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5g網路適用的軟連接技術嗎
擴展閱讀
hp平板電腦插件 2025-07-01 16:51:51

5g網路適用的軟連接技術嗎

發布時間: 2022-04-17 07:45:55

⑴ 5g網路以什麼技術為基礎

5G 網路以 5G NR (New Radio) 統一空中介面(unified air interface)為基礎,為滿足未來十年及以後不斷擴展的全球連接需求而設計。5G NR 技術旨在支持各種設備類型、服務和部署,並將充分利用各種可用頻段和各類頻譜。

⑵ 什麼是5G,5G網路有什麼特點可否詳細講解一下5G與4G的區別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相比於4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接數、更快的移動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靈活的業務部署能力。客戶體驗的速率可以達到2Gbps,比如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要幾秒鍾。

⑶ 5G可以實現哪些技術

掂腳預想到5G的未來,其中包括了:

第一,自動駕駛

在自動駕駛方面是一個極大的市場,而我們所擁有的4G通信技術,是不能夠滿足自動駕駛的要求,因為在駕駛過程中會有著許許多多的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而這些特殊情況就需要計算機來作出快速的認識和反應,但就現在的4G通訊技術而言,是無法滿足這一要求的。網路延遲高,並且不穩定,這是4G通訊技術在這一領域無法派上用場的致命因素,而5G卻帶給了我們一種新的可能,為我們在這個領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第二便是vr領域。

就我看來,Vr領域在未來肯定也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有誰不幻想像《刀劍神域》的虛擬世界,或者身臨其境的虛擬景象呢。但是同樣是限於4G通訊網路的高延遲和不穩定性,在4G的條件下做不到更好的體驗和畫面效果,並且vr圖像不能夠做到精確度很完美,這也同時局限了VR的運用與發展。而5G技術就帶給了我們一種可行的方向,它的速度快、穩定性高,完全彌補了4G這一方面的缺陷,它能夠提供我們一個畫面效果優良、精確度高的場景,並能製造一個能及時對外界做出反應的虛擬世界。試想:以後人們可以足不出戶,便可閱盡千山萬水。在家便可以隨意逛虛擬商場,想想就有多激動,多便捷。

其三便是用於智能城市的建設,比如說最近的阿里雲的智能城市,其中也可以依賴於5G的速度快的優點而進一步完善,讓人們過上更好、更優越、更便捷的生活。

⑷ 最新的5G移動通信採用了哪些較為先進的通信技術

作者:邱雙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2283305/answer/908687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1. 大規模MIMO
我看現有的答案里對大規模MIMO的認識其實有些不太正確,大規模MIMO技術是2010年由貝爾實驗室的教授提出,這里大規模天線的規模一般指上百跟甚至上千根,遠遠大於4G中的天線數目。雖然大規模MIMO是在4G中MIMO技術的基礎上增加基站端發射天線數目,而MIMO技術研究已較為成熟,但是當天線數目劇增時,信道的特性如何變化,FDD模式下如何信道估計等問題也應運而生。近幾年很多高校和公司都在研究大規模MIMO的測試平台,其中非常著名的是隆德大學的平台,如下圖
<img src="https://pic3.mg.com/_b.jpg" data-rawwidth="1139"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9"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jpg">
2.毫米波通信
現在所用的頻段資源是非常稀缺的(2.6GHz以下頻段),而毫米波頻段(30GHz-60GHz)資源卻非常豐富,尚未被充分開發利用,並且隨著基站天線規模增加,為了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天線也要求通信的波長不能太長(天線距離大於1/2波長),從而毫米波也是備選技術之一。此外,毫米波通信已被寫進標准用於室內的多媒體高速通信。

3.濾波器組多載波調制技術
典型的有FBMC/UF-OFDM/GFDM/BFDM等等,這些技術其實都是OFDM的改進技術,OFDM技術雖好,但是也存在頻譜旁瓣高,對同步性要求高的缺點,並且隨著物聯網、機器與機器間通信的普及,通信會對非同步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上述新型多載波技術的發展也是很必要滴。

4.緻密組網和異構網路
增大小區密度,從而增大系統容量、頻譜復用率等。

5.D2D(device to device)、車載網路
提升用戶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6.軟體定義網路SDN等

7. 認知無線電網路

8. 可見光通信

9. 綠色通信
資源節約型,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10.終極的結構也許是以用戶為中心,弱化小區的概念,採用雲技術、分布式計算等,多種技術並存,實現復雜度低、服務多樣性、通信時延小、資源利用率高,同時提升用戶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⑸ 5G無線接入技術,什麼是5G無線接入技術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5G彌補了4G技術的不足,在吞吐率、時延、連接數量、能耗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系統性能。它採取數字全IP技術,支持和分組交換,它既不是單一的技術演進,也不是幾個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整合了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WLAN,4G、3G、2G等),通過集成多種技術來滿足不同的需求,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路。並且,由於融合,5G可以延續使用4G、3G的基礎設施資源,並實現與4G、3G、2G的共存。
隨著用戶需求的驅動,對包括傳輸技術和網路技術在內的5G關鍵技術提出了極大的挑戰。5G將通過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多的頻譜資源以及更密集的小區部署等,共同滿足移動業務流量增長的需求。在網路容量方面,5G通信技術將比4G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1000倍;在傳輸速率方面,典型用戶數據速率將提升10到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10Gbps(4G為100Mbps);同時,端到端時延縮短5-10倍,頻譜效率提升5-10倍,網路綜合能效提升1000倍。
5G通信下手機的無線下載速度最快可達每秒3.6Gbps(千兆,數據傳輸速度單位,1Gbps = 1024Mbps),較LTE(泛稱准4G)的75Mbps(兆)快數百倍。使用該技術下載一部超高清電影文件最多僅需1秒時間,容量較大的3D電影和游戲等亦能實現秒傳。

⑹ 5g包括哪些內容

對於5G整個產業鏈,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上中下游三個方面。

上游主要是基站升級(含基站射頻、基帶晶元)

中游網路建設(網路規劃設計公司、網路優化/維護公司)

下游產品應用及終端產品應用場景構成。(雲計算、車聯網、物聯網、VR/AR)

上中下游裡面又可以包括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線、小微基站、通信、網路設備、光纖光纜、光模塊、系統集成與服務商、運營商等各細分產業鏈。

一、5G架構體系

我們將5G架構體系劃分為基站系統、網路結構、應用場景和終端設備四個部分,每部分都對應各自不同的產業鏈環節。

終端設備:5G 的終端設備將不局限於手機和電腦,還將涵蓋家電、汽車、穿戴設備、工業設備等,其核心產業鏈環節為通信晶元、通信模塊、天線和射頻等部分。

基站系統:基站是提供無線覆蓋和信號收發的核心環節,包括基站主設備和室外天饋系統,其中基站主設備為BBU(基帶單元),室外天饋系統包括天線、RRU(遠端射頻單元)等。由於5G高網路容量和全頻譜接入需求,天線射頻模塊集成、大規模天線技術(Massive MIMO)、小微基站和室內分布是基站系統演進的主要方向。

網路架構:為適應不同應用場景,5G網路架構需要進行顛覆性的變革,其關鍵在於利用 SDN (軟體定義網路)/NFV(網路功能虛擬化)技術,形成包括基礎設施、管道能力、增值服務、數據信息等不同的能力集,實現網路功能虛擬化、資源集中化、服務自動化、管理操作雲平台化。5G 網路架構的產業鏈包括通信網路設備(SDN/NFV 解決方案)、光纖光纜、 光模塊、網路規劃運維等環節,其中最核心環節為通信網路設備及SDN/NFV 解決方案。

應用場景:5G 最革命性的意義在於與工業設施、醫療儀器、交通工具等的深度融合,有效滿足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行業的多樣化業務需求,形成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等垂直領域的典型應用,實現萬物互聯的願景。其產業鏈環節主要為系統集成與行業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增值服務與行業應用等。

⑺ 5g技術有哪些

5G候選技術有如下6個方面:
1、極致增密
網路增密不是新技術,在3G網路剛一開始遇到擁堵問題時,移動運營商就意識到需要在系統或多個扇區引入新的蜂窩(cell),這帶動了small cell等多種類似產品的興起,這一技術本質上是把接入點移到離用戶更近的地方。簡單來說,基本上是沒有其他方式來大幅增加整個系統或整個網路的容量。
5G網路很可能是由多層連接組成,也就是說不同大小、類型小區構成的異構網路:對數據連接速率要求低的區域用宏站層覆蓋,對傳輸速率要求高的區域用顆粒層覆蓋,中間再穿插其他的網路層。網路部署和協調是主要的挑戰,因為運營商需要以指數級增長網路層。
2、多網協同
未來會有多張網路一起為用戶終端提供連接:移動蜂窩、WiFi、終端對終端連接等等。5G系統應該能緊密協調這些網路,為用戶提供不中斷的順暢體驗。目前,協同多張網路仍然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Hotspot 2.0與下一代Hotspot的案例會是蜂窩與WiFi集成的一個參考。5G能否讓終端設備在幾張網路間順利切換,還有待觀察,如何無縫地從一張網路切到另一張上的確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3、全雙工
所有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都依賴雙工模式來管理上傳和下載,有時分雙工,有頻分雙工,比如說LTE FDD,其上行和下行需要兩個單獨的信道,而TDD呢,無論上行還是下行都採用同一個信道,只是時隙不同。
要想協調好上下行,雙工模式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全雙工技術現在仍在討論中。如果採用這個技術方案,終端設備可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這就有可能使現有的FDD和TDD系統容量翻番。
當然這項技術也存在巨大的挑戰:需要從根本消除自干擾,網路和設備都需要巨大變化。如果克服這些挑戰,整個網路容量將實現巨大增幅。
4、毫米波
現在,450MHz–2.6GHz的低頻段頻譜幾乎已全部用於移動通信了,好在仍然有很多高頻段頻譜可用,這部分頻譜有的高達300GHz。自然,相比運營商熟悉的低頻段頻譜,如何應用好這些高頻段頻譜,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也復雜很多,比如說頻段越高,建築物穿透就越困難,只是一面簡單的牆就能成為毫米波信號的穿透障礙。
不過,還有一些高頻段的GHz頻譜已有佔用:短距離、點對點、可視范圍連接等等,它們用來為無線連接提供了更高的速率。
毫米波可以用於室內small cell(這也符合以上提到的網路增密),為一些密集區域提供高速連接。毫米波的高頻段特性意味著天線會非常的小,它對設備影響的范圍也相當小。然而,Ovum認為,毫米波是一項超前的技術,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研發,才能使其具備成本效益能大規模投向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毫米波技術的發展也不是最新的,2009年成立的WiGig聯盟旨在建立全球千兆級高速無縫傳輸的產業鏈,關注重點是60GHz頻段,這個聯盟匯聚了無線領域幾乎所有的行業巨頭;2014年6月,谷歌收購了由兩位Clearwire前工程師創辦的企業Alpental,這家公司致力於發展自組織、超低功耗、毫米波千兆無線技術,主要是60GHz頻段。
5、大規模陣列天線
LTE-Advanced網路已經採用了MIMO技術,相比單一天線,MIMO能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大規模陣列天線MIMO技術是MIMO技術的擴展和延伸,其基本特徵就是在基站側配置大規模的天線陣列(從幾十至幾千),利用空分多址(SDMA)原理,同時服務多個用戶。這一技術為網路容量提升帶來的益處是非常大的,當然也存在巨大挑戰。不過市場普遍對這一技術很感興趣,一家名為Artemis的初創公司,就在開發基於大規模陣列天線的pCells新型無線技術,非常適合用在高密度的用戶地區。
6、虛擬化、軟體控制以及雲架構
向5G演進的並行趨勢還有軟體和雲,屆時網路是由分布式數據中心驅動的,由後者提供敏捷性、集中控制以及軟體升級。像SDN、NFV、雲以及開放生態系統都有可能是5G的基礎技術,當然行業也在繼續討論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和體系架構的優勢。盡管這些也不是新技術,但仍有可能在5G時代得到大規模應用,因為在為數十億上百億個設備提供連接時,網路需要利用這些技術來提升性能。
考慮到現有的技術和需求,以上提到的所有技術都有很大的潛力應用在5G網路中。Mavrakis認為,最後選定哪些技術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比較過程,哪些技術能勝出取決於:性能、部署、成本、政策等多項因素。不過做這樣一個假設應當是合理的:成本最低的技術有最大的勝算可能,這和LTE-Advanced的發展情況是類似的。

⑻ 5G關鍵技術到底有哪些

5G 是 4G 的延伸,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等特徵。
在高速率方面,5G 的網路速度是4G 的10倍以上。在5G網路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1G的電影1-3秒就能下完,基本上不會超過10秒。
在低時延方面,人類眨眼的時間為 100 毫秒,而 5G 的時延已達到毫秒級別,僅為4G的十分之一,您在網路購票、搶紅包時都能比普通4G客戶更快一步,視頻通話時也會有更好的交互體驗。
在大容量方面,5G 網路連接容量更大,即使50個客戶在一個地方同時上網,也能有100Mbps以上的速率體驗。
中國移動將為您提供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的優質5G網路。5G商用初期,為您提供5G網路下的高解析度、不卡頓、不拖尾、三維立體聲的超高清視頻;畫質更加清晰的豎屏視頻彩鈴;母帶級的24bit至臻音質內容;多終端、多網路、最多4方接入的家庭高清視頻通話;無需下載、即點即玩、多屏合一的雲端游戲等體驗。
隨著應用持續創新,未來中國移動還將陸續推出5G超高清視頻會議、5G AR/VR全景直播、5G平安校園、5G遠程教學、5G遠程醫療、5G自動駕駛、5G無人機巡線、5G質量檢測等應用。

⑼ 5g具體應用

1、cloud VR(雲化虛擬現實)
5G將開啟cloud VR ,把渲染置於雲端。讓VR擺脫線纜,同時更輕便,容易獲取。VR所需的百兆級大寬頻和毫秒幾短時延可由5G支持,配合運營商雲端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超低延時壓縮技術,實現極致體驗。

2、車聯網
5G能夠為車聯網提供小於10ms的網路延時,並讓連接在高速狀態下依然可靠。因此,5G可以作為統一的連接技術。讓共享汽車,高速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成為現實。在此基礎上,運營商可以為車聯應用提供雲和數據中心,釋放汽車行業的潛能。

3、無線機器人雲端控制
5G時代。運營商可以藉助5G網路切片和移動邊緣計算為製造行業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提供涵蓋供應鏈和整個產品生產周期的解決方案。5G能夠滿足大量機器人控制,雲化託管PLC等需求。2022年開始,工業連接數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64%。從軟實時到硬實時,最終到同步實時。在無線連接的幫助下,全無線連接工廠將成為現實。

4、饋線自動化
配線自動化系統將新興能源整合到能源電網,移動運營商可與能源供應商優勢互補。用5G為配線自動化提供鏈接,相比於光纖,5G更易部署、更靈活。5G能為配線自動化提供小於10ms的超低時延網路通信和安全可靠的專用網路切片。在100ms內隔離故障區域,實現更快速准確的電網控制。

⑽ 5G關鍵技術到底有哪些

1、新型多址。

eMBB場景的多址接入方式應基於正交的多址方式,非正交的多址技術只限於mMTC的上行場景。這就意味著,eMBB的多址技術將更可能採用DFT-S-FDMA和OFDMA.而華為SCMA、中興MUSA和大唐的PDMA等將在2017年競爭mMTC的上行多址方案。

2、高頻段通信:需統一劃定。

未來5G系統將面向6GHz以下和6GHz以上全頻段布局,以綜合滿足網路對容量、覆蓋、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目前,6GHz以下的低頻段擁擠不堪,6GHz以上的高頻段研發不足,這是對未來海量的5G頻譜需求最大的挑戰。

3、新型多載波:三種技術呼聲最高。

5G新空口多載波技術將全面滿足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業務需求。選擇新的波形類型時有許多因素要考慮,包括頻譜效率、時延、計算復雜性、能量效率、相鄰信道共存性能和實施成本。

4、先進編碼調制:Polar碼還需錘煉。

Turbo Code 2.0、LDPC、Polar編碼方案各有千秋,在編碼效率上均可以接近或「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復雜度,對晶元的性能要求和功耗都不高。

5、全雙工:模型深入分析驗證。

全雙工技術可以使通信終端設備能夠在同一時間同一頻段發送和接收信號,理論上,比傳統的TDD或FDD模式能提高一倍的頻譜效率,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端到端的傳輸時延和減小信令開銷。全雙工技術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強烈的自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