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實驗報告網線的製作
擴展閱讀
電腦密碼輸入無法正確 2025-09-20 10:37:40

計算機網路實驗報告網線的製作

發布時間: 2022-04-25 05:35:24

❶ 網線製作方法

網線8芯水晶頭b種接法是白橙、1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工具/材料:壓線鉗、水晶頭、網線。

步驟一、首先用壓線鉗剝離網線的塑料外層。

❷ 綜合布線系統超五類雙絞線製作實驗報告

摘要 五.實驗記錄

❸ 求一份計算機網路實習報告

了掌握一些計算機的軟、硬體知識,為了為今後學習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網路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計算機組網與網路技術實習。

我,王斌、張涵、任艷艷、歐陽天石、王子超被分在第一組,張涵任組長。

第一步是拆機子。前端帶有磁鐵的改錐在拆裝機箱螺絲釘時很容易上手,拆機子這一步沒有太大的麻煩。

拆完電腦後,我擺弄了一下各個硬體:網卡很好認,即使不看它的"D-LINK"標志,看一下它附帶水晶頭的插口即知;內存條也很好辨認,是直尺大小的一個綠色長條;滑鼠是雙飛燕的雙鍵滑鼠,手感自然比不上三鍵滑鼠;光碟機是NEC的VCD光碟機(可惜不是DVD光碟機,不然就可以趁空閑時偷偷看DVD影片了);硬碟是made in 馬來西亞的"西部數據";至於機箱,我們的是卧式的,還有一些是塔式的。

揣摩一番硬體後,是該把它們裝回去的時候了。先由我主刀安裝AMD的CPU。將"零插拔力"的插口的橫桿拉起,然後將CPU無針的三角對准插口無孔的三角處放下去拉下橫桿即告完成。接下來是裝風扇——將風扇基座的簧片卡住CPU插口側端亦固定完畢。只是由於供我們拆裝的機子是較早前的電腦,其風扇接線並不是像常規的接法一樣接在主板上,而是接在電源線上,這讓我略微思考了一會。

很輕松地將顯卡和網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上、內存條插在黑色的插槽後,便要開始數據線的安裝了。軟碟機的數據線最為明顯,是分叉的,不用費勁就可以找出並裝好。接下來是光碟機、硬碟的數據線,因為我在家中安裝過刻錄機,安裝它們自然不在話下。當然,這里有一個訣竅:將數據線的紅色邊緣朝向電源線介面那一方就不會接錯了。另外,接滑鼠的和鍵盤時發現其介面不是主流機箱介面中的綠色介面和紫色介面。

組裝完畢,第三步是進行安裝系統的實習。由於機子本身已經裝有windows98系統,我們打算格式化系統盤後重新安裝。

先是直接在C盤下輸入以下命令:format c:/q,即快速格式化C盤。格式化完畢重啟電腦,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界面,將啟動順序設置為"CD-ROM"優先。保存設置退出後再次重啟電腦,在光碟機中放入win98安裝盤,光碟引導後選擇"start with cd-rom......"一項,片刻後即進入win98安裝界面。

小設置幾下後便進入30來分鍾的系統安裝過程,此時可留一人值守,其他同學就可以放鬆放鬆了。

安裝過程進行到某一階段後,系統會重啟。重啟三次後,win98操作系統便基本安裝完畢。

第四步是裝驅動。由於不熟悉各驅動安裝盤的內容,又沒有說明書可供參考,所以幾乎是挨個嘗試著安裝的,而且失敗了多次。其中有一次網卡安的"XXcomX2000"(打叉的內容記不得了)的驅動,安裝完畢後倒也無故障和沖突,但卻無法正常使用網卡。後來找到了D-LINK的驅動重裝了一遍才算安裝成功。

第五步是練習分區。這里要用到DOS的fdisk命令。其實,我以前的分區多是用XP安裝盤直接分區,或是在windows xp下用"分區魔術師"分區,都比fdisk分區命令要簡單得多,換句話說,我還真沒怎麼用過fdisk。

同先前的format命令一樣,我是在安裝盤的"win98"目錄下調用該命令的(前提自然是在純DOS操作平台下)。直接輸入fdisk命令即進入分區菜單。

首先是刪除分區。選擇第三項即是刪除分區功能。新的菜單里又有子菜單供你選擇,依次是"刪除基本分區"、"刪除擴展分區"和"刪除邏輯分區"。需要注意的是,刪除分區時必須先刪除"邏輯分區",再刪除"擴展分區",最後才刪除"基本分區",否則系統會提示刪除分區無效。

刪除完分區後,就該回到主菜單選第一項創建分區。創建分區的順序正好和刪除分區的順序相反。即先創建"基本分區",再創建"擴展分區",最後創建"邏輯分區"。值得注意的是,創建基本分區時系統會提示你是否將所有空間分配到該分區,這里選"否",然後就可以自己定義分區的空間大小。另外在創建分區時不要設置卷標,否則系統可能會不識別分區。

萬一不小心設置了卷標也不要緊,再格式化一遍設置了卷標的分區,然後在系統提示是否清楚卷標時選擇"是"即可。

創建完全部分區後,就需要選擇主菜單的第二項把基本分區設置成活動分區,最後退出fdisk的菜單,用format命令依次把各分區格式化一遍即可。

第六步是製作網線。網線的製作方法比較獨特,先是用特製的鉗子在網線的外皮上輕劃一圈,即可用手把外皮剝掉。接下來是分線,剝離外皮的網線會露出八條小線,白色和彩色的小線兩兩繞在一起。只需將八條小線從左到右按以下順序分好即可:白、橙、白、藍、白、綠、白、棕(沒錯,白線總是在左邊)。最後,將藍線和綠線左邊的白線交換一下位置,一根網線就分好線了。分好線以後就可以安裝水晶頭了,將分好線的一頭插入水晶頭里,然後用剛才劃外皮的特製鉗子加緊水晶頭即可。安裝水晶頭前一定要注意將八根小線弄平弄齊,否則裝入水晶頭時可能會出現個別小線套不上水晶頭里的金屬觸片的情況,從而導致整根網線作廢(只能剪掉水晶頭重裝)。

第七步是連接區域網。這一步倒沒有什麼太難的地方,只不過需要反復調試。可先在"開始"-"運行"里輸入"cmd"進入"命令提示符",然後輸入"ipconfig"查看本機或是其它機子的IP地址。然後在"網上鄰居"里設置好"網關"、"子網掩碼"和"IP地址"就可以嘗試著連接目標計算機了。如果連接不上可以考慮在"命令提示符"里"ping"一下,看是否網路連接通暢。如果第四步和第六步工作沒做好的話,都有可能導致這一步無法完成。

第八步是網上沖浪。進入這一步就相對輕松多了。很多同學都對在線電影感興趣,只是不知道免費在線電影網站的網址,我告訴他們網站的網址,又幫他們下載並安裝好real player 10,就可以在線觀看電影了。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機房的電腦都安裝了還原精靈,一重啟就會自動還原系統盤(C盤),所以我下載的軟體一律放在D盤。

與別人不一樣的是,我並不著急網上沖浪,而是先下載一個叫"MAXTHON"(即"遨遊")的瀏覽器。眾所周知,IE瀏覽器本身太耗資源,反應速度慢,且極易出現"停止響應"的現象,而遨遊就快捷多了,我已經習慣用它了。

下載好瀏覽器後,我接著下載"紫光拼音輸入法3.0",它相對於"微軟拼音"和"智能ABC"要好用得多。安裝完"紫光拼音"後,我才正是開始網上沖浪。

想去的網站太多,可是沒記住它們的網址怎麼辦?好在我有一個隨叫隨到的"收藏夾",那就是我的網站。沒錯,自己的網站總歸是記得的,而平時我就注重將各大酷站鏈接到我的網站上,這樣走到哪裡都不怕。

先在我的網站里進入"千龍新聞網",看看當天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新聞。接著進入"全球中文論壇網",看看當日有什麼精彩的、搞笑的帖子,然後就在"博客中國"里看看有哪些值得學習的知識。

潛水完畢,先看看郵箱里的郵件並回復,接著進入"中國學生網"開始灌水。先在"電腦網路"里幫助初學者回答問題,接著在"IQ競技場"上接詩、對對聯,最後看看以前發的帖是否有人回復以及看看他們的評價。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灌完水後,雙眼已略帶疲憊,需要輕松一下。於是來到音樂網站聽聽最新的歌曲,來到FLASH網站看看FLASH新作,來到"中國聲音網"聽聽曲藝、相聲,用"龍卷風收音機"聽聽廣播電台,不由感到暢快無比。

輕松之餘,忽然想學些技術,於是看看"手機有人網"的手機資訊,看看"京東多媒體論壇"的時尚數碼,看看"豆豆技術網"里的電腦技術......

最後是維護自己的網站。先回復留言本里的留言,更新一下建站日誌,然後用"寫字板"(汗,機房的電腦里居然沒有"WORD")寫下一篇已經構思好的文章,然後在網上發布......

不知不覺,一周的計算機實習結束了。這次實習就像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開拓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技能,也加強了我的動手能力,讓我與電腦進行了一次"零距離"接觸,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次彌足珍貴的經歷。
文章來自於贏百網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❹ 求教網線的製作方法。

網路設備常用的元件,它由雙絞線和RJ45頭組成,由於製作不當會影響網路的連通。下面簡單介紹雙絞線的與製作方法。

雙絞線按連接的方式一般分為直通線和交叉線。

直通線:是用於連接網路中計算機與集線器(或交換機)的雙絞線。它又分為一一對應接法和100M接法。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頭連線要一一對應,這一頭的一腳,一定要連著另一頭的一腳,雖無順序要求,但要一致。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帶寬的通訊速率。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顏色是固定的,具體排列順序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

交叉線:是用於連接網路中相同類型設備的雙絞線,如: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交換機的級連等

下面就介紹雙絞線的製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 1: 利用斜口鉗剪下所需要的雙絞線長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過 100米。然後再利用雙絞線剝線器(實際用什麼剪都可以)將雙絞線的外皮除去2-3厘米。

步驟2: 剝線完成後,此時可看到四對共8條線,它們雙雙扭在一起,這四對線是:白橙/橙、白藍/藍、白綠/綠、白棕/棕。然後小心地剝開每一對線,因為我們是遵循EIA/TIA 568B的標准來製作接頭,所以對線的顏色是有一定排列順序要求的。如果製作的是100M直通線,兩端則按下面順序排列: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如果製作的是交叉線,則按以下順序排列:

一 端: 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另一端: 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步驟3:將排好順序的8條線捋直,用壓線鉗將多餘的線切除,只剩下約14mm的長度,之所以留下這個長度是為了符合EIA/TIA的標准,注意切口部分要整齊。

步驟4:將RJ45頭有接觸銅片的一面朝上,把切好的8條線按已排列的順序插入RJ45頭的線槽內,在確定雙絞線的每根線都已正確插放好之後,就可以用RJ-45壓線鉗用力將RJ45頭壓實。

重復以上步驟,做好相應的另一端,這樣一條雙絞線便作好了。此時,您可以把原來正常接入、運行暢通的網線拔下來, 換上您製作的雙絞線,試著看是否能繼續瀏覽網頁;或在DOS命令下運行PING命令,看是否能連通。

❺ 簡述製作網線的步驟

網線製作方法的詳細步驟:我們使用網線鉗的剝皮功能剝掉網線的外皮,會看到彩色與白色互相纏繞的八根金屬線。橙、綠、藍、棕四個色系,與他們相互纏繞的分別是白橙、白綠、白藍、白棕,有的稍微有點橙色,有的只是白色,如果是純色,千萬要注意,不要將四個白色搞混了。我們分別將他們的纏繞去掉,注意擺放的順序是:橙綠藍棕,白在前,藍綠互換。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擺好位置之後將網線擺平捋直,使用切線刀將其切齊,切線刀通常的網線鉗都有,一定要確保切的整齊,然後平放入水晶頭,使勁兒往前頂,當從水晶頭的前放都看到線整齊的排列之後,使用網線鉗子的水晶頭壓制模塊將其擠壓。這種網線製作的順序是通用的B類網線製作方法。如果是A類網線製作順序是橙綠互換,變成: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直連線是網線兩端的水晶頭都是A或者B,如果是交叉線則一頭是A一頭是B。我們常見的以下情況需要直連線,如:計算機和交換機互連,交換機與路由器互連,如果是計算機和計算互連則需要交叉線。網線插座的接法順序只需對照顏色,不用記順序。當然了,這些網線製作方法也都不一定每個人都在使用。因為很多網路設計者通常並沒有嚴格遵守這個規則,不過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則,網線的抗干擾性能和抗衰減性能就很差。還是建議設計者嚴格按照這個順序,這樣可以保證網路的最佳運行狀態。所以,如果我們去維修網路的話,一定要好好的看一下原來的舊水晶頭按照什麼方式來製作的,我們按照它的順序做就是了,因為我們只是製作一端的水晶頭,所以要依據現有的網線製作順序,否則,就必須兩頭開刀,都重新按照標准製作一遍。另外網線的長度最好不要大於100米,因為越長型號衰減越厲害,另外銅芯比較細的網線最大傳輸距離很有限,可能連50米都達不到。

❻ 怎樣製作網線

雙絞線的種類與選擇:

雙絞線(Twisted-Pair Cable;TP)

區域網中的雙絞線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簡稱UTP)和屏蔽雙絞線(Shielded Twisted Pair,簡稱STP)兩大類。

STP外面有一層金屬材料包裹。使用金屬屏蔽層來降低外界的電磁干擾(EMI),當屏蔽層被正確地接地後,可將接收到的電磁干擾信號變成的電流信號,與在雙絞線形成的干擾信號電流反向。只要兩個電流是對稱的,它們就可抵消,而不給接收端帶來雜訊。可是,屏蔽層不連續或者屏蔽層電流不對稱時,就會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屏蔽效果而導致雜訊。STP線纜只有當完全的端對端鏈路均完全屏蔽及正確接地後,才能防止電磁輻射及干擾。要使雜訊減小到最小,提高信噪比,這種抗干擾、防輻射的能力,就是所謂的電磁兼容性(EMC)。STP可以減小輻射,防止信息被竊聽,同時具有較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價格相對要貴,安裝也比較復雜。

UTP外面則只有一層絕緣膠皮包裹,這種網線在塑料絕緣外皮裡麵包裹著八根信號線,它們每兩根為一對相互纏繞,形成總共四對,雙絞線也因此得名。雙絞線這樣互相纏繞的目的就是利用銅線中電流產生的電磁場互相作用抵消鄰近線路的干擾並減少來自外界的干擾。每對線在每英寸長度上相互纏繞的次數決定了抗干擾的能力和通訊的質量,纏繞得越緊密其通訊質量越高,就可以支持更高的網路數據傳送速率,當然它的成本也就越高。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國際電信委員會EIA/TIAElectronic Instry Association/Telecommunication Instry Association已經建立了UTP網線的國際標准並根據使用的領域分為5個類別(Categories或者簡稱CAT),每種類別的網線生產廠家都會在其絕緣外皮上標注其種類,例如CAT-5或者Categories-5。總之UTP價格相對便宜,組網方便。

雙絞線按電氣性能劃分的話,通常分為:三類、四類、五類、超五類、六類雙絞線等類型,數字越大,版本越新、技術越先進、帶寬也越寬,當然價格也越貴了。
三類、四類線目前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了,如果有,也不是以三類或四類線出現,而是假以五類,甚至超五類線出售,這是目前假五類線最多的一種。
目前在一般區域網中常見的是五類、超五類或者六類非屏蔽雙絞線,

下圖所示的左圖為一段非屏蔽超五類雙線示意圖,而右圖為一段屏蔽的雙絞線。可以從圖中看出,屏蔽的五類雙絞線外麵包有一層屏蔽用的金屬膜,它的抗干擾性能好些,但應用的條件比較苛刻,不是用了屏蔽的雙絞線,在抗干擾方面就一定強於非屏蔽雙絞線。屏蔽雙絞線的屏蔽作用只在整個電纜均有屏蔽裝置,並且兩端正確接地的情況下才起作用。所以,要求整個系統全部是屏蔽器件,包括電纜、插座、水晶頭和配線架等,同時建築物需要有良好的地線系統。事實上,在實際施工時,很難全部完美接地,從而使屏蔽層本身成為最大的干擾源,導致性能甚至遠不如非屏蔽雙絞線UTP。所以,除了在某些特殊或輻射比較嚴重的場合,我們一般都是用UTP。

雙絞線的品牌和RJ-45水晶頭

雙絞線作為一種價格低廉、性能優良的傳輸介質,在綜合布線系統中被廣泛應用於水平布線。雙絞線價格低廉、連接可靠、維護簡單,可提供高達1000Mbps的傳輸帶寬,不僅可用於數據傳輸,而且還可以用於語音和多媒體傳輸。目前的超五類和六類非屏蔽雙絞線可以輕松提供155Mbps的通信帶寬,並擁有升級至千兆的帶寬潛力,因此,成為當今水平布線的首選線纜。

在六類雙絞線產品家族中,主要的品牌有如下幾個:
1 安普(AMP)
2 西蒙(Siemon)
3 朗訊(Lucent)
4 麗特(NORDX/CDT)
5 IBM 的ACS銀系列

RJ-45水晶頭:

之所把它稱之為「水晶頭」,估計是因為它的外表晶瑩透亮的原因而得名的吧。
雙絞線的兩端必須都安裝RJ-45插頭,以便插在網卡、集線器(Hub)或交換機(Switch)RJ-45介面上。
水晶頭也有幾種檔次之分,一般比較好的也是如AMP這樣的名牌大廠的質量好些。價格嘛,很便宜,約為1.5元一個。不過在選購時千萬別貪圖便宜,否則質量得不到保證,主要體現在:
1 它的接觸探針是鍍銅的,容易生銹,造成接觸不良,網路不通。
2 質量差的還有一點明顯表現為塑料扣位不緊(通常是變形所致),也很容易造成接觸不良,網路中斷。

如圖所示的左圖是單個的水晶頭圖示,右圖為一段做好網線的水晶頭。
水晶頭雖小,但在網路的重要性一點都不能小看,在許多網路故障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水晶頭質量不好而造成的。

製作工具

在雙絞網線製作中,最簡單的方法就只需一把網線壓線鉗即可。它可以完成剪線、剝線和壓線三種用途。在購買網線鉗時一定要注意選對種類,因為網線鉗針對不同的線材會有不同的規格,一定要選用雙絞線專用的壓線鉗才可用來製作雙絞乙太網線。

直通線與交叉線的區別

正線,即直通線 ,(標准568B):兩端線序一樣,從左至右線序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反線,即交叉線 ,(標准568A):一端為正線的線序,另一端為從左至右: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以下是各種設備的連接情況下,正線和反線的正確選擇。其中HUB代表集線器,SWITCH代表交換機,ROUTER代表路由器:

PC-PC:反線

PC-HUB:正線

HUB-HUB普通口:反線

HUB-HUB級連口-級連口:反線

HUB-HUB普通口-級連口:正線

HUB-SWITCH:反線

HUB(級聯口)-SWITCH:正線
SWITCH-SWITCH:反線

SWITCH-ROUTER:正線

ROUTER-ROUTER:反線

100BaseT連接雙絞線,以100Mb/S的EIA/TIA 568B作為標准規格。

另外補充一下:
個人發現使用千兆網卡的情況下(以IBM T4x,R5x機器為例),千兆網卡可以自動識別正線和反線,繼而不需要專門製作正線而直接使用反線和其他筆記本或者台式機實現雙機直聯的操作。

雙絞線製作步驟

步驟 1:
利用斜口錯剪下所需要的雙絞線長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過 100米。然後再利用雙絞線剝線器(實際用什麼剪都可以)將雙絞線的外皮除去2-3厘米。 有一些雙絞線電纜上含有一條柔軟的尼龍繩,如果您在剝除雙絞線的外皮時,覺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於製作RJ-45接頭時,可以緊握雙絞線外皮,再捏住尼龍線往外皮的下方剝開,就可以得到較長的裸露線。

步驟2:
剝線完成後的雙絞線電纜如圖所示。

步驟3:
接下來就要進行撥線的操作。將裸露的雙絞線中的橙色對線撥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對線撥向自己的方向,綠色對線剝向左方,藍色對線剝向右方。 上:橙 左:綠 下:棕 右:藍

步驟4:
將綠色對線與藍色對線放在中間位置,而橙色對線與棕色對線保持不動, 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左一:橙 左二:綠 左三:藍 左四:棕

步驟5:
小心的剝開每一對線,線對顏色是有一定順序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綠色條線應該跨越藍色對線。這里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將白綠線與綠線相鄰放在一起,這樣 會造成串擾,使傳輸效率降低。 左起: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常見的錯誤接法是將綠色線放到第4隻腳的位置。
應該將綠色線放在第6隻腳的位置才是正確的,因為在100BaseT網路中,第3隻腳與第6隻腳是同一對的,所以需要使用同一對殘。 左起:白橙/橙/白綠/綠/白藍/藍/白棕/棕)

步驟 6:
將裸露出的雙絞線用剪刀或斜口鉗剪下只剩約 14mm的長度,之所以留下這個長度是為了符合EIA/TIA的標准。最後再將雙絞線的每一根線依序放入RJ-45接頭的引腳內,第一隻引腳內應該放白橙色的線,其餘類推。

步驟7:
確定雙絞線的每根線已經正確放置之後,就可以用RJ-45壓線鉗壓接RJ-45接頭。市面上還有一種RJ-45接頭的保護套,可以防止接頭在拉扯時造成接觸不良。使用這種保護套時,需要在壓接RJ-45接頭之前就將這種膠套插在雙絞線電纜上。

步驟8:
重復步驟2到步驟7,再製作另一端的RJ-45接頭。因為工作站與集線器之間是直接對接,所以另一端RJ-45接頭的引腳接法完全一樣。完成後的連接線兩端的RJ-45接頭無論引腳和顏色都完全~樣,這種連接方法適用於ADSL MODEM和計算機網卡之間的連接,計算機與集線器(交換機)之間的連接。完成的RJ45接頭應該如下圖所示。

交叉網線製作和千兆網線製作

交叉網線用於ADSL MODEM和集線器HUB的連接(與MODEM設計有關系,並非全部如此),HUB與HUB之間不通過級連口的連接,以及兩台計算機直接通過網卡相互連接。製作方法和上面基本相同,只是在線序上不像568B,採用了1-3,2-6交換的方式,也就是一頭使用568B製作,另外一頭使用568A製作。

千兆5類或超5類雙絞線的形式與百兆網線的形式相同,也分為直通和交叉兩種。

直通網線與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一對應的。
但是傳統的百兆網路只用到4 根線纜來傳輸,而千兆網路要用到8 根來傳輸,所以千兆交叉網線的製作與百兆不同,製作方法如下:
1對3,2對6,3對1,4對7,5對8,6對2,7對4,8對5。

真假UTP的識別方法

確定雙絞線的類型

雙絞線電纜中的導線是成對出現的,每2條為一對,並且相互扭繞。根據美國線纜規格(AWG)規定:雙絞線中的導線全部應為4對,共8根。但是10M乙太網標准規定只使用2對導線傳輸信號,所以3類雙絞線中有些是2對的,而有些則是4對的。

快速乙太網的出現,一方面將原來10M網路的速度從理論上提高了10倍,另一方面為將來更快速度的網路(千兆位乙太網,傳輸速度為1000Mbps)作好准備,同時傳輸速度為100Mbps的5類雙絞線也投入使用。雖然快速乙太網只使用其中的2對,但千兆位乙太網必須要用到全部的4對。建議大家多看看網線上的標注,如標有「CAT 3」的字樣則一般為3類線,當標有「CAT 5」的字樣時說明為5類雙絞線。

1 實際測試其速度

現在組建的網路一般都採用5類以上的雙絞線,3類雙絞線已屬於淘汰產品。但是,一些雙絞線生產廠商在5類雙絞線標准推出後,便將原來用於3類線的導線封裝在印有5類雙絞線字樣的電纜中出售。當你使用了這類假5類線後,網路的實際通信速度只能在很短的距離內達到5類雙絞線所規定的100Mbps。

這種造假非常隱蔽,一般用戶很難發現。這時,建議大家先購買一段,利用Windows 95/98中的「系統監視器」或Windows NT Server4.0等系統中的「網路監視器」親自測試一下。如果測試速度達到了100Mbps,則表明是5類雙絞線,若只有10Mbps,說明電纜中使用的是3類線的導線。

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區別3類線和5類線,而且可以用於測試雙絞線電纜中每一對導線的扭繞度是否符合標准,同時還可以測出導線中的金屬介質是否合格。請注意:在進行網路速度測試時,雙絞線的長度應為100米的標准長度,否則測出的數據沒有任何實用意義。

2 目測外觀

並不是所有的網路布線都集中在裝有空調的辦公室中,所以網線必須具有一定的耐熱、抗拉和易彎曲等性能。

一、真的具有較高的耐溫性,可以將雙絞線放在高溫環境中測試一下,真的雙絞線在周圍溫度達到攝氏35℃至40℃時外面的一層膠皮不會變軟,而假的卻會。

二、為了保證連接的安全,真的雙絞線電纜外包的膠皮具有較強的抗拉性,而假的卻沒有。

三、雙絞線電纜中一般使用金屬銅,而一些廠商在生產時為了降低成本,在銅中添加了其他的金屬元素,其直觀表現是摻假後的導線比正常的明顯要硬,不易彎曲,使用中容易產生斷線。

四、真的雙絞線外面的膠皮還具有抗燃性,而假的則使用普通的易燃材料製成,購買時可親自試試。

五、當需要使用屏蔽雙絞線時,應注意屏蔽雙絞線與我們常用的非屏蔽雙絞線有很大的區別。與非屏蔽雙絞線相比,在屏蔽雙絞線的導線與外部膠皮之間多出了一層金屬網和一層薄薄的絕緣材料,並且對應的水晶頭的外面用金屬包裹

在組建區域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不惜重金去購買高檔網卡、交換機、路由器,而忽略了這「不起眼」的網線質量。
其實網線的質量對區域網的傳輸性能影響最直接,因此對網線進行測試是選購網線以及製作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❼ 網線製作步驟及方法七個步驟

你好。

首先祝你中秋節快樂!

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一般都會用網線連接來上網,網線是最常用的網路設備之一了。其製作步驟如下:

網線也可以雙絞線,其連接方法有兩種:正常連接和交叉連接。

1、正常連接:將雙絞線的兩端分別都依次按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集線器的連接。

2、交叉連接:將雙絞線的一端按國際標准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另一端將芯線依次按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A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計算機的連接或集線器的級聯。

下面是這兩種接頭的線序圖及適用場合。

祝你快樂!

❽ 用雙絞線製作網線的實訓總結怎樣寫

下面介紹幾種應用環境下雙絞線的製作方法。
MDI表示此口是級連口,而MDI-X時表示此口是普通口。
1.乙太網網卡和 HUB之間連接:
PC等網路設備連接到HUB時,用的網線為直通線,雙絞線的兩頭連線要—一對應,此時,HUB為MDIX口,PC為MDI口。 10Mbps網線只要雙絞線兩端—一對應即可,不必考慮不同顏色的線的排序,而如果使用 100M速率相連的話,則必須嚴格按照EIA/TIA568A或568B布線標准製作。
2.HUB之間連接,或兩台計算機直連:
應該知道,級連HUB間的網線長度不能超過100m,HUB的級連不能超過4級。在進行HUB間級連時,應把級連口控制開關放在MDI(UPlink)上,同時用直通線相連。如果HUB沒有專用級連口,或者無法使用級連口,必須使用MDI—X口級連,這時,我們可用交叉線來達到目的。因交叉線較少用到,故應做特別標記,以免日後誤作直通線用,造成線路故障。另外交叉網線也可用於兩台微機直連。
最後須對線路進行通斷測試,用電纜測試儀測試時,個個綠燈都應依次閃爍。軟體調試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採用Windows自帶的Ping命令。如果工作站得到伺服器的響應則表明線路正常和網路協議安裝正常,而這正是網路應用軟體能正常工作的基礎。

實驗步驟:
1.先用雙絞線剝線器將雙絞線的外皮除去3厘米左右。
2.根據568B的標准來排列各色線順序(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綠色條線必須跨越藍色對線。這里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將白綠線與綠線相鄰放在一起,這樣會造成串擾,使傳輸效率降低。
3.把線整齊,將裸露出的雙絞線用專用鉗剪下,只剩約15mm的長度,並鉸齊線頭,
4.將雙絞線的每一根線依序放入RJ45接頭的引腳內,第一隻引腳內應該放白橙色的線,其餘類推。
5.確定雙絞線的每根線已經放置正確之後,就可以用RJ45壓線鉗壓接RJ45接頭。這樣RJ-45頭就製作完成了。
6.最後用測試儀測試一下通斷性。
實驗報告
1.描述交叉線兩端線對排列順序。
2.描述平行線和交叉線在測試儀上兩端指示燈怎樣閃亮網線才算製作合格。
3.描述兩個交換機之間級連網線的製作方法。

❾ 用雙絞線製作網線的實訓總結怎樣寫

實驗過程分析、實驗心得、實驗內容等幾個方面來寫。

❿ 製作網線的步驟是什麼

首先的准備好網線,水晶頭,壓線鉗第1步: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線工具)把五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後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於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直插進去,直到頂住網線鉗後面的擋位,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需擔心會損壞網線裡面芯線的包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裡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皮線。【小提示】網線鉗擋位離剝線刀口長度通常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長或過短。剝線過長一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松動;剝線過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當然也不能製作成功了。第2步:剝除外包皮後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並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顏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顏色的芯線加上一條只染有少許相應顏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四條全色芯線的顏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先把4對芯線一字並排排列,然後再把每對芯線分開(此時注意不跨線排列,也就是說每對芯線都相鄰排列),並按統一的排列順序(如左邊統一為主顏色芯線,右邊統一為相應顏色的花白芯線)排列。注意每條芯線都要拉直,並且要相互分開並列排列,不能重疊。然後用網線鉗垂直於芯線排列方向剪齊(不要剪太長,只需剪齊即可)。自左至右編號的順序我們定為「1.2.3.4.5.6.7.8」。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頭(塑料扣的一面朝下,開口朝右),然後把剪齊、並列排列的8條芯線對准水晶頭開口並排插入水晶頭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條芯線都插到水晶頭的底部,不能彎曲(因為水晶頭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從水晶頭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芯線所插入的位置)。第4步:確認所有芯線都插到水晶頭底部後,即可將插入網線的水晶頭直接放入網線鉗壓線缺口中。因缺口結構與水晶頭結構一樣,一定要正確放入才能使後面壓下網線鉗手柄時所壓位置正確。水晶頭放好後即可壓下網線鉗手柄,一定要使勁,使水晶頭的插針都能插入到網線芯線之中,與之接觸良好。然後再用手輕輕拉一下網線與水晶頭,看是否壓緊,最好多壓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壓位置一定要正確。至此,這個RJ-45頭就壓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製作雙絞線的另一端水晶頭,要注意的是芯線排列順序一定要與另一端的順序完全一樣,這樣整條網線的製作就算完成了。兩端都做好水晶頭後即可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儀上8個指示燈都依次為綠色閃過,證明網線製作成功。如果出現任何一個燈為紅燈或黃燈,都證明存在斷路或者接觸不良現象,此時最好先對兩端水晶頭再用網線鉗壓一次,再測,如果故障依舊,再檢查一下兩端芯線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隨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線排列順序製做水晶頭。如果芯線順序一樣,但測試儀在重奪後仍顯示紅色燈或黃色燈,則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對應芯線接觸不好。此時沒辦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線順序重做一個水晶頭了,再測,如果故障消失,則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頭,否則還得把原來的另一端水晶頭也剪掉重做。直到測試全為綠色指示燈閃過為止。二、網線的跳線規則以上我們所介紹的是最簡單的直通網線製作方法,這類網線通常只用於從集線器(交換機)、牆上信息模塊到工作站的連接,並且並不是一種最理想的製作方法。主要原因是這種網線製作沒有考慮到相互芯線之間串擾,在高速網路(如100Mbps以上網路)中影響更大。為此IEEE標准委員會制定了幾種特定用途的跳線方法,下面分別介紹。雙絞線在網路中的接線標准有以下幾種:(1)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端芯線要一一對應,即如果一端的第1腳為綠色,另一端的第1腳也必須為綠色的芯線,這樣做出來的雙絞線通常稱之為「直連線」。但要注意的是4個芯線對通常不分開,即芯線對的兩條芯線通常為相鄰排列。這種網線一般是用在集線器或交換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2)1-3、2-6交*接法。雖然雙絞線有4對8條芯線,但實際上在網路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條,即水晶頭的第1、第2和第3、第6腳,它們分別起著收、發信號的作用。這種交*網線的芯線排列規則是:網線一端的第1腳連另一端的第3腳,網線一端的第2腳連另一頭的第6腳,其他腳一一對應即可,這種排列做出來的通常稱之為「交*線」。例如,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這種網線一般用在集線器(交換機)的級連、伺服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連接、對等網計算機的直接連接等情況下。(3)100M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網線製作規則。所謂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帶寬的通訊速率。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顏色是固定的,具體是:第1腳——橙白、第2腳——橙色、第3腳——綠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綠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從中可以看出,網線的4對芯線並不全都是相鄰排列,第3腳、第4腳、第5腳和第6腳包括2對芯線,但是順序已錯亂。其實這種跳線規則與下面將要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信息模塊端接方式A來重新排列芯線順序,那就是:第1腳——綠白、第2腳——綠色、第3腳——橙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橙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只不過所選方式要與下面所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一致,否則所做的網線很可能就不通了。這種接線方法也是應用於集線器(交換機)與工作站計算機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直連線」所應用的范圍。三、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上面介紹了雙絞線網線的跳線規則,因為在企業網路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網線的水晶頭插到集線器或交換機上,而是先把來自集線器或交換機的網線與信息模塊連在一起埋在牆上,所以這就涉及到信息模塊芯線排列順序問題,也即跳線規則。交換機或集線器到網路模塊之間的網線接線方法是按市線EIA/TIA 568標准進行,但因其有A、B兩種端接方式(IBM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下述的T568A模塊和T568B模塊的內部固定聯線方式)。雖然從集線器或交換機到工作站的網線可以是不經任何跳線的直連線,但為了保證網路的高性能,最好同一網路採取同一種端接方式,包括信息模塊和網線水晶頭。因為在信息模塊各線槽中都有相應的顏色標注,只需要選擇相應的端接方式,然後按模塊上的顏色標注把相應的芯線卡入相應的線槽中即可,不必去記表1所示的顏色順序。【說明】1、2、3、4、5、6、7、8順序不是隨便定的,它是在把水晶頭有金屬彈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座的一頭向外,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5、6、7、8腳。四、信息模塊的製作了解了以上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紹的材料和打線工具製作信息模塊了。具體的製作步驟如下:第1步:用剝線工具在離雙絞線一端130mm長度左右把雙絞線的外包皮剝去。第2步:如果有信息模塊打線保護裝置,則可將信息模塊嵌入在保護裝置上。第3步:把剝開的4對雙絞線芯線分開,但為了便於區分,此時最好不要拆開各芯線線對,只是在卡相應芯線時才拆開。按照信息模塊上所指示的芯線顏色線序,兩手平拉上一小段對應的芯線,稍稍用力將導線一一置入相應的線槽內。第4步:全部芯線都嵌入好後即可用打線鉗再一根根把芯線進一步壓入線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線鉗壓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確保接觸良好。然後剪掉模塊外多餘的線。【小提示】通常情況下,信息模塊上會同時標記有TIA 568-A和TIA 568-B兩種芯線顏色線序,應當根據布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接和設備採用相同的線序。第5步:將信息模塊的塑料防塵片沿缺口穿入雙絞線,並固定於信息模塊上,壓緊後即可完成模塊的製作全過程。然後再把製作好的信息模塊放入信息插座中。信息模塊製作好後當然也可以測試一下連接是否良好,此時可用萬用表進行測量。把萬用表的檔位打在x10的電阻檔,把萬用珠的一個表針與網線的另一端相應芯線接觸,另一萬用表筆接觸信息模塊上卡入相應顏色芯線的卡線槽邊緣(注意不是接觸芯線),如果阻值很小,則證明信息模塊連接良好,否則再用打線鉗壓一下相應芯線,直到通暢為止。五、細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在20台以內的小型區域網中,目前還有一部分企業網路仍採用細同軸電纜連接,所以在此有必要對這種網線的製作進行詳細介紹。具體步驟如下:第1步:用同軸電纜專用剝線鉗將細纜外皮剝除,露出芯線長約3mm,白色保護層約4mm,屏蔽層約8mm。第2步,將探針套入網線的芯線上,一直要插到底,然後再把套上探針的芯線插入到同軸電纜專用壓線鉗中間的探針小圓孔中,壓緊,使探針與網線芯線緊連。第3步:將BNC連接器金屬套環套入壓好鍍金探針的細同軸電纜,然後再將網線連接探針的一端從BNC接頭小的一端插入(也要插到底)。第4步:把套在網線的金屬套環推到網線與BNC連接器連接處,再把網線鉗的六角缺口卡在確定好的套環位置上,緊握網線鉗手柄,緊壓,使網線與BNC連接器通過BNC金屬套環緊緊連接起來。壓好後的金屬套環呈六角形。至此,細纜的一端製作完成,然後,接照上面的步驟製作另一端的BNC接頭。細纜製作完畢以後,應當使用上述的網線測試儀進行連通性測試。如果沒有網線測試儀,也可以普通的萬用電表進行測試,測量時需將萬用表擋位打在x10電阻檔,只要用表筆的兩端分別接觸探針或者連接器內壁,如果電阻很小,證明網線的製作是成功的。如果任一方測試阻值較大(表針不擺動或者擺動非常小),證明網線製作不成功,連接阻抗過高,需重新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