output

8 、引入外部路由信息(可選)

8.1、配置引入路由的默認開銷(可選)

[Huawei-rip-1]default-cost 2

如果在引入路由時沒有指定度量值,則使用預設度量值。

8.2、設置需要引入的外部路由

[Huawei-rip-1]import-route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routes

direct Direct routes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IS) routes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 routes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routes

static Static routes

unr User Network Route

[permit-ibgp] 指定公網實例下的rip進程可以引入IBGP路由

[Huawei-rip-2]import-route ospf ?

INTEGER<1-65535> Process ID # 引入路由的進程號 cost

Cost of the import route

route-policy Apply the specified route policy to filter route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RIP進程引入IBGP路由容易造成路由環路,請配置該功能前仔細確認。

8.3、在向外發布路由更新時對引入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可選)

[Huawei-rip-1]filter-policy ?

INTEGER<2000-2999> Apply basic ACL

acl-name Specify IP Access Control List (ACL) name for filtering routes

gateway Filter rout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ng gateway

ip-prefix Specify IP prefix for filtering route

[Huawei-rip-1]filter-policy ip-prefix test ?

export Specify an export policy

gateway Filter route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ng gateway

import Specify an import policy

由於RIP要發布的路由信息中,有可能是引入的其他路由協議的路由信息,所以可通過指定protocol參數來對這些特定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如果沒有指定protocol參數,則對所有要發布的路由信息進行過濾,包括引入的路由和本地RIP路由(相當於直連路由)。

RIP-2規定的Tag欄位長度為16bits,其他路由協議的Tag欄位長度為32bits。如果在引入其他路由協議時,應用的路由策略中使用Tag,則應確保Tag值不超過65535,否則將導致路由策略失效或者產生錯誤的匹配結果。

9 、禁止介面接收rip報文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undo rip input

通過配置禁止介面接收更新報文,可以防止路由環路。

10 、禁止接收主機路由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交換機會收到大量來自同一網段的RIP的32位主機路由,這些路由對於路由定址沒有多少作用,卻佔用了大量網路資源。配置了禁止主機路由功能後,交換機能夠拒絕它所收到的主機路由。

[Huawei-rip-1]undo host-route

11 、配置RIP對接收路由進行過濾

基於acl

[Huawei-rip-1]filter-policy 2010 im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基於發布網關(發布對應流入路由的網關)

[Huawei-rip-1]filter-policy gateway test import

基於目的地址前綴和基於鄰居的過濾

[Huawei-rip-1]filter-policy ip-prefix test gateway test1 import GigabitEthernet 0/0/2

如果不指定介面,則所有符合地址前綴列表條件或同時符合網關地址前綴列表條件的路由都將接收。

12 、調整rip三個定時器

有三個定時器,update、age、garbage-collect。這個三個定時器需遵循update<age、 </age、

RIP定時器的值在更改後立即生效。

如果這三個定時器的值配置不當,會引起路由不穩定。它們的配置值關系是: update < age , update < garbage-collect 。

例如,如果更新時間大於失效時間,那麼在更新時間內,如果RIP路由發生變化,交換機將無法及時通知鄰居。

定時器值的調整應考慮網路的性能,並在所有運行RIP的設備上進行統一配置,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網路流量或引起網路路由震盪。

預設情況下,Update定時器是30秒,Age定時器是180秒,Garbage-collect定時器則是Update定時器的4倍,即120秒。

在實際應用中,Garbage-collect定時器的超時時間並不是固定的,當Update定時器設為30秒時,Garbage-collect定時器可能在90到120秒之間。

這是因為:RIP在將不可達路由從路由表中徹底刪除前,將通過發送4次定時更新報文對外發布這條路由(發送時權值設為16),從而使所有鄰居了解這條路由已經處於不可達狀態。由於路由變為不可達狀態並不總是恰好在一個更新周期的開始,因此,Garbage-collect定時器的實際時長是Update定時器的3~4倍。

具體配置

[Huawei-rip-1]timers rip 10 20 40

13 、配置rip報文發送間隔和最大報文發送數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pkt-transmit interval 60 number 100

通過設置RIP發送更新報文的時間間隔和每次發送報文的最大數量,可以很好的控制交換機用於處理RIP更新報文的內存資源。

14 、配置ripv2報文驗證模式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authentication-mode ?

hmac-sha256

md5 MD5 authentication

simple Simple authentication

15 、在介面使能replay-protect(默認不使能,配置本功能需要在14步中配位MD5驗證模式)

通過使能Replay-protect(保護)功能,可以得到介面Down之前所發送RIP報文的Identification(標識符),避免雙方的RIP路由信息不同步、丟失。其中Identification是IP數據報中的標識欄位。

假設運行RIP的介面狀態變為Down之前發送的最後的RIP報文的Identification為X,該介面狀態變為Up後,再次發送RIP報文的Identification會變為0。

如果對方沒有收到這個Identification為0的RIP報文,那麼後續的RIP報文都將被丟棄,直到收到Identification為X+1的RIP報文。這樣就會導致雙方的RIP路由信息不同步、丟失。

通過使能Replay-protect功能,當介面從Down變為Up之後,再次發送RIP報文的Identification會順次加一,從而避免了上述情況的發生。

具體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rip replay-protect

16 、設置RIP對更新報文進行有效性檢查

通過RIP對更新報文進行有效性檢查,可以提高網路安全性。該有效性檢查包括RIP-1報文的零域檢查和RIP更新報文的源地址檢查兩種。

RIP-1報文中的有些欄位必須為零,稱之為零域。RIP-1在接收報文時將對零域進行檢查,若RIP-1報文中零域的值不為零,該報文將不被處理。

RIP在接收報文時將對源IP地址進行檢查,即檢查發送報文的介面IP地址與接收報文介面的IP地址是否在同一網段。如果沒有通過檢查,則該RIP報文將不被交換機處理。

16.1、使能對ripv1報文中的零域進行檢查(默認使能)

[Huawei-rip-1]checkzero

16.2、使能對rip收到的更新報文進行源IP檢查(默認使能)

[Huawei-rip-1]verify-source

17 、RIP與動態BFD聯動配置

配置RIP與動態BFD聯動有兩種方式:

RIP進程下使能BFD,當網路中大部分RIP介面需要使能RIP與動態BFD聯動時,建議選擇此方式。

RIP介面下使能BFD,當網路中只有小部分RIP介面需要使能RIP與動態BFD聯動時,建議選擇此方式。

具體配置

RIP進程下配置:

[Huawei]bfd

[Huawei-bfd]q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enable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測乘法器次數

enable 在這個進程上使能BFD

min-rx-interval 配置最小接收間隔時間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發送間隔時間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

INTEGER<100-1000> 最小接收間隔時間(毫秒)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200 ?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測乘法器次數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發送間隔時間



[Huawei-rip-1]bfd all-interfaces min-rx-interval 200 detect-multiplier 5 ?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發送間隔時間



對於網路可靠性要求較高的鏈路,可以通過配置減小BFD報文實際發送時間間隔;

對於網路可靠性要求較低的鏈路,可以通過配置增大BFD報文實際發送時間間隔。

RIP介面下配置: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enable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

block 在這個介面上屏蔽BFD

detect-multiplier 配置探測乘法器次數

enable 在介面上使能BFD

min-rx-interval 配置最小接收間隔時間

min-tx-interval 配置最小發送間隔時間

static 使能靜態雙向轉發檢測功能

18 、阻塞介面創建BFD會話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block

19 、RIP與靜態BFD聯動

靜態BFD可以實現以下兩種功能:

單臂BFD:

在現網中存在大量設備不支持BFD功能,當支持BFD的設備與不支持BFD的設備對接時,可以通過配置靜態BFD來實現單臂BFD檢功能。

普通BFD:

在某些對故障響應速度要求高且兩端設備都支持BFD的鏈路上,可以在兩端配置靜態BFD來實現普通BFD檢測功能。

具體配置

19.1、單臂BFD檢測配置

[Huawei]bfd 1 bind peer-ip 10.1.1.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ource-ip 10.0.0.1 one-arm-echo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local 1

#指定了對端IP和本端介面,表示檢測單跳鏈路,即檢測以該介面為出介面、以 peer-ip 為下一跳地址的一條固定路由。

在配置單臂ECHO功能時,必須配置 source-ip source-ip , source-ip source-ip 為合法的IP地址,建議配置的 source-ip source-ip 與出介面IP不同。

19.2、普通BFD檢測配置

[Huawei]bfd 1 bind peer-ip 10.1.1.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source-ip 10.0.0.1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local 12

[Huawei-bfd-session-1] discriminator remote 21

19.3、打開介面靜態BFD功能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rip bfd static

20 、RIP網管功能配置(RIP和MIB綁定,)

Huawei]rip mib-binding ?

INTEGER<1-65535> 進程號

#該命令用來設置MIB和RIP進程號的綁定關系,指定接收SNMP請求的RIP進程號。可以通過網管的環境來查看和配置RIP。

21 、復位RIP

復位RIP特定進程的系統配置參數。當RIP進程啟動時,所有配置參數將採用預設值。復位RIP連接會導致交換機之間的RIP鄰接關系中斷。務必仔細確認是否必須執行復位RIP連接的操作。

reset rip 2 configuration

22 、清除RIP統計信息

reset rip 2 statistics ?

interface 介面信息

3. 路由選擇協議——RIP協議

  從本文開始介紹路由選擇協議,也就是討論路由表中的路由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內容

  從路由演算法能否隨網路的通信量或拓撲自適應地進行調整變化來劃分,可以分為: 靜態路由選擇策略 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1) 靜態路由選擇策略 :即手工配每一條置路由。
  優點:簡單,開銷小。
  缺點:只適用小網路,難以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

  (2) 動態路由選擇策略 :又叫自適應路由選擇。
  優點:能較好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適用於大網路。
  缺點:實現復雜,開銷大。

  由於互聯網規模非常大,可以把互聯網劃分為許多較小的 自治系統 (autonomous system),記為 AS 。每個自治系統通常在相同管理控制下的路由器組成,在一個AS中的路由器都全部運行在同樣的路由演算法。各個AS之間彼此是互聯的,因此一個AS中有一個或多個路由器用於不同AS之間的通信,即負責將本AS之外的目的地址轉發分組,這些路由器稱為 網關路由器

  根據上面描述,可以將路由選擇協議劃分為兩個大類: 內部網關協議 外部網關協議
  (1) 內部網關協議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個自治系統內不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常見的協議有RIP、OSPF協議。
  (2) 外部網關協議EGP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用於實現不同自治系統之間通信的傳遞,這樣的協議就是EGP協議,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BGP的版本4(BGP-4)。

  自治系統之間的路由選擇也叫 域間路由選擇 ,在自治系統之內的路由選擇也叫 域內路由選擇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協議——路由信息協議,是一種分布式的 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 ,最大的優點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路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距離記錄( 距離向量 )。RIP協議對距離的定義如下:

  RIP協議是通過 每個路由器要不斷的和其他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 ,從而達到自治系統中所有節點都得到正確的路由信息。
  RIP協議考慮了和哪些路由器交換信息、交換什麼信息以及什麼時候交換信息這三個問題,RIP協議特點:

  路由器在剛開始工作時,它的路由表是空的,然後路由器就得出到直接相連的幾個網路的距離(這些距離為1),接著每個絡器也只是和自己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並更新信息。經過若干次交換後,所有路由器都會知道到達本自治系統匯總任何一個網路的最短距離和下一跳地址。

  對每一個相鄰路由器發送過來的RIP報文,會進行一下步驟:
  (1) 路由器R1接收到其相鄰路由器R2發送過來的報文,先修改此報文的所有項目:把「下一條」欄位中的地址都改為R2,並把所有的「距離」欄位的值加1 。每個項目都有三個關鍵欄位:到目的網路 N ,距離是 d ,下一跳路由器是 X

  (2) 對修改後的RIP報文中的每一項,進行以下步驟:
    1) 若原來的路由表中沒有網路N,則把該項目添加到路由表中

    2) 如果R1路由表中已經有目的網路N,這時查看下一跳的地址,如果下一跳地址是R2,則把收到的項目替換原路由表中的項目

     如果下一跳的地址不是R2,那麼如果收到項目中距離小於路由表中的距離,則進行替換,否則什麼也不做。

  (3) 若3分鍾還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則把此路由器記為不可達的距離,即把距離設置為16
  (4) 返回

  RIP存在一個問題是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將磁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這一特點叫做: 好消息傳得快,壞消息傳得慢。
  如下圖所示,在正常的情況下,R1和R2交換信息,其中只畫出了達到的網路1的表項。

  如果路由器R1到網1的鏈路出現了故障,R1無法達到網1,於是路由器R1把到網1的距離改為16(表示網1不可達),因而R1路由表響應的項目變為 「1,16,直接交付」。但是,可能需要經過30s後R1,才能把更新信息發送給R2,,然而R2可能已經先把自己的路由表發送給了R1,其中有到達網1的這一項 「1,2,R1」。

  R1收到R2的更新報文後,會誤認為自己無法直接到達網1,但是可經過R2到達網1,於是把收到的路由信息 「1,2,R1」 修改為 「1,3,R2」,表明「我到網1的距離是3,下一跳的R2」。
  同理,R2接收到又會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為 「1,4,R1」,以為「我到網1的距離為4,下一跳為R1」....就這樣一直更新下去,知道R1和R2到網1的距離為16時,R1和R2才知道網1是不可達的。所以,這就是:好消息傳得快,壞消息傳得慢的原因。

4. 計算機網路-網路層-內部網關協議RIP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內部網關協議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議,它的中文名稱叫做 路由信息協議 ,但很少被使用。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是互聯網的標准協議,其最大優點就是簡單。

RIP協議要求網路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距離記錄(因此,這是一組距離,即「距離向量」)。RIP協議將「 距離 」定義如下:從一路由器到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定義為1。從一路由器到非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定義為所經過的路由器數加1。「加1」是因為到達目的網路後就進行直接交付,而到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已經定義為1。例如路由器R1到網1或網2的距離都是1(直接連接),而到網3的距離是2,到網4的距離是3。

RIP協議的「距離」也稱為「跳數」(hop count)吧,因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加1。RP認為好的路由就是它通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少,即「距離短」, RIP允許一條路徑最多隻能包含15個路由器 。因此「距離」等於16時即相當於不可達,可見RIP只適用於小型互聯網。

"需要注意的是,到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也可定義為0(採用這種定義的理由是:路由器在和直接連接在該網路上的主機通信時,不需要經過另外的路由器。既然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要將距高加1,那麼不再經過路由器的距離就應當為0)。但兩種不同的定義對實現RIP協議並無影響,因為重要的是要找出最短距離,將所有的距離都加1或都減1,對迭擇最佳路由其實是一樣的。"

RIP不能在兩個網格之間同時使用多條路由 ,RIP選擇一條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還存在另一條高速(低時廷)但路由器較多的路由。

RIP協議和OSPF協議,都是分布式路由選擇協議。 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每一個路由器都要不新地和其他一些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我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個要點,即和哪些路由器交換信息?交換什麼信息?在什麼時候交換信息?

RIP協議的特點是:

(1) 僅和相鄰路由器交換信息 。如果兩個路由器之間的通信不需要經過另一個路由器,那麼這兩個路由器就是相鄰的。RIP協議規定,不相鄰的路由器不交換信息。

(2) 路由器交換的信息是當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現在的路由表。 也就是說,交換的信息是:「我到本自治系統中所有網路的(最短)距離,以及到每個網路應經過的下一跳路由器」。

(3) 按因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信息 ,例如,母隔30秒。然後路由器根據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當網路拓撲發生變化時,路由器也及時向相鄰路由器通告拓撲變化後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在剛剛開始工作時,它的路由表是空的,然後路由器就得出到直接相連的幾個網路的距離(這些距離定義為1)。接著,每一個路由器也只和數目非常有限的相鄰路由器交換並更新路由信息。但經過若干次的更新後,所有的路由器最終都會知道到達本自治系統中任何一個網路的最短距離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看起來RIP協議有些奇怪,因為「我的路由表中的信息要依賴於你的,而你的信息又依賴於我的。」然而事實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我告訴別人一些信息,而別人又告訴我一些信息。我再把我知道的更新後的信息告訴別人,別人也這樣把更新後的信息再告訴我」,最後在自治系統中所有的結點都得到了正確的路由選擇信息。在一般情況下,RIP協議可以收斂,並且過程也較快。 「收斂」就是在自治系統中所有的結點都得到正確的路由選信的過程。

路由表中最主要的信息就是: 到某個網鉻的距離(即最短距離),以及應經過的下一跳地址 。路由表更新的原則是找出到每個目的網路的最短距離。這種 更新演算法又稱為距離向量演算法 。

對每一個相鄰路由器發送過來的RIP報文,進行以下步驟:

現在較新的RIP版本是1998年1I月公布的RIP2RFC2453](已成為互聯網標准),新版本協議本身並無多大變化,但性能上有些改進。RIP2可以支持變長子網掩碼和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此外,RIP2還提供簡單的鑒別過程支特多播。圖4-32是RP2的報文格式,它和RIP1的首部相同,但後面的路由部分不一樣。

RIP報文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組成。

RIP的首部佔4個位元組,其中的命令欄位指出報文的意義。例如,1 表示請求路由信息,2表示對請求路由信息的響應或未被請求而發出的路由更新報文,首部後而的「必為0」是為了4位元組字的對齊。

RIP2報文中的路由部分由若干個路由信息組成,每個路由信息需要用20個位元組。 地址族標識符(又稱為地址類別)欄位用來標志所使用的地址協議。 如採用IP地址就令這個欄位的值為2(原來考慮RIP也可用於其他非TCPP協議的情況), 路由標記填入自治系統號ASN (Autonomous System Number))( 自治系統號ASN原來規定為一個16位的號碼(最大的號碼是655),由1ANA分配.現在已經把ASN擴展到32位),這是考慮使RIP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統以外的路由選擇信息。再後面指出某個網路地址、該網路的子網掩碼、下一跳路由器地址以及到此網路的距離,一個RIP報文最多可包括25個路由,因而RIP報文的最大長度是4+20×25=504位元組。如超過,必須再用一個RIP報文來傳送。

RIP2還具有簡單的鑒別功能。若使用鑒別功能,則將原來寫入第一個路由信息(20位元組)的位置用作鑒別。這時應將地址族標識符置為全1(即0 xFFFF),而路由標記寫入鑒別類型,剩下的16位元組為鑒別數據。在鑒別數據之後才寫入路由信息,但這時最多隻能再放入24個路由信息。

優點: RIP協議最大的優點就是實現簡單,開銷較小;如果發現更短的路由,這種更新信息傳播的很快。

缺點: 限制了網路的規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離為15(16表示不可達);路由器之間交換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開銷也就增加; 當出現網路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將此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設三個網路通過兩個路由器互連起來,並且都已建立了各自的路由表。圖中路由器交換的信息只給出了我們感興趣的一行內容。路由器R1中的「 1,1,直接 」表示「到網1的距離是1,直接交付」。路由器R2中的「 1,2,R1 」表示「到網1的距離是2,下一跳經過R1」。

現在假定路由器R1到網1的鏈路出了故障,R1無法到達網1。於是路由器R1把到網1的距離改為16(表示到網1不可達),因而在R1的路由表中的相應項目變為「 1,16,直接 」。但是,很可能要經過30秒鍾後R1才把更新信息發送給R2。然而R2可能已經先把自己的路由表發送給了R1,其中有「1,2,R1」這一項。

5. 【網路工程師配置篇】華為RIP路由基礎配置續篇——重分發

  搭或察 企業的網路裡面啟用了多種的路由協議,為了實現整個網路可以互相通信,共享資料,那麼需要把其它知茄路由協議的路由引入到RIP協議裡面

  1.拓撲圖

  2.實驗目的:

     全網除了運行rip協議外,還有其他路由協議(如靜態路由),需要把其它路由協議學習的路由,重分發進rip。

  3.配置思路:

        1)搭建好拓撲圖環境,標出規劃好的IP地址

        2)修改網路設備默認名稱、配置好IP地址

        3)配置RIP路由重分發,使各網段之間實現互訪

  4.配置過程:

    步驟一:修改網路設備默認名稱、配置好IP地址

1)配置各PC信息

2)配置路由器R1默認名稱及介面IP

Router>en       //進入特權模式

Router#conf t    /團首/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給設備改名稱

R1(config)#int fa0/1      //進入介面配置模式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配置介面的ip地址、子網掩碼

R1(config-if)#no shut    //激活介面,拓撲圖上介面由紅變綠

 R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R1(config-if)#int fa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 255.255.0.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3)配置路由器R2默認名稱及介面IP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int fa0/0

R2(config-if)#ip add 172.16.0.2 255.255.0.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2(config-if)#int fa0/1

R2(config-if)#ip add 172.17.0.1 255.255.0.0

R2(config-if)#no shut

4)配置路由器R3默認名稱及介面IP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stname R3

R3(config)#int fa0/1

R3(config-if)#ip add 172.17.0.2 255.255.0.0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R3(config-if)#int fa0/0

R3(config-if)#ip add 192.168.2.2 255.255.0.0

R3(config-if)#no shut

步驟二:配置RIP路由重分發,使各網段之間實現互訪

1)配置RIP路由部分: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2) 配置引入靜態路由部分: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version 2

R2(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2(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R2(config-router)#exit

R2(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72.17.0.2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3

3)配置靜態路由: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7.0.1      //因為R3為邊界路由器,所以可以直接配一條預設路由,

 1)查看各路由器路由表,命令為show ip route

注意:1、在查看路由表的時候,需要在特權模式下進行,也即在「R1#」這樣的提示信息後輸入查看路由表的命令

           2、在路由表信息中,C:代表是直連的

                         R:代表是RIP路由信息

                         S:代表是靜態路由信息

                         S*:代表是預設路由信息

2)查看兩台主機通過RIP重分發後的通信情況:

3)通過將思科模擬器實時模式切換為模擬模式,可以查看到如下信息:

通過上述路徑,最終實現了PC0和PC1的通信

     4)在特權模式下,輸入「write」可以保存配置

至此,RIP路由引入靜態路由實驗完成,後面會更新rip引入OSPF以及rip+OSPF+靜態路由的綜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