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網路連接方式匯流排型
擴展閱讀
電視無線網路面板 2025-08-22 08:42:24
筆記本打開網路共享就卡 2025-08-22 07:54:37

網路連接方式匯流排型

發布時間: 2025-08-22 07:11:24

❶ 拓撲結構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網狀等,每種結構的優缺點在哪裡

1、星型網路結構 在星型網路結構中各個計算機使用各自的線纜連接到網路中,因此如果一個站點出了問題,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運行。 星型結構每一個工作站都使用一根雙絞線與集線器聽一個介面相連,因此,這種結構有易於維護。採用交換電纜或工作站的簡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確定網路故障點。另外,通道分離,整個網路不會因一個站點的故障而受到影響,網路節點的增刪方便,快捷。星型網路結構是現在最常用的網路拓撲結構。 2、環型網路結構 環型網路結構的各站點通過通信介質連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環形網路容易安裝和監控,但容量有限,網路建成後,難以增加新的站點。環型結構中各接點通過信息線路組成閉合環路。環中數據沿一個方向傳輸。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傳輸延遲確定。環中任何一個結點出現線路故障,都將造成網路癱瘓。因此,現在組建區域網已經基本上不使用環型網路結構了。 3、匯流排型網路結構 在匯流排型網路結構中所有的站點共享一條數據通道。匯流排型網路安裝簡單方便,需要鋪設的電纜最短,成本低,某個站點的故障一般不會影響整個網路,但介質的故障會導致網路癱瘓。匯流排網安全性低,監控比較困難,增加新站點也不如星型網容易。匯流排型結構是最經濟、最簡單、有效的網路結構之一,具有頻帶較寬,數據傳送不易受干擾的特點,但由於匯流排結構是由一根電纜連接著所有設備,一段線路斷路將導致整個網路運行中斷,而使其穩定性較差。所以,匯流排型網路結構現在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 4、網狀結構 網狀型結構又稱作無規則結點之間的連接,是任意的、沒規律的。網狀拓樸主要優點是系統可靠性高,結構復雜,必須採用路由選擇演算法與流量控制演算法,目前使用的遠程拓樸結構均採用了網狀拓樸結構型。 區域網組建: http://bbs.zol.com.cn/index20060614/index_286_4248.html

採納哦

計算機網路可有哪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計算機網路主要依據兩個關鍵維度進行分類,一是網路連接的拓撲結構,二是網路所覆蓋的地理范圍。拓撲結構指的是網路中各節點間的連接方式,常見的拓撲結構包括星形、匯流排型、環形和網狀等。星形拓撲結構中,所有設備都連接到中心節點,這種結構便於管理和維護,但若中心節點發生故障,則整個網路可能癱瘓。匯流排型拓撲結構通過一條共享的傳輸介質連接所有設備,這種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但故障診斷較為困難。環形拓撲結構中,設備按環形連接,數據在網路中環形傳遞,這種結構能夠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但單點故障可能導致整個網路中斷。網狀拓撲結構中,節點之間有多條路徑連接,網路可靠性較高,但構建和維護成本也相對較高。

另一個分類維度是網路覆蓋的地理范圍,依據覆蓋范圍的不同,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通常局限於一個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如一棟建築或一個校園,其覆蓋范圍一般不超過幾公里。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覆蓋范圍比區域網大,但仍然局限於一個城市或一個大的商業園區,覆蓋范圍通常在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之間。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覆蓋范圍最廣,可以跨越多個城市甚至國家,用於連接不同地區的區域網或城域網,實現遠距離的數據傳輸。

除了上述兩種分類方式,計算機網路還可以根據網路傳輸介質、網路協議和網路服務等多種標准進行分類。傳輸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不同的傳輸介質適用於不同的網路應用場景。網路協議是網路通信的基礎,常見的協議包括TCP/IP、HTTP等,不同的協議適用於不同的網路應用。網路服務包括文件傳輸、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不同的網路服務滿足用戶不同的網路需求。

❸ 求:「中小型校園網路的規劃與設計」

校園網規劃的設計

-----不同層次的中小學計算機網路

一、網路的連接方式

1、匯流排型結構

這是早期NOVELL網路中採用較多的一種方式。它是典型的匯流排拓樸結構,網路傳輸率10Mbps。

文件伺服器和學生工作站用50歐姆的細同軸電纜連接,電纜貫穿整個網路,最大網路段不超過185米。學生工作站中配置有BNC插口的網卡,計算機利用T型連接器接駁網卡與同軸線,各個接駁被視為一個結點。網路段必須接上50歐姆的終端器,其中一端接地。

採用這種結構組網的缺點是,如果網路中的其中一個結點發生故障,將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2、星型結構

這種連網方式拓樸結構為星型,傳輸率達10Mbps。與傳統匯流排型結構不同,在拓樸結構上新增加了一個集線器(HUB),所有工作站都用無屏蔽雙絞線(UTP)連接在集線器(HUB)上。在實際連網中,常常用細同軸電纜將HUB連接成匯流排結構,每個HUB上的工作站連接成星型,雙絞線從HUB到學生工作站的距離不超過100米。

星型網路結構中的每個學生工作站都配置有RJ-45介面的網卡,通過RJ-45接頭接駁雙絞線與集線器的RJ-45介面相連。由於HUB具有動態監測網路運行狀況及容錯的功能,因此網路中的其中一個結點出現故障隻影響結點所連接的學生工作站,並不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操作。

網路的建設可以有以下不同層次:

1、局域教學網路(LATN)應用於教學的教室內的計算機區域網絡,有兩種形式:

種是普通的計算機區域網絡,網路連接線纜把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和作為工作站的計算機連接起來,不需要額外的設備,提供通常意義上的網路功能。這種方式可以實現網路上軟、硬體的共享,對於計算機房的管理有著很大的幫助。但它對課堂教學的交互不提供方便(除非編制專門的軟體)。還有一種教室內的教學網路,就是在上述網路的基礎上,每台計算機上附加一塊轉接音頻和視頻的硬卡(LATN卡),提供視頻和音頻模擬信號的切換,把教師用計算機的鏈豎屏幕信息和教師扒敏的聲音轉切到學生作計算機,或者把學生用計算機的屏幕信息轉切到其它計算機,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該教學網路,由於造價低、實用好,目前有著廣泛的市場。但是由於它採用的是模擬信號傳輸形式,傳輸的距離有限,只局限於一個教室內。而全數字化的信息傳輸方式才是網路發展的最終趨勢。

局城教學網路通常提供以下的教學功能:

?師生雙向的語言教學系統。

?把教師用計算機的顯示內容傳輸到全部或部分學生用計算機屏幕上廣播功能。

?教師對學生所用的計算機的監督、察看的控制功能。

?教師把某個學生的操作轉播給學生的功能。

2、小型辦公室對等網

建立小型辦公室計算機對等網就可以實現辦公室內各種資源的共享:列印機、硬碟、調解器、文件資料等等,從而各種共享文檔不需要利用軟盤在各機器間傳遞,減少了工作量和計算機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這種形式的網路對設備的要求低,實現容易。尤其是Win95、Win98的環境下,操作非常方便。

所需的額外設備,總路線式網路結構:同軸電纜,網卡、雙絞線、集線器。

網卡:小型辦公室只需10M乙太網足夠,但各PC可配置10/100網卡,以便在必要時向快速以太遷移。

集線器:運行在10或100Mbps下,並提供額外的埠以滿足發展需要。

列印機:列印機共享有三種形式:(1)最簡單的方式是安裝一個列印共享緩沖器,

連接需要列印服務的多台PC機實現列印機的共享,這種方式對計算機網路沒有要求;(2)普通的列印機,連接在一台PC上設為列印伺服器;(3)網路列印機,作為一個網路設備連接,運行更快速,目前有些計算機公司還推出了集成網路列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復印機等的多功能列印機。

3、小型客戶機伺服器區域網

區域網絡的網路操作系統可以選擇MSWindowsNT,NovellNerware和UNIX等。目前較為春喚枝常用的是支持的軟體較多。WindowsNT比較適用於以windows為平台的客戶端,客戶端常常以DOS系統為操作平台,且對文件服務有較多的要求時,最好選用NovellNetware建立小型的客戶機/伺服器區域網絡,最好有一台專用伺服器。而性能較好的PC、Pcserver和專用伺服器分別屬於不同的檔次伺服器,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對於中小學來說,圖書館、具有教學網路的計算機教室、膳食系統都可建立小型的區域網絡。

4、面向全校的計算機信息網路

當需要把全校的各種計算機設備進行連接,實現一個應用於全校的信息管理系統和教學時,就有必要性建立面向全校工作的校園計算機信息網路。關於「校園網路」這一概念,並沒有確切的定義,校園網路的建設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從字面上講,面向全校的校園信息網路應該是指應用於全校范圍的信息管理的計算機教育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每個學校由於各自的應用需求、資金情況的建築環境不同,他們的校園計算機信息網路也各有其特點,但最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學校的教育效率。

建立校園計算機信息網路之前,需要考慮以下的幾個問題:

(1)需要利用計算機校園網路提供的功能是什麼,應用需求實現的可行性(包括技術上的可行性和對使用人員的要求)?

(2)學校可以承擔的資金投入多少?完成所需求的功能的投入是多少?

(3)建立校園網路的設入/產出比是多少?

(4)能否利用其它更為價廉、合理的手段實現相同的功能?

(5)對校園網路的建設是否將有長遠的開發計劃?學校本身有否進一步應用開發力量?

一個完整的校園網路系統,通常應包括以下部分:

(1)校園信息服務系統。

(2)資料庫服務系統;包括校長辦公室系統;學生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食堂生活管理系統;文檔管理系統。

(3)教育資源管理的查詢系統。

(4)CAI應用系統。

(5)電子郵件系統。

中小學校園計算機網路的功能的核心,是提供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教學資源的共享、教育知識的共享、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加強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管理人員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從而為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和管理的科學化提供基礎。根據當前技術的發展情況,建立校園的Internet將會是校園網路建設中所採用的信息管理技術。

二、計算機網路的建設機制

1、計算機網路的建設,尤其是計算機校園網路的建設,需要有一個系統、全面的分析和

規劃過程。由於建設的周期較長,網路的管理、維護、軟體系統的開發都要有專人管理。從提高網路角度出發、也需要有人長期從事網路應用的開發。因此,進行網路建設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一個包括學校領導、技術人員、後勤人員和各個部門、組室負責人網路建設小組。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網路建設工作台和後期的應用開發及維護工作。

2、採用自頂向下和迭代原型法相結合項目需求分析模式。

傳統的生存周期方法強調自頂向下的開發模式,它要求在實際開發之前必須先對需求嚴格定義,以提就高軟體開發的成功率。而原型法通過在初步分析獲行一組基本需求後、不斷修改的擴充,完善設計方案。

3、多次、多方的方案認證

網路建設的方案是校園網路的藍圖,它不僅應該能夠反映學校的應用需求,在網路技術上實用、正確,而且要求資金投入合理。方案的開成一般需要有以下步驟:

(1)根據需求分析形成初步方案。

(2)校方與系統集成商討方案。

(3)請網路專家組討論方案。

(4)形成最終網路建設方案。

4、第三方監督的網路實施方法

對於網路建設工程的實施,雖然系統集成商方面有一個工程質量保證方案,但一般中小學並沒有相應的技術力量對網路的建設工程實行監督。

5、重視應用系統開發,保證網路應用「可持續發展」

對於校園網路的建設,完成了網路硬體的架設,只能夠算是完整個工作的一半。相對於網路的架設,網路應用系統的建設更為復雜,隱開的工作量大,建設周期長,利潤小。

6、完善的網路管理制度和應用發展規劃

完善的網路如果沒有人使用,則相當於無。學校在建網的同時,不可忽視應用隊伍的建

設,這包括:網路管理技術人員:網路應用開發人員:網路使用人員(教師、學生、員工等)

因此,在計算機網路建設的同時,也要求有合理的培訓計劃,建設一支開發和應用網路隊伍。

新加坡「主人計劃」中「扇型教師培訓模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該計劃中,信息主管部門的早期受過培訓的教師將通過兼職的方式培訓其他的教師,並且把此工作量折算為自己本職工作的三分之一。而扇型教師培訓模式將產乘方的效應。

與此同時,網路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也應與網路應用同步出台,以保證網路的正常動轉。

參考文獻

?中國電化教育?周旭江福西

?計算機教育報?黃明東龍愛珍

?當代教育科學譯叢,教育技術學概論?伍任澤春秋出版社

?當代教育科學譯叢,計算機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張傑夫春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