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五層作用

計算機網路五層作用

發布時間: 2025-10-04 19:41:26

⑴ 3分鍾理解計算機網路分層

計算機網路的分層模型可以簡化為五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以下是各層的簡要介紹

  • 物理層

    • 職責:處理最低層次的通信,關注於數據傳輸所需的物理媒介與標准,如乙太網線、光纖等。
    • 功能:確保數據能夠在實體設備間傳輸,定義電平和信號強度、管理誤碼率、確定傳輸介質的物理特性等。
  • 數據鏈路層

    • 職責:在物理層之上,解決多個終端間的通信,並確保數據的准確無誤傳輸。
    • 功能:引入鏈路層地址,負責將數據封裝並傳輸至特定目的地;處理流量控制、錯誤檢測與校正、介質訪問控制等問題。
  • 網路層

    • 職責:聚焦於將數據從源地址傳輸到目的地址,實現不同物理網路之間的通信。
    • 功能:核心為互聯網協議和路由功能,IP負責數據包地址的標識,路由定義數據在不同網路間傳輸的路徑;IP地址將網路劃分為公共網路與私有網路,實現跨網路的通信。
  • 傳輸層

    • 職責:處理應用進程間的通信,確保數據的完整傳輸以及錯誤處理。
    • 功能:包括數據分段、端到端連接建立與釋放、擁塞控制、排序與重復檢測等;TCP是應用廣泛的傳輸層協議,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 應用層

    • 職責:直接服務於終端用戶,為用戶提供各類高級應用功能。
    • 功能:依據HTTP、FTP、SMTP、Telnet等協議定義數據格式、協議消息結構以及會話管理等細節;是網路通信中最貼近用戶的一層,提供網頁瀏覽、文件傳輸、遠程登錄、電子郵件等服務。

通過這五層模型的緊密協同工作,計算機網路能夠確保數據在不同設備和應用之間高效、安全地進行傳輸與通信。

⑵ 計算機網路的五層協議分別是什麼

五層參考模型的各層功能如下:

第一層物理層

功能:傳輸信息的介質規格、將數據以實體呈現並傳輸的規格、接頭規格,

1、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網卡等。

2、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

3、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例: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功能:同步、查錯、制定MAC方法

1、它的主要功能是將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

2、幀(Frame)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未加工)數據,或稱「有效荷載」,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3、通常,發送方的數據鏈路層將等待來自接收方對數據已正確接收的應答信號。

4、數據鏈路層控制信息流量,以允許網路介面卡正確處理數據。

5、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路和它的節點所採用的物理層類型。

第三層網路層

功能:定址、選擇傳送路徑

1、網路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路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路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路中節點B 的最佳路徑。

2、在網路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3、網路層協議還能補償數據發送、傳輸以及接收的設備能力的不平衡性。為完成這一任務,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分段和重組。

4、分段和重組 是指當數據從一個能處理較大數據單元的網路段傳送到僅能處理較小數據單元的網路段時,網路層減小數據單元的大小的過程。重組是重構被分段的數據單元。

第四層傳輸層

功能:編定序號、控制數據流量、查錯與錯誤處理,確保數據可靠、順序、無錯地從A點到傳輸到B 點

1、因為如果沒有傳輸層,數據將不能被接受方驗證或解釋,所以,傳輸層常被認為是O S 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

2、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

3、傳輸層按照網路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並編號。

4、在網路中,傳輸層發送一個A C K (應答)信號以通知發送方數據已被正確接收。如果數據有錯或者數據在一給定時間段未被應答,傳輸層將請求發送方重新發送數據。

第五層會話層

功能:負責在網路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和維持通信。

1、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2、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順序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2)計算機網路五層作用擴展閱讀:

數據由傳送端的最上層(通常是指應用程序)產生,由上層往下層傳送。每經過一層,都會在前端增加一些該層專用的信息,這些信息稱為「報頭」,然後才傳給下一層,我們不妨將「加上報頭」想像為「套上一層信封」。

因此到了最底層時,原本的數據已經套上了7層信封。而後通過網路線、電話線、光纜等媒介,傳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數據後,會從最底層向上層傳送,每經過一層就拆掉一層信封,直到了最上層,數據便恢復成當初從傳送端最上層產生時的原貌。

用於記憶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正確順序的普通方法是無數網路通過傳輸語音信號來表示它的應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