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論文參考文獻
幫你整理了一下,請參考!參考文獻:1、M.A.NielsenandI.L.Chuang,Quantum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A.M.Turing.On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ngsproblem,Proc. Lond,1936.3、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QuIST program ver.2.0[J].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2004,4.4、Karl Johan.Wittenmark.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s (3rd ed.).Prentice Hall.1997.5、孫鳳宏.探索未來計算機技術發展與應用[J]. 青海統計, 2007,(11) . 6、蔡芝蔚. 計算機技術發展研究[J]. 電腦與電信, 2008,(02) . 7、文德春. 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J]. 科協論壇(下半月), 2007,(05) . 8、姚正. 計算機發展趨勢展望[J]. 商情(教育經濟研究), 2008,(01) . 9、許封元. 計算機發展趨勢[J]. 農業網路信息, 2006,(08) .10、陳相吉. 未來計算機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J]. 法制與社會, 2007,(10) .11、何文瑤. 計算機技術發展態勢分析[J]. 科技創業月刊, 2007,(05) . 12、吳功宜.計算機網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14. 13、蘭曉紅.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19(4):84-85. 14、張基溫.基於知識和能力構建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J].無錫教育學院學,2003,(4):54-55.15、姬志剛,韋仕江.網路信息環境下基於創新教育改革基礎上的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10). 16、田莉.計算機網路教學實踐與心得[J].企業技術開發,2008,(02). 17、熊靜琪.計算機控制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18、楊金勝.探析網路環境下計算機輔助教學[J].華商,2008,11.19、何克忠主編.計算機控制系統[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0、李錫雄,陳婉兒.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M].科學出版社.21、賴壽宏.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1.22、黃梯雲,《管理信息系統導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3、甘仞初,《信息系統開發》,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24、人傑、殷人昆、陶永雷 《實用軟體工程(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325、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統(MIS) 開發與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6、郭軍等《網路管理與控制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127、曾建潮.軟體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828、熊桂喜.王小虎.李學農.計算機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229、孫涌.《現代軟體工程》.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3.830、王虎,張俊.管理信息系統[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7.
B. 請問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用的是哪些教材 哪個出版社的
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所用的部分課程教材及出版社信息具體如下:
1、C語言結構化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譚浩強 張基溫 唐永炎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工程制圖:①《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 鞏永齡主編 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②《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習題集》 鞏永齡主編 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3、電路:①《電路》第四版 邱關源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數字電子電路及實驗:《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康華光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5、電力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 第一版 王兆安 黃俊 西安交大 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年 。
6、自動控制原理:《自動控制原理》吳麒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7、信號分析與處理:《信號分析與處理》 姜常珍主編 天津大學出版社。
8、電機學:《電機學》 湯蘊璆 史乃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3年。
9、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陳伯時主編 上海工業大學。
10、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計算機硬體技術教程——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賈智平等編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9年。
11、電氣CAD:《電氣工程CAD》 劉增良主編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4年。
12、專業英語:《電氣自動化專業英語》李久勝主編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3年。
13、工廠供電:《供電工程》 翁雙安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14、Matlab語言與系統模擬 :《MATLAB語言與自動控制系統設計》 魏克心等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15、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分析》(上、下冊) 何仰贊等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2)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張基溫答案擴展閱讀:
電氣類專業一直在高院工科專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專業之一。對於理科生來說,這個專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每年全國畢業生規模在6萬人左右。那麼,這個專業將來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它的發展空間又如何呢?
1、專業對數學基礎要求比較高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潘再平教授說,這個專業簡單說起來,是培養電氣工程師的專業,從事的行業基本上和電有關,比如電子設備設計製造、電力工程等。
潘教授說,浙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每年大約招收160位學生,再加上竺可楨學院來的同學及特長生,每年大概有180多位學生。
近三年,畢業生中讀研、出國的佔一半以上,就業的同學多數去了電力系統等大型國有企業,還有去西門子、上海電氣等電氣設備製造公司的,剩下的小部分同學去了研究所、政府部門等單位。
潘教授說,這個專業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課程學習負擔較重。有些課程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電機學、工程電磁場和模擬電子技術等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其實,在掌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原理等基礎課程的前提下,學好這些課程並不難。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很牛,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單中,僅次於清華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輔導員陳老師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確實是學校的王牌專業,每年的錄取分數線也很高,在全校所有專業中僅次於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
陳老師說:「在我們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個『兩百』的說法,每年針對這個專業的畢業生有一百多場招聘會,來的企業都是電力行業的龍頭企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很不錯;還有就是每年有一百萬獎學金,用來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
「不過,目前讀這個專業的女生比較少,但從我們學院的情況來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女生都很優秀,我們也歡迎更多的女生報考我們專業。」
教育部公布的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顯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在60000-65000人,近三年全國就業率區間在85%-95%之間。
2、畢業後大部分從事和「電」有關的工作
小王本科是浙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直升浙大研究生,現在在某電力設計院工作,主要工作是給電廠或者變電站做一些電力設計的工作,工作還算輕松,加班也不多。
小劉說:「當年選這個專業,也是聽大家說就業比較好,而且我對這方面也感興趣,本科階段經常會有一些動手實驗,比如焊接電路板,還蠻有意思的。」
「大家都覺得我們這一行待遇好,以前還可以,但這幾年也一般了。不過相對其它專業,我們找工作還是相對容易的,工作也穩定,這也是這個專業比較吸引人的地方。
我們同學畢業後,主要就業方向有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電力設計等單位,還有少部分去了電力設備製造企業,比如通用電氣、西門子集團,能進這些外企,非常不容易,收入也很好,但壓力相對較大。」
小劉本科畢業後,在東部城市的一所電力局工作,工作三年,現在的工作主要是電網調度。小王說:「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計劃檢修,事故情況下就需要隔離故障並且快速恢復送電。這些操作都是需要我們發令,現場人員再去執行。
我們的工作有時候壓力挺大的,負責監控電網運行,要是漏監一個信號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小劉說,這幾年,單位新進的大學生都是要求211、985學校畢業的,要求比較高。
對高考志願填報,一位在電力系統工作了多年的員工也給了一些建議:成績特別好的同學,可以報考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熱點地區的綜合類高校,將來畢業後不管是找工作讀研,選擇都非常多。
成績不夠拔尖的同學,如果畢業以後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可考慮東北電力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上海電力學院等學校,這些學校競爭不會那麼激烈。
C. 電腦論文參考文獻
計算機在處理速度、存儲容量、網路化,以及軟體的精巧化方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以難以想像的方式滲入科學、商業和文化領域中,而智能工程又將令其從量變轉向質的飛躍。 計算功能日益變成模擬和執行。在科學領域,計算可以模擬氣候變化,破解人類基因;在商業領域,低成本的計算、網際網路和數字通信正在改變全球經濟;在文化領域,計算類產品,如iPod、YouTube和計算機動畫等無所不在。 2006年9月,美國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辦了名為「2016」的研討會,主題是計算機未來如何發展。 會議代表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論題有:社會網路、數字圖像、網路媒體、計算機對工作及就業的影響等。討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計算的影響在深度上將滲入自然科學中,在廣度上將進入社會科學中;政策問題突出,計算技術的功能將更加強大、無所不及。 計算機對科學研究的深刻影響主要是高速運算的巨型計算機。雖然通過網格的群體式計算,可以將許多計算機的功能通過軟體聯結,實現可與巨型計算機媲美的高速運算,但要解決最復雜的動態問題,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還必須依靠單個巨型計算機。能廣泛影響社會大眾的計算則從台式機向集計算、娛樂、通信於一體的手持多功能產品轉變。 一、巨型計算機的發展目標 速度對於科學計算中的巨型計算機就像它對於戰場上的戰斗機一樣重要。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制定的高生產力計算系統(HPCS)計劃,要求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巨型計算機在2010年前進入市場,裝備美國的武器實驗室及科學研究中心。 DARPA將此類巨型計算機看作是開發先進的空中飛行器、武器、軍事作戰的謀劃和執行、美國核儲備的維護、安全系統研究,以及圖像處理及密碼破譯等的關鍵技術。DARPA負責該計劃的主管哈羅德說,這是「滿足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需要的關鍵技術」。 2006年11月,克雷公司推出了新型XT4巨型計算機,它是由3萬個opteton處理器組成的系統。克雷公司聲稱其新系統在試驗期間穩定的運算速度為每秒10萬億次浮點運算,當前可達54萬億次/秒,預計2005年底達到250萬億次/秒。XT4的新型體系結構很容易升級到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秒的最高速度。 XT4的關鍵技術是克雷公司的SeaStar2連接晶元。系統中每個處理器有一個這樣的連接晶元,而不是像其他巨型計算機那樣所有處理器共用一個通信介面。這一技術使大量並行處理系統在運行中不會因其間的數據傳輸而減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國家能源科學計算中心和芬蘭IT科學中心都訂購了XT4。公司負責政府計劃的副總裁說,這種類型的計算機特別適用於空氣動力學問題,也適用於其他航空航天的設計。例如,美國空軍的研究人員一直用其上一代的XT3來模擬新型天線的設計與評價。 2006年11月,DARPA與克雷公司簽訂了2.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開發其最新的混合式體系結構的巨型計算機;這是高生產力計算系統計劃第三階段的項目之一,克雷公司稱之為自適應巨型計算機。迄今,巨型計算機只用一種處理器,克雷公司的巨型計算機的混合結構是將標量、矢量不同類型的處理器集成在一起,還要加上另外兩個其他處理器,將處理器和任務編製得最適合緩存,從而達到最高效率和最大利用。 IBM公司也簽訂了2.44億美元的HPCS計劃第三階段的巨型計算機合同。目標是開發實時應用的1000萬億次/秒巨型;計算機心在2006年11月公布的第28次全球最高速的500巨型計算機名單上,IBM的Gene/L系統位居榜首,是該公司為美國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亦國家實驗室研製的,運算速度為280.6萬億次/秒,大約是DARPA要求克雷公司和IBM於2010年前交貨的原型計算機速度的1/3。克雷公司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中運行的紅色風暴巨型計算機為101.4萬億次/秒,僅次於IBM的Gene/L。 二、台式計算機逐漸變成網路多媒體娛樂工具 台式計算機最終走向了移動通信領域,從光纖通信中數據量的激增可看到這一趨勢。計算機用戶通過接到MySpaee和ESPN的網址,正在越來越多地利用手機處理文件、簡訊。 先進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商、Symbian公司的副總裁帕納格羅斯西說:「我們看到了屏幕的逐漸演變,從電影、電視、計算機屏幕發展到今天第四代的智能手機屏幕。」 最新屏幕是將台式計算機的許多功能展示出來,下一代屏幕將包含音像通信、電子郵件、簡訊等功能在內的多種形式的融合。為此,蘋果計算機公司已更名為蘋果公司,即將推出的iPhone代表公司的最新戰略,即進入網際網路數據處理手持裝置的新領域。這種接近台式計算機的手持裝置可以通過光纖及其他無線網路,簡易地處理音樂、圖像、娛樂、生產任務和通信。蘋果公司的舉動好像引發了一場核戰爭,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都將作出反應。不過,在此領域,蘋果公司還只是後來者,其對手有: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埃得克森、微軟等商業巨頭,他們都進入了娛樂電子領域。即將進入這一領域的還有Google等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都經不起台式計算機用戶興趣轉移的誘惑。 在行動電話與台式計算機之間偽競爭還產生了新型的復合裝置。諾基亞和索尼最近都推出了集創新的物理設計和各種通信功能為一體的新產品,其共同特徵是比掌上機更小巧,其屏幕更便於讀取。無線數據通信的軟體開發也是重要的商業領域。蘋果公司的優勢是在無線數據通信市場中可同時開發硬體和軟體,這就是其新近推出的iPhone,其新穎設計引人注目。 三、計算對科學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計算為何對科學、社會網路及人們的文化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在計算機對科學的影響方面,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卡普經長期探索,提出了科學理論的演算法性質的概念。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概念就是演算法。演算法,簡而言之就是對計算的分步求解。它擅長描述動態過程,而科學公式或方程式適於靜態現象。科學研究越來越多地探索動態過程,計算機科學就是演算法的系統研究。 計算機應用在當前發展最快的生物學領域尤其突出。卡普近年的研究已經超出計算機科學領域,進入到微生物領域。他認為,現在生物學已經被當作信息科學看待。科學家設法將生物過程,如蛋白質的生成用演算法來描述,這「自然就是演算法。」 在社會網路方面,社會科學家早在技術網路出現之前就對其分析了數十年。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社會網路和技術網路不可避免地連接起來,社會網路也就可能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新的社會—技術網路包括電子郵件方式、商業網站(如Amazon)的購物推薦、通信網站(如MySpace和Facebook)的簡訊或小帖子,還有新聞、見解、時尚、都市神話、網路商品和服務等。 當前,人們在探索,能否用演算法分析為何某些網路社區興旺而另一些則萎縮或消失?利用計算技術研究社會網路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而言是豐富的寶藏,對營銷人員和政客也同樣有用。康乃爾大學教授克萊因伯格說:「這是將計算及演算法用於社會科學和實踐中的最主要的方式,當前還只是處於起步階段。」 計算機圖像和存儲的未來趨勢可能用於個人,將微波傳輸的數字裝置和微型電話和攝像機組裝到一起,可將人一生中的主要事件錄入其中。這對於通信、媒體和個人生活意義重大。微軟研究實驗室主任、計算機科學家拉斯希德說,他願意看到他的兒子如何邁出第一步,傾聽幾年前與他去世的父親的對話。「我願看到往事,在未來這是可能的。」 不過,任何技術的廣泛應用都有正反兩面作用。擁有跟蹤群體和個人的網路行為的新工具,也會引起嚴重的隱私問題。2006年夏天,美國在線無意中透露了65萬個用戶的網路搜索日誌,顯然將這一問題暴露出來了。它有可能成為監視社會的工具。拉斯希德說:「我們有這種能力,但要由社會來決定如何使用它,而不是由科學家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