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中身份認證和消息認證的區別
1、性質不同
身份認證指通過一定的手段,完成對用戶身份的確認。
消息認證(message authentication)指驗證消息的完整性,當接收方收到發送方的報文時,接收方能夠驗證收到的報文是真實的和未被篡改的。它包含兩層含義:驗證信息的發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即數據起源認證;驗證信息在傳送過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遲等。
2、目的不同
身份驗證的目的為確認當前所聲稱為某種身份的用戶,確實是所聲稱的用戶。在日常生活中,身份驗證並不罕見;比如,通過檢查對方的證件,我們一般可以確信對方的身份。雖然日常生活中的這種確認對方身份的做法也屬於廣義的「身份驗證」,但「身份驗證」一詞更多地被用在計算機、通信等領域。
消息認證目的為了防止傳輸和存儲的消息被有意無意的篡改。
3、方法不同
身份驗證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基於共享密鑰的身份驗證、基於生物學特徵的身份驗證和基於公開密鑰加密演算法的身份驗證。不同的身份驗證方法,安全性也各有高低。
消息認證包括消息內容認證(即消息完整性認證)、消息的源和宿認證(即身份認證0)、及消息的序號和操作時間認證等。它在票據防偽中具有重要應用(如稅務的金稅系統和銀行的支付密碼器)。
⑵ 加密認證技術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
信息加密是網路安全的有效策略之一。一個加密的網路,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權用戶的搭線竊聽和入網,而且也是對付惡意軟體的有效方法之一。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網路內的數據、文件,以及用戶自身的敏感信息。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鏈路加密、端到端加密和節點加密三種。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鏈路兩端網路設備間的通信安全;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計算機到目的節點計算機之間的信息傳輸提供保護;端到端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應用系統通信提供保護。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酌情選擇上述加密方式。
信息加密過程是通過各種加密演算法實現的,目的是以盡量小的代價提供盡量高的安全保護。在大多數情況下,信息加密是保證信息在傳輸中的機密性的惟一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公開發表的各種加密演算法多達數百種。如果按照收發雙方密鑰是否相同來分類,可以將這些加密演算法分為常規密鑰演算法和公開密鑰演算法。採用常規密鑰方案加密時,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是相同或等價的,其優點是保密強度高,能夠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和攻擊,但其密鑰必須通過安全的途徑傳送。因此,密鑰管理成為系統安全的重要因素。採用公開密鑰方案加密時,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的密鑰互不相同,而且幾乎不可能從加密密鑰推導出解密密鑰。公開密鑰加密方案的優點是可以適應網路的開放性要求,密鑰管理較為簡單,尤其可方便地實現數字簽名和驗證。
加密策略雖然能夠保證信息在網路傳輸的過程中不被非法讀取,但是不能夠解決在網路上通信的雙方相互確認彼此身份的真實性問題。這需要採用認證策略解決。所謂認證,是指對用戶的身份「驗明正身」。目前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中,多採用兩種認證形式,一種是第三方認證,另一種是直接認證。基於公開密鑰框架結構的交換認證和認證的管理,是將網路用於電子政務、電子業務和電子商務的基本安全保障。它通過對受信用戶頒發數字證書並且聯網相互驗證的方式,實現了對用戶身份真實性的確認。
除了用戶數字證書方案外,網路上的用戶身份認證,還有針對用戶賬戶名+靜態密碼在使用過程中的脆弱性推出的動態密碼認證系統,以及近年來正在迅速發展的各種利用人體生理特徵研製的生物電子認證方法。另外,為了解決網路通信中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人們還使用了數字簽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