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的區別與聯系
1. 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它涵蓋了信息的收集、存儲、傳輸、處理和展示等方面。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密切相關,因為通信技術是信息傳遞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專注於研究如何有效地將信息從一個地點傳輸到另一個地點。
2. 計算機技術涉及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操作,它是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中廣泛應用的基礎技術。計算機硬體包括計算機的物理組件,如中央處理器(CPU)、內存和硬碟等,而計算機軟體則包括操作系統、應用程序以及用於管理計算機資源的程序。
3. 網路技術則是嵌入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之中的一個領域。它負責通過網路架構將信息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形成通信。網路技術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網路兩大領域,它們共同工作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安全傳遞。
4. 這四種技術在信息技術(IT)行業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輔助的關系。通過這些技術的協同作用,現代社會得以實現高效的信息處理和通信。
B. 計算機網路專業和通信技術專業的區別
1、定義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
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通信技術專業:通信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是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的應用型、具有通信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能力,
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能力的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人才。能熟練掌握通信設備及相關設備的維護應用、安裝、調試和維修人員。
2、培養目標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硬體組網與調試,網路系統安裝與維護,以及網路編程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通信技術專業:培養掌握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具有通信系統的安裝、調試能力以及通信設備生產、技術支持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3、就業方向不同
計算機網路專業:就業方向: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管理、程序設計、網站建設、網路設備調試、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等崗位。
通信技術專業:主要面向通信和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運營商、生產型企業從事通信設備、電子設備、系統和網路的研究、設計、開發、運營和技術管理以及通信設備的營銷、裝配、調試、維修和檢驗等技術工作。
C. 電腦網路 通訊網路的區別
兩者基本屬於並列關系。
computer network是計算機網路,屬於數據通信部分,udp是用戶數據報協議,tcp是傳輸控制協議,這2個協議屬於osi七層模型中的倒數第四層-傳輸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一些規則。http是超文本鏈接協議,屬於osi七層模型中的最高層-應用層協議,用於www(萬維網)的信息瀏覽。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是通信網路,側重於電話通信和移動通信。GSM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是第二代數字蜂窩網的主要通信網路,俗稱2G;WCDMA是寬頻CDMA,是第三代數字蜂窩網(3G)的3個指標中最好的一個指標(另2個是cdma2000和td-scdma),gprs是介於2G和3G之間的過渡部分,俗稱通用分組無線網。
近幾年zf提出了3網融合的概念,就是將計算機網路、電信網路(固話和移動)、有線電視網路3個合起來,目前技術上已經有了突破,但是由於這些都分屬不同部門負責營運,而且都是肥肉行業,誰也不想自己的肉被別人吃了,所以實行起來很難,估計需要zf強行處理,少不了10年8年的時間,呵呵。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D. 淺談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淺談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計算機通信是一種以數據通信形式出現,在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方式。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通信方面的變化尤其明顯,進入新世紀後,模擬信號到數字化信號的變革已經基本完成,但是計算機技術在通信領域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很多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下面由我來談談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一、通信技術的概念
現代通信技術的定義為運用數據來實現通信目的的過程,同時也是在計算機和終端設備層面,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實現的信息傳遞的技術,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這項技術廣泛應用在軍事中,如武器操控體系、指揮自動化過程、信息收集系統、情報檢索等方面。在商業決策分析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充分的應用。
二、計算機通信的發展
人類的通信歷史十分悠久,從形式比較簡單的語言、信件到近代的電報電話,人們交換信息的手段一直演變。科技進步的同時,人類信息的傳遞擺脫了傳統的視聽覺模式,電信號成為主流的信息載體,人類通信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信息革命發展到今天,通信模式的類型繁多,通信工具種類不斷增加。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計算機通信己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進入新世紀,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展迅猛,計算機設備與軟體,還有計算機通信網路與周邊應用軟體的研發不斷推陳出新,計算機通信實現了更廣泛的發展。在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飛速發展的形勢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尤為突出,通信技術可以充分詮釋出計算機資源。設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時實現了多層面的資源共享。日常生活中,人民更多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與傳播各類形式的信息。
三、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特點
計算機通信是以數據傳輸為目的傳播技術,但是卻不是僅僅是數據的簡單傳遞,這個領域還涉及到數據傳輸與數據交換,傳輸過程中的數據整理層面,這些方面都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與其他傳輸通信模式比較,計算機通信的有以下特點,首先,適合應用於多媒體通信。文字元號,語言和圖像文件等多媒體信息都可以完成二值信號的傳輸,針對數據傳輸與處理的總體流程,監控與管理都是通過計算處理的二進制信號來實現。其次是數據信息傳遞效率較高,相比模擬信號而言,上傳數據的速度為2900 bit/s,平均每分鍾可傳 20000 b,而數字信息的傳遞速度為70 kbit/s,能以60萬個字元每分鍾的速度傳播。由以上可見,數字信息傳輸相比模擬信號的傳輸速度上有絕對優勢。最後,計算機通信平均呼叫持續時間比較短,約四分之一的數據通信持續時間<1 s,約一半持續時間為<5 s,相比之下,電話通信的平均時間在2-10 min范圍內,計算機通信的呼叫建立時間通常只需要於1.5 s;電話通信呼叫建立時間則最少需要15 s。最後,強大的抗干擾能力,信息安全加密性良好,計算機通信所加工與傳遞的信息是2進制形式的數字信號,通過簡單處理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雜訊,從而實現加密運算處理,換成其他碼型,實現加密的目的。
四、計算機的通信原理
計算機關於分類信息傳導等技術方面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點: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和圖像通信。光纖通信的載頻是以光波為傳到方法,通過使用光導纖維充當傳導媒介的一種通信方法,光導纖維其具有的主要優點是波頻范圍寬、損耗率低、耐腐蝕性強;數字微波通信是指通過使用波長范圍內的電磁波利用中間傳導站,從而對信號進行傳導的'一種通信方法。它的主要優點是信號可以重新生成、信息的保密性好;衛星通信是在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站彼此作用是通過使用人造太空衛星作為中間傳導站,然後進行的通信設備。其主要優點是可進行遠距離間的通信、工作時波頻范圍寬、通信的線路運行穩定、通信的質量高;移動通信,則是指人可在移動的過程中達到了通信的目的。即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移動的當中實現通信,由於移動通信具有信息地點的靈活性,經濟效益相對與其他方式的通訊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在當今移動通訊取得了迅速、穩定的發展;計算機通信和其他方式的通訊相比,其傳輸方式是將電信號先轉變成為邏輯信號,這種轉變的方法就是把高電壓和低電壓表達為二進制數中的1和0,然後就可以通過這些不同的二進特有的序列排列順序來表達出人們所要表達的所有信息。也就是將數據以二進制中的1和0的比特電流所產生的電壓變化作為表達方式,產生的脈沖經過通訊設備等媒介來傳導數據,取得了通信的目的,這個過程即其通訊方式的全部工作原理。
五、計算機通信的應用
計算機通信技術對教育領域的發展意義重大。運用數字遠程教學為人力資源的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國內採用的遠程教學方法是通過衛星通訊實現教育的目的,這種模式克服了傳統學校教育的空間局限性,在全日制中小學中都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遠程教育實際上是一類開放式教育手段,擴大教育面的同時,很好的開發了人力資源;從而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分享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遠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節約了很多經費,從而使教育的成本得到降低,同時學生們對於此類教學的方式有深刻的了解,提升了教學效果。
計算機通信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活動的范圍隨之擴大。工業革命之後,工人在上班的過程中,最大的苦惱就是辦公或工廠距離自己家的很遠,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很多,而當今,人們通過這種技術實現了在家工作,完成工作後通過發達的信息通道傳輸出去,視頻電話等通信手段的發展,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國際層面上的交流更加廣泛;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計算機通信給人們的消費提供了便利。彌補距離上的不便。社會的發展總是與相應的文化接軌,計算機通信技術可以促進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一種國際化的交流,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揚到國際舞台上,同時也促進了對其他民族的相關文化的吸收,為國家繁榮作出貢獻,以上都是伴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繁榮起來的。現代的通信技術主要依託視聽傳媒。衛星通信手段與計算機結合達到信息儲存的放大的目的,將各國家的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促進彼此進步與發展。
傳統的無線計算機通信技術主要由蜂窩通信技術、無線區域網、廣域網與衛星通信手段等。無線計算機通信技術與攜帶型計算機的快速普及將是今後關注的熱點。無線計算機通信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比如出租汽車的派遣、銷售網路的管理與電子郵件收發等。移動電子郵件系統構是無線移動計算機通信的技術核心部分。
綜上所述,計算機通信技術是信息通信時代的核心基礎,也面向今後信息時代的主要信息基礎設施,這類技術的首要目的是創建一個高速高效、統一兼容的全球性通信體系。未來幾十年裡先進的網路可以與應用的發展方向無疑會更快,具有革命性光纖傳輸工藝的高速數據傳輸網路也會逐步應用,以適應高速計算機通信中同步傳輸模式技術為主流的總體趨勢。計算機通信技術在民用與軍用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的改變國家的面貌與人們的生活。
;E. 談談你對計算機和網路的看法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正文: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技術,通訊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疑是現代信息革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隨著網路技術的誕生,人類的社會經濟生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大的改變。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完成過去要跑好多路,浪費好長時間才可以完成的任務,享受過去找好多人或查找好多書才能享受到的精神幸福,可以說,你掌握了網路技術,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你就不用再受過去學習,工作所要受到的好多痛苦。
但是,網路技術同時又給一些不法之徒製造了新的犯罪機會和犯罪手段,給執法機關製造了新的麻煩。比如,網路黑客入侵機關企業電腦,網路詐騙。也給一些自製力差的青少年提供了沉溺於玩耍娛樂的手段,比如,結交約會異性朋友,游戲棋牌等。給青少年的學校學習帶來影響,給家長教育出了一道難題。
F. 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理解和展望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路早已被每一個人熟知,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了,也讓龐大的地球變為一個小村落。 通過對計算機網路和操作系統的學習,讓我對計算機互聯網路相關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0和1所交織的網路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互聯網路早已經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社會各方面發展對網路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不懂計算機,不了解網路,在當今社會與文盲無異,作為學習計算機軟體專業的我們,更有必要對計算機網路有所了解。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如何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信息,計算機網路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從個人利益上看,乃至整個國家,擁有強大的信息量,走向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正確的使用計算機網路對於我們今後的生活、國家的發展的幫助都將是至關重要的。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相信不管哪個專業或多或少都會與計算機網路有聯系,如果能夠掌握並且正確使用這個龐大的網路,相信都會是事半功倍的。 現在,網路已然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只要我們珍愛這位良師益友,健康上網,他就會永遠充滿魅力,為我人生的精彩助上一臂之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G. 計算機通信的通信網路
計算機通信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滿足數據傳輸的需要。它將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終端及附屬硬體設備(路由器、交換機)用通信鏈路連接起來,並配備相應的網路軟體,以實現通信過程中資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滿足局部地區的一個企業、公司、學校和辦公機構的數據、文件傳輸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范圍進行信息交換、儲存和處理,同時可以提供語音、數據和圖像的綜合性服務,是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由之路。
計算機網路和數據通信發展迅速,各國都通過建成的公用數據通信網享用各資料庫資源和網路設備資源。為發展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服務。計算機通信技術、資料庫技術相基於兩者基礎上的聯機檢索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信息服務領域。從報刊、人工採集、會員單位組織的傳統信息服務方式正逐步被以資料庫形式組織的信息通信計算機網路供用戶聯機檢索所代替。信息量和隨機性增大,信息更新加快,信息價值明顯提高,信息處理和利用更加方便。因此,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是信息社會的顯著標志,在信息處理和傳遞中占重要位置。 計算機已經進入以網路為中心的計算時期,信息網路化、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自然離不開系統所處的網路計算環境。當前,網路不僅是信息傳輸的基礎設施,而且是信息處理和服務共享的基礎設施,網路可以為人們提供強大的計算平台,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就是計算機。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是網際網路。
網路要成為計算平台,需要在網路原基礎設施之上構造或裝備一個支持一體化網路計算的軟體平台。其作用是:管理網路上的各類軟硬體資源,並實現網路資源的共享與集成,為信息系統等網路應用提供高效可信的開發、部署和運行環境。正如在裸機上需要配備操作系統等基礎軟體才能有效開發應用軟體一樣,這種網路計算平台軟體能有效支持快速構建網路應用,因而可視為網路上的操作系統。 但是,與單機不同,網路世界是開放的、不斷演化的。而且信息系統應用需求的變化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本身亦需要不斷發展。因此,分布性、自治性、異構性、可演化性已成為一體化信息系統和網路應用軟體的固有特徵。面對規模巨大、需求多變、環境異構、高度復雜的網路應用軟體,SUN公司總裁Bill Rachel指出,20年後軟體的挑戰不是速度、成本和性能,而是復雜度的問題了。為適應復雜信息世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不能簡單套用工業化的做法。如果說機械繫統的綜合集成是剛性的,那麼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是柔性的。一方面,需要以提高系統互操作性為主要目標,及時制訂或修訂信息系統的各種技術體系和標准;另一方面,更需要研究一套支持隨需應變的敏捷軟體技術,研製一種能適應信息世界各種可能變化的平台軟體。支持隨需應變的敏捷軟體技術是當前軟體工程的研究熱點,主要有:
(1)微內核集成匯流排技術。支持軟體模塊的即插即用,適應軟體功能需求的變化。
(2)軟構件和對象代理技術。支持程序代碼的重用和分布對象之間的互連、互通和互操作,適應代碼實現的變化與應用軟體運行環境的變化。這里,軟構件,簡稱構件或組件,顧名思義,構之件也,一是構,強調其可構造性和可組裝性;二是件,強調其信息隱蔽性和可包裝性。構件作為計算機中一組可重用的二進制代碼,可視為對象的一種發展。基於Agent的自適應構件還能支持動態適應運行環境的變化。構件化是當今信息系統軟體開發的主流方法,也是軟體體系結構的重要特徵之一。
(3)消息代理和各種適配機制。支持不同應用代碼之間的通信與調用,適應應用軟體業務邏輯和業務流程的變化。
(4)軟構件的組裝、部署、動態重構與綁定等技術。支持信息系統的靜態和動態搭建,適應應用需求與操作環境的變化。
(5)面向Web服務的架構技術,支持信息系統鬆散耦合的跨域集成,適應更大范圍的網路計算環境的變化,中間件(Middleware)是一種包含上述主要技術的平台軟體,它以柔性的鬆散耦合方式應萬變,是靈活響應網路環境變化、應用需求變化和軟體功能變化的平台軟體,已經成為信息系統綜合集成的基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