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與網路連接設備相關的內容及差異

與網路連接設備相關的內容及差異

發布時間: 2022-04-24 18:10:00

1. 常見網路互聯設備有哪些簡述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路由器.交換機.網卡及連接網線.路由器是內部網路分配IP共享上網用的工作在網路層,交換機是對數據的交換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網卡是一個物理的終端來上網的,網線作為連接的一種介質

2. 論述網路中處於不同層次的網路連接設備的功能和特點

1、物理層:中繼器(Repeater)和集線器(Hub)。用於連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網段,這些網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Hub
的埠沒有物理和邏輯地址。

2、邏輯鏈路層:網橋(Bridge)和交換機(Switch)。用於連接同一邏輯網路中、物理層規范不同的網段,這些網段的拓撲結構和其上的數據幀格式,都可以不同。Bridge和Switch的埠具有物理地址,但沒有邏輯地址。

3、網路層:路由器(Router)。用於連接不同的邏輯網路。Router的每一個埠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

4、應用層:網關(Gateway)。用於互連網路上,使用不同協議的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通信,目前尚無硬體產品。

前兩者屬於OSI和TCP/IP模型的最低層,即物理層,起到數字信號放大和中轉的作用。

中繼器(REPEATER),用來延長網路距離的互連設備。(區域網絡互連長度是有限制,不是無限,例如在10M乙太網中,任何兩個數據終端設備允許的傳輸通路最多為5個中繼器、4個中繼器組成)。REPEATER可以增強線路上衰減的信號,它兩端即可以連接相同的傳輸媒體,也可以連接不同的媒體,如一頭是同軸電纜另一頭是雙絞線。

集線器(HUB)實際上就是一個多埠的中繼器,它有一個埠與主幹網相連,並有多個埠連接一組工作站。它應用於使用星型拓撲結構的網路中,連接多個計算機或網路設備。集線器又分成:1
能動式,2 被動式,3 混合式。1
動能式:對所連接的網路介質上的信號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連接的介質長度達到最大有效長度,需要有電源才能工作,目前多數HUB為此類型。2
被動式只充當連接器,其不需要電源就可以工作,市場上已經不多見。3 混合式:可以連接多種類型線纜,如同軸和雙絞線。

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

網橋和交換機屬於OSI和TCP/IP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包括數據鏈路的建立、維護和拆除、幀包裝、幀傳輸、幀同步、幀差錯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網橋(BRIDGE)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將兩個區域網(LAN)連起來,根據MAC地址(物理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地址進行轉發)。它可以有效地聯接兩個LAN,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網段內,並轉發相應的信號至另一網段,網橋通常用於聯接數量不多的、同一類型的網段。

網橋通常有透明網橋和源路由選擇網橋兩大類。 1、透明網橋

簡單的講,使用這種網橋,不需要改動硬體和軟體,無需設置地址開關,無需裝入路由表或參數。只須插入電纜就可以,現有LAN的運行完全不受網橋的任何影響。

2、源路由選擇網橋

源路由選擇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個幀的發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區域網(LAN)上。當發送一幀到另外的網段時,源機器將目的地址的高位設置成1作為標記。另外,它還在幀頭加進此幀應走的實際路徑。

交換機(SWITCH)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其實SWITCH的前身就是網橋。交換機是使用硬體來完成以往網橋使用軟體來完成過濾、學習和轉發過程的任務。SWITCH速度比HUB快,這是由於HUB不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發送數據到所有的埠。而SWITCH中有一張路由表,如果知道目標地址在何處,就把數據發送到指定地點,如果它不知道就發送到所有的埠。這樣過濾可以幫助降低整個網路的數據傳輸量,提高效率。但是交換機的功能還不止如此,它可以把網路拆解成網路分支、分割網路數據流,隔離分支中發生的故障,這樣就可以減少每個網路分支的數據信息流量而使每個網路更有效,提高整個網路效率。目前有使用SWITCH代替HUB的趨勢。

路由器(ROUTER)位於網路層,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幾個使用不同協議和體系結構的網路。當一個子網傳輸到另外一個子網時,可以用路由器完成。它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過濾和分隔網路信息流。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

對於不同規模的網路,路由器作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1、在主幹網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選擇。主幹網上的路由器,必須知道到達所有下層網路的路徑。這需要維護龐大的路由表,並對連接狀態的變化作
出盡可能迅速的反應。路由器的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傳輸問題。

2、在地區網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網路連接和路由選擇,即連接下層各個基層網路單位——園區網,同時,負責下層網路之間的數據轉發。

3、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網。早期的互連網基層單位是區域網(LAN),其中所有主機處於同一個邏輯網路中。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網演變成以高速主幹和路由器連接的多個子網所組成的園區網。在其中,各個子網在邏輯上獨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夠分隔它們的設備,它負責子網間的報文轉發和廣播隔離,在邊界上的路由器則負責與上層網路的連接

3. 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網卡等網路設備的區別和聯系

網卡和路由器是兩種網路硬體設備。網卡是網路終端與網路的介面設備;而路由器是用來引導網路中的信息傳輸的。
集線器
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介面,通過這些介面,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由於它在網路中處於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比如有一個具備8個埠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台電腦。集線器處於網路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台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並不會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埠,當8個埠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於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台電腦看完信息後,會因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埠,具備自動定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和其他埠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採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麼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4. 網路互連設備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分別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網路互連設備 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

中繼器

由於傳輸線路雜訊的影響,承載信息的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只能傳輸有限的距離,中繼器的功能是對接收信號進行再生和發送,從而增加信號傳輸的距離。它是最簡單的網路互連設備,連接同一個網路的兩個或多個網段。如乙太網常常利用中繼器擴展匯流排的電纜長度,標准細纜乙太網的每段長度最大185米,最多可有5段,因此增加中繼器後,最大網路電纜長度則可提高到925米。一般來說,中繼器兩端的網路部分是網段,而不是子網。

集線器是一種特殊的中繼器,可作為多個網段的轉接設備,因為幾個集線器可以級聯起來。智能集線器,還可將網路管理、路徑選擇等網路功能集成於其中。隨著網路交換技術的發展,集線器正逐步為交換機所取代。

網橋

網橋將兩個相似的網路連接起來,並對網路數據的流通進行管理。它工作於數據鏈路層,不但能擴展網路的距離或范圍,而且可提高網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網路1和網路2通過網橋連接後,網橋接收網路1發送的數據包,檢查數據包中的地址,如果地址屬於網路1,它就將其放棄,相反,如果是網路2的地址,它就繼續發送給網路2。這樣可利用網橋隔離信息,將網路劃分成多個網段,隔離出安全網段,防止其他網段內的用戶非法訪問。由於網路的分段,各網段相對獨立,一個網段的故障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網段的運行。
網橋可以是專門硬體設備,也可以由計算機加裝的網橋軟體來實現,這時計算機上會安裝多個網路適配器(網卡)。
路由器
路由器是用於連接多個邏輯上分開的網路。對用戶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徑,路由器利用路由表為數據傳輸選擇路徑,路由表包含網路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間距離的清單,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數據包從當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確路徑。路由器使用最少時間演算法或最優路徑演算法來調整信息傳遞的路徑,如果某一網路路徑發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選擇另一條路徑,以保證信息的正常傳輸。路由器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成為不同協議之間網路互連的必要設備。
網橋所具有的功能,路由器都有,在網路上路由器本身有自己的網路地址,而網橋沒有。由網橋連接的網路仍然是一個邏輯網路,而路由器則將網路分成若干個邏輯子網。為了管理網路,一般要利用路由器將大型的網路劃分成多個子網。Internet由各種各樣的網路構成,路由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整個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計其數。Intranet要並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務,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組件,並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較復雜。
網關
網關,又叫協議轉換器,可以支持不同協議之間的轉換, 實現不同協議網路之間的互連。主要用於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或者區域網與主機系統的連接。在互連設備中,它最為復雜,一般只能進行一對一的轉換,或是少數幾種特定應用協議的轉換。網關一般是一種軟體產品。目前,網關已成為網路上每個用戶都能訪問大型主機的通用工具。

5. 寫出網路連接的三種類,及他們之間的區別

bridge:這種方式最簡單,直接將虛擬網卡橋接到一個物理網卡上面,和linux下一個網卡 綁定兩個不同地址類似,實際上是將網卡設置為混雜模式,從而達到偵聽多個IP的能力.
在此種模式下,虛擬機內部的網卡(例如linux下的eth0)直接連到了物理網卡所在的網路上,可以想像為虛擬機和host機處於對等的地位,在網路關繫上是平等的,沒有誰在誰後面的問題.
使用這種方式很簡單,前提是你可以得到1個以上的地址.對於想進行種種網路實驗的朋友不太適合,因為你無法對虛擬機的網路進行控制,它直接出去了.
nat方式:這種方式下host內部出現了一個虛擬的網卡vmnet8(默認情況下),如果你有過做nat伺服器的經驗,這里的vmnet8就相當於連接到內網的網卡,而虛擬機本身則相當於運行在內網上的機器,虛擬機內的網卡(eth0)則獨立於vmnet8.
你會發現在這種方式下,vmware自帶的dhcp會默認地載入到vmnet8界面上,這樣虛擬機就可以使用dhcp服務.更為重要的是,vmware自帶了nat服務,提供了從vmnet8到外網的地址轉 換,所以這種情況是一個實實在在的nat伺服器在運行,只不過是供虛擬機用的.很顯然,如果你只有一個外網地址,此種方式很合適.
hostonly:
這應該是最為靈活的方式,有興趣的話可以進行各種網路實驗.和nat唯一的不同的是,此種方式下,沒有地址轉換服務,因此,默認情況下,虛擬機只能到主機訪問,這也是hostonly的名字的意義.
默認情況下,也會有一個dhcp服務載入到vmnet1上.這樣連接到vmnet8上的虛擬機仍然可以設置成dhcp,方便系統的配置.
是不是這種方式就沒有辦法連接到外網呢,當然不是,事實上,這種方式更為靈活,你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從而達到最理想的配置,例如:
a.使用自己dhcp服務:首先停掉vmware自帶的dhcp服務,使dhcp服務更為統一.
b.使用自己的nat,方便加入防火牆.windows host可以做nat的方法很多,簡單的如windows xp的internet共享,復雜的如windows server里的nat服務.
c. 使用自己的防火牆.因為你可以完全控制vmnet1,你可以加入(或試驗)防火牆在vmnet1和外網的網卡間.
從以上可以看出,hostonly這種模式和普通的nat server帶整個內網上網的情形類似,因此你可以方便的進行與之有關的實驗,比如防火強的設置等
1、Bridge模式(一切都跟host一樣,只有ip不能與host相同)
ip 192.168.39.222
netmask:255.255.252.0
gateway:192.168.39.254
Primary nameserve:192.168.39.252
2、NAT模式
首先在host中查看VMnet8的IP(e.g. 192.168.255.1).
啟動VMware,點Edit下Virtual Network Setting… ,彈出Virtual network Editor對話框;
產看NAT選項卡,記錄NAT的Gateway IP address:192.168.255.2
在config中,填寫:
ip:192.168.255.5(與192.168.255.1在同一個網段的不同地址)
netmask:255.255.255.0(與192.168.255.1的隱碼相同)
Gateway IP:填寫VMware中的NAT網關192.168.255.2
Primary nameserver:填寫與主機中一樣的網關192.168.39.252,這樣就可以上網沖浪了.
如果填寫192.168.255.1,則不能連上外網.這里也可以不停,總之不能寫錯誤的地址
3、hostonly模式
(1)查看你的連接外網的網卡的屬性,選擇「高級」標簽,設置成允許共享,並設定允許的網路介面為VMNET1
(2)再插看一下你的VMnet1 的屬性,看一下TCP/IP協議的設置,你發現已經被自動設置為
192.168.0.1/255.255.255.0,
(3)windows下的設置完成,轉入到跑linux的虛擬機.將你的eth0的ip地址設置為靜態的(如果安裝時沒有選靜態的話)
按紅帽子圖標->系統設置->網路(或其它你了解的方法)
ip: 192.168.0.2(或其它在此網段上的地址)
netmask: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192.168.0.1 (VMnet1的地址)
dns:輸入你自己的DNS (host中用的DNS)
保存設置.如果你還沒有設置好主機名稱:
cd /etc/sysconfig
vi network
編輯HOSTNAME
cd /etc
vi hosts
加入:
192.168.0.2 yourhostname
重新啟動服務
su
/sbin/service network restart
(4)測試一下
網關: ping 192.168.0.1
dns: ping dnsserver
=============================
(1)Bridged方式
用這種方式,虛擬系統的IP可設置成與本機系統在同一網段,虛擬系統相當於網路內的一台獨立的機器,與本機共同插在一個Hub上,網路內其他機器可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也可訪問網路內其他機器,當然與本機系統的雙向訪問也不
成問題.
(2)NAT方式
這種方式也可以實現本機系統與虛擬系統的雙向訪問.但網路內其他機器不能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可通過本機系統用NAT協議訪問網路內其他機器.
NAT方式的IP地址配置方法:虛擬系統先用DHCP自動獲得IP地址,本機系統里的VMware services會為虛擬系統分配一個IP,之後如果想每次啟動都用固定IP的話,在虛擬系統里直接設定這個IP即可.
(3)host-only方式
顧名思義這種方式只能進行虛擬機和主機之間的網路通信,既網路內其他機器不能訪問虛擬系統,虛擬系統也不能訪問其他機器.
(4)not use方式
既是不使用網路,虛擬系統為一個單機.
一般來說,Bridged方式最方便好用.但如果本機系統是win2000而網線沒插(或者根本沒有網卡),網路很可能不可用(大部分用PCI網卡的機器都如此),此時就只能用NAT方式或host-only,之前所說的那兩塊虛擬網卡就是適應這兩種網路准備的.

6. 簡述主要網路連接設備的作用有何不同

貓:是每個運營商寬頻數據格式解析編碼必須的
路由器:一般帶有交換機功能,是讓多個電腦,手機同時可以上網

7. 無線網路主要有哪些設備有什麼區別

無線區域網主要設備有:無線接入點和無線網卡。無線接入點有AP、無線路由器、無線連接器等,無線網卡分台式機的PCI介面、USB介面以及筆記本專用的介面等。外網設備主要是由移動和聯通等公司提供的無線上網卡。另外,像網通、鐵通、衛星運營商提供的網路。

8. 網路中的連接設備和功能是什麼

1 網卡,又稱為網路卡或網路介面卡,英文簡稱「NIC」全稱為Network Interface Card 。為了將伺服器、工作站(通稱智能設備)連到網路中去,需要在網路通信介質和智能設備之間用網路介面設備進行物理連接,區域網中的多由一塊網卡完成功能。 網卡基本功能包括:基本數據轉換(例如並行到串列或串列到並行)、信息包的裝配和拆裝、網路存取控制、數據緩存、生成網路信號等。
2 集線器,(HUB)工作在OSI的第一層,即物理層。是區域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網路連線的匯集連接,集線器是用擴展乙太網連線的設備,讓更多端站點能相互通信。集線器不對經過的流量做處理或查看,其用途僅僅是延伸物理介質。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廣播技術,也就是HUB從任一個埠收到一個信息包後,它都將此信息包廣播發送到其他的所有埠。
3 交換機,對應於OSI模型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它可以在傳統的LAN中消除競爭和沖突。在交換機中數據幀通過一個無碰撞的交換矩陣到達目的口,與集線器不同的是,它並不把數據幀發往所有的埠,而只向目的的口發送。交換機檢查每一個收到的數據幀,並且對該數據幀進行相應的動作處理。在交換機內存中保存著一個物理地址表(MAC地址和交換機埠的對照表),它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的埠)。在網路中交換機主要具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交換機可以將原有的網路劃分成多個段,能夠做到擴展網路有效傳輸距離,並支持更多的網點節點。第二,使用交換機來劃分網路還可以有效隔離網路流量,減少網路中的沖突,緩解網路的擁擠狀況。目前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放火牆的功能。
4 路由器,工作OSL模型的第三層,即網路層。它們被用來把網段分隔成獨立的沖突域和廣播域。不僅每個網段都是它自己的沖突域和廣播域,而且每段網路都擁有自己的邏輯網路地址。此外,網路上的每個站點都擁有一個邏輯地址來指明它所處的網路和它的節點位置。它能將不同網段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路由器的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將大型網路拆分為較小的網路,以提高網路的帶寬。
2、在網路之間充當網路安全層,具備包過濾功能的路由器還可以作為硬體防火牆使用,為區域網提供安全隔離。
3、由於廣播消息不會通過路由器,因此路由器可以防止網路風暴。
4、實現不同的網路協議連接。
5、選擇最優的路由,可以學習到到達目標網路的多條路徑,並按照某種策略從中選擇最優的路徑。
5 數據傳輸線纜及轉換設備(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9. 請問:網路連接設備類型是什麼有兩個選項:交換機和集線器,有什麼區別呢/

應該選交換機。集線器是共享帶寬。交換機是自享帶寬的。而且交換機還有三層交換機的,可以連接網路。
網通寬頻的。這個復雜了。因為這個廣域網互聯。那就是用路由器了,我看過的又有說網關,網關設備是對應四層到七層的,由於各網路之間的協議轉換。所以這點我也有點不理解。但是,都說是路由,可能是協議轉換之後,還是用路由來定址。交換機一般都只能用於區域網,因為路由計算的能力不行,而且交換機也不是為了設計出來路由的。
好了,手酸,不要再補充了。洗澡去。不然沒熱水了~~
是交換機!

10. 網路硬體包括什麼,網路設備、網路連接設備、網路互連設備的區別與聯系

網路設備常用的包括: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入侵檢測(IPS)、VPN等設備。如果你說的網路連接設備我沒理解錯的話,包括:光纖收發器、光纖模塊、協議轉換器等設備。而網路互連設備則是上面兩種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