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網路操作系統中常用網路服務的配置。
3.掌握區域網體系結構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4. 熟練掌握常用區域網的網路設備及組網技術。
5.掌握Internet基本知識、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等網路應用。
6.了解網路管理的機制與方法。
7.掌握計算機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概念,防火牆概念。
8.了解計算機網路環境下,B/S結構程序設計的思想及基本方法。
Ⅱ 捷報連連!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等來了什麼好消息
王清遠,成都大學校長,也是一位讓人“又恨又愛”的大學校長……
成都大學捷報連連,校長王清遠終於等來好消息。
王清遠在2014年的時候,來到了成都大學擔任校長一職,他已經在成都大學任校長將近有6年的時間了。
對於王清遠是否還能夠帶領成都大學走過另一個6年,目前還不好說!
因為毛洪濤一事,王清遠的職業生涯發展或將面臨一道最大的坎,而這道坎他不知能不能邁得過去。
王清遠對於此事還未給出相關的回應,也沒有公開發表過任何的講話。
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如何,我們也將持續關注,看看王清遠是否能夠笑到最後。
Ⅲ C4ISR系統是什麼
21世紀,指揮手段的自動化程度產生了質的飛躍。這一大家族已從20世紀的 C2、 C3、 C3 I,發展成為今天的 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被認為是繼「核武器、洲際導彈出現之後新軍事革命的新寵」,並在變革中仍不斷發展。
現代戰場新「寵兒」
C4ISR系統是保證指揮員和指揮機關對部隊人員和武器實施指揮控制的「人— 機系統」,其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監視與偵察分系統,就像人的「大腦」 、「神經」和「耳目」,把各種作戰力量、各個戰場及其子系統緊密地連為一體,形成強大的軍事優勢。而今,這一綜合技術的新發展格外引人關注和重視。
從目前C4ISR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來看,該系統一般分為戰略 C4ISR系統和戰術 C4ISR系統兩大層次。戰略 C4ISR系統擔負著國家最高決策層對軍隊和戰略武器進行指揮控制的任務,主要保證國家與軍事盟國在平時、危機時刻和戰時的各個階段,能不間斷地指揮和控制部署在各地的軍事力量,採取各種軍事行動,達成戰略、戰役目的。戰術 C4ISR系統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在戰役戰術作戰行動的全過程中,能不間斷地指揮和控制參戰的軍事力量,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並達成戰役戰術目的。在特定作戰條件下,戰術 C4ISR系統的一些手段、規模和使用范圍並行存在,可根據作戰需要重新組合,以滿足各種規模、職能作戰單位(大到集團軍、聯合作戰部隊、航母作戰編隊等,小到營、連、單兵)的指揮需要。
近年來,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十分重視一體化 C4ISR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其中尤以美軍最具代表性,他們耗費巨資構建了覆蓋全球的 C4ISR作戰指揮網,在近期的幾場局部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從事物的另一面看, C4ISR系統並非十全十美,目前還存在著易受攻擊、生存能力弱、互通性能差等弱點。進入21世紀之前,美軍出台了一項新舉措,即加速開發「全球信息柵格」系統( G I G),欲為建設和發展 C4ISR系統增添免疫能力、抗毀能力和互通能力。
足智多謀的「大腦」
兵貴神速,歷來是兵家所追求的目標。而兵之神速首先取決於指揮神速,只有高效率的指揮才有可能產生高效率的作戰行動。
為了提高作戰指揮的速度和效率,歷史上人們多從改造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性能、提高指揮人員素質、簡化指揮程序、改革指揮作業內容和方法、改變指揮方式、提高通信工具效能等單一方面尋找突破口。而現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則把人的智能與機器功能結合起來,全面系統地提高了信息獲取與處理、運籌謀劃、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指揮活動的時效性。據有關統計,一個成功的 C4ISR系統,能夠使戰略、戰役指令的生成與傳輸縮短為5-7分鍾,戰術指令的生成與傳輸只需不到一分鍾,「真正做到了有效地控制部隊和隨意撥拉敵人的算盤珠子」。
縱橫交錯的「神經」
C4ISR通信分系統把各指揮中心、預警系統、作戰部隊以及情報部門等有機聯系起來,通過戰略通信網、戰役通信網、野戰通信網、衛星通信網、計算機通信網等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戰場中樞神經。
日趨完備的通信系統和網路,以統帥部通信樞紐為中心,以固定通信設施為主體,運用大功率無線電台、地下(水下)電纜、光纜、架空明線、無線電接力、散射、衛星等傳輸信道,連接各級指揮所通信樞紐(通信中心)。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和多國部隊所建立的戰區通信網路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多、最全、最先進的,它運用衛星通信技術和數字化通信網路技術,把數十年來各國研製、生產和裝備的各種戰略、戰役及戰術通信網路和設備全面融合,綜合為一體化的高效率通信和計算機處理系統。戰爭中,全方位的戰略通信網、商業衛星終端、國防交換網中繼線、自動數字網線路,以及大量的用戶專用線路、點對點通信線路和數據通信線路,保證了作戰高峰的實時信息傳播。難怪 C4ISR系統中的通信和信息網路系統,被譽為軍隊信息和作戰力量的「粘合劑」。
知天知地的「耳目」
C4ISR監視與偵察分系統,類似人的「耳目」,它使指揮控制的觸角幾乎伸向作戰行動所涉及的各個領域。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獲取技術的每一次重大變革或延伸,都會為戰場的「發現」提供強有力支持,使戰場「單向透明」。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紅外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等相關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戰場監視與偵察以「非凡神功」知天知地。
據有關統計,現代戰爭中所需信息的65%以上是通過信息獲取技術獲取的。戰略信息獲取系統主要由一些探測和預警系統組成,其作用是將發現和探明的敵方戰略部署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有關目標及參數,通過航天、空中、地面和海上等各種信息獲取技術手段,利用指揮、控制系統進行分析處理,該系統既可對一個或多個戰區內40%至60%的重大目標和軍事行動擁有實時、全天候、連續的信息獲取,又可以掌握和控制每個戰區4000平方公里范圍內89%的機動目標,為戰略和戰役行動提供500個打擊目標的信息。
當前,世界各軍事強國均在加強以航天偵察為重點的軍事偵察和探測技術相關系統的開發,以加強戰場信息感知能力,並以此作為實施和奪取信息優勢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新型裝備的「靈魂」
今天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在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同時,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便是強調武器裝備必須系統匹配。 C4ISR系統向作戰分隊乃至火力單元的延伸,使主戰武器向信息化平台擴展,實現指揮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無縫隙鏈接,大幅度地提高了作戰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從而形成整體綜合打擊優勢。
現代戰爭充分證明, C4ISR系統已經成為戰鬥力的「倍增器」。海灣戰爭中,美軍運用一體化 C4ISR系統,取得了明顯的戰果,其「精確定位打擊系統」、 「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超智能監視和目標截獲系統」等,採用多種先進技術把目標的偵察定位、數據處理、情報傳輸和指揮引導、火力攻擊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系統的各功能完美整合,保證了實現戰場「第一時間」發起攻擊。在科索沃的「聯盟力量」空中打擊作戰行動中,北約陸海空三軍的作戰力量,不僅有諸國空軍的數百架飛機在天上進行大規模的作戰活動,而且游弋於大洋之上的數艘驅逐艦、巡洋艦和潛艇也發射了巡航導彈。這一空中、水上和水下打擊兵器的「幕前」大合唱,當然離不開「幕後」的各種保障,更離不開 C4ISR系統強有力的支持。
未來,戰爭正走向信息化、網路化、精確化、隱身化、立體化和小型化,聯合作戰將成為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數字化部隊和數字化戰場將是21世紀信息戰的兩大支柱,而一體化「變種」的 C4ISR系統仍將在變革中發展,並成為主宰未來戰場之「靈魂」。
Ⅳ 成都大學傳來了什麼好消息
成都大學在其學校官網上向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宣布了一條好消息,成都大學的學子們終於刷新了學校參賽以來最好的成績,在2020年第五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路技術挑戰賽中,成都大學的學子們從多支參賽隊伍當中脫穎而出,最終為本校贏得了一項全國一等獎、一項全國二等獎,以及一項全國三等獎。
3、能夠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大學當中一些比較重要的賽事並非是學生個人單獨參加的,需要組團報名參加,因此大學生參加比賽也能夠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意識,知道怎麼和其他同學更好進行合作,也能夠讓自己有機會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
那麼,你們認為大學生參加比賽是否有必要呢?對於成都大學的學生們,在2020年第5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當中獲獎,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發表觀點和看法。
Ⅳ 000c4300973c是什攝像頭
羅技C1000e 4K網路攝像頭。
攝像頭(CAMERA或WEBCAM)又稱為電腦相機、電腦眼、電子眼等,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被廣泛的運用於視頻會議、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過攝像頭在網路進行有影像、有聲音的交談和溝通。另外,人們還可以將其用於當前各種流行的數碼影像、影音處理等。攝像頭可分為數字攝像頭和模擬攝像頭兩大類。數字攝像頭可以將視頻採集設備產生的模擬視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進而將其儲存在計算機里。模擬攝像頭捕捉到的視頻信號必須經過特定的視頻捕捉卡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模式,並加以壓縮後才可以轉換到計算機上運用。數字攝像頭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後通過串、並口或者USB介面傳到計算機里。電腦市場上的攝像頭基本以數字攝像頭為主,而數字攝像頭中又以使用新型數據傳輸介面的USB數字攝像頭為主,市場上可見的大部分都是這種產品。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與視頻採集卡配合使用的產品,但還不是主流。由於個人電腦的迅速普及,模擬攝像頭的整體成本較高,而且不能滿足BSV液晶拼接屏介面等原因,USB介面的傳輸速度遠遠高於串口、並口的速度,因此市場USB介面的數字攝像頭。模擬攝像頭可和視頻採集卡或者USB視頻採集卡配套使用,很方便的跟電腦連接使用,典型應用是一般的錄像監控。潔凈區攝像頭,潔凈區嵌入式專用攝像頭是針對潔凈區無塵室重要設備關鍵崗位實時監控的專用攝像頭。該攝像頭純平面板,嵌入彩鋼板安裝,零衛生死角,清潔方便,安裝便捷,能快速多點布控,兼容主流視頻系統。
Ⅵ 計算機網路題
1.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
2.按計算機連網的區域大小,我們可以把網路分為區域網和廣域網
3.Internet上的計算機使用的是TCP/IP協議
4.被成為網路之父的是ARPAnet網
5.Internet中各個網路之間能進行信息交流靠網路上的世界語TCP/IP協議
6.DNS伺服器就是提供IP地址和域名之間的轉換服務的伺服器。
7.懶得算了
8.常用的Internet提供的服務有WWW服務、FTP服務、TELNET服務、EMAIL服務等服務中的3種即可。
9.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0.構成區域網的基本構件有計算機(特別是PC機)、傳輸媒體、網路適配器、網路連接設備、網路操作系統
11.物理層傳送數據的單位是比特,數據鏈路層傳送數據的單位是幀,傳輸層傳送數據的單位是報文,應用層傳送數據的單位是報文。
12.網路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拓撲結構、星型拓撲結構、環型拓撲結構等。
13.網路互聯方式有 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DDN專線、ASDL非同步傳輸方式、ATM(不對稱數字用戶服務線)、有線電視網、VPN(虛擬專用網路)等。
14.使用雙絞線組網雙絞線組網,雙絞線和其他網路設備(例如網卡)連接使用的接頭是必須是 RJ45接頭(水晶頭)。
15.目前常見的區域網類型有乙太網(Ethernet)、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非同步傳輸模式(ATM)、令牌環網(Token Ring)、交換網(Switching)。
16.網路適配器又稱網卡或網路介面卡,英文名NIC
Ⅶ 全國計算機能力挑戰賽含金量如何
全國計算機能力挑戰賽含金量高,由諸多名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重慶大學等全國各地高校參加。
大賽的主辦單位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成立於1989年11月1日,其主管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全國一級法人學會。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簡稱C4賽)也是其主辦的品牌賽事,主要面向985和211重點院校。
(7)c4計算機網路大賽擴展閱讀:
全國計算機能力挑戰比賽內容:
第二屆全國高校計算機能力挑戰賽面向全國高校,大賽設有大數據應用賽、人工智慧應用賽和嵌入式系統應用賽等時下熱門的賽項面向985和211院校。
該改賽也設置有比較基礎的office應用、程序設計和數字媒體創新設計等賽項,對於全國兩千多所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相對比較友好,這也是計挑賽和C4賽的定位不同之處。
Ⅷ 什麼是C4IS系統
C4ISR是表示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計算機(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監視(surveillance)和偵察(reconnaissance)綜合一體化系統的縮略詞。
戰略管理是高層次管理,是"一門著重製定、實施和評估管理決策和行動的具有綜合功能的藝術與科學。"C4ISR系統戰略管理是指相關高層決策與管理機構從總體上對C4ISR系統的建設與運用進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全程管理,從而統一建設標准、確定負責部門、明確實施步驟和進行全面評估的動態過程。
從「煙囪式」的各自為戰到系統綜合集成
海灣戰爭是美軍實施C4ISR系統戰略管理的一個分水嶺。海灣戰爭前,美軍的 C4I系統,是由不同的部門負責,通過不同的財政撥款,列入不同的計劃,由不同的承包商研究、設計和製造。這些系統就其本身而言,可能是非常成功的。然而,由於沒有全局籌劃和統一的標准,其各自獨立的封閉式的綜合技術使得系統間失去了互通、互操作的能力,一個個自動化程度很高的C4I系統成為一個個"自動化孤島",成了共用能力很差的"煙囪式"系統。
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C4I系統和海軍C4I系統不能互通,所謂協同只是臨時搭配,許多信息要依靠人工傳遞。海灣戰爭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992年2月提出了"武士"C4I計劃。該計劃要求在世界任何地方的美國作戰部隊,都能在任何時間從任何級別的C4I系統或信息融合中心獲取所需的作戰空間圖像。
在海灣戰爭軍事實踐和"武士"C4I這一新概念的需求下,美國國防部通過深刻反思,決定放棄原來的孤立式的開發和管理方針,改為採用開放式系統工程方法,要求把全球指揮控制系統和國防信息系統網統一建設,各軍兵種共享。並由作為國防部隊信息技術標准執行機構的國防信息系統局牽頭,集中了多軍兵種機構中的資深專家於1993年開發、制定了一個"信息管理技術體系結構框架",並將它確定為國防部信息系統集成的惟一框架。此外,美軍《四年防務審查》及《國防部信息技術管理戰略規劃》也對C4ISR系統的發展建設提出了指導思想和未來發展規劃。
199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針對C4I體系結構缺乏規范化的現狀,宣布由國防部來統一管理實施,定義和開發C4I的體系。
1995年11月,美軍成立了由助理國防部長負責的C4ISR綜合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由來自參聯會、各軍兵種和國防部各部門的代表組成,著重研究開發各相關綜合C4ISR體系結構過程,並由綜合體系結構委員會直接承擔C4ISR體系結構框架開發工作。其目的是為美軍建立一組規劃和指南,以便在開發和編制具體的C4IS R體系結構文檔中使用。
美陸、海、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基礎政策和總體規劃的指導下,修訂並制定了各自的C4I信息系統計劃,在經過充分協商和醞釀後,又於1996年公布了聯合作戰使用的信息系統技術體系結構。
美軍C4ISR戰略管理方針的轉變已經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初見成效。在空襲科索沃的戰爭中,北約軍隊實現了信息化、網路化和一體化作戰,包括圖文、聲像資料在內的情報信息基本實現了數字化網路傳輸和無縫鏈接。
當前,美國的防務理論由"基於威脅"轉向"基於能力",美軍事轉型的核心,是從以平台為中心轉向以網路為中心,並將"網路中心戰"列為美軍未來的主要作戰樣式,提出了開發建設將陸、海、空和太空的各種感測器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集成為一體的系統之系統。形成搜索偵察、監視、識別、打擊和戰損評估的無縫鏈接,實現"發現"即"摧毀"的最佳作戰效果。因此,2001年秋,美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成立了信息開發辦公室,負責這一轉型技術和系統的開發工作。C4ISR的實現將幫助美軍獲得信息、決策和作戰行動等方面的優勢。它將成為軍隊提高作戰能力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為實現美軍2020聯合構想中所期盼的能力提供保障,並成為美國防部有關轉型戰略計劃的基礎。
美軍C4ISR系統戰略管理的啟示
美軍C4ISR系統戰略管理是在總結20世紀60年代以來軍隊相關系統建設和數次戰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全軍統一執行的作戰體系結構框架、系統體系結構框架和技術體系結構框架,達到戰場武器系統一體化、信息系統一體化的目的,進而達到提高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目的。其戰略管理,在戰略學說、組織工作和技術方面有以下幾個可供借鑒之處:
(1)制定綱領性的發展規劃
美軍重視系統戰略管理,強調系統集成的指導思想,突出全局籌劃。因此,美軍不僅提高單項武器系統的信息技術含量,同時更注重推動各作戰力量系統集成水平的提高。在系統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圍繞加強系統集成這個中心,突出頂層設計和綜合建設,制定出了綱領性的發展規劃,在關照局部發展的同時,貫徹了以全局統率局部的發展思路。
美軍從海灣戰爭中的"自動化孤島"和"煙囪式"系統上汲取了經驗教訓,認識到未來的戰爭,即使是一場局部戰爭,也將是多軍兵種或多國部隊的聯合作戰, C4ISR系統的融合與互通是實現聯合作戰能力的基礎。美軍之所以能在其後的幾場局部戰爭中較好地實現了C4ISR系統的融合與互通,是與1992年2月美軍參聯會在下個世紀的通信和聯合作戰總體規劃和框架文件中提出的"武士"C4I計劃分不開的。這是美軍為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C4ISR系統制訂的發展總綱,也是美國防部各軍兵種、各防務機構以及有關部門制訂電子信息系統發展規劃和開發C4ISR系統裝備的基礎和依據。在其指導和影響下,美國全軍和各兵種的C4ISR系統建設有章可循,既使C4ISR系統的建設保持了內容上的連續和一貫,又使C4ISR系統發展規劃和策略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注重完善軟環境建設
這里的軟環境指的是為C4ISR系統制定的各種方針政策、標准原則、體系結構框架、管理方法以及有關的規章制度等。20世紀90年代幾場高技術戰爭和巨大的國防開支,使美軍從以往注重C4ISR系統硬體設備建設,轉而認識到C4ISR系統發展中軟環境的重要性。為此,美國防部、參聯會和國防信息系統局出台了大量的有關文件。這些軟環境提出並堅持了開放式系統和信息共享的原則,制定了C4IS R系統有關政策和標准,規定了必須遵循的公共原則,為C4ISR系統的全面、健康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3)提高C4ISR系統建設在國防建設中的地位
提高C4ISR系統建設在國防建設中的地位一方面指的是調整和提高組織管理機構的層次,另一方面是要提高C4ISR有關項目的優先等級。調整和提高組織管理機構的層次,不僅可以有效地匯集和組織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還有助於部隊信息化、現代化發展中關鍵技術和難點問題的解決。C4ISR系統的建設是瞄準未來信息化戰爭,全面提升部隊戰鬥力最為重要的基礎性環節之一。在C4ISR系統開發和建設中,針對具有全局影響力的"瓶頸"難題,提高其研究的優先等級,在部隊的作戰能力向信息化邁進的建設過程,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極帶動作用。
(4)以新的作戰理論指導系統發展
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促進軍事領域的變革和發展,推動著軍隊武器裝備、體制編制和軍事理論的發展進步。而軍隊建設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軍事理論的創新及其在軍事實踐中所受的技術制約,又會不斷提出新的軍事需求,指導和推動新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從20世紀80年代初美軍提出 "空地一體戰"理論,到21世紀初美軍的防務理論由"基於威脅"轉向"基於能力",並以"網路中心戰"勾勒未來的作戰模式,這些軍事理論上的轉變和創新,產生了全新的軍事需求,不斷要求和推動C4ISR系統在概念和功能上拓展以及在可靠性、安全性和生存性等方面不斷增強和完善。這也是美軍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從C2逐步發展到C4ISR,並進一步提出C4KISR這一新概念的主要動因。
(5)全面系統的監督與評估
全面系統的監督與評估是保證資源利用率和系統實用性的根本手段。美軍從以往C4ISR系統建設過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逐步確立和完善了較為科學合理的監督與評估機制,成立了相應機構對從事C4ISR系統建設的相關部門和系統的開發與采辦實施監督;使用軍隊和地方眾多機構和人員從選題立項、開發研製、功能實現、作戰使用等多個環節對C4ISR系統進行評估,從而保證系統建設方向的正確合理,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系統功能與實戰需求的密切吻合,使C4ISR系統發展建設水平提升迅速,作戰使用效果顯著。
Ⅸ c4比賽含金量
C4賽是主打高水平、高難度、高要求的高端計算機類系列賽事,無論是參賽門檻、賽題難度、賽事含金量都相對較高,賽事主戰場在985、211等一流高校,享有較高的聲譽。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China Col legiate Comput ing Contest,簡稱C4)是面向全國高校各專業在校學生的科技類競賽活動,2016年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聯合創辦。
大賽舉辦5年來,參賽人數突破15萬,影響廣泛。第六屆(2021年)「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繼續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主辦。「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路技術挑戰賽」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內競賽項目」。
一、競賽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路技術挑戰賽
中文名稱:C4-網路技術挑戰
面向對象:高等學校計算機類,電氣信息類和其他相關專業本科學生與研究生
歸屬產業:互聯網與信息產業
比賽品質: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
二、競賽目的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中國大學計算機競賽,簡稱C4)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聯合創辦於2016年,2021年第六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繼續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主辦。
「網路技術挑戰賽」為「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的競賽模塊之一,目的在於適應網路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對接經濟社會人才需求,促進學生在網路技術研究與設計,開發與應用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促進相關專業的新工科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變革,促進創新教育體制的產教融合,產學協同育人,促進學生科創成果的產業轉化與創業孵化。
三、參賽對象
競賽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於2名,不多於6名學生組成的團隊為參賽單位。團隊所有成員在報名時按對參賽作品的貢獻度自行排序。鼓勵跨專業,跨學科與跨高校組建團隊,鼓勵境外高校組團隊競爭。每支團隊可有1至2名指導老師,允許有一名指導老師來自企業。
競賽資格以學生報名時所擁有的在校學籍為准,已畢業的學生不具備參加資格。競賽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組別,以所有成員中的最高學歷作為參賽團隊分組的依據。學生所在的高校負責學生參賽資格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預先確定的團隊應提供所在學校開具的學籍證明材料。
可通過邊賽邊練的方式提高建模能力,比賽證書只是一種體現形式而已。建議參與試試!
Ⅹ c4網路技術挑戰賽含金量高嗎
我的比賽主要是為了通過邊賽邊練的方式提高你的建模能力,我想能力提高才是關鍵,證書只是一種體現形式而已。建議參與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