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哪兩個部分組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由哪兩個部分組成,計算機網路系統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集計算機硬體設備、通信設施、軟體系統及數據處理能力為一體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的現代化綜合服務系統。
2、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可分為三個部分,即硬體系統,軟體系統及網路信息系統。
3、 1. 硬體系統 硬體系統是計算機網路的基礎。
4、硬體系統有計算機、通信設備、連接設備及輔助設備組成,如圖1.6.4所示。
5、硬體系統中設備的組合形式決定了計算機網路的類型。
6、下面介紹幾種網路中常用的硬體設備。
7、 ⑴伺服器 伺服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儲量大的計算機,它是網路系統的核心設備,負責網路資源管理和用戶服務。
8、伺服器可分為文件伺服器、遠程訪問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列印伺服器等,是一台專用或多用途的計算機。
9、在互聯網中,伺服器之間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務,每台伺服器的地位是同等的。
10、伺服器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和維護,以保證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
11、 ⑵工作站 工作站是具有獨立處理能力的計算機,它是用戶向伺服器申請服務的終端設備。
12、用戶可以在工作站上處理日常工作,並隨時向伺服器索取各種信息及數據,請求伺服器提供各種服務(如傳輸文件,列印文件等等)。
13、 ⑶網卡 網卡又稱為網路適配器,它是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直接或間接傳輸介質互相通信的介面,它插在計算機的擴展槽中。
14、一般情況下,無論是伺服器還是工作站都應安裝網卡。
15、網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與通信設施相連接,將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通信線路能夠傳送的電子信號或電磁信號。
16、網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頸,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用戶將來的軟體使用效果和物理功能的發揮。
17、目前,常用的有10Mbps、100Mbps和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網卡的匯流排形式有ISA和PCI兩種。
18、 ⑷數據機 數據機(Modem)是一種信號轉換裝置。
19、它可以把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調制」成通信線路的模擬信號,將通信線路的模擬信號「解調」回計算機的數字信號。
20、數據機的作用是將計算機與公用電話線相連接,使得現有網路系統以外的計算機用戶,能夠通過撥號的方式利用公用電話網訪問計算機網路系統。
21、這些計算機用戶被稱為計算機網路的增值用戶。
22、增值用戶的計算機上可以不安裝網卡,但必須配備一個數據機。
23、 ⑸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區域網中使用的連接設備。
24、它具有多個埠,可連接多台計算機。
25、在區域網中常以集線器為中心,用雙絞線將所有分散的工作站與伺服器連接在一起,形成星形拓撲結構的區域網系統。
26、這樣的網路連接,在網上的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其他節點的正常工作。
27、 集線器分為普通型和交換型(Switch),交換型的傳輸效率比較高,目前用的較多。
28、集線器的傳輸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0Mbps/100Mbps自適應的。
29、 ⑹網橋 網橋(Bridge)也是區域網使用的連接設備。
30、網橋的作用是擴展網路的距離,減輕網路的負載。
31、在區域網中每條通信線路的長度和連接的設備數都是有最大限度的,如果超載就會降低網路的工作性能。
32、對於較大的區域網可以採用網橋將負擔過重的網路分成多個網路段,當信號通過網橋時,網橋會將非本網段的信號排除掉(即過濾),使網路信號能夠更有效地使用信道,從而達到減輕網路負擔的目的。
33、由網橋隔開的網路段仍屬於同一區域網,網路地址相同,但分段地址不同。
34、 ⑺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互聯網中使用的連接設備。
35、它可以將兩個網路連接在一起,組成更大的網路。
36、被連接的網路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互聯網,連接後的網路都可以稱為互聯網。
37、路由器不僅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
38、路由器可根據網路上信息擁擠的程度,自動地選擇適當的線路傳遞信息。
39、 在互聯網中,兩台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通路會有很多條,數據包(或分組)從一台計算機出發,中途要經過多個站點才能到達另一台計算機。
40、這些中間站點通常是由路由器組成的,路由器的作用就是為數據包(或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傳送路徑。
41、用路由器隔開的網路屬於不同的區域網地址。
42、 2. 軟體系統 計算機網路中的軟體按其功能可以劃分為數據通信軟體、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應用軟體。
43、 ⑴數據通信軟體 數據通信軟體是指按著網路協議的要求,完成通信功能的軟體。
44、 ⑵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是指能夠控制和管理網路資源的軟體。
45、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作用在兩個級別上:在伺服器機器上,為在伺服器上的任務提供資源管理;在每個工作站機器上,向用戶和應用軟體提供一個網路環境的「窗口」。
46、這樣,向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和管理人員提供一個整體的系統控制能力。
47、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要完成目錄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性,網路列印,存儲管理,通信管理等主要服務。
48、工作站的操作系統軟體主要完成工作站任務的識別和與網路的連接。
49、即首先判斷應用程序提出的服務請求是使用本地資源還是使用網路資源。
50、若使用網路資源則需完成與網路的連接。
51、常用的網路操作系統有:Net ware系統、Windows NT系統、Unix 系統和Linux系統等。
52、 ⑶網路應用軟體 網路應用軟體是指網路能夠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軟體。
53、如瀏覽查詢軟體,傳輸軟體,遠程登錄軟體,電子郵件等等。
54、 ⒊ 網路信息系統 網路信息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開發的信息系統。
55、如各類網站、基於網路環境的管理信息系統等。
2.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什麼組成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是由計算機——通信路線——終端組成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2)計算機網路系統分為哪兩個部分擴展閱讀:
三個階段的演進: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1991年,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
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
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3. 計算機的網路功能體系可劃分為那兩個
從邏輯功能上,把計算機網路分為:用戶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1。用戶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網路和處理數據的能力,由主機系統、終端控制器和終端組成。主機系統負責本地或全網的數據處理,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或大型資料庫,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軟硬體資源和網路服務。終端控制器把一組終端連入通信子網,並負責對終端的控制及終端信息的接收和發送。終端控制器可以不經主機直接和網路節點相連。還有一些設備也可以不經主機直接和節點相連,如大型列印機和大型存儲設備。
我個人理解就是:為我們提供網路資源的那些大型中小型網站伺服器,和我們個人電腦。屬於計算機層面的。
2。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數據的傳輸、交換及通信控制。它由網路節點、通信鏈路組成。分兩種類型:公用型和專用型。第一種很常見,應用廣泛。如CHINANET就是我們平常上網的鏈路。第二種是為特定用戶構建的,如金融銀行網,證券網。屬於通信專業知識。
簡單說來是這樣的。
謝謝採納。
4.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
計算機網路主要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硬體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傳輸介質,軟體則包括網路協議、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網路協議定義了設備間通信的規則,操作系統負責管理和協調計算機資源,應用軟體為用戶提供服務。
硬體部分中,計算機作為網路中的節點,用於處理數據和執行任務。通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和集線器,用於連接不同節點,並進行數據傳輸和路由選擇。傳輸介質包括雙絞線、光纖、無線等,用於物理連接設備,傳輸數據信號。
軟體部分中,網路協議是關鍵,包括TCP/IP、OSI參考模型等,它們定義了數據包的格式、傳輸規則和錯誤檢測機制。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等,負責管理計算機資源,如內存、處理器和存儲,為應用程序提供運行環境。應用軟體如瀏覽器、電子郵件客戶端、即時通訊軟體等,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滿足不同需求。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傳輸需要經過多個層次,從應用層到物理層。數據在各層之間進行封裝和解封裝,添加或提取頭部信息、尾部信息。以第二層為例,數據在到達第二層時,會加上頭部信息如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等,然後封裝成幀(frame)形式,再傳給第一層進行物理傳輸。數據在接收端經過解封裝,獲取原始數據。
網路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路由器根據IP地址信息進行路由選擇,將數據包轉發到目標網路。交換機在區域網內通過MAC地址進行數據傳輸,實現高效的數據交換。網路適配器(網卡)則負責與物理介質進行連接,接收和發送數據信號。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通過網路協議、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協作,實現數據傳輸和通信。網路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等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確保了網路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5. 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哪兩大子網它們各實現什麼功能
1、計算機網路分成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部分。
通信子網的功能:負責全網的數據通信;
資源子網的功能:提供各種網路資源和網路服務,實現網路的資源共享。
2、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硬體系統:主要包括有:網路伺服器、網路工作站、網路適配器、傳輸介質等。
網路軟體系統:主要包括有:網路操作系統軟體、網路通信協議、網路工具軟體、網路應用軟體等。
(5)計算機網路系統分為哪兩個部分擴展閱讀: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的主流網路類型。
「帶寬」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義。
①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②在計算機網路中,帶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這里一般說到的「帶寬」就是指這個意思。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記為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