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未成年人計算機網路犯罪
擴展閱讀
視頻網路異常中斷 2025-10-07 04:59:08

未成年人計算機網路犯罪

發布時間: 2025-10-07 02:00:41

❶ 未成年瀏覽不良網站會被警察抓嗎

瀏覽不良網站不會被抓,如果只是自行觀看,沒有進行傳播,不會構成犯罪。如果以牟利為目的,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構成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不良網站上的內容進行傳播、轉發的,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傳播淫穢物品的,違反治安管理,製作、運輸、復制、出售、出租淫穢的書刊、圖片、影片、音像製品等淫穢物品或者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電話以及其他通訊工具傳播淫穢信息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組織他人共同觀看不良網站的,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拓展資料:掃黃打非一直在路上,黃賭毒不分家,為了預防犯罪、疾病,將對淫穢物品進行傳播的人進行嚴厲的處罰,尤其要打擊對青少年進行傳播的人,向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的,從重處罰。瀏覽不良網站不會被抓,如果對不良網站的內容進行傳播,轉發等,視情節而定,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八條如果以牟利為目的,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構成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❷ 預防青少年網路犯罪的方法有哪些

中小學生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犯罪存在許多特點:結伙作案多,嚴重犯罪多,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及反復性強等特點。中小學生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要採取自身預防、家庭預防、學校預防、社會預防和司法預防等多種預防方法,進行綜合治理,以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犯罪。

中小學生犯罪的問題,已經得到我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我國已頒布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可以說,預防中小學生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但結合新的社會實際,針對中小學生犯罪的特點、成因,進一步深入探析預防對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作為學校、家庭、社會,要清楚地認識其積極意義和負面作用,並加以正確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健康安全上網,避免網上非積極因素的影響。而這,正是當前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禁止學生上網來解決學生沉迷網吧問題,是不能達到好的效果的。上網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中小學生的網路熱情就像奔涌的洪水,我們要做的是要想辦法把它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因此,不能簡單地採取堵的辦法,更好的思路應該是疏。

我們要引導和規范相結合,使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通過各種途徑告訴中小學生網路的虛幻性、信息的龐雜性,對其上網繼續指導和適當規范,使其有防範意識,學會區分現實生活和網路世界的區別,培養他們的網路道德意識。對中小學生進行網路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他們的網路信息意識。同時給予適當的關心和愛護,多聽聽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既帶好路,又提供「保護」,在目前網路法規和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也許是目前家庭和學校解決上網不利影響的較為可行的一條重要途徑。

正確引導

了解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平時一定要關心自己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避免他們在不被父母和老師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網吧上網。學生上網不能是無節制的,由於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易辨不清是非,因此需要家長適當地控制和監督學生上網。作為家長還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對話環境,了解學生在網上做些什麼,心理在想些什麼。

目前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往往不是來源於計算機知識本身,而是來源於對電腦游戲的熱衷。雖然有益的電腦游戲對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手的協調能力有一定的幫助,況且愛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電腦游戲看作是應用計算機的全部,則只會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百害而無一益,同時許多游戲並不適合小學生玩,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游戲問題,引發正確的學習動機就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們在接觸游戲時,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畫面所吸引,而對其中的真正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這時,學習要知道,現在是處於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應把計算機作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作為游戲機。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同學,如果你想讓別人在不久的將來也玩上你編的游戲,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將來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軟體設計師。

取其精華

如果學生在家上網,家長應該合理安排他們網路生活,做到內容要取捨,要給他們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網路學習內容。上網時間要適度,一般每次安排半小時左右。

在中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交流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科學素養。通過互聯網路,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檢索、核對、判斷、選擇和處理信息,以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放任學生在網路世界中馳騁,缺乏正確的引導,他們就會在網路中「迷航」,其危害不亞於網路游戲。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善用網路資源,並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內容。例如,有的學生分不清網路中的真實與虛假,把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到處傳播;有的學生沉迷於網路的反動、暴力甚至色情的內容等。這時,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提取信息,還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分清精華與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網路信息。

規范行為

如何幫助學生盡早建立和適應正確的網路道德規范,減少由於網路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損害,是保證中小學生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培養教育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展人才的需要,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應當聯合起來,給予足夠的重視。

關愛要到位,教師、家長要拿出一定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要指導他們注意網路安全。要讓學生明白,虛擬世界和現實社會一樣,都需要有一套道德規范,網路才能夠正常運轉,不能因為網路的隱蔽性而隨心所欲,忘記了起碼的行為規范。教育學生要學會負責任地使用信息,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從而做到不在網上發表反動、色情和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論、信息,不能發表惡意攻擊他人的言論;不能製作、傳播利用不良的信息,不能攻擊其他網站等。

由於學生處在全新的網路環境中,隨時都可以操作計算機網路,經常會有學生在網路上的「不正常」行為。例如一些同學自恃計算機水平高,隨意打開、刪除別人的軟體及作品,破壞別人的工作和學習。又如評選網路優秀作品或文章時,有些學生不遵守規則,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對於這些「不正常」行為,我們要認識到它的潛在危害很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一旦不正常的行為養成習慣,步入社會後,將很難改變。今天可能只是到別人的電腦里取一些作業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別人的銀行帳戶里取一筆金錢;今天可能只是隨便弄著玩玩,搞個小的惡作劇,刪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圖畫,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實干,到別的企業里毀掉一批數據或資料。對於以上這些行為,我們應當盡早建立網路環境中的行為道德規范,幫助學生增強網路法制道德觀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網上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車一樣,不能因為網路的負面影響而不讓學生上網。小學生上網應當受到鼓勵,上網的好處很多:可以學到有用的知識;平時老師會布置一些查資料的作業,書上查不到,在網上就能查到;有些小學生的家的附近沒有書店,在網上就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書來增加閱讀量。

總之,上網與學生其他的社會活動一樣,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導和監護,作為教師和家長有責任教育、引導學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網,使網路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成長、創新、娛樂的健康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