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面向連接的網路類型

面向連接的網路類型

發布時間: 2022-04-23 23:14:42

A. TCP,UDP,ICMP是什麼意思啊

1、TCP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由IETF的RFC 793定義。在簡化的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層傳輸層所指定的功能。在網際網路協議族中,TCP層是位於IP層之上,應用層之下的中間層。不同主機的應用層之間經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樣的連接,但是IP層不提供這樣的流機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換。

2、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簡稱, 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報協議,是OSI參考模型中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規范。UDP在IP報文的協議號是17。

3、ICMP是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簇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路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路本身的消息。這些控制消息雖然並不傳輸用戶數據,但是對於用戶數據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

(1)面向連接的網路類型擴展閱讀:

當應用層向TCP層發送用於網間傳輸的、用8位位元組表示的數據流,TCP則把數據流分割成適當長度的報文段,最大傳輸段大小(MSS)通常受該計算機連接的網路的數據鏈路層的最大傳送單元(MTU)限制。之後TCP把數據包傳給IP層,由它來通過網路將包傳送給接收端實體的TCP層。

TCP為了保證報文傳輸的可靠,就給每個包一個序號,同時序號也保證了傳送到接收端實體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後接收端實體對已成功收到的位元組發回一個相應的確認(ACK);如果發送端實體在合理的往返時延(RTT)內未收到確認,那麼對應的數據(假設丟失了)將會被重傳。

B. 什麼是面向連接通信什麼是無連接通信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通信協議要麼是面向連接的,要麼是無連接的。這依賴於信息發送方是否需要與接收方聯系並通過聯系來維持一個對話(面向連接的),還是沒有任何預先聯系就發送消息(無連接的)且希望接收方能順序接收所有內容。這些方法揭示了網路上實現通信的兩種途徑。在面向連接的方法中,網路負責順序發送報文分組並且以一種可靠的方法檢測丟失和沖突。這種方法被「可靠的」傳輸服務使用。在無連接的方法中,網路只需要將報文分組發送到接收點,檢錯與流控由發送方和接收方處理。這種方法被稱作「最佳工作(best-effort)」或「無應答(unacknowledged)」的傳輸協議所使用假定你想給你在另一個城市的朋友發送一系列信件,信件類似於通過計算機網路發送的數據分組。有兩種發送方法,一種方法是把信件交給一位可信的朋友,由他私人傳送,之後再向你證實已經發送。在這種方法中,你在傳送的兩端都保持著聯系,你的朋友提供了面向連接的服務。另外一種是,你在信封上註明地址並將它們投進郵局,你並沒有得到保證說每封信都會達到目的地,如果都到達了,它們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並且不是連續的,這就象一個無連接服務。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面向連接的通信 在面向連接方法中,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通信信道(電路)。這條信道提供了一條在網路上順序發送報文分組的預定義路徑,這個連接類似於語音電話。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系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但這並不意味著面向連接的信道比無連接的信道使用了更多的帶寬,兩種方法都只在報文分組傳輸時才使用帶寬。 為面向連接的會話建立的通信信道自然是邏輯的,常被稱作虛電路(virtual circuit),它關心的是端點。與在網路上尋求一條實際的物理路徑相比,這條信道更關心的是保持兩個端點的聯系。在有多條到達目的地路徑的網路中,物理路徑在會話期間隨著數據模式的改變而改變,但是端點(和中間節點)一直保持對路徑進行跟蹤,圖C-26所示為多路復用電路中的邏輯路徑。 一台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啟動與另一台計算機的面向連接的會話,它通過訪問基本的通信協議來請求這樣的對話。在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協議(TCP/IP)組中,TCP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而IP(較低層的協議)提供傳輸服務。在NetWare SPX/IPX協議組中,SPX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 因為報文分組是通過虛電路傳輸的,所以並不需要使用全分組地址,這是由於網路已經知道了發送方與接收方的地址。網路路徑上的每個節點都保持跟蹤虛電路和需要交換分組的埠。順序編號用來保證分組的順序流動。虛電路需要一個建立過程,但電路一旦建立,它就為長時間的處理提供一條有效的路徑,如由管理程序對網路站點的連續監控和許多大文件的傳送。與此相比,無連接方法是設計用於突發的、暫時的通信,這種方法中如用虛電路建立就不是很有效的。 面向連接的會話的建立過程如下: 1.源應用程序請求一個面向連接的通信會話。 2.建立會話(需要一段時間,是選用無連接的協議的一個原因)。 3.在邏輯連接上開始數據傳輸。 4.傳輸結束時,信道解除連接。 在分組交換遠程通信網路中,有些信道永不斷連。兩點之間建立的一條永久信道稱為永久虛電路(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PVCs))。PVC類似於專用電話線。 面向連接的協議大部分位於與開放系統互連(OSI)協議模型相當的運輸層協議中。通用的面向連接的協議包括Internet和UNIX環境下的TCP(傳輸控制協議)、Novell的順序分組交換(SPX)、IBM/Microsoft的NetBIOS和OSI的連接模型網路協議(CMNP)。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無連接通信 在無連接方法中,網路除了把分組傳送到目的地以外不需做任何事情,如果分組丟失了,接收方必須檢測出錯誤並請求重發;如果分組因採用不同的路徑而沒有按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將它們重新排序。無連接的協議有TCP/IP協議組的IP部分,NetWare的SPX/IPX協議的IPX部分和OSI的無連接網路協議(CLNP)。這些協議在與OSI協議模型相當的網路層中。 在無連接的通信會話中,每個數據分組是一個在網路上傳輸的獨立單元,稱作數據報。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初始協商,發送方僅僅向網路上發送數據報,每個分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該方法中沒有接收方發來的分組接收或未接收的應答,也沒有流控制,所以分組可能不按次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對它們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錯誤的分組,則將它刪掉。當重新整理分組時,就會發現被刪掉的包並請求重發。 使用無連接的協議有許多好處。就性能來說,無連接策略通常更好,因為大多數網路上只有相對少的錯誤,所以被破壞的或丟失的分組很少,端點不需很多時間來重發。 Comparing the Protocols協議的比較 面向連接的服務更適於需要穩定數據流的應用,例如,與Novell NetWare一起提供的遠程監控程序使用的是面向連接的協議SPX。面向連接的服務可靠性也更高,並能更有效從問題中恢復。 雖然無連接的服務中每個分組有更多的額外開銷,而面向連接的服務在端點上需要更多的處理來建立和保持連接。但是額外開銷有時沒有被證實,例如與區域網用戶和伺服器交互有關的短暫突發傳輸。

C. 計算機網路中面向連接和非連接 幫忙分別舉六個例子 謝謝

面向連接的服務:發送信息的源計算機必須首先與接收信息的目的計算機建立連接.
非連接服務:發送信息的計算機把數據以一定的格式封裝在幀中, 把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加在信息頭上, 然後把幀交給網路進行發送.
面向連接的服務包括:電話、在線視頻、即時通信、語音聊天、網路游戲、GPS定位
非連接服務有:郵件、電子賀卡、簡訊、彩信、搜索、下載

D. 下面的網路協議中,面向連接的的協議是

傳輸控制協議就是TCP協議,面向連接,三次握手
用戶數據報協議為UDP協議,無連接
網際協議為IP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為ICMP

E. ISO定義了5種面向連接的傳輸協議,請問有哪幾種呢

這五種: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傳輸層協議(TP0、TP1、TP2、TP3、TP4)

目前 ISO-TP 中包含五種傳輸層協議,從傳輸層協議類 0 到傳輸層協議類 4(TP0、TP1、TP2、 TP3 和 TP4),協議復雜性依次遞增。TP0-3 只適用於面向連接通信,在該通信方式下,任何數據發送之前,必須先建立會話連接;而 TP4 既可以用於面向連接通信也可以用於無連接通信。

傳輸協議類 0(TP0) 實現分段和重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功能。TP0 先識別底層網路支持的最大協議數據單元(PDU)的最小值的大小,根據此對數據包進行分段,然後數據包段在接收端再進行重組。

傳輸協議類 1(TP1)執行分段和重組和差錯恢復功能。TP1 對協議數據單元(PDU)進行排序。如果有太多的 PDU 沒有獲得確認響應,將重發 PDU 或重新啟動連接。

傳輸協議類 2(TP2)實現分段和重組,以及單一虛擬電路上的數據流多路復用技術和解除復用技術(demultiplexing)等功能。

傳輸協議類 3(TP3)提供差錯恢復、分段和重組、以及單一虛擬電路上的數據流復用技術和解除復用技術等功能。TP3 也支持協議數據單元排序操作。如果有太多的 PDU 沒有獲得確認響應,將重發 PDU 或重新啟動連接。

傳輸協議類 4(TP4)提供差錯恢復功能,實現分段和重組處理,並支持單一虛擬電路上的數據流復用技術和解除復用技術。TP4 也支持協議數據單元排序操作。如果有太多 PDU 沒有獲得確認響應,將重發 PDU 或重新啟動連接。TP4 能提供可靠傳輸服務和功能,既支持面向連接網路服務,也支持無連接網路服務。TP4 是 OSI 傳輸協議中使用最為普遍的,它類似於 TCP/IP 協議集中的傳輸控制協議 (TCP)。

TP4 和 TCP 的設計目標都是為了在不可靠的網路服務上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端到端傳輸服務。網路服務可能丟失包、存儲以及以錯誤的順序發送數據包,甚至復制數據包。兩種協議都必須能夠處理這些最嚴重的問題,比如,子網存儲有效數據包,過段時間再發送它們。TP4 和 TCP 都具有連接、傳輸和斷開連接三個階段,其操作原則也類似。

TP4 和 TCP 的一點不同之處在於:TP4 使用十個不同的傳輸協議數據單元(TPDU)類型而 TCP 只使用一個 TPDU。這使得 TCP 相對比較簡單,但是每個 TCP 協議頭必須具有所有可能欄位,因此 TCP 協議頭大小至少為 20 位元組,而 TP4 協議頭大小隻有 5 位元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兩者的呼叫沖突反應方式。TP4 在 TSAP 間打開兩個雙向連接,而 TCP 只打開一個連接。另外 TP4 使用不同的信息流控制機制,它還提供了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衡量方法。

F. 什麼叫面向連接和無連接

面向連接的服務和無連接服務
網路提供的服務分兩種:
面向連接的服務和無連接的服務.
對於無連接的服務(郵寄),
發送信息的計算機把數據以一定的格式封裝在幀中,
把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加在信息頭上,
然後把幀交給網路進行發送.
無連接服務是不可靠的.
對於面向連接的服務(電話),
發送信息的源計算機必須首先與接收信息的目的計算機建立連接.
這種連接是通過三次握手(three
hand
shaking)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一旦連接建立起來,
相互連接的計算機就可以進行數據交換.
與無連接服務不同,
面向連接的服務是以連接標識符來表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
面向連接的服務是可靠的,
當通信過程中出現問題時,
進行通信的計算機可以得到及時通知

G. 什麼是面向連接服務什麼是無連接服務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上的區別

面向連接服務一般指面向連接,一種網路協議,依賴發送方和接收器之間的顯示通信和阻塞以管理雙方的數據傳輸。網路系統需要在兩台計算機之間發送數據之前先建立連接的一種特性。

面向無連接是通信技術之一。是指通信雙方不需要事先建立一條通信線路,而是把每個帶有目的地址的包(報文分組)送到線路上,由系統自主選定路線進行傳輸。郵政系統是一個無連接的模式,天羅地網式的選擇路線,天女散花式的傳播形式;IP、UDP協議就是一種無連接協議。

2、協議上的區別

TCP協議就是一種面向連接服務的協議,電話系統是一個面向連接的模式。

UDP協議是面向無連接服務的協議。

3、基本特性上的區別

面向連接服務的基本特性是建立一條虛電路;使用排序;使用確認;使用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類型有緩沖、窗口機制和擁堵避免;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系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

無連接服務不管對方是否有響應,是否有回饋,只管將信息發送出去。在整個通訊過程中,沒有任何保障。擁有更小的負載和更有效地使用帶寬。

H. 網路中,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比較,面向連接是怎樣的鏈接請具體解釋連接。

主要的區別有兩條。
其一:面向連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建立連接,在此階段,發出一個建立連接的請求。只有在連接成功建立之後,才能開始數據傳輸,這是第二階段。接著,當數據傳輸完畢,必須釋放連接。而面向無連接沒有這么多階段,它直接進行數據傳輸。
其二:面向連接的通信具有數據的保序性, 而面向無連接的通信不能保證接收數據的順序與發送數據的順序一致。

I. 面向連接和面向無連接 個是什麼意思

面向連接,一種網路協議,依賴發送方和接收器之間的顯示通信和阻塞以管理雙方的數據傳輸。網路系統需要在兩台計算機之間發送數據之前先建立連接的一種特性。

面向無連接為通信技術之一,指通信雙方不需要事先建立一條通信線路,而是把每個帶有目的地址的包(報文分組)送到線路上,由系統自主選定路線進行傳輸。郵政系統為一個無連接的模式,天羅地網式的選擇路線,天女散花式的傳播形式;IP、UDP協議就是一種無連接協議。



(9)面向連接的網路類型擴展閱讀

面向連接方法中,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數據通信信道(電路)。這條信道提供了一條在網路上順序發送報文分組的預定義路徑,這個連接類似於語音電話。

發送方與接收方保持聯系以協調會話和報文分組接收或失敗的信號。但這並不意味著面向連接的信道比無連接的信道使用了更多的帶寬,兩種方法都只在報文分組傳輸時才使用帶寬。

在無連接的通信會話中,每個數據分組是一個在網路上傳輸的獨立單元,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沒有初始協商,發送方僅僅向網路上發送數據報,每個分組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該方法中沒有接收方發來的分組接收或未接收的應答,也沒有流控制,所以分組可能不按次序到達,接收方必須對它們重新排序。如果接收到有錯誤的分組,則將它刪掉。當重新整理分組時,就會發現被刪掉的包並請求重發。

J. 面向連接網路和無線網路各有什麼特點

面向連接的網路與無連接網路
協議可以分為面向連接的協議和無連接協議。面向連接的協議有很多屬性。首先,它通過組織化方法發送數據。每個報文的數據在發送時都附加了一個序列號。用這種方法,目的端主機可以檢查幀的序列號並且發回一個確認消息給源端主機,以表示它收到了數據。這個過程就是可靠性實現的過程。為了實現序列功能和確認功能,協議必須和對等的目的端協議建立一個連接。這一連接可以讓雙方都同意這些屬性,如從哪個序列號開始、幀的大小以及其他屬性。正是該連接使協議成為面向連接的協議

相反,因為IP協議無法進行連接設置或實現幀的排序及確認功能,所以它沒有能力來提供可靠性。因此,IP協議是無連接協議(Connectionless
Protocol)。

面向連接協議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它是一種通過網路轉發數據的方法。面向連接的網路在傳輸第一個報文之前就確定了路徑。面向連接協議最典型的例子是非同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當ATM網路的用戶要傳輸數據給目的端主機時,ATM網路首先必須在節點間建立端到端的連接。當報文(實際上應稱為信元)到達每個ATM交換機時,該交換機立即就能知道如何將這些報文轉發給下一個ATM交換機。這其中並沒有像IP里那樣的路由選擇表查找過程。IP路由器的路由選擇表中包含了整個網路中「跳」到「跳」的所有信息,並在此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路由選擇。到達IP路由器的報文沒有目的地的幾率和路由器能夠正確轉發報文的幾率一樣大。而在ATM網路中,如果端到端的路由不存在,幀將不能從源主機發送出去。

反饋

IP協議不是可靠的協議也不是面向連接的協議,那麼如果在端到端的數據傳輸中出現了故障,IP協議會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IP協議的設計者特意設計了向傳輸層提供可靠性的功能。然而,他們設計了一種方法讓中介系統(如路由器和目的站點)向源端主機提供網路中某些情形的反饋,而不是讓傳輸層來處理發生在較低層的每種情形。這功能是通過實現ICMP來完成的。

主機可以接收來自網路的兩種類型的反饋(當我們提到網路時是指路由器和其他主機,這些路由器和主機接收並轉發由源端主機發送的報文)。

第1種類型的反饋是被動反饋(Passive
Feedback)。沖突是被動反饋的一種方法。在被動反饋中,網路故障不能明確地通告給源端主機。例如,當數據鏈路層的源端主機在傳輸數據後「聽到」線路上有沖突時,它就知道必須要重傳數據。
第2種類型的反饋是主動反饋(Active
Feedback)。有了主動反饋,源端主機就可以明確地接收關於數據傳輸的信息。在幀中繼網路中,路由器通過使用幀中繼報文中的FECN(For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轉發顯式擁塞通知)比特和BECN(Back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向後顯式擁塞通知)比特,可以接收幀中繼網路中關於擁塞的主動反饋。在IP網路中的主機從ICMP協議接收主動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