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計算機安全,網路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計算機安全的定義
計算機安全國際標准化委員會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
美國國防部國家計算機安全中心的定義是:要討論計算機安全首先必須討論對安全需求的陳述。一般說來,安全的系統會利用一些專門的安全特性來控制對信息的訪問,只有經過適當授權的人,或者以這些人的名義進行的進程可以讀、寫、創建和刪除這些信息。
我國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司的定義是:計算機安全是指計算機資產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網路安全的定義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將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理解為: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大到國家軍事政治等機密安全,小到如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信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務至少應該包括支持信息網路安全服務的基本理論,以及基於新一代信息網路體系結構的網路安全服務體系結構。
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Ⅱ 請問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關於計算機安全與保密
我們這里這門課程主要是講的是計算機安防知識,也就是關於計算機的一些網路設備的安裝,比如說網路攝像頭的安裝,網路設備的鋪設,如何才能做到盡量小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等等,主要是用在家庭、商場、政府等相關機構的一些安全措施之類的。
我不知道我們學習的是否一樣,單元您能滿意吧。
Ⅲ 計算機網路存在什麼風險 保密法
新保密法(2010年4月修訂版)第四十八條規定了12種情況,違反其中一條就將受到法律處分,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娶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
Ⅳ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維護的目的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維護的目的:
1、防止基於網路監聽的入侵手段。
2、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
3、防毒、查毒和殺毒。
4、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
5、保證電子郵件和操作系統等應用平台的安全。
(4)計算機網路安全與保密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路的開放性
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
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
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防範間諜軟體之危害的對策
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
對於那些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你無需費多大工夫去研究他,因為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之卸載,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知道他們的大至功能所在。
換句話說,對於這些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你有很多措施保護你的隱私不受侵犯。例如,從不在辦公室計算機里檢查私有的電子郵件。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一般都是合法的,他們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用途。
公司和學院:他們也許使用間諜軟體監測他們雇員的計算機和網路使用。
父母:他們也許使用間諜軟體監測家庭電腦和網路使用。防止他們的孩子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許多父母希望間諜軟體可能幫助他們。
政府:他們也許為公開安全或信息戰爭而使用間諜軟體監測網路。
Ⅳ 簡述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安全以及網路安全的
一.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編輯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路的開放性
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
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
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
Ⅵ 計算機和網路保密管理的要求
針對涉密網路,GJ制定有一系列的專門安全保密標准,對於單機,沒有專門標准,但是可以參照上述標准
Ⅶ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通俗意義
通俗地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主要是指保護網路信息系統,使其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從技術角度來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的目標主要表現在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等方面。
Ⅷ 如何加強檢察機關中計算機網路安全與保密工作
一、了解計算機泄密途徑
(1)計算機電磁波輻射泄密。計算機設備工作時輻射出的電磁波,可以藉助儀器設備在一定范圍內收到它,尤其是利用高靈敏度的儀器可以穩定、清晰地看到計算機正在處理的信息。計算機輻射主要有四個部分:顯示器的輻射、通信線路(聯接線)的輻射、主機的輻射、輸出設備(列印機)的輻射。
(2)計算機剩磁效應泄密。計算機的存貯器分為內存貯器和外存貯器兩種。刪除存儲介質中的信息,僅僅刪掉的是文件名,原文還原封不動地保留在存儲介質中,一旦被利用,就會造成泄密。
(3)計算機聯網泄密。聯網後,計算機泄密的渠道和范圍大大增加,主機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通過線路聯絡,就存在許多泄密漏洞。竊密者只要在網路中任意一條分支信道上或某一個節點、終端進行截取,就可以獲得整個網路輸送的信息。如果在計算機操作中,入網口令不注意保密和及時更換,入網許可權不嚴密,超級用戶無人監管,信息傳輸不進行加密處理,區域網和互聯網沒有做到完全的物理隔離等等都有可能遭到黑客、病毒等的攻擊,導致嚴重的泄密事件發生。
Ⅸ 計算機網路與安全
計算機網路安全不僅包括組網的硬體、管理控制網路的軟體,也包括共享的資源,快捷的網路服務,所以定義網路安全應考慮涵蓋計算機網路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參照ISO給出的計算機安全定義,認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使網路系統連續可靠性地正常運行,網路服務正常有序。」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Ⅹ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定義
計算機網路安全主要是通過各種工具和設置。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密性。一般來說網路安全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物理意義上的網路安全,一個是邏輯意義上的網路安全。物理意義上的網路安全指的是保證網路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而邏輯意義上的網路安全指的是保證網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