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按照傳輸帶寬方式分類
擴展閱讀
電腦無法通過USB網路共享 2025-09-06 20:20:58
徐州如何製作網站 2025-09-06 20:19:25

計算機網路按照傳輸帶寬方式分類

發布時間: 2025-09-06 17:03:01

計算機網路按傳輸帶寬怎樣分類

這種說法的確在網路界很常見。
例如,當10
mb/s乙太網升級到100
mb/s時,這種100
mb/s的乙太網就稱為快速乙太網,表明速率提高了。當數據機每秒能夠傳送更多的比特時就稱為高速數據機。當網路中的鏈路帶寬增加時,也常說成是鏈路的速率提高了。因此在計算機網路領域,「速率」和「帶寬」有時是代表同樣的意思。
但我們必須對網路的「速度」有正確的理解。。
我們早已在物理課程中學過,速率(或速度)的單位是「米/秒」。我們談到「高速火車」是指這種火車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距離增大了。但「網路提速」並不是指信號在網路上傳播得更快了(更多的「米/秒」),而是說網路的傳輸速率(更多的「比特/秒」)提高了。
這里特別要注意,「傳播」(propagation或propagate)和「傳輸」(transmission或transmit)這兩個中文名詞僅一字之差,但意思卻差別很大。
傳播速率:信號比特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就是電磁波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在傳輸媒體上的走多少距離。這個速率大約只有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的2/3左右。或者說,信號比特在傳輸媒體上1微秒可傳播200米左右的距離。
傳輸速率:計算機每秒鍾可以向所連接的媒體或網路注入(也就是發送)多少個比特則是傳輸速率。若計算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發送更多的比特也就是「發送速率提高了」,但一定要弄清,這里的「速率」指的「比特/秒」而不是指「米/秒(傳播速率)」。
由此可見,當我們使用「速率」表示「比特/秒」時,就應當將其理解為主機向鏈路(或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這也就是比特進入鏈路(或網路)的速率。
同理,傳播時延和傳輸時延的意思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傳輸時延很容易和傳播時延弄混,因此最好使用發送時延來代替傳輸時延這個名詞。請記住:
發送時延
=
傳輸時延
傳播時延

Ⅱ 計算機網路按傳輸介質可分為哪三類

計算機網路按傳輸介質可分為有線網、光纖網、無線裂洞網。

1.有線網:指採用雙絞線來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2.光纖網:採用光導纖維作為傳輸介質。

3.無線網:採用一種電磁波作為載體來實現數據傳輸的網路類型。

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

按通信方式劃分為廣播式傳輸網路、點到點式傳輸網路。

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與規模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2)計算機網路按照傳輸帶寬方式分類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陵衡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

(4)時延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5)時延帶寬積

把以上討論的網路性能的兩個度量—傳播時延和帶寬相乘,就得到另一個很有用的度量:傳播時延帶寬積,即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6)往返時間(RTT)

在計算機網路中,往返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它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接受方收到數據後便立即發送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7)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兩種。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完全空閑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網路利用率是全網肆汪枯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Ⅲ 計算機網路是怎樣分類的

可以按許多不同的方法對計算機網路進行分類。
1.按網路的分布范圍分類
按地理分布范圍來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廣域網、區域網和城域網三種。
2.按網路的交換方式分類
按交換方式來分類,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和分組交換網三種。
除了以上兩種分類方法外,還可按所採用的拓撲結構將計算機網路分為星形網、匯流排網、環形網、樹形網和網形網;按所採用的傳輸媒體分為雙絞線網、同軸電纜網、光纖網、元線網;按信道的帶寬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按不同用途分為科研網、教育網、商業網、企業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