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網路發展過程分幾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遠程聯機系統
- 模式:「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
- 這是一個早期的計算機網路形式,主要通過通信線路將遠程終端與中心計算機相連,實現數據的傳輸和處理。
第二階段:計算機網路通信
- 在這一階段,多台計算機開始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相互連接,形成了初步的計算機網路。
- 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第三階段:標准、開放的計算機網路
-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制定統一的網路標准和協議。
- 形成了開放式的計算機網路體系,使得不同廠商的設備能夠相互兼容和互聯。
- 這一時期,TCP/IP協議等逐漸成為主流,為互聯網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第四階段:高速、智能的計算機網路
- 進入21世紀後,計算機網路技術迎來了飛速發展。
- 高速網路技術如光纖通信、無線區域網等不斷涌現,極大地提高了網路傳輸速度。
- 同時,人工智慧技術開始融入計算機網路,使得網路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
- 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興起,也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應用。
㈡ 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先後出現的計算模式
發展史
一: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計算機主機相當昂貴。
而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相對便宜,為了共享計算機主機資源和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單主機為中心的聯機終端系統。
在第一代計算機網路中,因為所有的終端共享主機資源,因此終端到主機都單獨佔一條線路,所以使得線路利用率低,而且因為主機既要負責通信又要負責數據處理,因此主機的效率低。
而且這種網路組織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較低,如果主機出問題,所有終端都被迫停止工作。
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這樣的改進方法,就是在遠程終端聚集的地方設置一個終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終端聚集到終端集中器,而且終端到集中器之間是低速線路。
而終端到主機是高速線路,這樣使得主機只要負責數據處理而不要負責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機的利用率。
二: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主機互聯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極限於單計算機網路,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形如下圖:
這樣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網路體系有兩個特點:
①多個終端聯機系統互聯,形成了多主機互聯網路
②網路結構體系由主機到終端變為主機到主機
後來這樣的計算機網路體系在慢慢演變,向兩種形式演變,第一種就是把主機的通信任務從主機中分離出來,由專門的CCP(通信控制處理機)來完成。
CCP組成了一個單獨的網路體系,我們稱它為通信子網,而在通信子網連基礎上接起來的計算機主機和終端則形成了資源子網,導致兩層結構體現出現。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
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
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
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
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2)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出現的模式擴展閱讀:
主要作用
計算 網路的主要作用是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其次是提高計算機的可靠性和易於分布處理。
數據傳輸是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用於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信息的傳輸,這一功能為分布在各地的計算機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數據傳輸的最常見形式就是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和普通郵件相比具有快捷、低價的優點,很受人們的歡迎。只要是能夠數字化的信息,如程序、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等都能作為電子郵件的內容在網上進行傳輸。
資源共享是現代計算機網路的最主要的作用,它包括軟體共享、硬體共享及數據共享。
軟體共享是指計算機網路內的用戶可以共享計算機網路中的軟體資源,包括各種語言處理程序、應用程序和服務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