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OSI各層以什麼為單位
計算機OSI各層的數據傳輸單位如下:
物理層:
單位:比特(bit)
說明:物理層是OSI模型的最底層,負責傳輸原始的比特流。它涉及物理媒介的電氣、機械、功能以及過程特性,確保比特能夠在通信雙方之間正確傳輸。
數據鏈路層:
單位:幀(frame)
說明:數據鏈路層負責將比特流組織成幀,並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幀頭、幀尾、校驗序列等),以便在物理層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傳輸單元。
網路層:
單位:數據包(packet)
說明:網路層將來自數據鏈路層的幀進一步封裝成數據包,以實現數據在不同網路之間的傳輸。數據包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上層協議數據等關鍵信息。
運輸層:
單位:報文(message)
說明:運輸層負責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間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服務。報文是運輸層的基本傳輸單元,它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數據包,具體取決於運輸層的協議(如TCP或UDP)以及數據的長度和分段策略。
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
單位:統稱為報文(message)
說明:從會話層開始,一直到應用層,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這些層次主要負責數據的會話控制、表示以及應用層面的通信,報文在這些層次中可能經過進一步的封裝和處理,以適應特定的應用需求。
㈡ 在計算機網路中 碼元、比特、位元組、幀 分別表示什麼分別用在哪裡
碼元是數據的載體,一般表示通信中承載數字比特位的信號。打個比方,如果一個燈泡有二個狀態,代表1和0,那這個燈泡就是一個碼元,攜帶1個BIT的信息。但如果你一個燈泡可以發紅光綠光,那紅光開,紅光關,綠光開,綠光關,可以表示4個狀態,就說這個碼元(燈泡)帶有2BIT的信息。
比特:二進制中的1位。
位元組:8個比特=1位元組。
幀:網路傳輸中,鏈路層(這個請自己查)傳遞的基本數據單元,每次鏈路層發數據的時候,是以幀為單位發出去的,接收方接收的時候,也是以幀為單位收的,這個類似於包裹,若干個比特用一定的規則組成這個包裹(幀),以這個為基本單位發給對方(不能切成更小的)。
㈢ 請問數據單位是位、幀、包是什麼意思位、幀、分別是什麼意思
位,又稱為比特(bit, b),是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最小單位,只能表示0和1。隨著位數的增加,所能表示的數值也相應增大,每增加一位,表示的數就翻倍。
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數據鏈路層處理的基本單位被稱為「幀」。幀可以將8位的0或1進行分組,並附加控制信息,如0或1,形成一個獨立的數據單位。幀在數據鏈路層中作為處理的基本單位,包含了數據和控制信息。
當數據從鏈路層傳輸到網路層時,數據會被進一步組織和包裝。在網路層,數據被處理成「包」。包是TCP/IP協議通信傳輸中的數據單位,通常也被稱為「數據包」。TCP/IP協議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和第四層(傳輸層),而幀則工作在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包不僅包含了數據,還附加了更多的控制信息,如源地址、目標地址等,以確保數據能夠准確無誤地傳輸到目的地。
通過這種分層的數據處理方式,網路能夠高效、准確地傳輸數據,每層都負責特定的任務,從低層的物理傳輸到高層的應用服務,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體系。
㈣ 比特流和幀是什麼意思
比特流和幀是網路通信中的兩個關鍵概念,它們在數據傳輸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比特流,源自bps(bits per second),是衡量網路傳輸速率的基本單位。在撥號上網的時代,網速通常以kbps(比如幾十kbps)為單位,這實質上是指在網路中流動的數據流。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的高速網路如Mbps(兆比特每秒)已經取代了比特流的稱呼,我們將它比喻為「信息高速公路」,反映出傳輸速度的顯著提升。
幀則是網路數據傳輸的最小單元。在計算機通信中,二進制數據(由「0」和「1」組成)以幀的形式傳輸。無論是銅纜網路中的脈沖電流,還是光纖和無線網路中的光或電磁波,它們都是以幀的形式承載著信息的傳遞。
具體來說,對於高速的脈沖電流,我們將其電平差異轉換為代表「0」和「1」的虛擬位,8位組成一個位元組。許多人容易混淆「位」(Bit)和「位元組」(Byte),例如,一個100Mbps的乙太網,雖然名字中包含「Mbps」,但它實際的傳輸速率是每秒25MB(理論值),並非每秒100MB。
總結起來,比特流和幀是數據在網路中分塊和傳輸的基本單位,理解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網路通信的原理和速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