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系統動力學具有哪些作用
系統動力學是在總結運籌學的基礎上,為適應現代社會系統的管理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它不是依據抽象的假設,而是以現實世界的存在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從整體出發尋求改善系統行為的機會和途徑。從技巧上說,它不是依據數學邏輯的推演而獲得答案,而是依據對系統的實際觀測信息建立動態的模擬模型,並通過計算機試驗來獲得對系統未來行為的描述。簡單而言,「系統動力學是研究社會系統動態行為的計算機模擬方法」。具體而言,系統動力學包括如下幾點。①系統動力學將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都作為信息反饋系統來研究,並且認為,在每個系統之中都存在著信息反饋機制,而這恰恰是控制論的重要觀點,所以,系統動力學是以控制論為理論基礎的;②系統動力學把研究對象劃分為若乾子系統,並且建立起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網路,立足於整體以及整體之間的關系研究,以整體觀替代傳統的元素觀;③系統動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建立計算機模擬模型—流圖和構造方程式,實行計算機模擬試驗,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為戰略與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作為佛里斯特的弟子,聖吉的「第五項修煉」採取了系統動力學的哲學理念,但大大簡化了系統的模型結構(聖吉的著作中,所謂模型,往往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環狀反饋示意圖),而且把直覺、感悟和意念引入思考方式。這樣,他把艱深的系統動力學轉變為人人易懂的系統思考,並在企業組織中實踐和推廣。
聖吉的「組織學習實驗室」,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化並壓縮了的系統動力模擬實驗,他稱之為「微世界」(Microworld)。在這里,進行「修煉」的經理可以嘗試各種可能的構想、策略所發生的情景變化,以及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搭配。聖吉將這里視為組織創造與學習的演練場。在這種實驗室中,可以把長期的演變發展過程加以「壓縮」觀察,進而尋求解決之道,也可以用於許多與人有關的變數研究。其最終目的,正如聖吉自己比喻的那樣,類似於孩子游戲,通過蹺蹺板學習杠桿原理,通過盪鞦韆學習鍾擺原理,通過「過家家」掌握社會系統。
20世紀涌現出了許多新的管理思想,聖吉提出的第五項修煉是比較特別的一種。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它專注於復雜現象背後的整體和本質,並尋求問題的「真解」。聖吉的五項修煉是一個系統思考的整體。所謂「修煉」,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訓練,更是一種理念培養。系統思考有助於將五項修煉更好地結合起來,探究各項修煉之間的互動關系,並不斷探究如何使整體效用發揮到最大。五項修煉的真正目的,在於實現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和諧,並最終促進人的發展和價值的真正實現。
聖吉的組織修煉思想與方法,一方面在許多企業中得到推廣運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許多管理學家的質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羅伯特·路易斯·佛勒德(RobertLouisFlood)的《反思第五項修煉》(有中信出版社和廣西師大出版社兩個漢譯版本)。佛勒德也是從系統思維出發,但他認為聖吉的思考過於狹隘。佛勒德對聖吉的挑戰是從下列觀點展開的:在貌似難以捉摸的復雜性之下,存在著一種潛在的秩序,這種秩序毋寧說隱含著簡單性。運用開放系統理論,完全可以了解這種秩序。由此,他對聖吉的觀點進行了修正,以求提高人類應對復雜世界的能力,這種修正的最終目標是,對不可管理的事物實施管理,對不可組織的事物進行組織,對不可了解的事物加以了解。當然,這種批評是對聖吉的延伸和矯正,而不是對聖吉的否定。掌握這種批評,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聖吉的思想。
Ⅱ 系統動力學屬於哪個學科數學,計算機,還是其他的
這是個交叉學科,使用數學中動力系統的方法解決生物,物理,控制,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Ⅲ 系統動力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1)適用於處理長期性和周期性的問題。如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的生命周期和社會問題中的經濟危機等都呈現周期性規律並需通過較長的歷史階段來觀察,已有不少系統動力學模型對其機製作出了較為科學的解釋。
(2)適用於對數據不足的問題進行研究。建模中常常遇到數據不足或某些數據難於量化的問題,系統動力學籍各要素間的因果關系及有限的數據及一定的結構仍可進行推算分析。
(3)適用於處理精度要求不高的復雜的社會經濟問題。上述總是常因描述方程是高階非線性動態的,應用一般數學方法很難求解。系統動力學則藉助於計算機及模擬技術仍能獲得主要信息。
(4)強調有條件預測。本方法強調產生結果的條件,採取「如果……則的形式,對預測未來提供了新的手段。
Ⅳ 復雜性科學系統科學有哪些內容
不得不說你一下把我搞蒙了,復雜性科學是一類,系統科學是另一類。你把他們放在一起,這從學術的角度就不妥當了。
1、理論概念
1.1、系統科學是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開發的學科組成的學科群。它著重考察各類系統的關系和屬性,揭示其活動規律,探討有關系統的各種理論和方法。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正在從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向社會科學廣泛轉移。人們將系統科學與哲學相互作用,探討系統科學的哲學問題,形成了系統哲學。
1.2、復雜性科學是指以復雜性系統為研究對象,以超越還原論為方法論特徵,以揭示和解釋復雜系統運行規律為主要任務,以提高人們認識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學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的新興科學研究形態。
這么說吧,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復雜性科學,是系統科學發展的新階段,也是當代科學發展的前沿領域之一。復雜性科學的發展,不僅引發了自然科學界的變革,而且也日益滲透到哲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復雜性科學在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和創新。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復雜性科學帶來的首先是一場方法論或者思維方式的變革。
2、內容分類
2.1、系統科學即以系統思想為中心、綜合多門學科的內容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綜合性科學門類。系統科學按其發展和現狀,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系統科學一般是指貝塔朗菲著作《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中所提出的將"系統"的科學、數學系統論、系統技術、系統哲學三個方面歸納而成的學科體系。
廣義的系統科學包括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運籌學、模糊數學、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論、系統動力學、灰色系統論、系統工程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學、知識工程學、傳播學等一大批學科在內,是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最快的一大門綜合性科學。
2.2、復雜性科學研究主流發展的三個階段主要是指:埃德加·莫蘭的學說、普利高津的布魯塞爾學派、聖塔菲研究所的理論。
莫蘭復雜性思想的核心是他所說的「來自雜訊的有序」的原則,在這個原理里,無序性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它必須與已有的有序性因素配合才能產生現實的有序性或更高級的有序性。這條原理打破了有關有序性和無序性相互對立和排斥的傳統觀念,指出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為用,共同促進系統的組織復雜性的增長。
簡而言之就是「動態有序的現象」的本質解釋。
普利高津的布魯塞爾學派 比莫蘭稍晚,在這個學派里,復雜性科學是作為經典科學的對立物和超越者被提出來的。普利高津緊緊抓住的核心問題就是經典物理學在它的靜態的、簡化的研究方式中從不考慮「時間」這個參量的作用,從而把物理過程看成是可逆的。實際上,普利高津並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復雜性」的定義,他提出的復雜性的理論主要是揭示物質進化過程的理化機制的不可逆過程的理論,即耗散結構理論。
聖塔菲研究所的理論,其復雜性觀念與莫蘭和普利高津的復雜性觀念有很大的區別。
例如::「在研究任何復雜適應系統的進化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這三個問題:基本規則、被凍結的偶然事件以及對適應進行的選擇。」這句話就表明他們認為事物的有效復雜性只受基本規律少許影響,大部分影響來自「凍結的偶然事件」(是指一些在物質世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其後果被固定下來並演變為較高級層次上的特殊規律的事件,這些派生的規律包含著歷史特定條件和偶然因素的影響。)。
另外,復雜系統的適應性特徵,即它們能夠從經驗中提取有關客觀世界的規律性的東西作為自己行為方式的參照,並通過實踐活動中的反饋來改進自己對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也就是說,系統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而是能夠主動地對環境施加影響。
結論:復雜性科學研究的焦點不是客體的或環境的復雜性,而是主體自身的復雜性—— 主體復雜的應變能力以及與之相應的復雜的結構。
3、流派
由於我掌握的資料較少,系統科學的流派沒搞明白,在這里只有復雜性科學的流派
3、1復雜性科學主要包括:早期研究階段的一般系統論、控制論、人工智慧;後期研究階段的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突變論、混沌理論、分形理論和元胞自動機理論。
4、方法論
方法論也只介紹復雜性科學的內容
4.1、 非線性、不確定性、自組織性、涌現性。
建議閱讀的文獻資料:網路文庫中搜索:《復雜性、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網路中搜索詞條:復雜性科學 系統科學
最後,由於我的能力有限,對此沒有幫助你表示遺憾
Ⅳ 誰首次提出系統動力學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如果您僅僅需要BAIDU文獻,那就不用看/)是個收費網站,而且很貴!!!!但是你可以去那裡查資料然後問我要全文(期刊類文章維普里有一模一樣的,可以直接下),因為CNKI的資料很全,有 3400多萬篇文章。 當然你在任何資料庫下載全文遇到收費時,都可以向我尋求幫助! 索取全文參看iask.cn/b/10076171.html 搜索結果如: 1. 國內外生物技術安全管理機制 被引次數:7次 桑衛國 馬克平 魏偉 文獻來自:生物多樣性 2000年 第04期 作為主管生物技術的國際組織 ,積極組織制定有關國際生物安全的法規條例 ,在 1 995年組織起草了《國際生物技術安全技術指南》(草案 )。經過幾次有關會議討論 ,1 995年 1 2月最後定稿並發布了該指南 ①?... 2. 基於Oracle資料庫安全管理技術的實現 被引次數:23次 趙廣利 趙煥忠 文獻來自: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0年 第04期 5結束語 筆者開發的某網路管理信息系統採用了多級安全控制技術,亦即:除採用上述的網路用戶安全管理和資料庫級安全管理等技術措施外,在編寫腳本過程中進一步採取了某些容錯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菜單級控制、域級控制及操作Data Windows窗 ... 3. 用防火牆技術加強網路安全與管理 被引次數:8次 葉靖波 馬范援 文獻來自:計算機工程 1998年 第06期 提高網路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防火牆技術加強網路安全與管理@葉靖波$上海交通大學網路信息中心 ... 代理伺服器針對網路安全存在的問題,介紹如何利用防火牆技術加強網路安全與管理,詳細討論了報文過濾和代理伺服器防火牆的功能與技術實施 ... 4. 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管理 被引次數:2次 欒春遠 文獻來自:壓力容器 1998年 第01期 1前言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管理屬於壓力容器爆炸預防技術的范疇,是壓力容器爆炸預防工程技術中的可靠、先進、實用技術實施和推廣應用的基礎。目前,國內尚無統一規定的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管理模式。齊魯石化公司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管理採用全過程管 ... 5. 農業生物技術發展與基因工程安全管理 被引次數:13次 劉信 李寧 文獻來自:農業科技管理 1999年 第02期 能夠接受的生物技術產業統一管理標准和程序。我國政府對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也非常重視,原國家科委於1993年12月頒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農業部根據《管理辦法》於1996年7月頒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 ... 6. 安全動態管理技術及應用 被引次數:1次 段慶芳 文獻來自:煤 1996年 第03期 包括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硬體技術主要是安全技術裝備的應用,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條件和環境 ... 而實施的安全技術。2.2內容動態管理技術內容包括:有序生產作業和有效安全監督。式中:M──礦井安全狀況整體水平 ... 7. 法國的大壩安全管理和監測技術 被引次數:2次 陳宗梁 文獻來自:水力發電 1988年 第05期 大壩監測技術 法國對大壩安全監測技術強調從實用出發要求觀測儀器布置少而精。對混凝土壩的監測,主要採用垂線儀輔以大地測量,另外還有滲壓滲流測量。一般垂線布置間距在40m左右,並考慮在混凝土壩內多留側孔,以便增補垂線 ... 8. 企業現代化安全管理技術的探討 被引次數:2次 呂先昌 王先華 秦吉 文獻來自: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1993年 第04期 目前一種系統動力學安全評價技術正在進行現場試點。、6.1開發安全評價技術的主導思想 (1)安全評價是一種控制機制。目的在於對系統進行安全診斷,有針對性的指明改進安全工作的方向。安全評價技術的開發,應當充分考慮各層組織的需要。 ( ... 9. 汕頭LPG國際工程的技術安全管理評析 被引次數:1次 張偉平 文獻來自:建築安全 1999年 第06期 這種接線系統是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制定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所要求的,所以現場的發電機的中性點包括變壓器中性點均作了接地處理。但是根據鐵道部《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則》第9?1?3條「嚴禁由地面上中性點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直接向洞內及井下供電」、「洞內及井下配 ... 10. 人工挖孔樁安全管理與防護技術措施 被引次數:2次 蔡金林 文獻來自:建築安全 1998年 第06期 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施工安全。關鍵詞:人工挖孔安全技術管理措施隨著建築業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築越來越多,人工挖孔樁以施工質量可靠,承載力大,震動小,噪音低,又能全面作業,進度快等優點,在工程中被大量採用。但 ... 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施工安全。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參考文獻:本人回答
Ⅵ 什麼是機械繫統動力學模擬
系統模擬就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統各要素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能描述系統結構或行為過程的、且具有一定邏輯關系或數量關系的模擬模型,據此進行試驗或定量分析,以獲得正確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
計算機試驗常被用來研究模擬模型。模擬也被用於對自然系統或人造系統的科學建模以獲取深入理解。模擬可以用來展示可選條件或動作過程的最終結果。模擬也可用在真實系統不能做到的情景,這是由於不可訪問、太過於危險、不可接受的後果、或者設計了但還未實現、或者壓根沒有被實現等。
模擬的主要論題是獲取相關選定的關鍵特性與行為的有效信息源,模擬時使用簡化的近似或者假定,模擬結果的保真度與有效性。模型驗證與有效性的過程、協議是學術學習、改進、研究、開發模擬技術的熱點,特別是對計算機模擬。
(6)系統動力學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系統動力學是研究社會系統動態行為的計算機模擬方法。具體而言,系統動力學包括如下幾點:
1、系統動力學將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都作為信息反饋系統來研究,並且認為,在每個系統之中都存在著信息反饋機制,而這恰恰是控制論的重要觀點,所以,系統動力學是以控制論為理論基礎的。
2、系統動力學把研究對象劃分為若乾子系統,並且建立起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網路,立足於整體以及整體之間的關系研究,以整體觀替代傳統的元素觀。
3、系統動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建立計算機模擬模型—流圖和構造方程式,實行計算機模擬試驗,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為戰略與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Ⅶ 系統動力學方法的介紹
系統動力學方法是一種以反饋控制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模擬技術為手段,通常用以研究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的定量方法。自5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福雷斯特教授創立以來,它已成功地應用於企業、城市、地區、國家甚至世界規模的許多戰略與決策等分析中,被譽為戰略與決策實驗室。這種模型從本質上看是帶時間滯後的一階差微分方程,由於建模時藉助於流圖,其中積累、流率和其它輔助變數都具有明顯的物理意義,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布告同實際的建模方法。
Ⅷ 系統動力學的理解
系統動力學對問題的理解,是基於系統行為與內在機制間的相互緊密的依賴關系,並且透過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操弄的過程而獲得的,逐步發掘出產生變化形態的因、果關系,系統動力學稱之為結構。所謂結構是指一組環環相扣的行動或決策規則所構成的網路,例如指導組織成員每日行動與決策的一組相互關聯的准則、慣例或政策,這一組結構決定了組織行為的特性。構成系統動力學模式結構的主要元件包含下列幾項,「流」(flow)、「積量」(level)、「率量」 (rate)、「輔助變數」(auxiliary) (Forrester, 1961)。
Ⅸ 系統動力學方法的相關概念
(1)因果反饋。如果事件A(原因)引起事件B(結果),AB便形成因果關系。若A增加引起B增加,稱AB構成正因果關系;若A增加引起B減少,則稱為負因果關系。兩個以上因果關系鏈首尾相連構成反饋迴路,亦分正、負反饋迴路。
(2)積累。本法視社會經濟狀態變化為由許多參變數組成的一種流,通過對流的研究來掌握系統性質和運動規律。流的規程量便是積累,用以描述系統狀態,系統輸入輸出流量之差為積累增量。流率表述流的活動狀態,亦稱決策函數,積累則是流的結果。任何決策過程均可用流的反饋迴路描述。
(3)流圖。流圖由積累、流率、物質流、信息流等符號構成,直觀形象地反映系統結構和動態特徵。
某庫存系統的流圖如圖16-8。圖中,庫存量(L)和勞力(A)為積累變數,產出率(R1),發貨率(R2),僱用率(R3)為流速變數。可以根據流圖寫出系統動力學方程。
如:積累(L)公式為:L=L0+(R1-R2)△t
(4)延遲。任何決策實施均需一定時間,此現象即為延遲。圖上不易表述,通常用計算機程序中延遲指令來實現。
(5)模擬語言。為使用方便,設計了DYNAM0專用語言,備有20多種函數,只需輸入系統動力學議程和必要參數,即可向用戶提供結果。
系統動力學方法在我國已開始用於地區和國家級規劃模型,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及專業學術團體正在進行研究和推廣應用。
Ⅹ 為什麼說系統動力學是「政策實驗室」
去死。。。。。
正確答案如下:
為什麼說系統動力學是「政策實驗室」
隨著經濟、技術、社會以及環境的迅速變化,我們所處的各種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其實,今天我們面對的許多問題恰恰是源於我們過去自身行為所帶來的那些沒有預料到的副作用。太多的時候,我們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所採取的措施,往往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或者造成新的問題。
在這個充滿復雜性的動態世界裡,想要做出有效的決策,我們就必須先成為系統思考者,從而擴大我們心智模型的邊界,並開發利用一些工具來理解復雜系統結構是怎樣決定其行為的。
系統動力學剛好就是這么一個視角,它能幫助決策者理解復雜系統的結構和動態行為特性。同時,通過系統動力學我們可以建立嚴謹的數學模型,並利用計算機模擬復雜系統最終制定出有效的政策。總而言之,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建立一個管理者的「飛行模擬器」(一個空間可以被壓縮、時間可以被放慢的微觀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能感受到決策者的長期副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建立對復雜系統的理解,並制定出合理的結構和策略以獲得更大的成功。在過去的10年裡,美國許多業績極佳的企業、咨詢公司和政府已經應用系統動力學來解決危機。下面,我們以提高城市旅遊業經濟效益為基點,運用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建立了旅遊經濟增收系統的動力學模型,探討了系統的內在因果關系、系統響應與過程,對系統各環節的分析,並通過模擬對系統的未來動態進行了預測。
1.引言
系統動力學是綜合了反饋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決策論、計算機模擬以及系統分析的試驗方法等發展而來的,利用因果反饋關系描述系統的動態復雜性,利用計算機模擬方法模擬不同策略下現實系統的行為模式。當今旅遊業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抓住預期總遊客數增加的機遇,提高旅遊業的效益和競爭力,實現旅遊業持續的高效的發展,而旅遊業的收入變化活動就是系統性的,因此,通過將系統應用到分析旅遊收入問題的領域,為找出適當的旅遊業增收的發展戰略提供輔助和參考。文中通過對實際情況的假定,應用VENSIM 軟體對旅遊增收系統進行了建模和分析。
2 系統建模
系統中,具體設定如下:
旅遊總收入受2 個流量的影響,1 個增量(遊客效益的增加,具體包括門票收入,旅行社收入,食宿收入,交通運輸收入以及其他各種收入) 和1 個減量( 遊客對景點造成的損失,比如說環境損失)增量受3 個因素的影響: 旅遊市場的容量,旅遊市場的容量擴大會增加旅遊人數,但是當該變數達到飽和時,人數將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景點自身能力吸引人數(取決於能力建設費用的多少); 廣告吸引人(取決於宣傳推廣費用的多少,廣告有效性以及當前總人數的多少); 口碑吸引人數( 取決於總人口,接觸率和口碑接納性)。以上各個因素之間都是正比的關系。旅遊投資費用受旅遊總收入的影響,假設其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比例是一定的。模型參數說明如下: (01) FINAL TIME = 10 Units:Year; (02) INITIAL TIME = 0 Units: Year; (03) SAVEPER= TIME STEP Units: Year [0,?]; (04) TIME STEP =1 Units: Year [0,?]; (05) 單位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1000 元; (06) 單位遊客造成的損失= 40; (07) 口碑吸引人數= 廣告有效性× 總人口+ 旅遊促銷,宣傳,推廣費用× 500; (11) 廣告有效性= 0. 015; (12) 總人口= 1e+ 009; (13) 接觸率= 100; (14) 收入減少量= 遊客造成的損失; (15) 收入增加量= 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16) 旅遊促銷宣傳,推廣費用= 0. 5 × 旅遊投資費用;(17) 旅遊市場容量= INTEG [旅遊市場容量+ Time ×(1 + 市場容量變化率),1. 1e + 007](18) 旅遊總人數= MIN (廣告吸引人數+ 口碑吸引人數+ 景區自身能力吸引人數,旅遊市場量); (19) 旅遊總收入= INTEG (收入增加量-收入減少量,1e + 010); (20) 旅遊投資費用= 0. 2 × 旅遊總收入; (21) 旅遊競爭力= 旅遊總入; (22) 旅遊能力建設費用(環境、設施、信息化等) = 0. 5 × 旅遊投資費用; (23) 景區自身能力吸引人數= 0. 001 × 旅遊能力建設費用(環境、設施、信息化等); (24) 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 單位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 旅遊總人數;(25) 遊客造成的損失= 單位遊客造成的損失× 旅遊總人數。
圖1 系統因果關系圖
圖2 系統流圖
部分模型模擬結果如下:(1) 旅遊總人數從第0 ~ 10 年的變化 圖3:旅遊總人數變化
按照模擬結果,可以看出,旅遊總人數在第八年增長開始緩和,即市場漸漸開始飽和,系統開始逐步走向穩定。
(2) 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從第0 ~ 10 年的變化情況:
圖4 遊客產生的經濟效益變化
(3) 遊客對景區造成的損失從第0 ~ 10 年的變化情況:
圖5 遊客造成的損失變化
(4) 旅遊總收入從第0 ~ 10 年的變化情況:
圖6 旅遊總收入變化
通過以上對旅遊增收系統中一些基本情況,例如,旅遊總人數及旅遊總收入等進行了模擬分析。本研究為旅遊分析,經濟效益投資提高了一個較為真實的模擬環境。
姓名:黃武風
學號:2008101172
系別:理學系
專業:08信息與計算科學