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ARPANET的網路。解釋一下就是阿帕網,這是最早的。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這個計
算機互聯的網路系統是一種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技術使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它為後來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初,隨著PC個人微機應用的推廣,PC聯網的需求也隨之增大,各種基於PC互聯的微機區域網紛紛出台。
這個時期微機區域網系統的典型結構是在共享介質通信網平台上的共享文件伺服器結構,即為所有聯網PC設置
一台專用的可共享的網路文件伺服器。PC是一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計算機,每個PC機用戶的主要任務仍
在自己的PC機上運行,僅在需要訪問共享磁碟文件時才通過網路訪問文件伺服器,體現了計算機網路中各計算機之
間的協同工作。由於使用了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軸電纜、光纖等高速傳輸介質,使PC網上訪問共享資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這種基於文件伺服器的微機網路對網內計算機進行了分工:PC機面向用戶,微機伺服器專用於提供
共享文件資源。所以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客戶機/ 伺服器模式。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系統,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為實現計算機網路通信,
計算機網路採用的是分層解決網路技術問題的方法。但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分層網路系統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
間很難實現互聯。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在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國際標准,
使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實現了標准化。
進入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
展。特別是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 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 ,從而極大
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全球以美國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
聯網路即Internet已經形成,Internet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識寶庫。而美國政府又分別於1996年和1997
年開始研究發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聯網(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說,
網路互聯和高速計算機網路正成為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方向
望採納
『貳』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試論述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及分類
計算機網路是在地理上分散的自主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互相連接起來,在通信協議的控制下,進行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或協同工作的計算機系統。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簡稱Arpanet。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主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分布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20世紀80年代的計算機網路互聯。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互相連接。第四代計算機網路是網路互聯。實現了高速、多業務和大數據量的信息高速公路。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標准很多。計算機網路按覆蓋的地理范圍可以分為區域網、廣域網和城域網;按用途可以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按交換方式可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按所採用的傳輸媒介分為雙絞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和無線網等;按信道的帶寬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按所採用的拓撲結構可分為星型網、環型網、匯流排型網和樹型網等。
『叄』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只有4個結點,分布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猶他州大學四所大學的4台大型計算機。
(3)最早的計算機網路叫做什麼擴展閱讀:
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
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
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