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層負載均衡和七層負載均衡的區別
四層和七層是針對計算機網路體系七層模型來說的。
四層即是傳輸層,四層負載均衡一般指根據傳輸層的包頭欄位如源埠、目的埠等來實現轉發與負載均衡,如將同一源IP和同一源埠的報文轉發到同一個埠。
七層是應用層,一般根據HTTP協議的頭部欄位如URL實現負載均衡。
另,四層與七層負載均衡在CDN中廣泛運用,一般將兩者結合使用
⑵ 計算機網路均衡負載相互協作什麼意思
負載均衡是由多台伺服器以對稱的方式組成一個伺服器集合,每台伺服器都具有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伺服器的輔助。通過某種負載分擔技術,將外部發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某一台伺服器上,而接收到請求的伺服器獨立地回應客戶的請求。均衡負載能夠平均分配客戶請求到伺服器列陣,籍此提供快速獲取重要數據,解決大量並發訪問服務問題。
⑶ 兩條網線同時用在一台電腦上網,均衡網路負載
把兩條網線合並一起用有兩種方法:
1、買個多WAN口的路由器,WAN口是接電信3M/4M的介面,然後在LIN口接一條網線,這樣兩條網線的帶寬就匯聚到一起了。接下來在路由器里分別填寫兩條線的寬頻的賬號和密碼。一般多WAN口有4個,所以如果你插的是第1和第2個口,那就在WAN1和WAN2選項那裡填寫賬號密碼。
2、用軟路由,也就是海蜘蛛,多買兩塊網卡,把網卡插主機上以後,接上4M/3M網線,還要多出一個網卡接一條出來的線。然後進海蜘蛛裡面設置。
⑷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呢
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是資源共享;資源共享包括共享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計算機基本功能還包括數據通信、分布式處理、提供系統的可靠性,其中數據通信是指計算機網路中可以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1、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劃分計算機網路方式:
(1)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與規模: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2)按傳輸介質:有線網、光纖網、無線網。
(3)按數據交換方式: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4)按通信方式:廣播式傳輸網路、點到點式傳輸網路。
(5)按服務方式:客戶機,伺服器網路、對等網
⑸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大致歸納為哪4個方面
計算機網路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資源共享、信息交換、分布式處理。
1、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2、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3、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
4、提供系統的可靠性
在給定的時間內,計算機系統能實施應有功能的能力。由於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組成,它們對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影響呈現完全不同的特性:硬體和一般人工產品的機件一樣,時間一長就要出毛病。軟體則相反,時間越長越可靠。因為潛藏的錯誤陸續被發現並排除,它又沒有磨損、氧化、松動等問題。所以,計算機的可靠性是指分別研究硬體的可靠性和軟體的可靠性。
(5)計算機網路中的負載均衡擴展閱讀
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⑹ 兩台windows2003server怎麼做web負載均衡
我也是菜鳥,給你個思路,不指望分
你可以試試在一台伺服器做WEB和資料庫,另外一台做WEB,兩個WEB都連接那一個資料庫,這樣兩個WEB內容就是同步的了,然後兩台WEB間做負載,下邊是我COPY的
網路負載均衡可以讓客戶端用一個邏輯Internet名稱和虛擬IP地址(又稱群集IP地址)訪問群集,同時保留每台計算機各自的名稱。下面,我們將在兩台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的普通計算機上,介紹網路負載均衡的實現及應用。
這兩台計算機中,一台計算機名稱為A,IP地址為192.168.0.7;另一台名為B,IP地址為192.168.0.8。規劃網路負載均衡專用虛擬IP地址為192.168.0.9。當正式應用時,客戶機只需要使用IP地址192.168.0.9來訪問伺服器,網路服務均衡會根據每台伺服器的負載情況自動選擇192.168.0.7或者192.168.0.8對外提供服務。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在實現網路負載均衡的每一台計算機上,只能安裝TCP/IP協議,不要安裝任何其他的協議(如IPX協議或者NetBEUI協議),這可以從「網路連接屬性」中查看。
第一步,分別以管理員身份登錄A機和B機,打開兩台機的「本地連接」屬性界面,勾選「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中的「負載均衡」項並進入「屬性」對話框,將IP地址都設為192.168.0.9(即負載均衡專用IP),將子網掩碼設置為255.255.255.0;
第二步,分別進入A機和B機的「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設置界面,點擊「高級」按鈕後,在彈出的「高級TCP/IP設置」界面中添加IP地址192.168.0.9和子網掩碼設置為255.255.255.0。
第三步,退出兩台計算機的「本地連接屬性」窗口,耐心等一會兒讓系統完成設置。
以後,如果這兩台伺服器不能滿足需求,可以按以上步驟添加第三台、第四台計算機到網路負載均衡系統中以滿足要求。
用IIS服務驗證網路負載均衡
網路負載均衡配置好後,為了實現某項具體的服務,需要在網路負載均衡的計算機上安裝相應的服務。例如,為了實現IIS網站的負載均衡,需要在相應的網路負載均衡伺服器上安裝IIS服務。為了讓每個用戶在通過網路負載均衡訪問到不同的計算機時,能夠訪問到一致的數據,需要在網路負載均衡的每台計算機上保持數據的一致性。舉例來說,實現了兩個節點的IIS的網路負載均衡,為了保證兩個網站內容的一致性,除了這兩個IIS伺服器的配置相同外,相應的網站數據必須一致。
為了檢驗網路負載均衡,我們可以通過IIS來進行驗證,其他的一些應用如終端服務、Windows Media服務與IIS的應用與之相類似。在其他計算機上的IE瀏覽器中鍵入192.168.0.9,根據網路的負載,網路負載均衡會自動轉發到A機或B 機。為了驗證效果,你可以在瀏覽的時候,拔掉第一台計算機的網線或拔掉第二台機器的網線,將會發現瀏覽到的將是不同內容。當然,我們在測試的時候,為了驗證網路負載均衡的效果,把兩個網站設置成不一致的內容,而在正式應用的時候,網路負載均衡群集的每個節點計算機的內容將是一致的,這樣不管使用哪一個節點響應,都能保證訪問的內容是一致的。
⑺ 計算機網路主要具有哪些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
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7)計算機網路中的負載均衡擴展閱讀: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① 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s)/信道帶寬(bit/s)
由此可見,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單位是比特)成正比,與信道帶寬成反比。
② 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要略低一些。
③ 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④ 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⑻ 多台伺服器如何做網路負載均衡
1:找分區或目錄同步軟體,某台伺服器改動了自動把修改應用到別的伺服器,比如紅旗的HA。
2:換種建伺服器的思路,後台用一台獨立的伺服器做資料庫和文件伺服器,用來存放資料庫和上傳的文件,另外的做負載均衡運行伺服器,把不需要變動的網頁程序放上面。
⑼ 路由器的智能負載均衡功能是指什麼
路由器的智能負載均衡功能是指:利用多個網路設備通道均衡分擔流量。
智能負載均衡模式基於訪問WAN端帶寬的比例,自動完成智能負載均衡,並進一步幫助實現帶寬使用的優化。 在智能負載平衡模式下,Qno提供了兩個選項,用於連接數平衡和IP平衡。 連接數量的平衡是基於WAN端帶寬的比例,並且內部網路中所有聯網計算機的數量是均勻分布的。
例如,如果WAN1訪問4M,而WAN2訪問2M,則將按照2:1分配連接數。此配置是網路管理員最常用的配置模式。
(9)計算機網路中的負載均衡擴展閱讀:
與智能負載平衡相比,指定路由保留了更大的自由來設置靈活性和例外原則。 因為智能負載平衡是基於Intranet連接的總數或IP的總數。 不可能單獨指定特定的應用程序服務,特定的IP,特定的URL以及要通過哪個WAN埠。
因此,有時可能會導致某些服務(例如電子郵件,VOIP等)或特定人員(公司老闆,高管等)在享受優先或例外方面帶來不便。 所以,提供了指定的路由以與協議綁定配合使用,並首先指定要使用哪個應用程序服務,哪個IP網段,哪個目標URL和哪個WAN埠。
最後,剩下的未綁定部分,再進行智能負載均衡,同樣也有協議綁定模式或IP均衡模式兩個選項。
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三方面
計算機網路功能主要在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及用戶間信息交換三個方面。計算機網路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以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10)計算機網路中的負載均衡擴展閱讀:
硬體資源共享。可以在全網范圍內提供對處理資源、存儲資源、輸入輸出資源等昂貴設備的共享,從而使用戶節省投資,也便於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擔負荷。
軟體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允許互聯網上的用戶遠程訪問各類大型資料庫,用戶可以得到網路文件傳送服務、遠地進程管理服務和遠程文件訪問服務,從而避免軟體研製上的重復勞動和數據資源的重復存貯,也便於集中管理。
用戶間信息交換。計算機網路為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電子郵件傳送、新聞消息發布及電子商務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